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实例与反思

2020-03-02 05:10: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实例与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小学英语教学在我市的全面展开,英语教学初步走向正规,课堂教学呈现多元化趋势,有的学校起步早,认识高,行动积极主动,课堂教学搞的有声有色;有的学校认识差一些,传统的课堂教学主宰课堂;有的学校办学条件好些,教改气氛就浓些,课堂教学模式也新颖;也有的学校办学条件差一些,教改活动也差一些,课堂教学模式陈旧。我市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实效,笔者为许多教师个性鲜明、力求创新的教学行为而感到十分欣喜,但不可否认的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由于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认识上存在偏差,教学实践中存在误区,加上兼职非专业英语教师较多,中心教研活动的不健全,教师间交流学习的机会少,从而导致我市英语教学低效或无效现象十分普遍。

纵观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低。教师的教学没有吸引力或小学英语课堂教师花样十足教师主霸课堂现象十分严重,有些英语课是令人失望的,有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机械训练较多。缺乏对学生的兴趣习惯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的课堂教学不能针对学生实际。过分拔高,使两极分化在低年级就出现,有的课堂设计缺乏适当适时的教学评价,不能及时获悉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收获,学生对英语课堂知识的掌握不实在、理解不全面,部分学生书写、发音和朗读语音语调差,学生的口齿僵硬,听说口语交际能力极差,缺乏有效的锻炼机会。在英语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缺少主动发言的热情或根本不愿意发言;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听新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或不能理解教师相对较快的指示语。由于课堂教学中以上问题的存在,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课堂上学生们浮躁、不安分,表现在不能倾听别人的发言,不能静心思考,或学生被动学习,教师教的十分辛苦,学生学习非常被动,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种无效教学是我们每个英语教师必须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从自身出发,对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设计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小学英语教学获得顺利而有效地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二、对优质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所谓\"有效\",从学生层面上看,主要是看学生的收获,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从教师层面上,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一堂好课的标准应该是看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设计是否新颖,教学过程是否扎实,教学理念是否新(关注全体学生),教学效率是否很高。我们应该知道,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让学生在这样一种精神氛围之中接受文化的洗礼和熏染。有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的交往与对话。

据调查,多数教师认为小学英语难教,教师非常辛苦,为什么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并应十分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如何构建优质的英语教学课堂。

三.如何构建优质的英语教学课堂

我个人认为优质有效的英语课堂应该首先从提高教学设计更新教学理念扎实教学基本功等方面入手。使教育教学资源产生更多更好成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我们每个英语教师应不断地思考,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得以实现,教学过程是否扎实,教师的设置问题是否有效?

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为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愿学。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使学生乐学。 (3)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保证有效的知识掌握。使学生愿学。 (4)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有效的能力发展,使学生会学。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从有效推动和促进中学生主体性实践活动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课堂教学实践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尊重学生,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学的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注意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予以高度的关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善导”、“激趣”、“引思”、“精讲”这四项教学要素,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重心。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与统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去探索,自己去发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5)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增强有效的教学参与,为学生创造语言应用机会,提升语言实践应用能力。

新课程倡导“面对学生全体,全面进行教学”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班额普遍较大,无法兼顾全体,大部分学生因此而无法得到语言实践的机会;而课堂环境几乎是外语学习的唯一场所。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避免或消除消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是英语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四、如何提高优质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水平?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环环相扣的各种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构建优质有效的英语课堂的关键在于优化各个环节的教学设计。笔者将结合一些案例,从以下几个方面粗略地谈点自己的观点。

(一)。优化导入,快速有效地营造英语氛围

好的导入能帮助学生整理已有的知识体系,并将其调整到适于接受新知识的状态。许多教师非常重视导入这个环节,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会用各种方法导入新课。常用的导入有,复习导入法,唱歌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提问导入法等等。有效的导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实为课堂增色不少。

大部分教师在导入这个过程中都做得挺好,挺有效,但有的教师会在知识的呈现上花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弄得很花哨,兜个大圈子再引到新知识的学习,当学生真正要开始学习时,兴趣已经少了一半。因此,导入环节是否有效能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

