动物检疫

2020-03-02 20:57: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检疫:是以法律为依据,国家授权特定机关对有关生物及其产品和其他相关的商品实施科学检验鉴定与处理,以防止有害生物在国内蔓延和国际间传播的一项强制性行政措施,或者说是为防止疫病的传播所采取的防范管理措施。

生化需氧量: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温度下,水体中有机物经微生物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红下水检验点: 设在开膛摘出心、肝、肺之后,检验心、肝、肺及相应的淋巴结。

白下水检验点:设在开膛摘出腹腔脏器之后,主要检验胃、肠、脾、胰及相应的淋巴结。

法定检疫证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农业部等法定的动物、动物产品(或食品)检验检疫机关及国际兽医卫生组织依法制定的检疫证明为法定检疫证明。

化学耗氧量:用化学氧化剂氧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和一些还原物质(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所消耗的氧量。

副产品:指屠宰动物体除胴体以外的部分,包括头、蹄、内脏器官、血液、脂肪、内分泌腺体及皮毛等。

胴体修整:胴体修整是清除胴体表面各种污物,修割掉胴体上的病变组织、损伤组织及游离组织,摘除有碍食肉卫生的组织器官,并对胴体进行修削整形,使胴体具有完好商品形象的加工操作。

人兽共患病:即能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或感染。包括人畜共患传染病和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白肌肉:即“P S E”肉,也称水煮样肉。仅见于猪肉。其特征为肉色苍白、质地柔软、几乎软塌,表面渗水等。

胴体:牲畜屠宰后放血后去毛、头、尾、蹄、内脏的带皮或不带皮的躯体。

败血症:疾病过程中,血液内持续存在病原微生物或其毒性产物,造成广泛的组织损害,临床上出现严重的全身反应,这种全身性病理过程成为败血症。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渗透脆性。

消毒和灭菌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只能将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不致病的程度,而不能完全杀灭微生物。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

急宰与冷宰:凡患一般病的屠畜,不能在正常车间屠宰的经动物卫生检验人员送急宰车间屠宰并进行宰后肉品检验及处理的叫急宰。冷宰:指对已经死亡的屠猪(牲畜)进行屠宰或解体加工而言。 光禽:禽类宰杀拔毛后称为光禽。

白肌病:是由于硒和维生素E缺乏引起以心肌和骨骼肌变性和坏死为特征的一种营养缺乏病。

淋巴器官:是由大量淋巴组织构成的器官,位于淋巴通路或血液通路上的形态结构。包括淋巴结、脾、胸腺(腔上囊)。

1、动物宰前检疫的意义

(1)及时发现病畜,实行病、健康隔离,防止疫病散播,减轻加工环境和产品的污染,保证产品的卫生质量。

(2)及早检出宰后检验难以检出的疾病。

(3)防止宰杀国家禁宰的牲畜,如耕畜、种畜、幼畜和适龄母畜等。 (4)及时发现疫情,并为疫病防治积累资料。

2、专职肉品卫生监督检疫员的职责。 答:(1)查验证件,卫生监督:凡无有关证件或环境卫生不符合要求者,不得设点经营。

(2)市场肉类监督:对上市肉类进行卫生监督检验与处理,凡病死、毒死、死因不明的畜禽肉类以及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肉类,一律不准出售。

(3)劣质肉类检验:取缔腐败变质、脂肪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等性状异常的肉品,以及运输过程中被农药、化肥污染的肉品。

(4) 宣传动员:采取多种形式向肉类经营者宣传兽医卫生要求和经肉感染人的人兽共患病的危害性,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自觉抵制购入和销售病、死畜禽肉。

(5)了解疫情,保证肉品卫生:肉类监督检验应坚持在站内集中进行,不得直接在交易地点进行,以免不能充分地实施检查或造成交叉污染。必须与当地畜牧兽医工作者保持经常联系,及时掌握产地畜禽疫病动态几屠宰检疫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以防病肉上市。

