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江西调研报告

2020-03-03 13:54: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江西调研报告

摘要:今年是建党95周年,也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纪念,党中央和社会各界都在学习传统革命精神,尤其在青少年中树立传统,号召青年一代学习革命精神的教育活动各地竞相举办。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的“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也组织和参与了一些列活动。在团中央学校部组织的“红色基因代代传•长征精神永放光”活动中积极申报项目,参与到实践中。实践结束以后,政治学研究院的实践队认真总结活动经验,分享实践成果,得到了校内师生和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长征精神 重走长征路 暑期社会实践

为庆祝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培养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政治学研究院“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以团中央学校部、中共遵义市委、遵义市人民政府、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学联等单位联合组织开展的“红色基因代代传•长征精神永放光”暑期大学生贵州遵义实践活动,有幸参与此次活动,将很好的帮助我们探寻足迹、了解历史、传承精神,更好的激励青年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实践。

一、铭记革命历史

7月15日,我们“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从武汉出发前往江西瑞金,在前去革命老区之前,队员们也都认真准备和学习了相关的历史史料,为这次的调研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7月16日,“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参观了有着“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之称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博物馆位于瑞金市苏维埃纪念园内,是为纪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直接领导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而建立的,是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管理叶坪、沙洲坝、云石山、中革军委等四处革命旧址群。1958年开馆,1996年升格为副处级文博事业单位。2007年,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新馆竣工,馆建筑面积101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4800平方米,举办基本陈列《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馆藏珍贵文物一万多件;江泽民同志为新馆题写“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馆名;2007年底,我馆率先实施了免费开放政策,满足普通大众的文化需求;2008年,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跻身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08年和2009年分别成功创建包括叶坪革命旧址景区和陈列馆管理处两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提升了“红色故都”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在博物馆前,巨大的浮雕墙蔚为壮观,浮雕墙上面写着“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几个大字,巨型浮雕刻画着战争准备的场景,非常具有带入感。在进入博物馆之前,实践队进行了宣誓,全体队员在苏维埃政权成立纪念碑前举起右拳,进行庄严、神圣的宣誓,承诺一定会“牢记先烈遗志,弘扬长征精神,坚持人民为先、祖国至上,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坚信党的事业必然成功,百折不挠、自强不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终身!”。2016年是建党95周年,长征80周年纪念,能够在这样有纪念意义的时间参观共和国建立的博物馆,我很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

纪念馆占地面积68亩,建筑面积101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4800平方米。基本陈列《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陈列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的前夜;

第二部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定都瑞金;第三部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巩固与发展;第四部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治国安邦的伟大实践;第五部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大迁徙;第六部分国华苏维埃共和国辉煌永铸。陈列展示了大量珍贵文物照片,并采用油画、场景、多媒体、幻影成像,超写实仿真雕塑等先进的展陈手段,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军民开展武装斗争,粉碎国民党多次“围剿”,创建巩固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并进行治国安邦伟大实践的辉煌历史。中国的成立和共产党的成立,都离不开人民的支持,相反,祖国的繁荣和人民子弟兵的风险也让人民生活更加和平幸福。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在1921年,当时红色力量还很弱小,周围有“白色恐怖”“帝国主义势力”“军阀、资本势力”,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无数革命志士坚定信念,一直走在革命和运动的前线;在后方,人民群众热切盼望解放,坚定的支持人民子弟兵。在参观了博物馆展示的无数图片、数据、模拟场景、道具等等史料、文物之后,我了解到“军民鱼水”情的历史渊源。在根据地,淳朴的农民朋友尽人力、物力帮助战士们(做衣服、纳鞋底、做草鞋、送粮食、捐硝石等物资);在战场上战士们全力,人民共和国是人民的共和国,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共和国!祖国的强大、军队的强劲,也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做了坚强的后盾。

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理想信念是支撑党和人民走出困境的牵引力量;和平富裕的年代下,不忘历史、努力向前是党和人民永葆初心、共创中国梦的动力。在建党95周年,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重温历史,铭刻那段岁月,我们也重新认识了共和国的成立是来之不易凝聚全国人民的心血,因此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二、弘扬长征精神

瑞金革命烈士纪念馆坐落在山顶上,其西面有一座烈士革命纪念塔,在这片祥和的土地上,有无数革命先烈在安睡。纪念塔坐落在临时中央政府广场东北端,是临时中央政府为纪念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红军烈士,红军烈士纪念塔于1933年8月1日动工,1934年1月31日建成。纪念塔由五角星的塔座和炮弹形的塔身组成,高13米。塔座四周嵌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等领导人的题词和建塔标志。瑞金革命老区的战士和人民为“反围剿”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三万五千多名瑞金人民对革命的支持换来了地区的解放,坚守住了根据地,还有无数赤胆英雄用鲜血染红了“红色故都”。革命、旗帜的红色里有烈士的鲜血,也有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中华儿女的赤胆忠诚永远鲜红,也将永远印在高扬的旗帜上!

