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2020-05-07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42~44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并未给周长下定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求法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本课教学目标是能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多种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抽象概括能力,会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基本目标:

(1)使学生巩固应用周长的含义。

(2)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发展目标

(1)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生活中的数感。

(2)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精神。 [重、难点]:

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教学方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

1、从学生爱听的故事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学生总结、点拨学生迷惑等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运用电教手段,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中进行教学。 【教学流程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一、故事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最后谁获胜了?比赛之后,兔子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自己不应该骄傲自满,应该向坚持不懈的乌龟学习。后来他两成了好朋友。但是这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原来,他两个都很喜欢散步,乌龟每天围着这个水池走一圈,兔子每天围着草坪走一周。乌龟说:我每天走的路多。兔子说:不对,是我每天走的多。同学们,你们猜一猜,到底谁每天走的路多些?光靠猜想说服不了他们,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才能使他们心服口服。我们先来观察一下他们每天走的路线(课件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形的有何特征?正方形呢?要看谁每天走的路多,就是要比较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周长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长方形的周长:

1.师:假如这个长方形是小乌龟每天绕着走的水池,谁来指指这个图形的周长。怎样就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先量再算)

2、师:乌龟采用了大家的建议,他们量出了(板书)长方形的长是6米,宽是4米。如何计算这个图形的周长呢?小组讨论一下,并记录下你们小组的算法。

3、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算法(想法)。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演示课件。

生一:6+4+6+4=20(米)我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的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那就是

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 生二:6×2+4×2=20(米),先算了两个长,再算两个宽,也就是一组对边一组对边的求,然后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师:这样算的根据是什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也就是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

生三:我是用(6+4)×2=20(米),先算长+宽的和,也就是长方形的一组邻边。因为有两组相等的邻边,所以再乘2。师板书:长+宽×2 这样写行吗?那你觉得列综合算式解答时最应注意什么?

4、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法,你比较喜欢哪那种方法?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这道题。

右边是一面镜子,给它做一个铝合金边框,大约需要多少米的铝合金材料?

学生算完汇报自己的算法。师:你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算?(潜移默化的算法优化)

(二)正方形的周长:

1、师:假如这个正方形是兔子每天绕着走的草坪,谁来指指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要想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数据?(边长)兔子已经量出了正方形的边长是5米,你会算它的周长吗?怎么算?

2、汇报算法。

生一:5+5+5+5=20米,我是把四条边一条一条的加起来,得到了它的周长。就是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师: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二:(5+5 )×2=20(米)把正方形的四条边分成两组。

生三:5×4=20(米)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可以用边长×4得到正方形的周长。两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师:现在,我们来看看乌龟和兔子谁每天走的路长? 生:一样长乌龟和兔子非常高兴,他们又和好如初了。我们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也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算法。下面就用我们掌握的本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巩固应用

1、书上44页第二题:先量再算。

2、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⑴、正方形花圃每边长6米,它四周的篱笆长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⑵、给下面台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长多少?(长5分米,宽4分米)

3、判断

4、选择题

①、一块黑板,长与宽的和是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A.5×

4 B.5×

2 C.(5 + 5)×2 ②、用一根长20分米的木条,制作一个正方形镜框,镜框的边长是多少分米?(

A.不能确定

B.20×

4 C.20÷4

5、这是我的一块手帕(边长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6、聪明的一休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总结反思中,不断地成长,不断进步。

推荐第2篇: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活动,进行归纳,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有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理解了周长概念,掌握了简单的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周长的认识教学中,学生已经对长方形、正方行的周长有了初步的认识,不排除有部分学生对周长的概念理解不透彻,为本节课的教学带来一些阻力,可以通过旧知复习来排除。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进行猜想验证,通过归纳总结,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体会数学的简洁性和抽象性。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直尺、绳子、方格纸。

五、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相机导入 1.回忆旧知

(1)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能运用教室里黑板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指名说一说,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并倾听。让其他同学看清从哪开始,绕边一周,回到起点,头尾相接,手指要紧贴黑板的边缘。如告诉学生不能说黑板的周长,而应该说成“黑板面”的周长。

(2)课件出示:例4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指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周长。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周长的相关知识,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学生在用手比划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同时,悄无声息地搭建了新旧知识间的桥梁,为接下来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好了知识上和情感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1.操作活动 (1)观察猜测 ①看课件:

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和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进行比较,你认为是什么结果?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种情况: a.长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b.正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c.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②我们认为可能出现这3种结果,到底谁的猜测正确呢?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 (2)动手验证

①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和例4一样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验证的工具。 ②先和同桌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

(3)汇报小结

①交流汇报。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组的验证结果,并说说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进行验证的?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用绳子绕图形一圈,测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把图形放在尺子上滚动一圈,读出尺子所对准的刻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将图形放在方格纸中,数一数周长有多少格就是多少厘米。 用尺子分别量出图形每条边的长度,再相加算出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②比较优化。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先量再计算的方法,测量起来比较快,结果比较准确,使用起来更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先观察猜测,再动手验证的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测量周长的操作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优化意识。

2.探究活动 (1)探究长方形周长

①测量数据。师课件出示新的长方形: 师: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测量哪几条边?为什么?(只要测量出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

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长方形,动手测量。

②计算周长。怎么求长方形的周长呢?请你自己在随练本上算一算。 ③交流汇报。你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出现的算法可能有:10+10+6+6,10+6+10+6,10×2+6×2,(10+6)×2。 ④观察分析。

师:你能根据你的观察,说出这些算式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根据学生回答,用箭头表示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课件动态演示:复制出长方形四条边,然后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四种不同算法。

在理解前三个算式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第四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⑤比较优化。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你喜欢哪种?请说说你的理由。 ⑥得出结论。长方形周长=长×2+宽×2,长方形周长=(长+宽)×2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经历思考与分析,运用箭头图展示分析结果,学生很快就明白那种计算方法最好,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⑦即时练习。

经过探究,我们已经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了,在实际练习时,要根据具体题目选择合适的方法。但无论运用哪一种方法进行计算,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方形的长和宽)

课件出示: 学校有一个花坛,长10米,宽7米,求花坛的周长。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及时练习巩固,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强化学习效果,并为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做准备。

(2)探究正方形周长

①课件演示:将上面的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变成正方形的过程。 现在是什么图形了?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正方形。

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吗?那只要测量它的几条边呢?请你自己测量并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②交流汇报。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法? 学生出现的算法可能有:

6+6+6+6, 6×2+6×2,(6+6)×2,6×4

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想法,并让学生说说每种方法表示的意思。

③自主优化。 师:用第四种方法计算的同学请举手。你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呢?(6×4这种方法好,因为比较简便,做起来快。)仔细观察这四种方法,他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正方形周长=边长×4。师: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们的边长。)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经历了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有了一定的基础,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通过课件演示把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变成正方形的过程,学生已经感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之间的内在联系,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长,通过大多数学生的认可,自主得出计算方法。看似教师“无为”,实则“有为”。教师想方设法设置好探究的环节,充分让学生感受研究性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体验。这样设计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研究能力。

④即时练习。课件出示: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8米,要在它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至少长多少米?

先让学生明白:要求篱笆的长度,其实就是求什么?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随练本上做一做。

3.再次验证

还记得刚开始上课时老师出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吗?现在你能运用我们刚学的知识,很快地比较出它们的周长吗?

课件出示图形及表格: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

【设计意图】再次验证,与课首相呼应,通过简洁明了的表格,引导学生有序思考,明确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既巩固了新知,又稍有提高,让学生感受了表格的特点,增加了一种习题答案的呈现方式。

(三)实践应用,综合提升 1.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85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互相说说,求花边的长就是求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2)完成教材87页第1题。 让学生在测量时,尽量减少误差。 2.提升练习(1)选择。课件出示

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A.(10+6)×2 B.(10+6)×2-10 C.10+6×2 D.10×2+6 “一面靠墙”“至少”是什么意思?怎样围才能做到篱笆长度最少?

