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主要缺水地区水资源配置调研报告

2020-03-02 22:01:4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浙江省主要缺水地区水资源配置调研报告

一、全省水资源基本概况

我省地处东南沿海,北与江苏、上海相连,西邻安徽、江西,南与福建相接,东临东海。全省土地面积10.18平方公里,“七山一水二分田”是我省陆域地貌的基本特征。

我省气候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毫米~2200毫米之间,东部滨海平原为1200毫米~1600毫米之间,南部山区为1600毫米~2200毫米之间。雨量分布特点是山区大于丘陵,丘陵大于平原。降水主要集中在4月~7月(梅雨)和7月~10月(台雨)。梅雨期降水一般情况强度不大,持续时间长;台风雨降水强度较大,常暴雨成灾,而台风影响较少年份,又常出现干旱现象。

全省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937亿立方米,人均径流量为2073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径流量2250立方米/人。全省已建有一大批大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据统计小

(二)型以上水库3880余座,总库容达360多亿立方米,为有效地防治水旱灾害和合理配置水资源奠定了基础。

二、全省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与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我省第十次党代会的要求,我省将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水利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加以有效解决,以更好的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省水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目前水利工程的建设步伐尚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供水的紧张程度将进一步加剧,杭嘉湖、宁波、舟山及温州、台州的部分地区城镇供水将面临着量和质的双重压力,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污染型缺水在部分地区,特别是平原河网地区较为严重,这将直接影响和制约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总体上表现为经济发展快速的地区水资源缺乏的矛盾亦比较突出。

2、水环境恶化的局面未得到有效控制

人口增长和工业的发展,将消耗更多的清洁水资源,同时也将产生更多的污染水体。目前全省受污染的河流已较为普遍,沿江、沿海是我省人口和工农业的主要集聚地,也是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地区,同时也是我省水体污染相对比较严重的区域。如杭嘉湖、温黄、温瑞等大部分地区水体严重污染,部分地区水网已不存在符合 Ⅲ类的饮用水达标河段;部分水库水体出现了富营养化问题。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更高,这些都势必加重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3、水资源管理还不能适应现代水利的要求

多头管水现象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工程功能的有效发挥。由于各个时期国民经济对水资源的不同需求,已建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均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运行,各有侧重,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省内一大批大型骨干水电工程仍然注重发电效益,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存在一定矛盾,未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由于缺乏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配置手段,有些地区和部门缺乏全局观念,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水资源的开发进程,影响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4、水资源费太低和水的价格形式机制不合理,是当前水资源利用中重要的经济问题。

三、水资源配置构架

针对上述问题,要解决我省水资源配置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五个区域,即浙北的杭嘉湖地区,浙东的萧绍宁舟地区,台州的温黄平原,温州地区和浙中的永康义乌地区,现分述如下:

1、杭嘉湖地区水资源配置格局

杭嘉湖地区,土地面积11637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1.4%;2001年域内总人口850万,占全省的19%;GDP总量为1754亿元,占全省的26%。杭嘉湖地区可分为东部、西部两片,其中西部为山区、丘陵,水资源相对丰沛,拥有青山、赋石、老石坎、对河口等大型水库和一批中型水库,水质良好,在建的安吉凤凰和规划的湖州老虎潭、长兴合溪等大中型水库,均可作为城乡水源地,因此,浙北地区的西部以及湖州市等地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相对不突出,该片的水资源基本可满足自身近期及长远的用水需求。

杭嘉湖地区的东部为平原河网,河网纵横,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其水资源可从太湖和长江水源作为补给,故其水资源量原本并不匮乏。只是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和对水资源保护的力度欠缺,造成大量水体被污染,减少了可以利用的水资源量,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地处平原腹地的余杭、嘉兴等地表现得尤为突出。为保障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嘉兴等平原地区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等更多的深层次问题。因此,解决其污染型缺水和地下水超采所造成环境的问题已显得十分迫切。经多方研究论证,从新安江水库引水作为杭州和嘉兴地区的生活和重要工业供水水源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新安江水库总库容178亿立方米,水质为Ⅰ类,水量充足、水质优良,是极好的供水水源。根据调研,供水总规模为462万吨/天(53.5立方米/秒),其中杭州市为35.5立方米/秒,嘉兴市为18立方米/秒,日均引水量为364万吨/天 。引水工程输水距离271公里,输水线路全长872公里,工程静态总投资约129亿元。本区的农业用水和环境用水主要靠引用太湖水和河网水解决。太湖水质作为杭嘉湖东部平原的环境用水是很好的水源,应充分用好太湖水,造福杭嘉湖人民。

