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经验交流材料

2020-03-01 16:35:1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弘扬高尚师德,铸造仁爱之师

————师德交流材料

汶川地震发生之后,我看到汶川地震中英雄的教师,我的内心是不平静的。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强调过多的是教师的责任,谈得最多的是我们的付出,可是,真正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我们自己的任务还是为了学生的前途?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是不是真的从考虑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与我们的意见不统一时,我们是不是用我们的威严去摆平局面?一切一切给了我很多的思考.

一.做人格之师,以德育人

(一)以人为本,开展德育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价值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以人为本! 以这一理念为出发点和归宿,开展德育工作,必然会使我们的德育工作有理、有利、有效、有成就感。中国人的等级观念比较强,严格区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家长制”、“一言堂”、“独断专行”等封建主义的特权思想渗透到社会和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

这种文化的巨大惯性影响到我们社会和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到从观念到物质的各个角落,我们的行政、我们的管理、我们的教育、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漠视个体生命价值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着,这种传统的文化惯性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否则,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合格公民是难以培养出来的,

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性是难以发挥出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德育方法和观念,从人的本性出发,尊重人的本性和人的发展规律,以人为本,引导学生如何去做人,彻底摒弃老不尊幼、长不尊少、上不尊下、君不尊臣的传统文化习惯(尊重只有在互动中才能加强和深化),珍惜每一个个体生命的价值。每一个生命就是一个世界,就是一个宇宙,生命消失了,一切就都不存在了。

在旧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很多学生的创造力和性格的可爱之处被教师无情的摧残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先进的教育方式,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学习不怒而威.就我个人而言,在工作中有时候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容易发脾气,显得很不冷静,这样对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克服这些缺点, 努力做到自查自纠,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在思想上树立为教学奉献的精神,在行动上树立倾心教学的典范。

有位教育家曾说:“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有一根隐秘的琴弦,只要你能找对正确的节奏,就能奏出最美妙的乐章,爱就是发现寻找那个节奏的艺术。” 可见,老师的尊重、赞赏和期待使学生能敏感地体察到一种友善诚挚的关爱。这爱犹如春风轻拂受伤的心灵,这爱犹如春雨滋润嫩弱的禾苗,这爱犹如阳光洒向每一个阴暗的角落。在教学中我从不挖苦、讽刺学生,用爱心、耐心与细心感染学生。我相信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远远好于暴风骤雨。

(二)关心爱护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育是件长期的事情。不能因为眼前的毫无头绪而选择放弃。平日中细心地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时机,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学生

通过大学的生活,我认为学生时代的出色表现对以后的生活道路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当班主任之后我不时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曾经就我一个老师对我说,如果一个人有积极进取的态度,将来一定错不了。

我会尽可能地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班级进行各种各样的评比活动。通过德育学分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行为方式,对表现好的学生表扬鼓励,这也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我努力的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正思维。正思维,就是一种世界观,是指积极的、面向目标的、力图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一个人的思想,直接影响到他的语言与行为,反过来讲,语言与行为是一个人的思想的具体表现。所以,如果一个人有了正确的思想,他的语言与行为就会是善的,有益的,健康的,反之,他就会是一个不受大家欢迎的人,人人见之远离的人。而我们的思想就比我所住的房子一样,如果我们不清扫它,反而经常乱丢垃圾,一年之后,房子就会成为一个垃圾场,没有人再愿意进去了。同样,如果我们的心灵内充满了不善的意念与思想,如憎恨、贪婪、嫉妒、恶意等等,那我们的心灵就会变的很骯脏。因此要想有一个健康的、清净的身心,健康的清净的世界,首先我们要净化人心。针对学生,我们就是他们心灵的净化器。

二、仁爱之师,以情感人

(一)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

我认为对学生严格要求就是对学生前途最大的尊重。同时严格的要求也得到了学生的感激。王校长上课的时候就很严格,不放任任何一名学生,这就是我应该学习的。

(二)班级中尽显温情.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90后的孩子以己为重,不会关心别人.没有责任感.为此,我充分利用每一个教育时机.在汶川地震的时候,适时的给学生讲解受灾民众的生活现状,号召学生们捐款,献出他们的爱心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爱心。同时学校通过感恩对学生的爱的教育也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学生要有爱,同样教师也要有爱,这样班级中才会尽显温情。高尔基曾经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应怎样去爱自己的学生呢?——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面带微笑走进校园、走进教室、走近学生,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正因为有了这份温情,才使学生对老师充满信任。我愿意成为一个好的聆听者,倾听学生的心理诉说,成为他们可以信任的伙伴。

(三).尊重学生发展,适当开展活动。

在校生活如果只有学习那就太单调了,为此学校每月都举办一些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在校生活。在活动中让学生收获了更多的快乐,也让我更全面的了解了我们的学生。

教育学家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项智能,只是九项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着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即学校里没有存在“差生”的问题,每个学生都应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人人都争当佼佼者。

因此,根本不存在适用于任何人的统一的评价模式或评价标准,否则就不会有姚明,更不会有刘翔。然而在我国传统的教育中,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却只有一个模式或标准,即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标准,这种评价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它使得一部分语言或数理逻辑智能表现不好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走到所谓的“差生”行列。加德纳把传统的注重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的教育称为“唯一机会的教育”,他说:“唯一机会的教学方法造成许多儿童失去自信,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我们应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得每个学生都能通过适合其智能特点和学习方式的途径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才能,这样的德育才是成功的德育。所以,在对学生评价时,可以设置多个奖项,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自己的潜在强项,并在其强项智能和弱项智能之间架起桥梁,从而也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树立起自信心。

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千里马,只是我们要学会做一个伯乐。

(四).奉献精神

说到奉献,突然很多老师的形象都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先说24小时待命的班主任。从早到晚的和学生在一起。有时候晚上学生有病还要一起跟着,凌晨

才能回来,第二天还有正常出早操。这样的事,我都看过,听过好多。学生有什么情况还要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就拿我为例,我的手机里几乎存了所有学生家长的电话。我想每一班主任都和我一样吧。

还有很多老师,每天按时到岗到位,认真备课,严谨上课,不厌其烦的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为我们的学生付出了全部的热情与激情。

三、做博学之师,以才服人

教师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去更新我们的知识,做到与时俱进。学生在变,我们也要变,我们不能让学生落下,我们要及时充电,在实践中学,在书本中学,在老教师那学。我们学校就有很多优秀的教师,他们就是我的榜样,我的动力。

我认为每个教师都有非常感人的一面,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

魏书生老师曾说:“教师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的天晴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作为教师,我们应坚信只要以敬业的精神点燃执着的火把,平凡的人生就能闪烁出美丽的灵光。愿我们都能用自己手中的笔、心中的爱、满腔的情去书写教育的春华秋实,让教师魅力无限,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仁爱之师。

师德经验交流材料

师德师风经验交流

师德经验交流材料

师德经验交流材料

师德经验交流材料

师德师风经验交流

师德经验交流稿

师德修养经验交流

幼儿园师德经验交流

小学师德经验交流材料

《师德经验交流材料.doc》
师德经验交流材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