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跪着教书(版)

2020-03-03 23:52: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不跪着教书》由吴非先生所著,大概许多老师都看过这本教育专著。看完这本教育随笔,带给我沉甸甸的思考,正如作者所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铮铮的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语。\"作者以几个时代丰富的教育人生体验,以一个教师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审视着当今教育的种种弊端,以一个中国人具有的爱国情怀呼吁每一个教师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当一盏能够长久地照耀学生一生道路的明灯!当我读完这本专著,心中不由地升腾起对作者的敬意和尊重,作者虽然从事的是高中教育,但对我们的小学教育仍是触类旁通、意义深远。

一、教师的人性要丰满

教师应成为情感健全的人,应向学生广施仁爱、感恩、善良的人性,使学生具备仁慈善良、互助友爱、节俭朴素、自尊自爱的心灵,只有给下一代留下真善美的种子,我们的学生将来不管身处何等恶劣的环境,都能在心中盛开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都能照亮他前行的人生。

让我触动很深的是作者的学生郭虹从小时候起,就是一个善良的小姑娘,她见不得别人吃苦受罪,看见别人吃药打针也如同身受。在她医科大学毕业后当医生的第一个除夕的夜晚,毅然克服内心的胆怯和恐惧去陪护一个马上就要走向人生终点的孤老太太。当那位老太太没有亲人的陪伴却满怀感激的神情于凌晨二点谢世后,郭虹勇敢地和小护士两个人替孤老太太换上衣服,从容而神圣地用躺车把孤老太太送到了太平间。看了这个故事,谁的心里不会受到强烈的震撼呢?

二、教师的思想应站着

语文课应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而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是一名思想者。首先,教师应善于学习,应善于读书提高自身素质,应注意知识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也要有一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读书也行,因为多读书,可以丰富自己的智慧和见识。其次,教师应努力追求自己的教学风格。胡适与鲁迅是同时代人,他们的性格与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教育风格也不同。胡适热情,好为人师,循循善诱,他总是教育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鲁迅冷峻,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出路。而毫无疑问,他们不同的风格都影响了一大批后来有成就的学生。第三,教师要教育学生读好书,要通过文学阅读净化学生的心灵世界,要尽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让学生有精力去读经典名著,从前人文化中吸取营养,要避免产生有文凭而没文化的学生。一本好书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蒙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充实,高贵,美丽,他就有可能始终站立着,像一个人一样地活着。第四,教师的人品应站着。教师要远离权贵,要和家长保持适当距离,要远离粗俗和恶俗,要自觉抵制社会上的歪风邪气,保持人品的纯净。

在闲暇空余之时,我打开了《不跪着教书》这本书。书中对当前教育界的一些问题所作的深入的剖析与抨击,深深地吸引着我。

吴非老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执着地坚守着他教书育人的信念。《不跪着教书》这本书中撰写着一篇篇吴非老师的教育随笔,观点鲜明新颖,振聋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

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有人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美丽的花朵;也有人把教师比着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还有人把教师比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更有人把教师比着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主要场所,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要想教育好学生,首先教师要率先垂范,做学生人榜样,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己应该具备创新意识批判精神;要做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因此,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要做到“不跪着教书” ,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永远地读书,将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就没有教育生命。从书中了解到: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教师必须成为一个思想者,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努力保持自己的教学个性,有自己的教学见解和主张。不能一味苦干,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教师要坚持读书,让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吴老师在书中谈到“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如若不读书也就没有了知识, 我园以绘本作为办园特色,这不仅很好为幼儿提供了阅读的场所,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从绘本中学习其中的内涵;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阅读平台,大大激发了广大教师的读书热情。今年,图书馆还为教师新添了很多有关教育的优秀书刊,是教师值得一读的好书,对教师的教学、阅读是一种很具体、很有效的指导。有了这个阅读的氛围相信我们的业余生活将会更加的充实,更加精彩,并将这些知识、智慧,带入课堂,授予学生。