【案例描述】某教师的教学内容是NSE教材4B.module 8 Unit2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storts day?该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能听懂、会说日常交际用语: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storts day?,I‟m going to do the high jump.并能灵活自如地运用于实际生活中。2.能听懂、会说数词do the high jump,100metres.do the long jump.导入的步骤: 1.Greetingand free talkl 2.Let\'s sing an English song《row you boat》.3.Play a game gue .What am I doing?教师猜动作学生猜,用英语说4.抢说单词卡片

显然,教师想通过对数旧词的复习过渡到新内容表达,但在这个导入环节用时超过10分钟,教师组织了唱、游、说等好几个复习、热身活动,而此时本课重点要学的句型还未呈现,这堂课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吗?

【反思】这样的导入是否冗长?如此耗时耗力的导入是否有必要?看起来这些活动虽然都与今天的教学内容有联系,但在导入及热身这个环节如果组织的活动过多,会浪费很多时间,影响到后面新授内容的进行。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但它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在设计导入时,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教师一定要明确导入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处理好导入与新授内容之间的关系。

有时,在简短的一个热身Warming up或相关的Free talk之后,不要绕很多弯,就可以自然、直接地切入新课的主题。

(二)、优化新知的呈现,力求清晰明白,知识讲解要透彻。 教师很重视对新授知识的呈现,总是左思右想千方百计变着形式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殊不知,教师只备了教材知识而忽略了学生。例如,在进行5A Unit3《Hobbies》Part B&C教学时,这一课里学生要学习的词组比较多“collect stamps, grow flowers, take photos, make model ships, make clothes……”,首先教师从谈论自己的爱好“I like reading.This is my hobby.”引出新单词“hobby, hobbies”,接着提问“What do you like? What‟s your hobby?”然后为了呈现和教学新单词想方设法创设情境,零乱的情境把学习的知识分割得支离破碎,没有让可以一起呈现的单词词组有机地整合进行整体教学,这样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累。

(三) 优化巩固课堂活动设计,追求优质有效的英语课堂 “活动化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师常用一种学习方式,“以活动为中心”、“以活动促语言发展”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特别是低段课堂教学的一个指导思想。教师们在课堂上也力求让学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因此,每位英语老师几乎都成了活动设计专家,在公开课上,学生唱唱跳跳玩玩做做演演,还有图片、实物和多媒体来助阵,气氛非常活跃,场面非常热闹。然而,活跃和热闹的背后,学生到底掌握了些什么呢?特别是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到底学到了什么呢?笔者认为,课堂上的一切活动设计要考虑活动的目的性、高效性、层次性、趣味性以及快节奏和高密度,这样的课堂活动才是有效的。

1.华而不实的游戏,不要只为游戏而游戏。

适当的游戏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还可以化解难点、重点。但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游戏针对性并不强,有些过程太复杂,要用一大堆中文解释;有些游戏又过于简单,图个热闹,没有真正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服务。

【案例描述】某教师为了教学一个新单词“ a camera”用了这样一个老游戏:“Boys, and girls.Let‟s play a game: Look , I have a nice bag .What‟s in my bag? Can you gue?” 学生你猜,我猜好不热闹,浪费了好长时间,最后还是没猜到,老师只能无奈地告诉他“Sorry, Let me tell you.It„s a camera.”

【反思】笔者认为课堂上并不是游戏越多越好,游戏是要为英语教学服务的,而不只是追求新颖,热闹。华而不实的游戏费时又低效并不可取。

2.开展真实有效的调查活动

调查(Do a survey)是当今英语课堂教学中比较热门的一项活动,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调查”,获取相关信息,在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所学语言知识,提高其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

【案例描述】在学完了有关数字的单词后,笔者要求利用句型“What‟s your hobby” “My hobby is……”调查本班同学的爱好

【反思】这个具有信息差的活动极大得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交流中获得了信息,运用了语言并提高了语言技能。但是有的教师几乎把这一调查活动形式当成了公开课的“法宝”,常常是注重了形式而忽视了真正有意义的交流,这样的活动毫无意义。比如有位教师在教学5B Unit9时,在学生学完国家和人民“America, American, England, British, France, French, Japan , Japanese……” 后,教师布置了这样一个调查任务“Look at the pictures, then ask your partner where are you from?”。这样的一个学习任务还是停留在机械性的语言练习这个层面上,缺乏有意义的交流。