3、剖检淋巴结的原则及猪头与胴体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剖检淋巴结的原则:

(1)选择收集淋巴液范围广的淋巴结 (2)位置浅表而便于剖检的淋巴结 (3)能反应特定病变过程的淋巴结 猪头与胴体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1)颌下淋巴结 (2)颈浅背侧淋巴结 (3)颈深淋巴结 (4)髂下淋巴结

(5)腹股沟浅淋巴结 (6)腹股沟深淋巴结 (7)腘淋巴结

4、什么是黄脂与黄疸肉?如何鉴别这两种肉? 黄脂肉( 黄膘肉):是指皮下或腹腔脂肪发黄,质地较硬,而其他组织器官无异常的一种色泽异常肉。由于饲料因素和动物机体内色素代谢机能失调所致。

黄疸:动物机体因某些中毒性疾病、传染病及发生溶血性疾病时,致使胆管排泄发生障碍,大量的胆红素进入血液、组织液,将全身许多组织染成黄色。 二者的鉴别:

黄脂:黄染部位仅见脂肪,尤其是皮下脂肪。肝胆无病变。吊挂2 4 h后颜色变浅或消失。

黄疸:疾病引起胆汁代谢障碍而造成的。全身皮肤、脂肪、黏膜、巩膜、肌膜、关节囊液均显黄色。大多患病动物的肝脏和胆道都会呈现病变。胴体在室温下放置1昼夜后,其黄色会更加明显。

5、市场肉类监督检验的程序

(一)询问情况

(二)查验证件

(三)运输工具和包装物的卫生状态

(四)检查兽医验讫印章

(五)肉品检验

6、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原则 (1)无害化原则 (2)减量化原则 (3)资源化利用原则 (4)生态化发展原则

(5)污染治理的经济适用原则

7、检验“必检淋巴结”的意义?

答:(1)必检淋巴结能反映病原体侵害机体的途径、程度甚至性质,尤其是传染病,在淋巴结中形成特殊的病理形态学征象。 (2)猪机体内淋巴结众多,分布广,必检淋巴结是收集淋巴液较广、最能反映机体病理状态的代表器官,必检淋巴结多位于机体浅表层,便于剖检,可以减少对猪的机体破坏,保持生猪胴体的完整和不被损伤。

(3)必检淋巴结的检验剖检面较小,可避免组织切面过多,招致细菌侵入,以保证肉品卫生质量和商品价值。

(4)必检淋巴结检验技术操作简便,容易掌握,为进一步开展试验室检疫检测和准确定性提供重要依据。

8、注水肉检验的方法。

答:注水肉检验的方法包括: (1) 视检 (2) 触检

(3) 放大镜检查 (4) 刀切检验法 (5) 加压检验法 (6) 试纸检验法 (7) 熟肉率检验法 (8) 肉的耗损检验法

9、食品检验检疫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答:检验检疫能力是一个国家(地区)食品安全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此,各国都把发展检测技术和方法置于优先地位。

(1)速测化:利用快速检测方法,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确定食品的安全性。例如酶联免疫法、放射免疫法、受体传感器法、金(荧光素)标记法、cDNA标记探针法、基因芯片技术等。

(2)系列化: 欧美国家对农药残留的检测已从单个化合物的检测发展到可以同时检测几百种化合物的多残留系统分析,兽药残留的检测也向多组分方向发展。

(3)精确化:目前,发达国家对残留的限量越来越低。这对检测方法的精确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对二恶英及其类似物,检测方法灵敏度的要求达到超痕量水平(10—~10),需要用高分辨质谱分析和采用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技术的严格质量控制手段。由于色质联机结合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技术具有灵敏、特异、可靠的特点。

(4)标准化:食品检验检疫具有法定性和权威性,因此食品检验检疫技术标准化就尤为重要,各国和国际组织都高度重视。食品检验检疫技术的标准化不仅仅国内有需求,而且已呈现国际化趋势。一方面,传统方法不断完善并推广应用,另一方面,新技术层出不穷,正在或有待建立通行标准。