、思想者:教师应当是思想者,应当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谁能想象一个志在立言以立人的教师没有自己的思想?一个学生也只有成为一个思想者,他才能有充实的内心,才有可能始终充满活力,才能称得上是知识分子。

2、呼唤风格:风格即人,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有教学个性的教师,他们的课往往体现着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展现着自己的学养。没有思考精神的教师,不可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风格。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当体现个人风格。

3、感恩之心:把儿女教育得爱家庭、爱父母,是父母最大的成功。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安慰,就是我们培养出了人,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只要能经常地发现这样的孩子,就会觉得既幸福又平常。

4、幸福的高三:首先是因为你能读到高三,其次,因为有比较稳定的高考制度,你拥有上大学的机会,能为美好的明天去奋斗,奋斗就是一种幸福。没有什么能比在十八岁时奋斗一场更幸福的了。

5、精神追求:一个人能以毕生精力做成一件事,或者说努力去做好一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有多难啊!为自己的理想而活着,认真地思考,庄严地工作的人,他的灵魂是高贵的。 二:主要观点摘录(不少于5个)

1、怎样才算没有跪着教书?第一,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应该有独立思考的精神。第二,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风格是教学的灵魂。风格延续着教师的教学生命,因为它可能长久地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兴趣。第三,教师要有人格。不要在学生和家长面前随意释放你的粗鄙。第四,教师要有爱与敬重的阅读,不仅如此,还要有责任和义务引导你的学生热爱阅读。

2、教师的教学需要站在班级整体教育的位置上分析问题,而家长可能只重视自己孩子的特殊要求,双方冲突往往体现在视角的不同。教师和家长双方应当保持良好的关系,当然,不能没有距离,双方对同一问题有不同反应是正常的现象。

3、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我想这句话首先是对教师说的,教师本身进德修业提高自我,就应该多读书,充实自己,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别让学生看不起自己,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其次也是对学生而言,我们不也常常苦口婆心地对学生说嘛,一定要多读书,养成习惯,会终身受益的,想想对学生提出要求的同时,自己是不是也应有自己每学期的读书计划呢?!

4、“纯净我们的教学语言”教师有怎样的教学语言,取决于他的学识修养,取决于他的人格意识,也取决于他的独立思考精神。纯净教育教学语言,应当是教师的修养任务。

5、一位合格的教师,要有睿智,要有好口才。教师应当有很强的表达能力。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得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我并不认为教师一定要口若悬河,只是认为教师需要有职业语言的意识。

三:你最喜欢的教育随笔及其理由

我最喜欢第二辑《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里的《做最出色的教师》。

“我希望自己拥有最出色的学生,所以我必须使自己成为最出色的教师。”这句话代表了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所有教师的心声,所以学校采用了他的话。一位教师,只有不断的进德修业,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有用之人。要想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要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要多读书,并且自觉地多读书。学生超越教师,应该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被超越,这反而不是什么幸事。现在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提高自己的意识,外面的诱惑太多,物质上的、精神上的、权力上的、利益上的等等。

做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受这样的诱惑,究竟有多难呢? 我想,我们已经很平凡了,但是我们的学生需要最出色的教师,我们的孩子需要接受最出色的教育,我们应该本着这个方向努力,让自己做最出色的教师。

翻开书本,赫然看到这样一段自序,我心震撼!“想要学生成为站立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与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给中国人带来的巨大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要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文字,让我见识了一位“穿梭在理想和现实中的有着良知的知识分子”,一个“游走在惨痛的历史和冷漠的现实中的思想者”。我似乎听到了他从灵魂深处或者说从骨子里流淌出来的椎心泣血的呐喊:我们都需要站着,站着教书!

