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2020-03-02 18:55:1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翟贵英

教学目标:

1、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2、会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概念的建立和对算理的理解。

教、学具准备:2个长方形卡片、小黑板、数学教课书等。

一.设景引入。

1. 找学困生绕讲台桌走一圈,告诉同学们:就是一周,(板书课题) 学生拿出准备学具:长方形卡片,用手触摸感觉一周长。

找学困生来讲台上表演:用手触摸准备学具:长方形卡片,或小黑板„„感觉周长。

师: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是图形的周长。

2.出示两个不同颜色但周长一样的长方形。 师:这两个好看长方形的周长你会指吗? 也让学困生上来指。

(1)学生用手划长方形的周长。

(2)①师:猜一猜:给长方形围上绳子,哪个长方形用的绳子长?

②找两个学困生演示:比较两根绳子的长度,重叠两个长方形。 得出结论: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 (3)揭示课题:长方形的周长(求用的绳子有多长,其实是求周长!)

3、组织验证。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师:求用的绳子有多长,应该用什么计量呢?以前我们学过那些长度单位?

生:厘米,分米,„„

1、讨论:怎样才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呢?(动手量一量)

2、让学困生到讲台量出数学教课书封面的长和宽。

3、学生尝试用不同方法求出数学教课书封面周长。(师巡视,收集不同的方法及错例。)

4、让不同方法的学生板演。(也可让做错的学生板演。)

方法一:6+6+4+4=20(厘米)

方法二:6+4+6+4=20(厘米)

方法三:6×2+4×2=20(厘米)

方法四:(6+4)×2=20(厘米)

5、从差生到优等生逐一汇报。请写出方法的学生说一说他们自己的想法。

生1:长+长+宽+宽=长方形的周长

生2: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

生3:(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

6、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那么你们喜欢哪种方法呢?

7、小结: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呢?(长和宽)

三.多种练习相结合,巩固新知

1、基础练习:(后进生板演)让学生量出黑板的长和宽并求出它的周长。

2、提高练习。

(1)用2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课后练习47页第3题)

让学先读题,找出第一个问题的关键是篱笆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第二个问题比较难理解的是一面靠墙,让学生清楚哪面靠墙和至少的意思。

3、拓展:围一个周长是14厘米的长方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4、实践活动:量一量教室地面的长和宽,并求出它的周长。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提问学困生(补充完整这节课的内容) 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呢? 教学反思:

“长方形的周长”这节课以学困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过程为主线,从学困生已经认识的长方形的特征出发,通过合作、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独立思考的形式来获取知识,牢固树立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理念,使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获得对知识的体验和感悟。

这节课的内容不多,如果将《正方形的周长》一带而过,学生也可以掌握,但是只讲《长方形的周长》内容更全面细致,让每个学生感觉到学习没有压力,真正实现“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做到堂堂清。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doc》
小学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