2、萧绍宁舟地区水资源配置格局 萧绍宁舟地区包括杭州市的萧山区、滨江区,整个绍兴市、宁波市和舟山市,土地面积20224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0%;2001年总人口963万,占全省的27%;GDP总量约为2200亿元,域内有曹娥江、甬江二条较大的河流,流域面积分别为6080平方公里和451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别为39亿立方米和32亿立方米,曹娥江和甬江流域的上游均为山区半山区,下游为滨海平原,以曹娥江为界,分别为萧绍平原和姚江平原,该地区为我省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对水资源的需求等分析,仅靠域内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尚不能满足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舟山和慈溪的水资源尤为短缺,必须从域外引水方能根本解决其资源型缺水问题。

宁波、舟山:宁波现状全市年总需水量为20.2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和重要工业用水6.8亿立方米/年,一般工业、农业和环境等用水13.4亿立方米/年。其水源主要通过水库直供和河网取水解决,其中生活用水和重要工业用水由水库直供,目前主要由亭下、皎口、横山、四明湖等大型水库和东钱湖、梁辉、四灶浦等十多座中型水库直供,按95%保证率时的供水量为5.1亿立方米/年,尚缺1.7亿立方米/年;一般工业、农业和环境等用水主要从河网取水,按95%保证率时的供水量为9.6亿立方米/年。预计到2020年,宁波市的用水总需求将达25亿立方米,其中水库直供水11亿立方米/年,一般水14亿立方米/年。

解决生活用水和重要工业用水的主要措施为①继续开发利用本地水资源,包括建设白溪水库引水工程和周公宅大型水库,溪下、葛岙、许江岸、双溪口、西溪等十余座中型水库。②是引用曹娥江水资源。在曹娥江上游兴建钦村水库可向宁波供应0.8亿立方米/年的优质水,输水至宁波亭下水库,距离仅22公里。

解决农业用水和环境用水的主要水源是利用计划建设的曹娥江河口大闸,拦蓄曹娥江径流,可向河网提供2亿m3水量用于农业和环境用水。

舟山市是典型的以资源型缺水为主的地区,现状条件下,舟山市90%(本岛95%)保证率时的年需水量为2.1亿立方米,而相同保证率时的可供水量仅为1.1亿立方米;预计到2020年的总需水量将达2.5亿立方米。规划通过本岛和其它岛的水源工程建设,可使2020年的供水量达到1.5亿立方米,不足部分通过大陆引水解决。大陆引水总规模5立方米/秒,现已实施大陆引水应急工程,从宁波姚江引水1立方米/秒。不足部分水量可主要通过曹娥江水资源解决,其中生活用水等优质用水可通过钦村水库经陆地的供水管道和海上的“大陆引水工程”引至舟山,一般用水可通过曹娥江大闸经河网至姚江后引至舟山,以满足舟山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萧绍区:绍兴的生活用水和重要工业用水主要由曹娥江流域以汤浦水库、长诏水库、镜岭水库为主的水库群供应,可供水量为4亿立方米,经分析能够满足绍兴市当前和今后对优质水的需求;杭州市滨江、萧山的生活用水和重要工业用水则与杭州市一并考虑,规划从新安江水库引水解决,引水流量11.5立方米/秒,引水量1.77亿立方米。整个萧绍平原的一般工业、农业和环境用水,在平原河网相互调济的基础上,不足部分再通过富春江引水解决,富春江引水流量为45立方米/秒。

3、台州沿海地区水资源配置格局

台州沿海地区包括台州市区、温岭市、玉环县、临海市等地,土地面积4921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8%;2001年总人口406万,占全省的8.9%;GDP总量约为656亿元,占全省的9.7%。域内主要水源为椒江流域,流域面积660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67亿立方米。域内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为全省平均水资源占有量的83%。

域内主要大中型水利工程有长潭、牛头山、童燎、溪口、佛岭、秀岭、湖漫、太湖等水库。根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现有水利工程尚不能满足本地区的自身中长期发展的供水需要,其缺水性质是工程性、污染性、资源性缺水兼而有之。现状年总需水量为8.0亿立方米,预计到2010年,用水总需求将达9.7亿立方米,遇P=95%干旱年份缺水量为0.7亿立方米;2020年,用水总需求将达10.7亿立方米,遇P=95%干旱年份缺水量为5.1亿立方米。

临海市和椒北地区:本区生活和主要工业用水主要靠调整牛头山水库供水功能,增加牛头山水库的供水量来解决。牛头山水库集水面积254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59亿立方米,正常库容1.56亿立方米,向椒北供水工程的引水线路长度49.3公里,引水流量4.0立方米/秒,供水规模35万立方米/天,年供水量6450万立方米,工程投资3.14亿元。本区的一般工业用水和环境用水则通过童燎、溪口等水库和河网供水来解决。