3.增强活动的多元目的性,避免活动重复性和单一性,使各项活动层层递进,步步提高,知识强化的同时,渗透能力培养,达到扩展情意目标的发展,渗透德育教育,创设真实情景,真实交流,

怎么样提高活动教学有效性呢?通过分析与反思大量课例及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我认为通过以下几种活动,可以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

(A)、创造信息差,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

信息差是人们对事物或人了解、知晓的程度上存在的差距。人们之间进行谈话交流,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谈话双方之间存在信息差,彼此都想了解对方的信息,从而产生了交流的愿望和想法。英语教学也一样,要想让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意义的会话交流,就必须在会话双方之间制造信息差,使他们产生想从对方了解有关信息的迫切愿望和需求,产生开口说英语的动机。有了信息差,会话才是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的有意义的交流,这样,学生才愿意开口讲英语,才能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书、铅笔等等的单词时,有的教师直接拿着书、铅笔卡片问What‟s this? 这属于明知故问,不符合学习的规律。可以该改进为:事先用小手帕把铅笔、书等盖起来,慢慢的一点点地露出来,一边露,以便让学生猜说,最后老师教授;再如,在复习词汇时教师常使用单词图片进行复习。有一位教师直接拿着十张卡片,一张一张地让学生猜测卡片上的单词,很明显,这种信息差太大了,几乎是瞎猜。可以改进为:教师快速地向学生呈现十张卡片后,将卡片重新“洗牌”,并抽取五张卡片展示给学生后放在桌面上,然后再将剩余的五张卡片随机出示让学生猜测。这样,在活动之初就限定了猜测的范围,锻炼了学生瞬间记忆能力,再抽取两张卡片展示给学生,进一步缩小信息差,为激发学生抢答热情奠定基础,既有一定的挑战性,又可以“轻轻一跃而后得”,而且使学生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无序的瞎猜。

(B)、创设语境,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交际。如果我们能够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从真实的语境中真实地运用语言,必将激发学生真实的兴趣,从而取得令人欣慰的成效。《英语课程标准》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各种情景没有创设好,甚至没有创设,最终导致学与运用脱节,或者误导学生。

例如:我校外教刚来时,与学生闹的一个笑话。外教:“Hello! How are you?”。学生回答:“Hello!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And you?”。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不是笑话,而是暴露的我们为教而教外语,不是为了应用,不是为了交际。再如在教授What did he do?时,有的老师拿一幅有一个人吹笛子的图片,老师问What did he do?让学生回答。这样学生就会混淆He played the flute.He is playing the flute.这是由于老师没有创设好对话的情景。可以改进为:老师可以这样说,昨天我去听音乐会,并且拍下照来了,让咱们看一看,这样引出What did he do? 学生一定能明白He played the flute的意思。

(C)、把握提问的质与量,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何时提问,所提问题是否能让全体学生接受,让优生“跳一跳”才能回答,让差生吃饱等等,也就需要老师掌握提问的技巧。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如:1,提问的问题是封闭性的,没有思考价值。学生只需要回答\"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 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只会让学生的思维越来越迟钝。2,提问的时间把握不到位,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刚讲完,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 3,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

针对第一个问题,可以改进为:老师可以提问三种类型的问题,1,事实性问题(是什么?适合待优生回答)2,理解性问题(为什么?适合中下等学生回答)3,开放性问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可以兼顾优差生,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例如,问学生What do you like? 学生回答完后,要接着问Why? 让学生开动脑筋回答。

针对第二个问题,可以改进为:1,刚学完,提问的时间在班里70/100——80/100的学生都会时。这时应多鼓励表扬学生回答问题。2,学完后,提问的时间在班里90/100的学生都会时。提问的目的是为下一步的扩展教学打基础。