【设计意图】因为本节课刚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学生的理解还不太透彻。通过选择,出示几个算式,引领学生不断思考,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提升。另外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要具体思考,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87页的第3题。

先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可以做?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利用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还可以求出它的边长。重视知识的活学活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全课总结,学生质疑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总结反思中,不断地成长,不断进步。

(五)教学反思

1.重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节课是在学生基本上了解“周长”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求长方形和法,复习周长的含义的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长方形的周长,即衔接新就知识,又为下面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

2.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学数学机会。

在课中我设计了用两种长度不同形状的长方形要求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一比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又去解决新的问题,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了动手操作,学会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精心设计练习,使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安排了四个层次的练习。

4.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出新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这一节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整节课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是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学习气氛浓,学生自觉学习,学生自觉地动、看、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多种活动形式,使师生、生生活动频繁,交流多向,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推荐第3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赵岗小学雷绍星

教学内容:教材85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周长的含义,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直观经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活动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又一次隆重的举行了,这不发令枪声一响,小兔子和小乌龟就开始了新一轮的较量。

出示图:小兔子沿着长方形跑一周

小乌龟沿着正方形跑一周 提问:小兔子和小乌龟他们哪一个走的路程比较长呢? 引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周长的含义,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获得直观经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学生齐读一遍,了解学习目标 3出示自学指导

(1)、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求他们几条边的长度?

(2)、想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最少量几条边?为什么?想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最少量几条边?为什么? (3)、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二,自主合作

1、自主探索

(1)请同学们独立思考以上三个问题。 (2)生思考后,指名回答,集体交流

2、合作探索

(1)接下来请小组合作,完成活动卡上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小组长请做好分工,拿到小组内讨论一下,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小组长把小组内所有的方案一张活动卡上,比一比那个小组的方法又对又多。 (2)小组讨论,师巡视并加以指导

3、展示汇报 (1)小组代表发言 (2)小组成员补充

(3)其他小组质疑,组内派人解释 (4)其他小组补充,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5)优化算法,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4、教师引导小结

三、巩固练习,实战运用

推荐第4篇: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并未给周长下定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求法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整节课围绕给两个花坛围上护栏展开教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能力目标:

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图形周长计算方法过程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情感目标:

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学用具】

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感知周长

1.举例说明什么叫做周长?(如:本封面、凳子面、桌面等),并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2.同桌摸一摸桌面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说明,感知周长的含义,同时,为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做铺垫。】

(二)、新授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三年级一班的花仙子小组这学期接受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负责管理学校门口的一个长8米,宽4米的大花坛。(出示花坛平面图)

2、由于花坛在校园外面,同学们担心这些美丽的鲜花被调皮的孩子和人们养的小狗等宠物损坏。同学们你能帮他们想个办法吗?(学生们各抒己见)

预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很容易想到围护栏。

3、同学们和花仙子小组想到一块去了。(出示情境图)

4、你还从图中都得到了哪些信息? 预设1:得到花坛的形状 预设2:得到两种护栏的价钱

5、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对长方形花坛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板书。

预设1:给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 预设2: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是多少?

预设3:给长方形花坛围上甲种护栏,需要多少钱? 预设4:给长方形花坛围上乙种护栏,需要多少钱?

教师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进行板书,其余的课在讲完课后让学生自行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培养学生从图中找信息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把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自觉主动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探索新知

【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1、教师选择学生所提问题的第(3)和第(4)个问题进行板书。师:从你们所提的这两个问题中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思考一下怎样来解决?(也就是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先自己思考2分钟,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1:学生会提出测量出一条边的长度,然后围上护栏,再测其余的长度。 预设2:学生会提出先算出周长再未上护栏。

3、教师可让学生分析,那种方法更省时省力一些。最后发现应该先算出周常来比较简单。然后请学生自己在本子上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周长。

师: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组长把小组同学的做法汇总一下,看有几种不同的解答办法。

4、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预设1:8+4+8+4=24(米):把长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加起来是长方形的周长。

预设2:8×2+4×2=24(米):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

预设3:(8+4)×2=24(米):先算一条宽和一条长的长度,还有一组长和宽所以乘以2,长和宽相加的和乘以2。板书:周长=(长+宽)×2

(用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两组“长+宽”)

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分别让用这几种方法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第3种方法交流完后,师问:“谁听明白了?”“你听明白了?你来告诉一下大家。”再次巩固强调,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几种算法,进行算法优化:前两种算法都是经过了三步运算,而第一种算法只要两步计算就可以了。

师生总结: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可以用:(长+宽)×2 或 长×2+宽×2任意一种方法都可以。

6、教师:从上面的三种计算方法可以看出,不论是哪种方法,里面都共同有的是什么数?生:8和4。

教师:8和4分别是长方形的哪一部分?生:长和宽。

教师:思考一下假如我们要求教室地面的周长,首先要量出教室的哪部分?生:教室的长和宽。

教师:也就是要想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7、花坛的周长算出来了,如果选8元一米的护栏需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决,汇报交流。(板书)

8、练习:

教师:学会了吗?

(1)有一个长方形的水池,长11米,宽9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教师:你能用刚刚学过的知识求出水池的周长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汇报。

教师:刚才用了这几种方法都算出了长方形的周长,刚才老师发现一位同学算的最快,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整十数相乘,提高做题效率。)

(2)一个长10米,宽3米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教师:用这几种方法来做第(2)个题都很简单,有时要根据数字的特点来选择计算的方法。

【2】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教师:学校还有一个正方形花坛,也要围上护栏,你能算出正方形的周长吗?

学生独立解答,写在练习本上。

2、预设1:7+7+7+7=28(米)把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加起来是长方形的周长。

预设2:(7+7)×2=28(米)先算两个临边的和,还有这样的一组邻边,所以再乘以2。

预设3:7×4=28 (米)

周长=边长×4 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用7×4呢?谈谈自己的想法。 教师:谁听懂了,再指名回答,进一步巩固强化。 教师:用边长乘4,就能求出正方形的周长。 (板书)边长×4

3、师:通过上面的几种计算方法可以看出,要想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正方形的边长)

4、那么给正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呢?如果选9元一米的护栏需要多少元?学生自己解决,全班交流。(板书)

5、练习:

教师:正方形的周长你会算了么?快速说出

(1)边长是9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2)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交流想法。

教师:刚才我们不约而同的用了边长×4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看来这种方法比较简单。

【设计意图:在新课讲授这一环节,教师要充分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由学生去寻找解题方法,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的内涵,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拓展练习

1、你能算出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吗?(60厘米)有一个和它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周长肯定也相同。用这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能拼出什么图形,计算一下拼出图形的周长?学生上台演示汇报。

2、思考题:左侧边长是6厘米,底边长是8厘米,这个图形的周长是(

)厘米。

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然后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最后进行汇报,交流想法和算法。

【设计意图:讲授完新课后,让学生马上进行相对应的联系,可以使学生强化知识点,真正做到讲练结合。】

四、畅谈收获总结交流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五、板书设计

给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

8+4+8+4=24米 2×4+2×8=24米

2×(8+4)=24米

(长+宽)×2 24×8=192元

或:24×9=216(元) 正方形花坛护栏需要多少钱? 7+7+7+7=28米

(7+7)×2=28米

7×4=28米

边长×4 28×9=252元

推荐第5篇: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63-65页

二、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条理的表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2、能正确测量和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及其他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灵活选择自己欣赏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4、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有兴趣和热情,在与同学合作中,会根据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初步形成反思意识,获得与同学合作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五、教学关键:让学生在自己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六、教具、学具准备:

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硬纸片每人6张、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说说数学书的周长?

2.老师带来了几个图形,谁能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出示图形,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

3.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在计算周长的时候是用毛线围一围量出它的长度,如果我们每做一题都用毛线去围再算,这样方便吗?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周长的计算。

(意图:通过让学生指一指图形的周长,进一步让学生巩固周长的含义,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我们经常会在篮球场上体育课,那么我们就从篮球场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出示图,学生读题。 2 .“理清题意。

师:求篮球场的周长,实际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

师:谁来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8米,哪条边是15米?