全书分《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在欢乐中沉思》六个系列一百篇文章,痛快地读完之后,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许多观点得到印证,许多思想更加坚定,仿佛是面对一位知音前辈,有许多的话不吐不快。

爱的教育,永不凋谢的玫瑰

苏霍姆林斯基记下了这样一则真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一朵硕大的玫瑰花,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来到校园散步,看到一个四岁的女孩摘下了那朵玫瑰。他弯下腰问:“孩子,你摘下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把花送回来。”听着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她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这样好的孩子。”

这个故事激动着吴非老师,也激动着我,为了我们的学生能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期待着这样美好的人性,我们的心中应该有这样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一朵散发着无尽芬芳,与爱交织,透着善心、同情心和爱心的玫瑰,教会学生学会爱自己的祖国,爱弱小的他人,成为一个有感情,有爱,有怜悯,敬畏生命,知耻,知感恩图报,说真话的人。

随感一:

孩子从进入幼儿园起,就接受着爱国教育。当他们望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或许心中都以为自己很有国家的概念。然而,当他们(也包括我们),每天走路或站立的时候,还能想到祖国吗?培养真正的爱国情感,并非每年十一搞些少先队活动就能做到,当我们用甜美的嗓音赞美祖国,用绚烂的色彩描绘祖国,用婀娜的舞姿赞美祖国时,可曾想过从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开始,从我们接触的每一位凭着诚实劳动养活全家的人开始,从平凡的生活中解读人的情感开始,从逐步了解用血汗写就的几千年文明开始,……而不是从空喊开始!“祖国是什么?祖国,就是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那亮着灯的窗户……”

随感二:

有一次,当我捧着教科书兴冲冲地跑进教室时,却从班主任徐老师口中得知了这样一件令人胸口堵得慌的事情:小史竟然剪断了金鱼的尾巴,拿去喂乌龟!我顿时心中流泪,无言以对。我害怕我的学生以后也会虐猫,拿硫酸泼狗熊…… 与这班孩子朝夕相处两年,竟然没能教会他们善良、仁爱,这就是我,一个语文老师的过错、失职!记不清那堂课上,我的眼泪是否被学生读懂,记不得那些震撼心灵的故事是否被学生铭记,只知道当时,脑海中不断响起吴非振聋发聩地喊叫:“人,不能和野兽一样!”

随感三:

有模范教师作报告,讲家人患重病住在医院抢救,而该教师坚守岗位最终没能见到亲人最后一面。吴非愤而质问:“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便是培养这样的没有人性么?” “这样的人,怎么配做教师?”句句在理,掷地有声,言犹在耳。

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

吴非的文字直白,观点一针见血。他在《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这篇中写道:“现今的课堂最缺少的通用语是„我认为‟,——教师没有经过思考的„我认为‟,学生就更不敢说,……因而学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驯服的思想奴隶。”这样的思想,在很多人看来,只会用两个字来评价,偏激!而作者却把能这样说话称之为“多么令人向往的事”,称这样的人为“一个能正常说话的人”。

吴非认为“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尊严是体现在思想上的,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教师一旦没了独立思考,就无从提个人智慧,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别人的“指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他说如果教师是跪着教书的,那么学生只能趴在地上了!

随感四:

做一个有精神追求的教师。不因为年岁渐增,消失了对教学的热情;不因为现实的磨砺,消沉了原有的斗志。想到启蒙恩师,德高望重的全国名师沈惠之老太太,她教我时已经年逾古稀,然而她对新课程的追索,使我等年轻教师也难望其项背。她把语文教学当作必生的事业,在古稀之年仍然对教学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并永远地有一颗赤子之心,这完全在于她灵魂中那种“热爱”的禀赋。

就教师而言,对教学工作的机械重复,对学生的冷漠,对生活的冷漠就是对职业的亵渎。有了热爱的品质,教师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保有职业的激情,才能不断地进修,才能不断地有所发现和创造,自然,才有可能成为高尚的人。

吴非在书中这样说道:“评价教师的工作,简而言之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说得非常在理。尤其是语文,一门非常有灵性的学科,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还与学生交流情感,共同浸润其中。语文,就是人与人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

随感五:

做最出色的教师。“我希望自己拥有最出色的学生,所以我必须使自己成为最出色的教师。”吴非转述的这句话打从我看到的那一刻起,就深深刻在了脑子里。是的,要让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关于读书,作者提出应带着“爱与敬重”来读书,阅读是一种“心的教养”。“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他就可能始终站立着……” “我们中国不缺想做官的教师,缺的是爱读书的教师;不缺搞应试的教师,缺的是有思想的教师。”作为当代教师,我们特别需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有终生学习的意识。我们应该做一个思想者,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精神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挺直脊梁,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不跪着教书》吴非老师的一部教育随笔。本事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了吴非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以及与教育相关的生活现象中所体会到的感慨、激动、欣喜、愤怒、忧虑、悲哀„„伴随着这本随笔,我的心也时而激动、时而愤怒、时而忧虑„„久久不能平静。我欣赏吴非老师的文采、胆识,钦佩吴非老师的人格、信念,我内心更有许多话,不吐不快。

愤怒:教育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大写的人,没有人性的老师,不配做老师!

吴非老师在书中讲到:有模范教师作报告,讲家人患重病住在医院抢救,而该教师坚守岗位最终没能见到亲人最后一面。吴非愤而质问:“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便是培养这样的没有人性么?” “这样的人,怎么配做教师?”句句在理,掷地有声,言犹在耳。是啊,我们的教育事业首要任务就是要育人,而一个教师以工作为由,对自己的家人不讲人性,却能得到大会小会的表扬,受到表彰,立为榜样。这种活生生的不是人的教师又怎能担任教育重任呢?社会舆论却以愚育众,树为典型,号召学习,怎不叫人愤怒! 吴非老师的句句反问,叩击着我的心灵,我深深领悟到做为一位老师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要教会学生拥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一切生命,懂得宽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沟通情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触摸心灵!这是教育之本,是教育的大目标。让学生能具备美好的人性,能像一个人那样站立在这个世界上,心中有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不能和野兽一样。

激动: 爱的教育,永不凋谢的玫瑰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一朵硕大的玫瑰花,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来到校园散步,看到一个四岁的女孩摘下了那朵玫瑰。他弯下腰问:“孩子,你摘下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把花送回来。”听着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在花房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这样好的孩子。” 这个故事激动着吴非老师,也激动着我。它让我看到了教育的进步;真正的真善美、人性的善良纯真,绝不是用所谓的道德观去抹杀孩子们原本善良天真的心灵。为了我们的学生能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期待着这样美好的人性,我们的心中应该有这样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有这样一朵散发着同情心和爱心的玫瑰。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会爱自己的祖国,爱弱小的他人,使他们成为一个懂感情,有爱,有怜悯;懂廉耻,知感恩图报,说真话的人。

忧虑:教师要有精神追求,教师必须是思想者

“不跪着教书”是此书多次强调的观点,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成为一个思想者,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教师人格独立了,才能给学生良好的示范;思想独立了,才能教会学生用智慧去怀疑,去判断,去立论,去创新!而事实却是有许多教师,在教育的讲坛上是“跪着”的,臣服于教参,臣服于名师,臣服于领导„„缺乏独立意识,缺少思辨精神。

为了培养“独立之思想,自由之思想”的学生,吴非老师呼吁“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该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了教育生命。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愧为一位真正的教师,一位铁骨教师。吴非老师的忧虑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值得深思。让我们都做有精神追求的教师,不因为年岁渐增,消失了对教学的热情;不因为现实的磨砺,消沉了原有的斗志。

共勉: 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吴非老师认为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简单地说可以是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对照这三句话,我客观地检查了自己的工作,我感到三句简单的话令我汗颜。我想所有语文教师,不,应该是所有教师,如果能践行这三句话,如果把这三句话牢记在心,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定可以蒸蒸日上。吴非老师还说:“语文是最有灵性的学科,我们现在所做的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是创造,传说人本来是泥做的,因为得到一口灵气而开始了生命,也许今后我所做的就是要传承着这股灵气,让更多的生命有新的呼吸。”为了我们神圣的教育事业,每一位教师都应深思:怎样让学生喜欢你的课,怎样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怎样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自励:“我希望自己拥有最出色的学生,所以我必须使自己成为最出色的教师。” “我希望自己拥有最出色的学生,所以我必须使自己成为最出色的教师。”-------朱亦磊。这是吴非老师在上海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大门的门厅壁上看见的该校老师的心声。吴非老师转述的这句话,从我看到的那一刻起,就深深刻在了脑子里。是的,要让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教师应不断进德修业,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

