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作用充分发挥

2020-03-03 05:57: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充分发挥“五老”作用,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文昌宫民族小学是一所有着180多年历史的老校,其前身是天津著名的“辅仁书院”,以衡量人才,荟萃学子而闻名遐迩。近代文化名人李叔同曾就读于此,并于1911年归国写下《文昌校歌》流传至今。百年教育,形成浓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文化又起着熏陶人、影响人、感染人、激励人的作用,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学校的关工委组织充分认识到:“老”是一种历史,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资源,一种教育优势。抓住“老”字,借助老校史、老同志、老校友可以更好的从传承迈向创新,从创新走向发展,关工委在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几年来,我校一直把关工委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一把手直接担任校关工委组长,退休老校长任副组长,主抓德育的校长负责常务工作,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退休老教师为主要成员,并且把关工委工作纳入月计划、周计划等日常管理工作中。关工委的老同志们尽管年龄已高,身体不好,但是他们像关心家庭一样关心学校;像关心兄妹一样关心学校教师;像关心子女一样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他们人退休心不退休,仍然心系学校发展,致力于学校工作。凡是涉及到关工委的事情她们主动过问,对于年轻教师她们经常嘘寒问暖,哪个教师需要帮助,哪个教师家里有困难,她们都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学校聘请的关工委成员赵德长老人经常来到学校了解情况,为同学们搞讲座、搞活动,甚至主动、深入的做好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02年,一位父母离异的同学不肯到学校上课,赵德长老人亲自为他做思想工作,一次又一次,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真情终于打动了这位同学,使他又回到了集体当中。如此一批批、一位位老同志身先士卒、老而弥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为青年一代的成长、发展作出了榜样和示范作用。他们身上闪现的是文昌人敬业爱岗、追求奉献的

人文精神。在红桥区落实“五个一百”,提升校园文化工程中,我们借助关工委的优势,充分发挥“五老”作用,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一、老教师为我们析“勤,朴”之精髓

“勤”与“朴”是学校沿袭至今的校训,也是文昌精神之所在。

“勤”是文昌人的作风,也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精髓。孔子说:“恭、宽、信、敏、惠,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其中“敏”说的就是勤敏。让学生在勤敏中度过一生,他一定是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朴”是文昌人的风范。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品质。让学生承袭这种品质他会受益一生。 为了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勤朴”,校关工委充分发挥了老教师(尤其是退休老教师)的作用,不仅把老教师请进来为学生做辅导,和学生搞活动,我们还带领学生走出去。每逢节日我们都由德育处和关工委负责组织同学们去慰问那些年事已高的老教师。学校退休多年的王老师家住河西区,因患疾病行走不便。但是她伴随着校训走过了自己的教育生涯,“勤朴”的精神已经深深浸润到她的心灵,她的生活、言谈、举止充分向学生诠释了“勤朴”校训。今年的教师节在校关工委的组织下队员们探望了王老师,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中王老师回忆讲述了文昌宫的校史校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校训,了解了“勤朴”,深刻认识到百年校训的意义,从而形成学校特有的教育内容。

二、老专家为我们咏“校歌”之旋律

《文昌校歌》的词作者系著名文化名人李叔同。歌词是“文昌在天,文明之光,地灵人杰,效师长。初学根本实且强,精神腾越成文章。君不见七十二沽水,源远流长。”这首校歌已有九十年的历史。它鼓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文昌学子。学校为了使这首古老的校歌更气势磅礴,更赋有时代气

息,更贴近生活便于咏唱,多次走访了著名作曲家《歌唱祖国》的作者王莘老人,邀请他重新为《文昌校歌》谱曲,希望能通过这位在作曲方面的老专家为我们学生提供更为深刻的教育。老专家为我们重新谱曲的校歌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每天,学生踏着晨光,伴着校歌,徜徉在“勤径、朴路”之上,登临“好学、乐之”楼梯,使歌声浸润心灵。“百年校歌”是继承传统美德的体验,更是学生“忆史爱校”教育的具体实践。在这方面我们充分结合校史,依靠老专家为学生提供了教育的平台。

三、老干部为我们索“人生”之轨迹

“让每一个从这所百年古苑培养出来的文昌学子都能幸福地渡过自己的一生!”是我们办学的追求。我们主要想从前辈人生的轨迹中捕捉闪光的足迹,探索做人与成才之路。关工委的老同志深刻挖掘校史,为学生讲述“辅仁书院”老师无私捐助考生的事迹,让学生从中学得奉献的精神。聘请的退休老干部原天津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民俗专家罗澍伟,河西区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史学专家张绍祖分别为学校师生和家长进行了“天津600年”和“文昌校史”讲座。假期中还邀请天津作家协会的韩东老师来文昌宫进行了“建国60周年文化漫谈”讲座,这些都得到了师生与家长的欢迎。讲座中老干部们声情并茂,尤其是张绍祖老师对我校老校史的回忆,对老校友追求奉献的津津乐道,激起了广大学生的爱校之情,是对学生做人的启迪。