(意图:通过观察篮球场的图,指一指篮球场的周长,让学生理解篮球场的周长就是图形的两条长和两条宽之和,进一步理解长方形的周长含义。)

3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表情中我知道大家都成功了,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学生汇报,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 28+15+28+15=86(米)

(2) 28+28+15+15=86(米)

(3)28X2=56(米)15X2=30(米)56+30=86(米) (4)28+15=43(米)43X2=86(米) 教师再次帮助学生理解每道算式的含义

师:大家已经说出了四种计算长方形篮球场的方法,用这四种方法计算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都必须知道这个长方形的什么?需要知道几条长和几条宽?这几种方法其实算的都是长方形几条边的长度和?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哪种方法算起来最快,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总结: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好几种,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必

须要知道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才能算出长方形的周长,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究计算方法,让学生汇报不同的方法,明白无论用什么方法求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求两条长和两条宽之和,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5“试一试”。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果换成正方形怎样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学生读题,试着动手解决。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各是怎样算的,同时看看你们组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方法?

学生汇报交流,可能出现下面两种方法: (1)25+25+25+25=100(厘米) (2)25X4=100(厘米)

师: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我们必须要知道什么呢?

总结:通过刚才学习,我们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无论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要想求它的周长,其实就是求四条边的长度和。 (意图:通过试一试,让学生理解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明白正方形周长就是求四条边长之和,选择简单方法进行计算。)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下面我们就用我们学习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指名学生板演。

2、“想想做做”

1、2题

要想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正方形呢?

学生用手中已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求是整厘米数计算。

2.“想想做做”第4题

我们都知道美羊羊最爱美了,她买了一块镜子,想要大家帮个忙。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要求学生先默看题目,然后说说对题目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第4题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的周长。

3、第5题。

下面我们再帮喜洋洋解决个问题吧

让学生理解题目要求,求栅栏的长其实是求什么?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答案,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师:由此可见,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为什么都是有6个相

同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和长方形,周长却不同呢?你认为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长和宽的长短有关)

(意图: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解决生活问题等练习,让学生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再通过摆一摆,让学生体会到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和宽有关。)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五、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

(1)28+28+15+15=86(米)

(1)25+25+25+25=100(厘米) (2)28+15+28+15=86(米)

(2)25×4=100(厘米) (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4)28+15=43(米)43×2=86(米)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

教 学 设 计

青铜峡市铝业学校

推荐第6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教学设计

教学思考:本课在教学时,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以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为原则。针对现今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的特点,并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同一板块的知识体系出发,合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一课时教学。以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重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只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以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原则,扩展周长概念。变周长概念“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为“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这样处理,既反映了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又为学生今后学习习近平面曲线图形的周长打下了基础。

第三、以实践性为原则。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富有一定启发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之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第四、以信息反馈师生互动为原则。运用反馈教学法,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基于以上教学思考,我设计本节教学过程如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教材第五册几何小实践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和理解周长概念基础上教学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在本学期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

本班学生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在平时学习中经常进行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应该能顺利完成。

教学准备:

师:课件,课题,风景画。

生:纸片、直尺、绳子、方格纸、学习单、喜欢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周长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说周长是什么意思? 学生举例汇报(注意强调看清从哪开始,绕边一周,回到起点,不能说盒子的周长,强调“面”,头尾相接,手指要紧贴图形边缘)

二、自主探究 (一)准备

1、猜一猜: 媒体演示

师:这是2张风景画,一张是长方形的,另一张是正方形的,谁能告诉大家画中的景色?假如要给2张画镶上边框,哪张边框用料多?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种情况: ①长方形用的多; ②正方形用的多; ③两张用的同样多;

师:到底是谁的猜测正确呢?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想一想要求边框用料多少就是求什么?

2、出示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3、验一验:

师:请拿出和老师一样大小的纸片,以及验证的工具。先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

4、说一说:

师: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验证的结果,并说说你用什么办法验证。 绳子绕一圈,滚动一圈,量一量,将图片放在方格纸,数一数 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先量再计算,精确)

(设计意图:通过先猜测再验证的活动,养成严谨求真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是数学方法的渗透。)

(二)探究:长方形周长:

1、师:怎么量?为什么?(只要量一条长和宽,根据长方形特征) 怎么求周长?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6+6+4+4 ②、6×2+4×2 ③、(6+4)×2 师用多媒体动态、随机演示把长方形拆成四条边又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三种不同算法)说出这些算式的意思

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2、重点引导学生,(长+宽)求的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所以长方形的周长还要再乘2

3、说说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中你喜欢哪种?并说明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第②种和第③种方法无论是书写还是计算都比较方便。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不过,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优化选择,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4、小结,质疑。

师: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在实际练习时,要根据具体题目选择合适的方法。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方形的长和宽)

4、试一试 9米

出示课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1)7米 求花坛的周长

(2)学校篮球场长40米,宽20米,周长是多少米?

(三)正方形周长:

1、回到准备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师:我们已经求出长方形边框的用料,而且同学们学得很认真,对于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也掌握得很好,那回到开始的正方形风景画,它的边框用料多少呢?请你根据刚才的学习,自己计计算一下它的用料是多少?

(设计意图: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探索出来的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使他们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体验。这样的安排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5+5+5=20 (5+5)×2=20 5×2+5×2=20 5×4=20

2、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的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正方形周长=边长×4,想一想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用到什么?

(使学生知道,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们的边长。)

3、小结:从刚才的计算当中,原来给开始的那两幅风景画镶上边框,所需的材料两个一样多。(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于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已经重点研究,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所以在正方形的计算方法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小组去探研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师:小朋友真聪明,不但解决了边框用料多少的问题还找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学生重复计算方法。

4、试一试:一张正方形桌子,边长是80厘米,要为它缝制一张台布,台布的花边至少长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推导出周长算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总结:

三、实践应用

(一)第一层次:

1、一件你喜欢的物品算出一个面的周长。(学生操作再口头汇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利用新知解决问题的乐趣)

2、妈买来一块正方形台布,边长是8分米,她打算在这块台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至少有多少分米?

3、生活应用: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二)第二层次:

1、选择题

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A (10+6)×2 B 10×6 C (10+6)×2-10 D 10+6×2

2、讨论:一块长方形木板,长90厘米,宽60厘米。木匠师傅如图截去一块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变了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没变(90+60)×2 (设计意图:为了使练习既让学生巩固知识,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又使得每个学生在满足求,所以我设计的练习按照有层次性、趣味性、贴近生等原则设计)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对学自己的反思、总结,不断地成长)

、拓展延伸

用1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

1、你有几种拼法?

2、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拼一排: (1+16)×2=34 拼二排: (2+8)×2=20 拼三排:

4×4=16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既是所学知识的及时内化,又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深邃性。)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6厘米 6+6+4+4=20→长+长+宽+宽

宽: 6×2+4×2=20→长×2+宽×2 长方形的周长 4厘米 (6+4)×2=20→(长+宽)×2 边长:5厘米

5+5+5+5=20 5×4=20→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突出重难点,也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本节课所学知识)

推荐第7篇: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认识教学设计

通过培训学习,我认真地听了专家们精彩的专题讲座,专心地观看了许多案例展示和案例评析,也看到了很多同行们为一个专题或话题发表许多多建议而激动,讲的都是出于他们的肺腑之言,总之,都讲到我的心坎里面去了。以下我就结合自己《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认识》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体会。

教学过程:

1、要选取学生生活中身边的课本、家里的东西、文具盒等物体,先让学生指出物体某一个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描绘出物体的周长。通过列举许多生活中的物体和图形,能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到周长的内在含义。也体会到周长与生活中的东西有着密切联系,产生学习中的需求,创设与发现生活情境等。

2、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和感悟周长。

(1) 动手测量: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小组合作进行测量课前准备的图形的周长。

(2)交流展示: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和测量过程,教师组织组间评议,重点评议和关注学生的测量是否准确,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3)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4)、联系生活、学以致用。感悟: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测量活动、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感悟周长――认识周长――理解周长为主线,在帮助学生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合作精神。并且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培养学生探 究的意识。

教学感受:

1、把握教材、活用教材。

要把握好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学要求要求要滚瓜滥熟于心。然后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大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更要及时主动地更新教育观念和转变教师的角色。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要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有效地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促进学生的基本技能、数学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素养的整体发展。

