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形势对在校大学生的启示

2020-03-02 19:17:0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形势与政策》 社会实践调研

题目:就业形势对在校

大学生的启示

学院:牧医工程学院

班级:动物医学三班

姓名:邓纪昌

学号:1403102087

经过了去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2015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关注。去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727万,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然而2015年,大学毕业生有749万人,大学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 关键词:仍难好转

据《2014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尽管2014典范企业在市场上收入平均增长23.4%,招聘规模达到38万人,平均每家招聘683位大学应届毕业生,比2013的606人增加了12.8%。但2015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加上14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今年2015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仍难好转。据调查,本年大学生期望月薪降至2500元!创5年来新低,但调查发现已经签约的大学生,平均实习月薪为1800元左右。专家建议,毕业生可关注口碑好的中小企业。当今毕业生面临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也各位关注当代大学生毕业就业问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

习近平同志在天津考察时,他勉励当代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善于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同时要求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 李克强总理要求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当代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主要面临的严峻形势就是毕业生留在一线城市的难度更大

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根据相关数据梳理发现,2007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为495万人;到了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增至630万人。从2011年开始,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规模以每年近30万人的数量增长,2013年为699万人,2014年为727万人,今年将达749万人。今年,中国将有749万名研究生、大学生。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可预计2015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40万。2014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对此,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分析认为,由于多数行业在2011至2013年期间招募的大学毕业生规模较大,加上全球经济依然不景气,诸如IT、机械和汽车等行业的招聘遇冷,更深刻的原因则在于企业技能要求和大学毕业生技能的矛盾。

伴随高校毕业生人数“水涨船高”,留在国内一线、二线城市工作、生活的门槛进一步提高了。据财新等媒体报道,有关部门缩减了2015年度高校毕业生进京落户的计划指标,各中央单位在2014年基础上指标压缩17%;毕业生进京落户条件比以往更加严格,并实施违规责任追究制等。

部分应届毕业生还反映,称已签订就业协议的国企以无法解决北京户口为由,要解除就业协议。引起应届毕业生不满的是,某一线城市对市属用人单位引进落户的应届毕业生提出年龄限制,要求毕业当年本科生不超过24岁、硕士生不超过27岁、博士生不超过35岁。

国内一线、二线城市高门槛、高房价、高房租的“三高”压力令大学毕业生对这里“望而却步”。据中青舆情监测室统计,在互动空间上有28.6%的人认为,今年就业形势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国内某教育协会秘书长向本报记者透露,连他们这类中介组织都有很多人求着给孩子的就业协议盖章。有的家长就说,帮忙盖章先交差,毕业后来不来就业是另外一回事。 而在就业难的前提下又涌现了一大批的创业型的就业方式。虽然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毕竟是少数。有的网友认为,大部分高校毕业生还是要进入用人单位工作,急需解决的是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当下,国内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感到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与用人单位却普遍招不到想要的人,高校毕业生规模与社会用人需求出现结构性矛盾。 有关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国内高校压力最大的是在每年6月,开具派遣证明、毕业生离校后,巨大的就业压力就由教育部门转到了人社部门。

关于如何应对当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峰,有关人士介绍,首先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次是在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第三,在高校全面推进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等。

此外,如何帮扶大学毕业生实现有序就业和科学创业? 《中国工商时报》等媒体刊文建议,一方面,建立健全与实施国家层面的就业规划,确保各类毕业生均衡有序就业。另一方面,不能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学历教育和学历待遇,对就业规划、指引、帮扶以及创业保障等一系列体系、机制进行再造或优化。 据中青舆情监测室统计,在有关建设性的舆情信息中,

24.7%的人认为应鼓励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吸纳应届毕业生就业; 20%的人表示应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11.8%的人表示大学教育应注重实践,贴近社会需求; 16%的人认为政府应出台政策扶持创客、创业等。 “创客时代,政府不应缺位。”部分高校毕业生说,有关部门和单位需要以真招实举促进创新、服务创业、助力创客,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影响学生就业难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关键点。 第一个因素是定位。