教师要出色就得学习,就得学会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学习的主要形式就是读书,而且要不跪着读书。吴非老师提出应带着“爱与敬重”来读书,阅读是一种“心的教养”。有了好书的滋养,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他就可能始终站立着„„”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时刻铭记:我希望自己拥有最出色的学生,所以我必须使自己成为最出色的教师。要多读书,而且不跪着读书,读书要自己多思考,多从人的角度思考,不被书愚弄。

当然,《不跪着教书》这本书带给我的启示还远远不止以上寥寥数语,我想这是一本能启迪教师思考的书,这也是一本能启迪中国教育的书。我希望所有的教师,所有关心祖国教育的人们,都来读一读这本书,这本好书。

近学校组织了老师阅读了这本书,在读了这本书之后,自己也不禁有了一丝感慨,教师不跪着教书,也反映了教师对自己也需要一种精神与道德取向上的追求,教师没有了追求的确可怕,因为不仅是他有可能迷失了自己,更令人担心的是他让自己的学生也变成了只会行走而不会思考的躯体。如果说老师是在跪着教书,那也太可怕了。作者所说的是教育界普遍存在着的一种不自由的状态:老师失去思想能力和习惯,大脑麻木、长期沉默,常常不自觉地成了照本宣科的机器,成了书本的奴隶;教师屈服于应试教育和奖项、荣誉的获得,成了考试分数或各种比赛的奴隶;教师缺少终身学习、提高专业水平的习惯,不仅思想贫血,而且专业缺钙,成了没水平、没底气、学生看不起的教师。不跪着教书本来是教师的职业地线,现在却成为教师的职业理想。

还记得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茫然。尽管有了三年的专门学习,但对于如何做老师,如何做好老师,心里还是不甚了了。于是“不会过日子看邻居”,便回忆着自己的老师所用的方法,模仿着周围的老师,过着几乎人云亦云的日子,跟在别人的后面耕种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今天流行课这样上,于是这样上;明天说课这样上不好,于是就失去方向。后来有了些思想,至少能够批判或者是评价,比如轰轰烈烈了一段时间的“减负”,中学不用考了,学习不能狠抓了,周末要组织学生到校参加文体活动了,校长一下班就挨着教室关灯,催着你放那些补功课的学生回家了„„“这样怎么怎么行?”指手画脚、愤愤不平一番,脑袋仍然空空地做了识时务的俊杰。如今在追求教学质量,以“考”定乾坤的时候,教师或主动或被动地做了逐波水草。

再看吴非怎么说——教师如果没有思想,那么,“学校便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

怎么叫有思想?想到了这么个小故事《不要考100分》,这几个字是已故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给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题词。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朱清时说:“为了多考一二十分,孩子们要多做练习,要多学几个星期。等他们长大后,当初多得的这一二十分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起了坏的作用。”他说:“不要为了这一二十分,摧残了孩子的创新能力,浪费聪明才智,让人格、品德扭曲化,让他们沦为考试的机器。”这么看来,两位大家对教育有着明确的理想,然而这种思想植根于对工作的信念,来源于对学生终生发展负责,对民族未来负责的观念;也因为他们有着更为广阔的教育视野。我想,或许是这样吧。

《不跪着教书》,这是一个有着良知的知识分子,从灵魂深处或者说从骨子里流淌出来的椎心泣血的呼叫;这是一个高举理想主义大旗的勇士,以自己无畏的气概,堵击并奋勇掮住现实浊流的感召;这是一个对人生对生命无比崇敬和热爱的思想者的既敦厚从容又犀利逼人的呐喊,一部书,其实就是人生的一部宣言!

不跪着教书(版)

不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版).doc》
不跪着教书(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