2、加强合作学习,注重情景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倡导学生在主动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懂得合作。对于小学生,伙伴之间通过倾听、分享、交流、互助与反思,使每个人都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信息和启示,进而丰富个体的情感和认识,促进学生顺利地自我构建知识和创造知识。但要注意合作学习的误区,合作学习不能简单的停留在表面,而要看实质性的东西。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亲近数学。只有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有意义的数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认识数学的价值,增进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

情境教学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已显出了旺盛的生命力。课堂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使课堂成为生活性、趣味性、活动性的课堂,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去发现、大胆地去创造,真正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3、

改变教学评价,注重评价实效

改变以前的那种单一的教学评价。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的评价方法,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要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让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才能有效地增进他们的自我评价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同时强调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坚持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以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4、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还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能力和家里学习作业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怎样进行课前预习,并要求学生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做好记录,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平时还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换信息,汇报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使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

5、要善于反思,不断提高。

我认为,光靠死板的学习是不行的,还要善于总结、善于反思,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总之,教师要善于总结、善于反思,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有进步。才能进一步发展,这也是把教师从经验型转变成研究型的最好方法

推荐第8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

2、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学习能力。

4、体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成就感。体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物品,请同学摸一摸物品表面的周长。

2、师:同学们,有一天,小狗和小兔为了一件事发生了争吵。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小狗用绳子围成了一个正方形,小兔用绳子围成了一个长方形。小兔说:我用的绳子长,小狗说,我的绳子比你的长。同学们,你们能有什么办法判断谁的绳子长一点,谁的短一点呢?

3、学生思考,出主意。

同学们所用的办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周长。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小组合作,量长方形的边长。根据量出的长度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3、生汇报师板书。

4、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5、2人小组合作,量出正方形边长。根据量的长度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6、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7、生汇报师板书。

8、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9、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认为谁用的绳子长?

三、实践应用

1、师:今天大家真不简单,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本领,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2、我们数学课本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请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

3、作业:

4、完成的同学量量五角星的边长,求出它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推荐第9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易秀华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第85页例4。 教材分析:

(1)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及长、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给出了两种计算的方法:一种是直接应用周长的含义将各边的长度连加;另一种是根据长、正方形边的特征列出简便的计算方法。不仅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体现了思维的不同水平。

(3) 在探索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概括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以便在解决问题中灵活运用,体会数学的抽象和简洁。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4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学习《周长》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在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经历,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在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

3.在探究周长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课件、课堂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周长,谁能告诉我什么是周长呢?前面我们还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它们分别有什么的特征?(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本节课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为新课做好铺垫)

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再过几天,圣诞节要到了,老师制作了两张卡片,一张是长方形的,一张是正方形的,想在节日里把它送给我的两位好朋友,但又觉得卡片不够漂亮,于是我就想给这两张卡片的一周都镶上彩带(用手演示指一周)。请同学们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长一些?(生自由猜)看来,同学们各自有各自的想法,两张卡片需要彩带的长就是要求“两张卡片一周的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究。

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 课件出示长方形,组织学生活动量一量。(给各个小组都准备长方形的卡片) 师:现在我们用先量后算的方法,计算出这张长方形卡片的周长吧!(要求小组合作,在合作进程中注意整理思路和方法) 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2) 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你们是用什么办法得到长方形的周长的呢?把你们的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

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板书算法,并让他们说说是怎么想的。 ① 6+6+4+4=20(厘米)

在学生汇报了其中一种算法后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② 6×2+4×2=20(厘米)对照图形说出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实际意义。 ③ (6+4)×2=20(厘米)

(3) 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部分?(6×2表示两个长的各,4×2表示两个宽的和),指名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6+4表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

(4) 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

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小组讨论)无论怎样列式,求出的都是围成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5) 通过量一量计算这张卡片的周长,同学们想出了三种应运,真了不起!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比较简单,因此得出长方形周长=(长+宽)×2(板书)

2、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件: (1) 出示正方形。

师:经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那么正方形的周长该怎样计算?这个问题跟正方形原什么有关?(边长有关) (2) 组织学生用同样的方法量一量,算一算。教师巡视。

(3) 先让每个学生自己计算,学生算完后,找两位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同学到黑板前板演示:

① 8+8+8+8=32(厘米) ② 8×4=32(厘米)

请用学说想法。无论怎样列式,求出的都是围成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4) 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求4个5连加,根据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合作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分别通过量、算、比等一系列活动,归纳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5) 小结。

同学们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探索出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板书)。

(6) 齐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比较总结:通过计算,你知道哪张卡片所需的彩带长一些?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先知道长方形的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什么就可以了(长和宽)。我们掌握了这两种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后,就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了。

三、巩固练习。

1、教材P85做一做第

1、2题。

2、教材P87练习十九第

1、

2、3题。

3、拓展P88第9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题巩固加课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同时学生学会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知识点作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知识网络结构,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量:长6厘米宽4厘米

算:① 6+4+6+4=20(厘米) 5+5+5+5=20(厘米)

②6×2+4×2=20(厘米) 5 ×4=20(厘米) ③(6×4)×2=20(厘米) 比:哪种方法最优化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推荐第10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2、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能合理正确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难点:

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四边形,还知道了四边形家族的两大家族,它们都是谁吗?(长方形和正方形)

2、(课件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二、教学过程: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今天的天气可真不错,小兔子出来锻炼身体,它绕花坛跑了一圈,我们把这一圈的长度叫花坛的周长。

2、谁愿意说一下,什么叫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3、你能求出小兔子跑这一圈的长度是多少吗?

4、求一圈的长度实际上就是求什么?(长方形的周长)你真聪明,小兔子通过测量得出(长方形的长是5米,宽是3米,你能根据这些数据求出它的周长吗?)或(这条边长5米,这条边长3米,可是只测量一半尺子就坏了,这可怎么办啊?小白兔急坏了,同学们你能根据现有的数据来帮帮小白兔吗?)

学生自主探究,指名汇报结果

方法一:3+5+3+5=16(米) 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强调对边相等。 方法二:5×2+3×2=16(米) 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三:(5+3)×2=16(米) 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2呢?

同学们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你能用一个公式说出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吗?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2(板书并齐读) 你喜欢哪种方法?喜欢哪种就用哪种?

我认为第三种最好,只需要两步就可以解决问题。

要想知道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5、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兔子终于算出花坛的周长,她很感谢大家,这时兔子感觉身上凉嗖嗖的,啊!秋天到了.谁能说点描写秋天的词语或句子.是啊!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小兔子也想起了它的那片长方形的萝卜地.它想,如果把萝卜地四周围上篱笆,来年春天种满牵牛花,那多好看呀!可是篱笆要多长呢?你们能帮小兔子解决这个问题吗? 请同学们思考:求萝卜地的周长就是求什么? 生: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学生在本上作答,然后汇报。 指名板演.小兔子说干就干,围起了篱笆。累得它满头大汗,兔妈妈给小兔送来了正方形的手帕,让小兔擦擦汗。兔妈妈想,我要是在手帕周围围一圈绸带,岂不更好看?那么绸带需要多长呢?你能帮兔妈妈想想办法吗?

这道题需要同学们借助学习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根据自学提示小组合作来完成.课件显示自学提示:

1、想一想:(求绸带的长就是求什么?你们有什么办法?)

2、量一量:(量时要注意要求.)

3、算一算:(你们想出几种方法?喜欢哪一种?)

