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教案

2020-03-02 05:25:5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授课教案

第一章 1.光与色

1666年,英国的科学家萨克·牛顿进行了著名的色彩实验。他把太阳光用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束,同时,七色光束通过三棱镜还能还原成白光。这七色色带就是太阳光谱。

2.视觉的生理构造

人眼的形状像一个小球,通常称为眼球,眼球内具有特殊的折光系统,使进入眼内的可见光汇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含有感光的视感细胞和视锥细胞,这些感光细胞把接受到的色光信号传到神经节细胞,再由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枕叶视觉神经中枢,产生色感。

详细的说,当物象受光线照射后,其信息通过瞳孔进入视网膜,经过视神经细胞分析,转化为神经冲动,由视神经传达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才产生了色彩感觉。 色彩的物理原理

锥体细胞

• 光线—瞳孔—视网膜

视神经—大 •

杆体细胞 • 脑—色感

经过了光、眼睛、大脑三个环节,才能感知色彩的相貌,从而得出色彩概念。光刺激眼睛所产生的视觉感为色彩 可以说,色彩是一种视觉形态,是眼睛对可见光的感受。 3.色彩的错觉与幻觉

⑴正后像:在黑暗的深夜,先看一盏明亮的灯,然后闭上眼睛,那么在黑暗中就会出现那盏灯的影象,称正后像。

⑵负后像:负后像是神经疲劳过度所引起的,因此其反应与正后像相反。当你在阳光下写生一朵鲜红的花,观察良久,然后迅速将视线移到白色纸上,这时你会发现白纸上有一朵与那朵红花形状相同的绿花。

⑶同时对比:指眼睛同时受到色彩刺激时,色彩感觉发生排斥现象。

第二章 色彩在设计中的运用

1、产品色彩设计应用

产品主要包括三要素:形、色、质,在某种意义上色的重要性要大于形和质,在整个设计中它能抢先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并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它是能使产品增值的一条重要捷径。

2、包装色彩设计运用

在包装设计中色彩与文字图形、商标有机的组合可以达到很好的识别商品的效果,商品包装色彩往往是鲜艳夺目的,而一件包装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色彩。 • 食品类包装设计色彩运用: 第三章

色彩的分类

1.无彩色系

定义:按照一定的变化规律,由白色渐变到浅灰、中灰、深灰直至黑色。 无彩色系

无彩色系

2.有彩色系:

⑴定义:它是指包括在可见光谱中的全部色彩,它以红、橙、黄、绿、青、蓝、紫。

有彩色系

⑵色彩的基本属性

三大属性:色相、明度、纯度。

一块颜色只要具有以上三种属性都属于有彩色系 第二节 色彩三大属性 1.明度

⑴ 定义 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对光源色来说可以称光度;对物体色来说,除了称明度以外,还可以称亮度、深浅程度。 ⑵ 色彩明度的两种情况①同一色相的明暗变化②各种颜色的明暗变化。

⑶ 降低明度的方法:加黑或其他低明度色(如:蓝色、紫色等); ⑷ 提高明度的方法:加白色或其他高明度色(如黄色等) 2.色相

⑴定义 指色彩所呈现出来的面貌,确切地说是依波长来划分色光的相貌,它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谱为基本色相,并形成一种秩序。 3.纯度

⑴定义 指色彩的纯净度,也称艳度、彩度、鲜度和饱和度等 ⑵光谱中的七色光都是最纯的高纯度的色光。 改变纯度有四种方法:

1、加白,纯色加白,纯度降低,明度提高,色性偏冷

2、加黑,纯色加黑,纯度降低,明度也降低,色性偏冷

3、加灰(黑白调和),纯色加黑,色彩学叫”浊色”,加浅灰明度提高,纯度降低,加深灰纯度降低,明度也降低。

加互补色:纯色加对比色或互补色,将使其纯度降低,明度也会变暗。

第三章

色彩的表示方法

一、自然表示法

(1)以自然景色命名的色彩:天蓝、湖蓝、海蓝、曙红、雪青、土黄、土红、翠绿等。

(2)以金属矿物质命名的色彩:金黄、银灰、古铜色、铁灰、铁锈红、石绿、石青、宝石蓝、宝石绿、翡翠、钻蓝、赭石、铬黄、煤黑等。

(3)以植物命名的色彩:草绿、茶绿、橄榄绿、柠檬黄、橘黄、杏黄、米黄、紫藤、栗色、咖啡色、茶色、橘红、橙红等。

(4)以动物命名的色彩:孑L雀绿、猩红、象牙白、蛋黄、蛋青、鼠灰、驼灰、鹰灰等。

二、系统化表示法

自然色表示法只能表达色彩的一般性质,精确度较低。系统化色命名法则在色相加修饰语的基础上,又加上了明度和纯度的修饰语,从而能比较精确地形容该颜色的形象。如红色系,包括黄味红、淡黄味红、极淡黄昧红、明灰黄味红、灰黄味红、暗灰黄味红、极暗黄味红、浊黄味红、鲜黄味红等色名。这些颜色名称标定系统虽然精确程度仍不很高,但在一般场合下使用,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三、色彩体系 (一)孟塞尔色彩体系