学生究竟要找什么样的工作?在这点上,定位会直接影响到相当一部分人能不能找到工作。比如我们的学生很多所读的院校名气不大,学历也不太高,能力也不是很强,那么求职时却对薪资、对单位等等要求较高,这就很难实现,必然会导致他待业。我觉得定位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一个很要紧的因素,所以说要做好定位。当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压力比较大的时候,那么我们的定位就要客观一点儿,适度地调整,这对每个学生来说都非常关键。

现在职业规划当中,很多时候会对学生有一种误导,就是给学生们过早的制定了一个职业点,比如根据你的个性、特征等来评定你就适合做什么,过早的给学生定了一个框框,告诉学生就这个职业最适合他,这就对学生造成了束缚。其实我们的学生不明白,人的这种个性的东西是不断的变化的,比如讲我的兴趣、我的能力,甚至我的价值取向,它是随着外部的环境的变化和自己的学习,自己的体会,是在不断调整的。个人将来的发展并不是由现在我做了一个测试一个测评就决定了今后一生。有少部分人从小确定自己的方向,一生就这么发展下去取得成功,这不是多数,多数人实际上他是从事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而也能取得成功。这部分实际上占得比重是比较大的。在职业指导方面,过早的给学生一个具体职业,这既有有利的方面,但是不利的方面实际往往会大于有利的方面。所以说在这方面,一定得给学生讲清楚,我们的发展没有必要过早的把自己局限在某一个具体职业上,找一个唯一的适合我的职业,这是一种误导,是一种误区,不能对学生这么来引导。

什么叫就某一个具体职业最适合你,在当今职业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学生应该尽快提升自己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才能发展起来。我们在职业规划课当中,也应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这定位的问题是很关键的,我们学生客观地对待外边的环境,客观地对待自己未来的发展,必须得让事实来表明学生的发展,不像我们课堂上书本上所讲的。 在职业价值观,在职业发展教育方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说成功的起点一般是从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开始的,因为好多事儿,即使我这个工作,是我自己选的,但是到了具体工作当中,你要做很多单调的重复的加班加点儿的工作,工资不高等等这些都会影响你对这件事情不喜欢,如果你对这些事情做不好,你不能把不喜欢的事情做好的话,那你就堵塞了自己的发展之路。成功它是由做好不喜欢的事情开始的。

实际上,人的兴趣、人的能力、人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这个阶段它还依然处在形成时期。工作当中,有时候人往往是这样,一开始我对这件事情可能觉得兴趣不大,不大愿意做,但是你做一段时间以后,你自己用心在做事,认真在琢磨事,当他把工作努力地干好以后,觉得领导对他是比较满意,同事的关系也处的比较融洽,他的事又有点小成就,这样的话,他就由没兴趣就变成有兴趣了。实际上兴趣它是养成培养起来的。现在职业规划经常以当前的这个兴趣点来决定人的一生的发展目标,这种就忽略了人的动态的变化,就把人的这种适应万物的能力,这个重要因素给忽略了。 任占忠:再者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我觉得是能力。

第二个因素是就业竞争力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必须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这才是最主要的。然而竞争能力是什么?实际上就是适应企业需要的能力。能力是决定学生能不能就业的一个关键性点。孔夫子讲“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就是说不要发愁没有职位,愁的是你没有从事这个职位的能力。为什么无论竞争压力多大,就业多难,有的学生依然能够拿到好几个offer,核心的问题还是要提升自己能力。很多学生把自己的思维都局限在课堂上和书本上,对于社会职业的需求状况不了解,那么等到毕业的时候再去了解这是不太有利的。现在“教育发展纲要”也明确提出了,就是说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且把这种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作为衡量教育的根本标准。“纲要”当中就是这么提出来的,所以说在校期间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本领,这是一个当务之急,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所以说这就需要学生应该努力地从课堂上从书本里解放出来,多一点机会和时间接触社会接触职业。所以说能力是很关键的。 第三个因素是心态。