4、你能总结出正方形的计算公式吗? 汇报学习结果:

生:求绸带的长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 生:要量出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

生: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只要量出一条边的长度就可以了。 方法

一、四条边相加。20+20+20+20=80(厘米)

方法

二、边长乘以4。20×4=80(厘米)你能用一个公式总结说出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吗? 要想知道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知道正方形的边长.)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根据它们的周长,我们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训练反馈

小兔子种的萝卜获得了大丰收,被评为劳动模范,它要到养殖场参加劳动模范颁奖大会。

1、课件显示:养殖场的小动物可真多呀,可真热闹,它们在干嘛呢,走我们一起和小兔子瞧瞧去,原来这里正在举行智力比赛,小朋友们你们想参加吗?(课件出示选择和判断题)。

2、走着走着他看到一个长方形鸡场,它的一条长边靠着砖墙, 其它边是用篱笆围成的,已知长是20米,宽是10米,篱笆总长有多少米?(提示:有一面长靠墙,应该少算一条长。)

3、小兔子终于走进颁奖大厅,宽敞明亮的大厅,现代化的设备,连地面都是由一个个正方形水磨石块拼成的,已知正方形水磨石块的周长是24厘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四、拓展延伸

小兔子走上了领奖台,领奖台上铺一层地毯,已知地毯周长是80米,宽是10米,它的长是多少米?(课件显示过程。)

五、总结收获

小兔子领完奖,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农场。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第11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材料)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借助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策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说说自己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学生注意策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猫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猫先生加菲(显示)和猫小姐凯蒂(显示)。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加菲每天围着这个市民广场走一圈(动画演示),凯蒂则围着这片宁静的湖面走一圈(动画演示)。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我们一块来听听。(播放:甲:我每天走的路多。乙:我走得多。甲:是我走得多,不然我怎么会这么苗条。乙:不对,不对,我走多,要不我怎么回这么健壮。)

引导:看来,如果没人来帮帮忙,它们可会无休止地吵下去了。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

引导:加菲和凯蒂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加菲和凯蒂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出示)

[评析: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设置悬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新课展开

1.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小组讨论一下,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饶一圈太订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加菲采用了你们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50米(显示),宽是45米(显示),请你猜一猜,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5.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50+45+50+45=19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50+50+45+45=190(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宽。

(3)50×2=100(米),45×2=90(米),100+90=190(米)。

(4)50+45=95(米)95×2=190(米)。

7.提问:用这些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什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8.提问:数学中简单明了的东西喜欢的人总是多一些。

9.小结: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在小组里说说可以怎样算长方形的周长。

[评析: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0.解决了加菲的问题,我们该帮一下凯蒂了,她量得正方形边长是45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开始吧。别忘了算它后可以跟你好朋友交流交流算法。

学生汇报。

出示两种算法,说明:其实这两个算式之间还藏着一个有关加法和乘法的数学秘密呢,今后你们说明后了。

[评析: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已使学生感悟到学习方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由学生主动去探索,这样的设计比较合理,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1.提问:原来,两人走得一样多,知道了结果,加菲也对周长产生了兴趣。它来到篮场(出示书上的图)。你们愿意跟加菲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计算。

把书翻到67页,看看你的方法跟书上的哪一种方法是一样的。

提问:加菲有点累了,球场服务员兔子女士马上递上手帕,猫先生不急着擦汗,却问我们(显示: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已掌握的方法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口答。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这儿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请你先动手量出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出示第1.2题)

3.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的周长。这不猫先生又想给它的镜子做做美化了(出示第4题)。学生抢答,说出算法。

4.星期天,我们的加菲又闲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块边长6米的正方形土地种花,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践踏,要在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少米?如果花圃的一面借用这堵墙壁,栏杆需多长呢?(电脑出示图片)

5.出示第6题。动手拼一拼。(电脑演示拼的过程及结果)

[评析: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练习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学生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全课(略)

第12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周长的定义。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周长,你们还记得什么是周长吗? 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师:你能说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吗?

(教师出示幻灯片,指名学生回答说出图形的周长,并提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师: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今天我们继续探索有关周长的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小组合作,交流探索 1.探索长方形的周长。

(1)教师将长方形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说出长方形边、角的特点。

师:看黑板上的长方形,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长方形有四条边,其中对边相等;有四个角,它们都是直角。 (2)师:你们观察的可真仔细啊!已知这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你能想办法求出它的周长吗?小组之间交流,求出长方形的周长,看谁想的办法多。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组汇报。

方法一:长方形的周长=长+长+宽+宽 方法二: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方法三: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师:说一说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 学生自由回答。

2.做练习,探索正方形的周长。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了这么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那老师考考你们吧!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三道练习题。

学生汇报习题解答方法,回报到第三题的时候,老师适时提问。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它是一个正方形。 生:它的长和宽是一样的。

师追问:那你们还有别的解决办法吗? 师指名回答,学生汇报新的解题办法。

师总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长和宽相等,它们在正方形里不叫长和宽,而是叫做边长,所以我们得出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自己发现了这么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我们一起去智慧岛闯关,你们有信息通关吗?

生:有 1.选择题。

2.我们学校花坛是一个长方形,长是5米,宽是3米。小浩沿着花坛的边跑了一圈,他跑了多少米?

3.一块正方形的桌布,它的边长是20分米,要在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的长是多少分米?

4.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如图所示,它的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5.动脑筋: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小组讨论,探讨求出周长的方法。

四、总结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总结: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艳遇思考的大脑,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第13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陈美丽 2009.10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43页例

2、例3以及第44页练习十的第

1、2题。教学目标: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4、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公式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准备:

叶子、国旗、书本、风景画、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彩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周长

1、让学生指出物体的周长

2、说一说周长的定义

3、出示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二、自主探究

1、准备: 出示风景画

师:这是1张风景画,它的形状是(长方形)。谁能告诉大家画中的景色?假如要给这张画用彩带围一圈,那到底要用多长的彩带?

师:想一想要求彩带用多少就是求什么?(彩带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探究:长方形周长: (1)小组合作 (2)全班汇报

(3)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4)算法概括: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5)质疑: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怎么求正方形的周长? (6)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小结,质疑。

师: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在实际练习时,要根据具体题目选择合适的方法。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三、实践应用

(一)第一关:

1、一件你喜欢的物品算出一个面的周长。(学生操作再口头汇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利用新知解决问题的乐趣)

2、妈买来一块正方形台布,边长是8分米,她打算在这块台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至少有多少分米?

(二)第二关:

生活应用: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三)第二关:

讨论:一块长方形木板,长90厘米,宽60厘米。木匠师傅如图截去一块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变了吗?为什么?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五、拓展延伸

用1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

1、你有几种拼法?

2、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第14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活动,进行归纳,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有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理解了周长概念,掌握了简单的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周长的认识教学中,学生已经对长方形、正方行的周长有了初步的认识,不排除有部分学生对周长的概念理解不透彻,为本节课的教学带来一些阻力,可以通过旧知复习来排除。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进行猜想验证,通过归纳总结,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体会数学的简洁性和抽象性。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直尺、绳子、方格纸。

五、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相机导入

1.回忆旧知

(1)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能运用教室里黑板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指名说一说,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并倾听。让其他同学看清从哪开始,绕边一周,回到起点,头尾相接,手指要紧贴黑板的边缘。如告诉学生不能说黑板的周长,而应该说成“黑板面”的周长。

(2)课件出示:例4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指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周长。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周长的相关知识,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学生在用手比划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同时,悄无声息地搭建了新旧知识间的桥梁,为接下来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好了知识上和情感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1.操作活动

(1)观察猜测

①看课件:

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和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进行比较,你认为是什么结果?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种情况:

a.长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b.正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c.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②我们认为可能出现这3种结果,到底谁的猜测正确呢?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

(2)动手验证

①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和例4一样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验证的工具。

②先和同桌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

(3)汇报小结

①交流汇报。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组的验证结果,并说说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进行验证的?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用绳子绕图形一圈,测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把图形放在尺子上滚动一圈,读出尺子所对准的刻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将图形放在方格纸中,数一数周长有多少格就是多少厘米。

用尺子分别量出图形每条边的长度,再相加算出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②比较优化。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先量再计算的方法,测量起来比较快,结果比较准确,使用起来更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先观察猜测,再动手验证的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测量周长的操作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优化意识。

2.探究活动

(1)探究长方形周长

①测量数据。师课件出示新的长方形:

师: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测量哪几条边?为什么?(只要测量出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

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长方形,动手测量。

②计算周长。怎么求长方形的周长呢?请你自己在随练本上算一算。

③交流汇报。你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出现的算法可能有:10+10+6+6,10+6+10+6,10×2+6×2,(10+6)×2。

④观察分析。

师:你能根据你的观察,说出这些算式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根据学生回答,用箭头表示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课件动态演示:复制出长方形四条边,然后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四种不同算法。

在理解前三个算式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第四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⑤比较优化。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你喜欢哪种?请说说你的理由。

⑥得出结论。长方形周长=长×2+宽×2,长方形周长=(长+宽)×2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经历思考与分析,运用箭头图展示分析结果,学生很快就明白那种计算方法最好,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⑦即时练习。

经过探究,我们已经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了,在实际练习时,要根据具体题目选择合适的方法。但无论运用哪一种方法进行计算,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方形的长和宽)

课件出示: 学校有一个花坛,长10米,宽7米,求花坛的周长。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及时练习巩固,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强化学习效果,并为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做准备。

(2)探究正方形周长

①课件演示:将上面的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变成正方形的过程。

现在是什么图形了?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正方形。

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吗?那只要测量它的几条边呢?请你自己测量并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②交流汇报。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法?