叶坪革命旧址群包括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中国共产党苏维埃区域中央局旧址、红军烈士纪念塔、红军烈士纪念亭、红军检阅台、博生堡、公略亭、中央邮政局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等十六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其他六处革命旧址和纪念建筑物。在叶坪革命遗址景区,参观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毛泽东书居和遗物馆、红军烈士纪念塔、苏共一大会议旧址等遗迹。据了解1931年9月,中国共产党苏区中央局机关迁驻这里;同年11月1日至5日,在这里召开了中央苏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1931年11月7日至20日,酝酿了近两年时间,并经过时任瑞金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同志精心筹备的中华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的叶坪隆重召开,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大会闭幕后则为中华苏维埃政府总办公厅。临时中央政府内设“九部一局”,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土地法》、《婚姻法》、等法律。大会会址原是谢氏宗祠,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该旧址没有被敌人拆毁,解放后,按“一苏”大会的场景和临时中央政府原貌进行复原陈列并对外开放。一场革命的成功、一个国家的独立、一个民族的崛起,都是在党和人民的不懈努力和奋斗下实现的。这些物件和遗址反应了革命年代生活的艰苦、先辈们的坚毅、革命先烈的不畏牺牲和工农群众的无私奉献、不畏艰难才有了长征的胜利、革命的成功,才会在党的带领下让我们过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长征是中国革命重要的战略决策,红军的这次传略大转移为我们党和军队保存了实力,也在路线走纠正了“左”的错误,历史的遗迹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化痕迹,但是革命和奋斗的精神将一代一代的传承!“长征第一渡”——赣州市于都县,体验长征的艰辛。江西省的于都河在中国革命史上却有着不朽的声名,70多年前,红军万里长征在此渡过了第一条河,人称“于都长征第一渡”。在纪念园内,还有一座高大雄伟的纪念塔碑,纪念碑高10.18米,寓中央机关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于10月18日在此渡河。碑座左边为陆定一手书《长征歌》第一首“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是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长征出发的真实写照;右边为叶剑英1962年为缅怀当年赣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写的诗“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于都溅溅鸣,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诗中引用秦朝燕国高渐离击筑高歌送别壮士荆轲刺杀秦王的历史典故,追忆叶剑英当年长征夜渡于都河时刘伯坚同志为他送行的悲壮场面和动人情景,抒发了叶帅对先烈的无限怀念和崇敬之情。碑园西侧为渡口码头,杨成武题写的“长征渡口”的石刻,据记载,1934年10月16日,中央红军各部队在于都河以北地区集结毕。从17日开始,中央红军主力及中央、军委机关共8.6万余人,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整个渡河过程历时9天,分布在于都城东门等10个渡口。10个渡口,当年送走了8.6万红军将士。当时,河上没有一座桥,于都人民搭浮桥,摆渡船,把红军送上了漫漫征程。解放后,于都人民自强不息,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先后在当年红军渡河的渡口上,建起了于河大桥、寒信大桥、长征大桥、三门大桥等8座大桥,使两岸百万于都人民结束了摆渡的历史。其中位于县城的三座分别被命名为“长征大桥”、“红军大桥”和“渡江大桥”。

碑园东侧为2004年移址新建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第一渡”纪念馆内,我们看到了红军用过的武器、生活器皿、衣物还有战士们的极少数合影,虽然纸业泛黄、枪口生锈,可是它们存在的本身就已经证明了历史的辉煌。

长征过程中有数万人牺牲、战争中也有很多人逝去,足见长征的艰难和危险。毛泽东主席为此还写下这首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初中课本的诗,现在也被刻在纪念馆的大厅里,亲自来到见证历史的地方,还是让我们深觉震撼。

三、做革命的传承者和接班人

长征是播种机,如今这些拨下的种子已经果实累累、花团锦簇,祖辈的梦想以成现实; 长征是宣传队,用革命的;长征是教科书,长征精神是伟大的但并不飘渺,学习坚持不屑、始终不虞、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完自己的路,直到实现梦想,这就是我最简单的理解。为了梦想他们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我们现在有些人很浮躁,有梦想受点挫折就半途而废,树立起新的梦想过两天接着废他们应该向长征里那些红军战士一样学习,其实不止是他们,我们每个人都应具有这样的精神,学习长征精神并不是说几句大话,也不是真的让你穿起草鞋去吃树皮重走长征路,而是通过学习传统精神,体验革命生活环境,让我们能够真正理解什么叫坚持梦想,坚持信仰,坚定信念。此次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新时期,富国强军的目标需要新一代年轻人努力奋进去实现。战争年代的长征虽然永远地完结了,但建设现代化军队和建设伟大祖国的新的长征已展现在我们面前。在高科技条件下,面对着“信息化”、“太空战”、“数字链”、“一体化”等深奥而又陌生的名词,我深深地感悟到: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要走好新长征之路,打赢未来战争,必须像先辈们一样付出更多的艰苦和努力。时代在变,我们努力和前进的方向也应该随之改变。因此,学习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非常有必要。

2、革命老区人民勤劳有智慧,经济发展迅速。尽管长征沿路各地的经济与其他地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但纵向来看,无论是经济还是教育,其现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虽然谈不上富足,但已经不再为温饱发愁,这些地区已经率先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孩子们也不再怕家里交不起学费没有书读而担心了,学校社区已经成为了当地最好的建筑。尤其在县域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方面,充分发挥了当地的特色和优势,把经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老区的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把旅游经济发展和整体建设结合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新的生机和希望。

3、学习历史,才会让我们更加有力量,才能更好地拼搏。征离我的距离的那样的近却又那样的远精神的传递需要我们去回望历史,我们在历史中汲取力量,将悲怆的曾经、奋斗的过去作为支撑,激励我们重走长征路,回顾历史、了解前人,我们受到了精神的洗礼。在艰苦的岁月中,革命前辈们不畏艰难险阻、舍身往死、为国捐躯,他们先人后己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需要这种精神和力量,在和平的年代居安思危,方能时刻警醒。我们青年一代没有吃过苦,作为青年学生,作为共产党员,我将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努力学习,不断前进,做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就像***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说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我时刻准备着!

赴 调研报告

赴台调研报告

江西红色资源调研报告

赴江西学习心得体会

某赴山东调研报告

赴渤海商品交易所调研报告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科技支农调研报告

江西文化大市场可行性调研报告

江西遴选公文写作:调研报告

赴江西考察经验交流发言稿

《赴江西调研报告.doc》
赴江西调研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