椒江以南地区:本区包括台州市区(椒南、黄岩区、路桥区)、温岭市、玉环县。现状年需水量6.9亿立方米,其中生活和重要工业用水3.1亿立方米,一般工业和农业用水3.8亿立方米,预计2010年和2020年其需水总量分别为8亿立方米和9.4亿立方米,其中生活和重要工业用水分别为4.5亿立方米和6.4亿立方米,一般工业、农业和环境用水分别为3.5亿立方米和3.0亿立方米。其缺水量分别为1.5亿立方米和4.5亿立方米。近期通过实施长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台州市供水工程,可基本解决缺水问题。长潭水库除险加固后,正常库容为4.57亿立方米,总库容为7.32亿立方米,可增加供水量0.7亿立方米。远期通过实施台州北水南调引水工程,可基本解决缺水问题。北水南调工程兴建朱溪堰坝、十三都堰坝和下岸水库(在建)工程,通过隧洞引至长潭水库,进一步提高长潭水库向台州沿海平原的供水能力。引水隧洞总长度56公里,引水流量10.4立方米/秒,年引水量2.0亿立方米,工程投资4.1亿元。本区的一般工业、农村和环境用水通过其它水库及河网水源供水,可基本解决缺水问题。

4、温州沿海地区水资源配置格局

温州沿海地区包括以温州市区为核心的乐清、永嘉、瑞安、平阳、苍南、洞头等地区,是我省私有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土地总面积3572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5%;2001年总人口456万,占全省的10.1%;GDP总量约为783亿元,占全省的11.6%;地处瓯江、飞云江、鳌江三大河流的河口地区,域内主要有瓯江翻水站、赵山渡引水及淡溪、泽雅、桥墩等水库工程。根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现有水利工程尚不能满足本地区的自身中长期发展的供水需要,其缺水性质是工程性、污染性、资源性缺水兼而有之。

瓯江以北地区:本区主要包括乐清市的虹柳平原和永嘉县的上塘、瓯北、七都、乌牛等地,总人口163万,国内产生总值177亿元。现状年生活和工业需水量3.2亿立方米,预计2020年需水量4.56亿立方米。虹柳平原城镇供水2010年和2020年多年平均缺水量分别为1.25亿立方米和1.71亿立方米。解决的措施是兴建库容7亿立方米的楠溪江水利枢纽工程提供配水水源,通过永乐引水工程(引水距离18.5公里,工程投资3.3亿元),2010年和2020年水平年可向乐清市虹柳平原提供水量2.3亿立方米和3亿立方米,可以满足虹柳平原城镇供水和农业用水要求,并解决永嘉县上塘瓯北等地的缺水问题。

瓯江以南地区:本区包括温州市区、瑞安、平阳、苍南,总人口293万人,国内生产总值606亿元,现状年需水量15亿立方米,预计2020年水平年需水量19亿立方米,其中水库直供水量9亿立方米,河网供水及河道提水10亿立方米。本区生活和工业缺水主要通过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来解决,珊溪水库集水面积152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8.6亿立方米,水库调节库容6.9亿立方米,设计供水量6.2亿立方米,干旱年供水量7.3亿立方米,苍南片通过兴建丁步头水库增加供水量,可满足本区的生活和工业用水。温瑞平原的农业和环境用水量主要通过瓯江翻水站提水解决。本区域远期不足水量可通过瓯江上游滩坑水库来解决缺水问题。只要通过工程措施本区域的水资源是有保障的。

5、中部地区水资源配置格局

浙中地区已形成金华为中心,以经济非常活跃的义乌、东阳、永康等市组成的城市群,其中义乌以小商品城闻名于世,东阳素有“百工之乡”、“建筑之乡”美称,永康则以小五金称雄全国。三市土地面积3891平方公里,占全省3.8%。2001年总人口199万,占全省4.4%,国内生产总值328亿元,占全省5%。域内主要水系为东阳江、永康江。水资源总量2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约1060立方米,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

义乌市:全市2001年总人口67.21万,国内生产总值136亿元。域内主要水系为东阳江。全市水资源总量7.2亿立方米。域内主要水利工程为巧溪、八都、岩口、长堰、柏峰5座中型水库,集雨面积192.7平方公里,正常库容1.0亿立方米。

根据水资源供需平衡,现有水利工程尚不能够满足本市自身中长期发展的需水要求,其缺水性质是资源性及工程性缺水。现状年总需水量3.87亿立方米,其中生活重要工业用水0.8亿立方米;预计到2020年,年总需水量4.55亿立方米,其中生活和重要工业用水1.6亿立方米。遇P=95%干旱年份将缺水1.1亿立方米。