学生出现的算法可能有:

6+6+6+6, 6×2+6×2,(6+6)×2,6×4

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想法,并让学生说说每种方法表示的意思。

③自主优化。 师:用第四种方法计算的同学请举手。你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呢?(6×4这种方法好,因为比较简便,做起来快。)仔细观察这四种方法,他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正方形周长=边长×4。师: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们的边长。)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经历了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有了一定的基础,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通过课件演示把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变成正方形的过程,学生已经感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之间的内在联系,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长,通过大多数学生的认可,自主得出计算方法。看似教师“无为”,实则“有为”。教师想方设法设置好探究的环节,充分让学生感受研究性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体验。这样设计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研究能力。

④即时练习。课件出示: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8米,要在它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至少长多少米?

先让学生明白:要求篱笆的长度,其实就是求什么?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随练本上做一做。

3.再次验证

还记得刚开始上课时老师出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吗?现在你能运用我们刚学的知识,很快地比较出它们的周长吗?

课件出示图形及表格: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

边长

周长

周长

【设计意图】再次验证,与课首相呼应,通过简洁明了的表格,引导学生有序思考,明确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既巩固了新知,又稍有提高,让学生感受了表格的特点,增加了一种习题答案的呈现方式。

(三)实践应用,综合提升

1.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85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互相说说,求花边的长就是求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2)完成教材87页第1题。

让学生在测量时,尽量减少误差。

2.提升练习

(1)选择。课件出示

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A.(10+6)×2 B.(10+6)×2-10 C.10+6×2 D.10×2+6

“一面靠墙”“至少”是什么意思?怎样围才能做到篱笆长度最少?

【设计意图】因为本节课刚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学生的理解还不太透彻。通过选择,出示几个算式,引领学生不断思考,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提升。另外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要具体思考,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87页的第3题。

先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可以做?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利用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还可以求出它的边长。重视知识的活学活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全课总结,学生质疑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总结反思中,不断地成长,不断进步。

第15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42~4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本课从现实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并能应用新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 学情与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会了测量,知道了周长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独立探究找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所以教师把引导的重点放在理解别的同学提出的算法,感悟每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自主探究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悟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花坛的平面图、旅游路线图、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设疑、导入新课

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永定土楼引出问题:(课件播放动画故事)

( 住在土楼民俗文化村村口的杨老伯为了把土楼装点得更加美丽,请来张师傅和李师傅给他家院子里砌两个花坛。张师傅砌长方形的,李师傅砌正方形的。砌完后,杨老伯给每个师傅付了100元工钱。可两个师傅都不同意,都认为自己砌的墙比对方的长,应该多拿钱,于是争执起来。)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帮杨老伯吗? 生:能!

师:先猜猜,哪个花坛的墙更长?

生:长方形的长………正方形的长……一样长。 师:出现分歧了,怎么办?你认为墙的长短和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关?

生:周长。

师:同学们的思维真敏捷。下面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土楼入手,通过创设矛盾激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究欲望】

二、自主学习,探究方法

1、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花坛的平面图,用手指描一描它们的周长,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描一描、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就是它们四条边的和,为下一步探究计算方法做好铺垫。】

2、怎样才能知道哪个花坛的周长更长?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可能会提出围绳法、目测法、先测量再计算等多种方法。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想法的同时,引导学生自己比较方法的可行性,最终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先测量边的长度再计算的方法。】

3、学生在平面图上独立测量并列式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必要时给以帮助和指导。

4、先在小组内交流测量的过程及计算方法,然后在班上展示自己的方法。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长方形:

方法1:长+宽+长+宽

方法2:长*2+宽*2

5 + 3 + 5 +3=16(厘米)

5 * 2 + 3 * 2=16(厘米)

方法3:(长+宽)*2

(5 + 3)*2=16(厘米)

正方形:

方法1: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方法2:边长*4

4 + 4 + 4 + 4=16(厘米)

4* 4=16(厘米)

其中学生对长方形周长计算的第三种算法可能更难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其周长的拼接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算法】

5、计算长方形周长的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正方形的呢?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全员参与,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充分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然后引导学生对每一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评价,教师并不限定学生必须用哪一种方法,而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感悟不同方法的适应性,逐步实现方法的优化。】

6、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通过测量、计算知道了平面图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都是…..(生:16厘米)图上有一句话告诉我们,“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米”,那么两个花坛的实际周长都是….(生:16米)如果你是杨老伯,该怎样劝劝这两位师傅?(生自由发言)

三、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情况下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生举例)

四、组织练习,应用新知

1、

计算八仙桌和条凳的面的周长 大家帮杨老伯解决了难题,杨老伯热情地邀请大家进屋喝茶。(课件出示土楼人家喝茶常用的八仙桌和条凳。)八仙桌的桌面是正方形的,条凳的面是长方形的。

(1)杨老伯考考大家,会计算它们的周长吗? 生:会! 师:开始!

生:(发现问题,不知道边长及长、宽等条件) 师:先得知道什么?

生:要知道长、宽或边长。(师依次点击出现数据) (2)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口答

八仙桌:1*4=4(米)

条凳:(10+2)*2=24(分米) 答:八仙桌桌面的周长是4米。

答:条凳面的周长是24分米。

【学情预设:这里老师故意设置了一个陷阱,不给出桌面的边长及条

凳面的长和宽就让学生计算它们的周长。学生在拿到问题后,往往会迫不及待地拿起笔想列式计算,然后却发现没有必要的数据,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2、(课件出示一副土楼的楹联)这副对联的长是18分米,宽是2分米,杨老伯要给它做木框装裱起来,最少要用多长的木条? 【学情预设:对联包含上联和下联,实际上要做两个一样的长方形木框。而学生如果没有认真观察,很容易忽略这个隐藏起来的数学信息,只算出其中一个木框的周长。老师应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吸取经验,培养他们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杨老伯家开了一扇侧门,高2米,宽1米,打算装上门框,最少要用多长的木材?下面哪种算法是正确的?(

A.(2+1)*2=6(米)

B.2+1+2=5(米)

C.2*2+1=5(米)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计算周长。在这里,由于门框的下面这条边不用算,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最简便的方法在这里并不适用。通过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感悟不同方法的适应性,打破他们的思维定势。】

五、

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土楼民俗文化村旅游路线图)我们从杨老伯家出发,最后回到杨老伯家集中。杨老伯向大家推荐两条经典的旅游路线。(如图所示)

这两条路哪条更长?还是一样长?