心态主要反映在就业面试环节,有时候心理素质弱的人,求职时会有心理障碍,临场发挥不是很好。打个比方,我们学生到一个单位去面试,去那聊天时发现面试者有北大的有清华的,都是知名高校,而他是独立学院的,这样他的心理上就会败下阵来,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实际上有时候这种求职环节心理因素也是直接影响面试成败的。再者,面试时面试官会问一些问题,经常会遇到自己不会答或是答不好的问题出现,这都是正常的,然而有的学生心理素质不好,他怕答错了对方就否定他了,整个的思维情绪可能就乱了,这些时候心态心理也直接影响他的求职面试结果。在求职方面,学生应该有一种自信,积极的心态。

对于就业也有一些其他影响因素,如简历的书面表达等等。而 定位、能力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像面试,求职心态及求职方法等等是在校期间需要锻炼学习的,要在实战当中多锻炼,在课堂上有些东西是学习实践不到的。多从实践实战中取得经验,同时要学会总结。 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明显上升,对我们在校大学生以及整个社会而言,无疑是一个让人喜出望外的好消息。对此,不少大学生也有很多自己的见解与感悟。不少人认为,我国今年毕业生就业率增加,完全是出乎意料的。因为在前几年的金融风暴过后,很多国家的企业和公司都受到了严重的创伤,经济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一直都很难恢复过来,而我国的经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没有下降,还呈现出上升趋势,真可谓大快人心。而这也正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确实可行的,同时也说明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一个快速的恢复时期。当然,我国毕业生就业率上升与我国教育部门和人保部门采取的一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力措施是密不可分的。如实施“岗位拓展计划”, “创业引领计划”。 “基层服务项目计划”“就业见习与培训计划” “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等,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此五大计划来自新民网)。 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今年我国大学生就业率上升,也显示出了一个新的特点,那就是大学生的就业思维模式发生了转变。据了解,以往的大学毕业生总是向大城市涌进,导致大城市的人力资源爆满,就业压力过大,而在一些中小城市,则没有合适且足够的人力资源,以至于就业率不高,人力资源分布不合理,资源的白白浪费等。而今,

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近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这种现象大大促进了就业率的上升。中小城市的房价,物价都要低得多,工作和生活压力也要小很多,因此好单位也很是抢手。当然,虽然是在中小城市,今年毕业生起薪也不是很高,但不少大学生都表示,与起薪相比,他们更关注未来的发展空间,将来提升和加薪的机会却多得多。 总结以上观点和事实。对我们在校大学生而言,是很有启发的。数年来,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而今,当我们分析了时事形式以后,可以了解到,就业虽然困难,可是还是有规可循的。首先,面对社会,在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面前,我们要学会省时度势,抓住机会,不要盲目悲观,要相信,不论是在何时何地,是金子总会要发光的,要善于利用外界的有利形势。其次,对我们个人而言,不要一味的钻牛角尖,换个方式和立场思考,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就像在大家都在选择大城市的同时,也许中小城市发展的机会更大。对于毕业生,除了就业以外,还可以选择自主创业或是继续深造。此时,我们就需要严格的剖析自己,选择最适合自己对自己最有利的一条路子,而不要一味的随波逐流。

当然,对我们而言,不论是就业,创业还是考研,都必须是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之上,因而努力学好本专业的知识,更广泛的涉猎书籍,丰富自己的头脑,多关注就业形势,积极寻找市场空白点,积极创新是我们必须做的准备工作。只有把基础打好,才能继续前进。 我们作为在校大学生,应该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念,丰富自己的头脑,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

在校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心得体会

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

大学生就业形势

大学生就业形势

大学生就业形势

大学生就业形势

大学生就业形势

大学生就业形势

《就业形势对在校大学生的启示.doc》
就业形势对在校大学生的启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