(D).及时检查反馈,及时评价, 升华知能,扩展提高与运用

(四)关注教学细节,落实环节实效。

1.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要求,应材施教,降低要求。

教学细节指的是教学中的细小环节以及其中的教学活动,也可以说是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细枝末节。部分教师忽略细节,使教学环节走形式,优美的设计黯然失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控课堂,调整教学内容或方式方法,是教师应该有的素养。透过课堂现场的一些教学细节,就能看出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细节虽小,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它;细节虽小,教学失败的罪魁祸首有时也是它。

2、关注教师课堂的激励语言,因人施评,给予表扬鼓励,洋溢情感活力。

【案例描述1】

T:(对答对问题的学生)You‟re very good.Here‟s a gift for you.Sit down , please.T:(对答错的学生)Sit down! You must listen carefully! 【反思】教师对“答对学生”与“答错学生”的态度可谓天壤之别,前者是充分享受了成功,既受表扬又得礼物,美滋滋地坐下,而后者却严重受挫,既受冷遇又受打击。长此以往,有些学生恐怕没有勇气发言了。对答错学生是否可以委婉地说:I‟m sorry, sit down, please.Would you please think it over again?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却在某些学生心灵上留下了永久的印痕, 所以对照新课程理念,我们不得不反思和改进我们的课堂用语。

【案例描述2】听课中发现某学生在吹泡泡堂,教师声嘶力竭的喝斥,吓坏了这个学生,也吓坏了全班其他学生,学生注意力立即被转移了。还在几个班先后发现教师为好动的学生或差生设专桌专座于教室的前后,有意与其他学生不同,使学生在潜意识中知道自己与众不同,大大的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正确的教育与惩罚无缘。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的差异,应看到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的一面,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旺盛活力与潜能。在英语课上,我一贯用不同的标准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于发自内心的赞赏。“Good!”, “Great!”, “You are so clever!”, “Good job!”或点点他们的小鼻子,给予肯定的微笑。学生从我的举手投足中感受了老师的爱意,我对学生能力的肯定和进步的期待,逐步消除了他们用英语交际的胆怯心理,都渴望再次表现自己,总会将小手自信地举起来。

3.给“缺点”以美丽的诠释是该教师教学艺术的闪光点。 给“缺点”以美丽的诠释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美的体现,是保持良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它能够有效的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驱使着学生去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这样的教师学生是很乐于接受的;教师也会由于学生的用功学习而更加勤奋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使教师更趋向于学生,更深入地认识了解学生,从而获得更为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走上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4、关注课堂环节间的巧妙过渡

一节好课应当层次清晰,环节紧扣。如果教师在关注和优化各教学环节的同时,也能关注各环节之间的巧妙过渡,那就会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欠缺考虑,不符合教学规律的做法就值得商榷了。

【案例描述】在一次校本研究课上,某教师执教的内容是牛津英语3A 的《Let‟s go to the park》。先学习了“Let‟s go to the park.But how?”为了引出新句型“Let‟s go to ……(地点)”教师在这里用了一首中文歌曲《青藏高原》过渡到新句型,然后问 “Where shall we go?”学生很容易就从歌曲的内容中听出了地点,毫无悬念。而中文歌曲运用在英语课堂上是否值得提倡呢?

而另一个案例,同样是用歌曲过渡,效果就不一样: T: Do you like English songs? S: Yes! T: Let‟s sing a song《What‟s in the claroom》.S: OK.T: Look, What‟s in our claroom? There‟s a blackboard on the wall.There‟s a map of China on the wall.(接着教师适时引入There be句型,板书出重点句型。) 【反思】过渡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清晰的教学层次,巧妙的过渡会让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如果各环节之间缺乏相应的知识联系或过渡,整堂课就会给人支离破碎、拼盘的感觉。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点收集和总结,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其它办法,如纠错的艺术,整体输入法,肢体语言艺术等等,等待我们去总结提高。

结束语

追求有效,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也是我们英语教师永远追求的,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去实践、思辨、提升,使它成为现实,从而使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发展。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反思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方案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心得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实例与反思.doc》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实例与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