(学生课后在路线图上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下节课再来说说你研究的结果。)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较为开放的实践应用题,学生可通过周长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也可直接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或利用平移的方法得出结论。教师希望通过学生课后的自主探究及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不但理解两条路一样长,还能感悟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

在执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过程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问题解决”课题本阶段的研究重点——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设计了一系列充满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一连串问题的研究、解决过程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获得探究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合理灵活地组织和使用教材。

在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2~43页中,安排了两个例题分别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一是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卡片的周长是多少,二是算算正方形方框用了多长的木条。我将两个例题有机整合,融入学生熟悉的土楼情境中,设计了“杨老伯的难题”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两个花坛哪个墙更长”的问题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并渗透爱我土楼、爱我家乡的思想教育。

二、充分体现算法多样化,引导学生自主感悟算法的优化。

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通过动手量一量、算一算,独立探究出周长的计算方法,并鼓励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算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探究出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各三种计算方法。此时,老师并不限定学生必须使用哪种方法,而是通过交流、评价及练习,使学生认清每一种算法的意义和依据,认识自己所持的那种算法与其他同学的不同,促使不同思维程度的学生进行反思,获得简约性的认识,感悟到不同算法的适应性。

三、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练习分成三个层次。一是基础练习,通过计算八仙桌桌面和条凳面的周长,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进行巩固。二是提高练习,设计了计算装裱对联的木框所需木条的长度和制作门框需要多长的木材两道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习惯直接套用周长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而忽略了生活实际中的各种复杂情况。正如计算装裱对联的木框的用料问题一样,算出了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并不够,还得乘2才能装裱一副对联。又如计算门框的用料时,要考虑最下面一条边不用算的实际情况。通过这样的练习,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有用信息,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是拓展练习,思考游览土楼民俗文化村的两条经典路线“哪条路更长,还是一样长”。这里不仅可以运用刚学的周长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也可以应用以前所学的长方形的特征或平移的知识来得出结论。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通过这三个层次的练习,把知识的巩固提高建立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中,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点评

马老师执教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不可否认是一节优质课,马老师自身综合素质高,教态亲切自然,声音甜美,很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其课堂教学过程精心设计,符合本研究课题的特点和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凸现“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马老师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结合地方特色,课件展示客家土楼的优美风景,把学生带入土楼之旅的真实情境中,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用公式解决在土楼之旅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如计算土楼人家常用的八仙桌的桌面周长;条凳面的周长;要装裱土楼大门上的两幅对联至少需要多少木条;土楼开个侧门至少需要多长门框。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 ,热爱祖国的热情。

2、体现“自主化”。

重视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态度、习惯、方式的培养。探究学习新知阶段,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交流互动的空间和时间,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动手描一描周长、动脑想、动口交流,自主探索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几种不同的周长计算方法,并从中选出自已最喜欢的一种方法。

3、注重“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当前课改发展的一个主题,马老师精心设计了这节课的练习,有层次,从易到难;马老师很关注学生的回答,关注学生易错的地方,及时给予评点、指正。

4、促进“发展性”。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应掌握知识技能外,还要发展学生情感、态度,磨练学生意志,完善学生人格等。本节课马老师很注意留给学生评价与反思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激情洋溢,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成功体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16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谢海君 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实验数学三年级上册42——44页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理解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探索和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关键是理解周长的一般含义,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教材并没有概括周长的计算公式。所以本人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通过猜想,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验证猜想,总结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没有限定学生必须用哪一种方法,而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感悟不同方法的适应性,逐步实现方法的优化,能够使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自主探究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悟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说说周长是什么意思?

2、谁来说说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

二、故事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最后谁获胜了?比赛之后,兔子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自己不应该骄傲自满,应该向坚持不懈的乌龟学习。后来他两成了好朋友。但是这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原来,他两个都很喜欢散步,乌龟每天围着这个长方形草坪走一圈,兔子每天围着正方形草坪走一周。乌龟说:我每天走的路多。兔子说:不对,是我每天走的多。同学们,你们猜一猜,到底谁每天走的路多些?光靠猜想说服不了他们,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才能使他们心服口服。我们先来观察一下他们每天走的路线(课件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形的有何特征?正方形呢?要看谁

每天走的路多,就是要比较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长方形的周长:

1.师:假如这个长方形是小乌龟每天长方形草坪,谁来指指这个图形的周长。怎样就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先量再算)

2、师:乌龟采用了大家的建议,他量出了(板书)长方形的长是6米,宽是4米。如何计算这个图形的周长呢?大家思考一下,把它写下来。

3、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算法(想法)。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演示课件。

生一:6+4+6+4=20(米)我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的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那就是 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

生二:6×2+4×2=20(米),先算了两个长,再算两个宽,也就是一组对边一组对边的求,然后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师:这样算的根据是什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也就是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

生三:我是用(6+4)×2=20(米),先算长+宽的和,也就是长方形的一组邻边。因为有两组相等的邻边,所以再乘2。师板书:长+宽×2 这样写行吗?那你觉得列综合算式解答时最应注意什么?

4、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法,你比较喜欢哪那种方法?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这道题。

做一做: 我的长方形相框的长为3分米,宽为2分米,你能帮我算算周长是多少吗?

学生算完汇报自己的算法。师:你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算?(潜移默化的算法优化)

(二)正方形的周长:

1、师:假如这个正方形是兔子每天绕着走的草坪,谁来指指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要想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数据?(边长)兔子已经量出了正方形的边长是5米,你会算它的周长吗?怎么算?

2、汇报算法。

生一:5+5+5+5=20米,我是把四条边一条一条的加起来,得到了它的周长。就是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师: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二:(5+5 )×2=20(米)把正方形的四条边分成两组。

生三:5×4=20(米)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可以用边长×4得到正方形的周长。两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师:现在,我们来看看乌龟和兔子谁每天走的路长?

生:一样长乌龟和兔子非常高兴,他们又和好如初了。我们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也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算法。下面就用我们掌握的本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

3、求镜子边框

4、选择题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米,宽是4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米. (2).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米,它的边长是(

)米

(3)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35米,求操场的周长,正确的算式是( ) (4)教室的长与宽的和是12米,它的周长是( )米

5、这是我的一块正方形手帕,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四)、拓展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分米,宽比长少3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一个长方形的桌面,已知它的周长是20分米,宽是4分米,长是多少分米?

(四)课堂总结。学生交流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八、说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 周 长的计算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教学反思:

1、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

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在这个环节中,尽量让学生多做多说多看多交流,老师放手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使学生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深刻的体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还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锻炼。

2、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学生发展的有无,一一都要通过练习来检验。本课中,依据教学重、难点,分层设计了以上几个习题,通过练习,既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又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周长的问题在儿童的生活中接触还是比较多的。这几个习题的设计,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周长。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值得自己进行深刻的反思: 首先,师生互动不够。虽然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有相互交流的过程,但是在学生汇报时使交流讨论更充分,更深入。

再次,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到位。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并且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而在学习活动中的评价、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课堂总结时总的评价都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提起注意。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多学习、多总结、多积累,要努力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

第17篇:正方形长方形和的周长 教学设计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两个例题:例1是求长方形卡片的周长,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一定的认识,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抄作的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换的思想。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两条彩带。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自主学习,动手操作,用学生尺先量出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整节课围绕两张卡片需要彩带长短展开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什么新知识吗?谁能说一说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二` 实践探究。

1` 引导学生探究长方行周长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例1,组织活动量一量。 师:现在我们用先量后算的方法,先来计算这张长方行卡片的周长吧! 给每名学生都准备长方行的卡片,请学生用学生尺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给学生准备的长方形卡片和老师的是一样规格的)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到长方形的周长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生1:我先量出它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然后用6+6+4+4算出周长是20厘米。 6+6+4+4=20(厘米)

生2:我量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也是6厘米和4厘米。我用6×2算出两个长边的长度,然后用4×2算出两个宽边的长度,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12+8,也等于20厘米。 6×2+4×2=20(厘米)

生3:我先算出一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就是6+4=10厘米,因为另一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和这一组是相等的,所以再乘2就可以了,也就是10×2=20厘米。 (6+4)×2=20(厘米) (3)`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计算这张长方行卡片的周长,真了不起!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 板书: 长方形周长=(长+宽)×

2` 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例2,组织活动量一量。 师: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生:动手量正方形的边长,并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结合汇报,演示课件。

生1:我可以把4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是8+8+8+8.。 8+8+8+8=32(厘米)

生2:因为正方形的每一条边的长度都是相等的,所以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就是8×4.8×4=32(3)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 3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已经知道两张卡片的周长了。现在,谁能说说哪张卡片所需的彩带的长度更长些? 生:正方形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些。 师演示用彩带围卡片,从直观上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所需彩带的长短。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很多,归纳观察这些方法,我们发现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一条边长就可以了。我们掌握了这两种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后,就可以计算了。 三`巩固知识,综合运用。

1`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2` 这是我的一块手帕,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3`判断下面的说法对吗? (1)长方形长4分米,宽6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分米。( ) (2)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长。( ) (3)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是7厘米,宽是3厘米。( )

4` 这是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 (1)计算一个长方形周长。

(1)计算一个长方形周长。 (2)计算拼成的长方形周长。 (3)计算拼成的正行的周长。 四` 总结全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谁来谈一谈?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教学反思:

抓住学生的兴趣教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课堂上,教师将制作的两张卡片出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提出问题:为了使卡片变得更漂亮,把卡片四周镶上彩带,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一些?这时,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证实自己的见解是对的,学生都能主动的去探索,去学习,去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18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丛台小学 赵爱爱

一、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第五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计算、交流、总结等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体验算法多样化,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推导、归纳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卡片、尺子等。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新课伊始,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乌龟和兔子经过第一次赛跑后,兔子非常不服气,决心和乌龟在进行一次比赛,乌龟说要想再比必须听我的,这次不比谁跑得快而比谁跑的远,兔子爽快地答应了。(播放视频)

师:谁知道要想知道谁跑得远,必须首先知道什么?

