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

2020-03-02 21:21: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你是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

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它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归宿。首先,从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关系看,尽管这两种教育存在较大差异,但心理素质教育对于改进德育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心理素质教育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教师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其次,它强调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有益于为德育工作创设和谐、融洽、相互理解的人际心理环境。再次,学生的一些不良品德、行为问题往往是在不健康的心态下形成并趋于严重的,其中有些不良行为本身就具有心理问题。增强心理素质,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广泛开展对各种心理疾病的防治,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其根本目标是充分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全发展,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从教育目标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可以认为是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基本条件,而其根本目标则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完全一致。这就是说,素质教育的目标中应当包括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反过来也可以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对素质教育目标的一种体现。

素质教育中强调心理教育,除了当前学生总体心理素质欠佳、亟待提高其心理水平的原因之外,还因为素质教育与心理教育具有广泛的联系,心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独特的位置。第一,从范围来看,素质教育是总概念,心理教育是属概念,素质教育规定了心理教育的总方向,心理教育过程促使学生心理素质乃至整体素质的提高。第二,从横向来看,素质教育主要是由思想道德、知识技能、生理与心理等四方面构成,这四者是相互关联的统一体,每一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与功能,是任何一方都不可替代的,缺乏其中的任何一点,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就会失去平衡,甚至造成畸形发展。第三,从纵向发展来看,素质的发展由低到高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生理水平的、心理水平的和社会水平的,前者是素质结构中的物质方面,主要受先天因素的制约,后者是素质结构的精神方面,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而心理水平则是指各种心理品质的发展,它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与教育的 “合金”,在学生的素质发展中起承上起下的作用,从这一意义上说,心理教育在学生的素质发展中是一种纽带,可见,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强化心理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所必需,也是整体素质发展所不可缺少的。

素质教育与中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教育

谈学前班心理健康素质教育

心理健康与教育资料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德育

国学经典教育与素质教育

国学经典教育与素质教育

网络教育与素质教育(推荐)

盲生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公关礼仪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doc》
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