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2020-03-03 07:23: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农村师资严重贫血,农村教育质量急剧下降

泗水县圣水峪初级中学

郭云

论文关键词:农村师资力量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师资的流失

农村教育质量

论文摘要:我国目前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几乎都存在着教师数量不足、质量偏低的问题。而这一点,在农村地区则表现得尤为突出。

农村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但是在远离都市的农村,因为经济等原因,农村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教育水平还很低.农村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师资流失、教师素质低下、教育经费严重缺乏、教学设施陈旧等等。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农村地区教师待遇普遍低,农村教育工作环境差,教师业务培训少,缺乏进修和专业发展的机会,农村教师流动频繁,种种原因导致农村师资队伍极不稳定,许多农村优秀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农村中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目前农村师资力量极度匮乏,使农村师资出现“严重贫血”现象。这无异于给本来就虚弱不堪的农村教育雪上加霜。这样的教师队伍构成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严重拖累了整个中国教育前进的步伐,这些问题应是我们每一个有责任的中国人忧心的问题。

一、农村师资力量现状

学校师资力量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但是通过调查我们会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 。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严重“贫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农村教育工作环境差,教师业务培训少,缺乏进修和专业发展的机会,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英语、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的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贫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二、农村教师队伍具体问题 (一)、结构不合理

1、学科结构不合理。教授基础知识各学科的教师人员比例及其不均。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师相对较多,而体育、音乐、美术、外语等学科教师则严重不足,使得农村中小学要开全规定课程、达到规定课时十分困难,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基本上都由他学科教师兼授。这种现状令人担忧。

2、年龄结构不合理。乡镇小学师资队伍严重老龄化,个别乡镇的教师平均年龄为50岁,有的小学甚至找不出一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二)、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一方面,农村教师大量由乡村走向县城、城市,是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办学条件较差,工资待遇缺乏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导致有较高素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严重不足;再者,农村教师学历达标情况不理想,是农村教师总体质量不高的又一重要原因。很多拿到专科、本科学历的教师实际教学水平与能力并没有达到相应高度。有些地方从小学选拔部分教师到初级中学任教以弥补初中教师的不足,而小学教师的不足则依靠招聘欠缺经验的的代课教师来弥补。这导致农村许多地区中小教师素质偏低,骨干教师更是十分缺乏。

三、农村师资落后原因

1、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在我县农村学校整体上出现了教师队伍“老龄化”的现象。这种趋势令人担忧。因为这些年纪大的教师,只有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民师转正过来的。他们仅凭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教法陈旧,观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改革后的义务教育课程,往往觉得力不从心,无所适从。再者教师队伍中出现“留不住”的现象,目前我县在村级小学任教的中师毕业生已寥寥无几,他们大多调往县城、乡镇中心学校或初中。

2、教师教学积极性受挫,教学质量不高

(1)管理机制缺乏有效性,严重挫伤教师教学积极性

国家教育部门规定,教师的工资由财政直接下发到银行,教师凭银行卡到银行自行支取。这一政策使广大农村教师的工资得到了保障,但它却削弱了教师与所在学校经济利益上的联系,再加上教师工资主要是与资历、职称、工作年限等挂钩,与其在学校的工作业绩关系不大,结果使教师普遍形成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认识。这使许多教师安于现状,在教学上失去了精益求精的愿望和改革创新的动力,进一步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2) 教师培训和晋升机会缺乏,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

由于编制不足、经费紧张,农村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和经费参加业务培训;农村学校网络信息资源落后,图书资源匮乏,教师的学习资源十分有限,再加上没有继续教育经费来源,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难以实现,这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师的再学习与再提高。

目前,教师职务晋升一般都采用分配指标的办法,而晋升指标的分配往往存在重城区轻乡村,重高中轻初中、小学,重重点学校轻非重点学校的倾向。另外,农村学校由于条件差,举办的活动少,评奖机会也很少,教师在申报职称时相应加分就少,所以使其晋升机会相对降低。这些都导致了农村教师发展机会和晋升机会的缺乏。这些都大大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降低了教学质量。

四、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的建议

第一,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稳步缩小城乡教师之间与其他行业人员的收入差距;设立农村教育阶段教师专项补助资金,改善农村教师的教学条件和生活环境,确保他们享受政策规定的各种待遇如期兑现,住房、就医、保险、养老等问题妥善解决;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在高级专业职务聘任和各种表彰奖励中的比例;对长期扎根与农村中

小学,特别是条件艰苦的农村中小学的优秀教师,有关部门要给予特殊的表彰、奖励和特殊津贴,做到事业留人和服人、感情留人和服人、待遇留人和服人,从而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同时鼓励城市骨干教师到农村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到农村流动教学,对他们的晋职晋薪晋升有关部门也要给予特殊的优惠;严格核定城市教师编制,积极引导超编学校的富余教师向农村缺编学校合理流动,抬高没有农村基层教育经历的城市教师晋职晋薪晋升的门槛,逐步推进城镇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弥补以往教师关系分配制度的缺陷,使教师工作环境的选择朝公平和正义的方向发展,从而进一步推进农村教育的长效发展。

第二,在大力培养农村教育硕士、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定向培养和“农村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下,积极鼓励和支持优秀研究生、大学生到欠发达地区农村从事义务教育工作和倡导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深入广泛开展“送教下乡,选派支教”活动的基础上,对这些自愿到农村来从事义务教育事业的同志除了要给予精神上的大力奖励之外,在绩效工资、福利待遇和职称评定等方面更要向他们重点倾斜,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和制定特殊优惠政策,确保他们的工资福利和职称评定同等条件下要高于和优于城市老师。同时要积极搭建城市优质中小学和高校与农村薄弱中小学的帮扶机制和对口援助,积极组织城市学校的校长和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挂职和轮岗、持续上示范课和广泛教学教研及学术交流活动,并将此作为评定优秀校长、教学名师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对援助单位也要大力表彰,援助事例纳入单位评奖评优的依据。

第三,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由于岗位和编制的限制,解决师资问题还有两种比较有效方法,一是教师在岗进修,即将部分教师按所学专业派到师范学院进行在职进修,学校拿学费,教师个人承担其他费用;二是发挥教师进修学校的作用,对从事教学的非专业教师利用假期进行集中培训。

参考文献:

[1]陈乃林,经贵宝.终身教育略论[J].教育研究.1997.

[2]高志敏.关于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1. [3]鲁

洁.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J].教育研究.1996.

[4]覃章成.农村实施素质教育:困境与反思[J].教育科学研究.2002. [5]孙喜亭.基础教育的基础何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

[6]谢维和.简论基础教育的价值和学校的责任[J].教育研究.1997.

[7]成有信.义务教育的社会价值选择:公平、效益、稳定[J].教育研究.1997. [8]杨启亮.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2000.

[9]冯大鸣,孙孝华.我国教育管理研究中的缺陷与误会[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

关于教育论文

幸福教育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doc》
教育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