解决其生活和主要工业的缺水措施是扩建巧溪水库增加供水量,同时实施从东阳横锦水库引水5000万立方米。解决其一般工业、农业和社会环境缺水措施主要是扩建本区域内的枫坑、南山等水库增加供水量,同时提高渠系水利用率等措施。通过上述配置可基本解决义乌市2020年的缺水问题。 东阳市:全市2001年总人口78.81万,国内生产总值110亿元。域内主要水系为东阳江。全市水资源总量13.5亿立方米。域内主要水利工程为横锦、南江2座大型水库,集雨面积588平方公里,正常库容2.62亿立方米。

根据水资源供需平衡,本区域的生活和重要工业通过横锦、南江2大水库可基本满足中长期发展的需水要求,一般工业、农业和环境用水通过横锦、南江水库及现有的其他水利工程也可基本满足中长期发展的需水要求。由于地形等原因,在北江上游部分山区存在一定缺水问题,可从本市境内的曹娥江上游梓溪引水1500万立方米解决。

永康市:全市2001年总人口53.38万,国内生产总值82亿元。域内主要水系为永康江。全市水资源总量7.6亿立方米。域内主要水利工程为杨溪、太平、三渡溪3座中型水库,集雨面积229.3平方公里,正常库容0.94亿立方米。

根据水资源供需平衡,现有水利工程不能够满足本市自身中长期发展的需水要求,其缺水性质是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现状年总需水量3.67亿立方米;预计到2020年,年总需水量4.32亿立方米。遇P=95%干旱年份将缺水0.95亿立方米。

解决其生活和重要工业的缺水措施是通过从相邻流域好溪上游的好溪水利枢纽工程(集水面积304平方公里,年来水量2.7亿立方米,正常库容6600万立方米)引水解决,年引水量5600万立方米;同时扩建杨溪水库,增加库容2000万立方米,增加部分供水量。解决其一般工业、农业和社会环境缺水措施主要是新建、扩建本区域一批小型水库,增加库容400万立方米;同时抓好节水灌溉,提高灌溉用水利用率。通过上述配置,可基本解决永康市2020年的缺水问题。

四、加强管理、节约用水

在重视区域水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还应加强管理,注重节约用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及城市人口的增加,在相当长的时期,城市需水量将呈增长趋势,城市需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将越来越高。目前城镇供水管网渗漏损失偏大,有些管网水量损失率达到40%,浪费惊人,水资源浪费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水资源浪费的另一种表现是优水不优用,如用优质水冲污,优质水用于对水质要求不高的行业、企业用水,由此造成优质水资源紧缺现象。加强城市用水管理,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促进城市水系统的良性循环为目标,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和技术等各种管理手段,提高城市节水水平,发展节水型工业,创建节水型城市。在水资源紧缺地区,经济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合理的发展规模和产业结构。在缺水地区严禁安排高耗水的工业项目,要采取有力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强制采取节水措施,大力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要继续坚持计划用水和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加大水价对节水的引导力度。各城市、各有关部门、各工业企业,要重视节约用水的科研工作,加大节水的科技投入,发展节水技术,鼓励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节水工艺、节水方法、节水设备和节水器具,以科技进步推动城市节水工作。加强节水的主要措施有:

1.运用经济杠杆节约用水 正确发挥经济杠杆和相应技术经济措施的作用,是实现城市生活节水的关键,而建立合理水费体制又是发挥经济杠杆作用的核心。实践表明,运用经济杠杆是城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节水)的最有效途径,又可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2.通过宣传教育强化节水观念

节水宣传教育是强化节水意识,改变与人们不良用水行为和方式密切相关的某种潜意识的重要手段。它在节约用水特别是在节约生活用水中具有不同于技术手段、经济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特殊作用。

3.推广应用节水器具

节水器具对有意节水的用户而言有助于提高节水效果,对不注意节水的用户而言至少可以减少水的浪费。

4.提高工业用水利用率

提高工业用水效率的内容主要包括改变生产用水方式。通过加强节水管理以及其他途径以杜绝水的浪费,减少水的损失,提高用水效率。

5.农业节水

农业灌溉渠系水利用率偏低,现状全省大部分渠系利用率仅0.55-0.6,农业节水主要措施是减少渠系渗漏,提高渠系利用率。同时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方式,如薄露灌溉、喷灌、滴灌等。通过节水措施可减少农业供水量10%-20%。

规划计划处 2003.4

地区缺水调研报告

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管理措施

水资源调研报告

水资源调研报告

水资源调研报告

水务局开展地表水资源优化配置调研

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水资源污染调研报告

优化北京水资源配置

红河州地区调研报告

《浙江省主要缺水地区水资源配置调研报告.doc》
浙江省主要缺水地区水资源配置调研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