孟塞尔(Alhert H_Munsell)是美国色彩学家、美术教育家。他创立的孟塞尔颜色系,用三维空间的近似球状的模型,把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这3种视觉特征全部表示出来,如图

(二)奥斯特瓦德色彩体系

奥斯特瓦尔德(Ostwald)体系:奥斯华德色相以8色相为基础,每一色相再分3色,共24色相,明度阶段由白到黑,并以无彩色阶段为一边,纯色在另一顶点,每边长依黑白量渐变化排成8色,形成等色相的正三角形。由于奥斯华德表色系的秩序严密,是配色时极方便的表色系统。

奥斯特瓦德色相环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三)日本色研配色体系

PCCS(Practical C0lor Cp一0rdinate-Svstem)简称日本色研配色体系。该体系的色相环由24个色相组合,每一色前标有一个数字,如:1紫味红/2红/3黄昧红/4红味橙/5橙等。为了保持色相环上的色相差均匀,经过直径两端的色相并非绝对补色。

pccs色相

pccs色立体

第四章

色彩混合 第一节 色的混合 1.三原色

⑴三原色概念:所谓三原色,就是说这三色中的任何一色,都不能用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他色可由这三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或三基色)。 ⑵1802年生理学家汤麦斯*杨提出新的三原色理论。

⑶结论:色光的三原色即:红、绿、蓝(蓝紫色);颜料的三原色即:红(品红)、黄(柠檬黄)、青(湖蓝)。 2.加色混合

⑴色光混合(加色混合法)色光的混合是色光量的增加,混合的色彩越多,则明度越高。

加色混合

颜色混合的规律

色光混合的规律

色相环24色加黑渐变秩序调和色表

色相环24色加白渐变秩序调和色表

⑵主要运用在光构成设计、舞台灯光设计、展示照明、景观照明、摄影等专业。

3.减色混合

⑴颜色混合(减色混合)

印染染料、绘画颜料、印刷油墨等各色的混合或重叠都属于减色混合。 ⑵ 标准的三原色: ⑶ 品红M(明亮的玫红);柠檬黄Y;湖篮C;间色:两种不同的原色相混合

复色:两种不同的间色相混合所得色。 第二节 空间混合

1.空间混合定义:色彩的空间混合也叫视觉混合,是色彩分离并置在一起产生相互的影响,在一定的空间里,产生视觉上的混合。

2.减色混合是空间混合的一种形式;它是放大了的颗粒的减色混合。

3.空间混合的规律 4.空间混合的特点

5.空间混合及与照片对比图例11张。 第三节 色彩推移 1.明度推移

⑴定义:指一种色彩在纯度和色相不变的同时,仅明暗发生逐渐变化造成的色彩构成。

⑵表现方法:通常选一种明度与纯度都较底的色彩,逐渐加白,不加其他任何颜色,依次调出明度各不相同而明度差又相等的色阶,构成明度序列,色阶越多,则画面律动效果越强烈。 ⑶同色相明度推移图例8张。

2.色相推移

⑴定义:指色彩通过连续的逐渐变化,从某一色相推移至另一色相。

⑵表现方法:一般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度较高的色彩,可以使用两色相加或模拟两色相加为中介色,使推移自然流畅,色相推移的中介色也可以使用无彩色系的黑、白、灰或金属色,任何颜色都可以推移至另外的颜色。 ⑶色相秩序推移11张。 3.纯度推移

⑴定义:是指某一纯色向无色系逐渐变化造成的色彩构成。 ⑵表现方法:一般使用与该纯色同一明度的无彩色灰进行纯度推移,如果明度相等悬殊,会因受明度变化影响而削弱了纯度要素。 ⑶纯明度为主的秩序推移图例 4.冷暖推移

概念:冷色极限为蓝,暖色极限为红、橙、黄等。可以选用中性色为中介色进行推移构成,中介色也可以选用与冷暖极限色同明度的中性灰色或金属色。

详细教案

详细教案

详细教案

详细教案

定**详细教案

投掷教案详细

掌声详细教案

秋水详细教案

乙醛详细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详细教案

《详细教案.doc》
详细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