四、老战士为我们塑“人文”之校园

早在2001年我们就同马本斋之子马国超将军进行了联系与交往,至今关系密切。我校还活跃着一只“马本斋中队”。马国超将军曾经为他们谱写下了队歌,亲自灌制成盘。而且还亲自向学生们赠送了“民族英雄”一书,使得英雄的事迹走进校园。在中国神州五号成功发射以后,我们走访了北京“神五”训练基地,访问了基地的老战士,参观了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回校后,我们把二楼命名

为科技厅,展示的是以中国神州五号成功发射为主题的“飞天之梦”,以中国科学技术的腾飞教育师生热爱祖国。我们还在芥园街的帮助下同预备役高炮四团建立了长久的联系,于04年的8月3日参加了“未成年人基地揭牌仪式”并且聘请四连孙连长、五连周连长等老战士为我校国旗班军训。本学期的开学典礼上六位连长同我校国旗班一起出旗、升旗。学校向他们赠送了领巾、校徽,颁发了辅导员聘书。不同层面的老战士为我们做着不同的教育工作,他们又同样使我们的校园文化闪现出勃勃生机。

五、老校友为我们寻文化之足迹

一个多世纪以来文昌宫培养了大批人才。文昌宫这些老学子的成才之路,就是学生学习效仿的典型。从李叔同为我们谱写下传唱至今的百年校歌时至今天,无数老校友与我们共同追寻学校文化的足迹,并且从未停止。校友刘肃然是书法名家,已经八十高龄,仍然对学校满腔热忱,他拿出珍藏已久的与老师书法家胡定九的照片、毕业证书献给学校。中科院院士刘广均同小学友一同参观新校舍,讲述从前的教育故事,激励同学好好读书。校友天津市副市长王述祖为学校班建专刊题写下书名——精神腾越成文章。校友赵之珩老师感叹学校的发展,每周四下午来到学校义务为同学们讲解天文知识,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台湾著名影星钱璐,来天津后马上来到学校,深情的抚摩她上学时的文昌古碑,为我们讲述文昌宫的历史。校友原红桥区人大主任刘景从为我们写下了:文昌继世长,百年谱华章。育才赖沃土,桃李崭芬芳的勉励之词。校友红桥区教育局付长久局长为我们提写下了“光大名校古韵遗风,开创文昌美好未来”的美文美句。这些老校友们虽然奋斗在不同的教育战线上,但是他们都同样的爱母校,同我们一道追寻学校的文化足迹。

在学校的工作中,到处可以看到关工委留下的闪光的足迹,大至商讨学校发展,小至操作具体

工作、组织活动;远至01年“马本斋中队”成立,市关工委主任张再旺、名誉主任杨慧洁、副主任兼秘书长王克,红桥区关工委主任张辉、常务副主任程雪斋、王润华等老领导老同志光临大会,做重要讲话。近至09年9月“祖国在我心中”大会上区关工委王润华主任的语重心长的话语,学校无处不见他们的身影,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与奋进精神的指引下,几年来,学校教育工作硕果累累,成果喜人。先后取得市双高普九示范校、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市绿色学校、市交通安全教育示范校等多项荣誉,天津今晚报、天津日报、教育报、天津电台、天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次报导我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声誉。面对成果,作为关工委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即:让每一个从这所百年古苑培养出来的文昌学子都能幸福地渡过自己的一生!“光大名校古韵遗风,开创文昌美好未来”已成为今日文昌人的铮铮誓言,我们将在这片文化的沃野上继续辛勤的耕耘,通过关工委老同志的工作传承学校文化,经营学校文化,打造学校文化,从传承迈向创新,从创新走向发展,让文化制胜未来。老有所为、老而弥坚的关工委队伍正为今天教育的辉煌谱写着不老的教育篇章。

关心下一代充分发挥“五老作用”

充分发挥5老作用

充分发挥“五老”作用致力关心下一代工

充分发挥“五老”作用 致力关心下一代工作

充分发挥“五老”作用  致力关心下一代工作

加强“五老”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五老”优势作用(研讨材料)

发挥五老作用

“五老”的作用

充分发挥企业离退休老党员作用

充分发挥好“五老”作用把活动延伸到楼栋

《“五老”作用充分发挥.doc》
“五老”作用充分发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