(5)高技术化:高新技术在检验检疫领域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首先,残留检测技术进一步更新换代,包括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毛细管电泳与质谱联用以及气相、液相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技术等。

10、动物的宰后检验与检疫的意义和特点。

答: 意义:动物的宰后检验与检疫是动物卫生检验最重要的环节,是宰前检疫的继续和补充。 特点:1.病理变化不典型。2.屠宰加工速度快。3.胴体不准随意切割。

11、肉品品质检验的具体包括哪些? 答:(1)除传染病和寄生虫以外的疾病,以及肿瘤、全身性水肿、脓毒败血症、过度瘠瘦、黄疸和各种普通病引起的肉品病变。

(2)有害腺体:甲状腺、肾上腺和病变淋巴结。 (3)屠宰加工质量:不带毛、血、粪污等污染物。 (4)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 (5)种公、母猪及晚阉猪。

(6)农药、兽药、激素的残留及其他有害物质。 (7)外伤骨折挫伤后的淤血、脓肿、炎症及皮炎。 (8)其他因素引起的肉品品质变化。

12、肠衣的常见缺陷及卫生处理。

答:

(一)污染

卫生处理 轻度污染的肠衣,经仔细清除污垢后,可以作为食用。污染严重,无法去净粪污碎屑的肠管,作工业用或化制。

(二)腐败

卫生处理 轻度腐败的肠衣,可晾在阴凉通风处驱味,或用0.01%~0.2%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以抑制腐败分解。轻微腐败肠衣经处理后可以食用,但不宜继续保存。呈明显腐败的肠衣,作工业用或化制。

(三)褐斑

卫生处理 有轻度褐斑的肠衣,先用2%的稀盐酸处理,再用苏打水溶液洗涤,除去褐斑后可以作为食用。有严重褐斑的肠衣,不能作为食用。

(四)红斑

卫生处理 通常形成红斑色素的微生物只在肠壁表面生长,不但容易除掉,而且这些产色素微生物对人无害。一般不影响食用,故不作处理。

(五)青痕

卫生处理 一般不作处理。

(六)生霉

卫生处理 轻度生霉的肠衣,如果没有明显的感官变化,而且易于除去霉层的可以食用。严重生霉的肠衣,作工业用或销毁。

(七)肠脂肪的酸败

卫生处理 肠脂肪酸败的肠衣,不能作为食用,应作工业用或销毁。

(八)昆虫

卫生处理 发现啮痕或被昆虫分泌物污染的肠段,不能作为食用。

13、什么是红膘肉与放血不良肉肌肉?二者如何鉴别?

答:红膘肉: 皮下脂肪由于毛细血管充血、出血或血红素浸润而呈粉红色时,即为红膘肉。放血不良肉肌肉:组织颜色发暗,当切开肌肉时,可见暗红色区域,挤压切面有血滴出;皮下静脉血液滞留,脂肪组织内可见到毛细血管,甚至发生红染,透过胸腹膜的浆膜,可看到结缔组织中的血管,肋骨两侧的血管清晰可见。

鉴别:红膘肉仅见于皮下脂肪。放血不良肉肌肉肉组织颜色暗红。

14、简述旋毛虫的检验及处理方法

答:检验包括显微镜检查法和集样消化法

处理方法:

1.宰后检验在24个肉片标本内,发现包囊或钙化的旋毛虫不超过5个者,横纹肌和心脏高温处理后出场。超过5个以上者,横纹肌和心脏作工业用或销毁。

2.上述两种情况的皮下及肌肉间脂肪可炼食用油,体腔内脂肪不受限制出场。 3.肠可供制肠衣,其它内脏不受限制出场。

动物检疫

动物检疫责任书

动物检疫证明

动物检疫工作总结

动物检疫责任书

动物检疫工作总结

动物检疫工作总结

动物检疫大比武复习题

动物检疫票证管理制度

动物检疫的基本知识

《动物检疫.doc》
动物检疫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