生;必须首先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因为兔子跑的路线正好是长方形的周长,乌龟跑的路线是正方形的周长。

师:说的非常好,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看老师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图形?谁能指一指它的周

1 长?再看老师手中拿的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一指这个图形的周长?(把两个图形贴到黑板上)

(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为培养学生兴趣,引入本节课)

(二)、合作探究,总结归纳。

如果老师把长方形和正方形放入方格纸上,不用量,你能求出它的周长吗,先自己计算,然后把你的算法和同桌交流一下,好开始吧! (学生上黑板展示)

1、自主探索长方形的周长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那如果是一般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又如何求那?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大家准备的长方形纸片,先量一量,再算出它的周长,然后把你的算法在组内交流一下。 小组合作测量并计算长方形图片的周长。 全班交流可能得出三种算法:

方法

1、把四条边长连加:长+宽+长+宽;

方法

2、运用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2个长+2个宽;

方法

3、方法三就是在方法二的基础上,更灵活更简便的得出: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本环节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此时,我会说:“同学们想出这么多方法,太了不起了。三种方法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在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引导中优化,并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师:利用这个公式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先知道什么? 生: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2 2.自主探索正方形的周长

我说“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那么长方形就变长了正方形,那正方形的周长又如何让求那?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学生会在长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只量出一条边,用边长× 4计算出周长。如果出现把四条边相加的情况,我不会直接否定而让学生来进行评价,学生会说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你那种方法太麻烦了,从而在学生的交流中总结出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

(三)、学以致用,趣味练习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三道有梯度的练习题 1.基础乐园、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17厘米

13厘米

17厘米 10厘米

2、学以致用

一块正方形手帕,边长是25厘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3、能力展台

墙的前面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需要在它的周围围上篱笆,那么篱笆至少需要多少米?

13厘米

4、解决问题

有一块长是80厘米、宽是50厘米的长方形木板。在这块木板上锯下一块最大的正方形木板。(如下图)

(1)锯下的正方形木板的周长是多少?

80cm

50cm

(2)剩下的长方形木板的周长是多少?

这些题目的设臵,由易到难,让学生在交流中巩固知识,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在生活中有许多关于周长的有趣的问题,只要我们去认真观察,去仔细发现,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五)、作业:

有一根32厘米长的铁丝。

(1) 用它能折成一个正方形吗?如果能,那么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用它能折成一个长方形吗?如果能,那么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逐步从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亲自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下面我从教学的三个方面谈谈: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相对比较弱,而学生生活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就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课堂伊始,我利用学生们喜爱的卡通图片,设计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寻求新知

对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材没有分别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长+宽)×2和边长×4。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 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周长,只要结论正确,我都给予肯定。然后问学生: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你喜欢哪一种方法?由此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三、巩固练习,加强实践

通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初步掌握,精心设计习题。问题由易到难,使学生一步步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运用。 以上的教

5 学环节,始终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活动为主,重视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努力实践了“发展为本,主动参与,重在思维、合作成功、探索创新”的教学理念。 本节科也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对长方形的公式(长+宽)×2的读法,未能加强引导。

2、对于有难度的习题,给学生探讨时间短。

3、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多,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自身的语言能力,在设计练习时,应充分备好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算式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的感觉本节课教学目标完成的还是比较好的,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总之,课堂是一面镜子,它会折射出课堂教学中的完美和不足,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认识与实践,虽不完美,但同样具有一处独特而真实的探索意义,让我们共同在认识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第19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42页—4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目标: 1.基本目标:

(1)使学生巩固应用周长的含义。

(2)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发展目标

(1)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生活中的数感。 (2)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卡片、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兔子输给乌龟以后很不服气,总想把自己的面子找回来,想和乌龟进行第二次比赛,这不很多动物们都来参加了(出示课件),大象裁判长说,他们俩都沿着规定的路线跑,兔子要沿着第一个图形的边线跑,乌龟要沿着第二个图形的边线跑。这时兔子不干了,它说:“我跑的路程比乌龟的长,这根本不公平” 你们猜猜谁跑的路线比较长。

师: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 学生各抒己见

师:光凭你们的猜想是不行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它们心服口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用事实说服兔子。 板书课题: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师:回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长方形,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我们先来量一量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生小组合作试着计算周长。 生以组为单位全班汇报 学生说教师板书。 可能有这三种:(板书) (1)6+4+6+4=20(厘米) 长+宽+长+宽=周长 (2)6×2+4×2=20(厘米)长×2+宽×2=周长 (3) (6+4)×2=20(厘) (长+宽) ×2=周长

师: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师:兔子也用尺子量出了长方形草坪的长是5米,宽是3米,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草坪的周长是多少。

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计算过程。

师:解决了兔子的问题,我们该帮一下乌龟了,请同学们先拿出手中的正方形,先量一量,再在练习本上求出正方形的周长。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算法:

(1)8+8+8+8=32(厘米)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2)8×4=32(厘米) 边长×4=周长

师: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师:要求正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边长)。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求正方形的方法。那我们就来帮助乌龟算出它所走的路程吧!它量得正方形草坪的边长是4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谁走的路长?(一样长)

师:原来,它们俩走得一样多,经过科学地计算,兔子心服口服了,它不再吵了,比赛得以顺利进行 师:通过这件事,兔子和乌龟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们学会了吗? 口说无凭,我要检验一下你们的本领.(出示练习题)

三、巩固新知 1.选一选

①、一块黑板,长与宽的和是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A.5×4 B.5×2 C.(5 + 5)×2 ②、用一根长20分米的木条,制作一个正方形镜框,镜框的边长是多少分米?( )

A.不能确定 B.20×4 C.20÷4 2.练一练

1、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3米

5米

2、右图是一块边长为2分米的手帕,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2分米

3、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厘米

4、用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种?它们的周长哪个最长,哪个最短?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拓展 实践活动:

(1)与你最好的朋友一起量一量教室地面的长度,并求出它的周长。

(2)回家后量一量自己的房间地面的长度,并求出它的周长。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 (1)6+4+6+4=20(厘米) 长+宽+长+宽=周长 (2)6×2+4×2=20(厘米)长×2+宽×2=周长 (3) (6+4)×2=20(厘) (长+宽) ×2=周长 正方形: (1)8+8+8+8=32(厘米)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2)8×4=32(厘米) 边长×4=周长

第20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85页的例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的周长。

2、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

3、经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运用。 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卡片、尺子、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周长的概念。

2、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长方形,动手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2.学生动手操作,理解长方形的周长。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卡片,请一位同学来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其他同学摸一摸自己的长方形制片的周长。

问:同学们,你用一根绳子和一把尺子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吗? 学生自由说测量的方法(引导测量)。

3、设疑:比较小的长方形要想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用量的方法,如果要想知道大的长方形土地的周长是多少,用量的方法就不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周长。

(1)出示例4(左图)。

一个长方形的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指名板演三种不同的算法,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6+4+6+4=20(厘米) 6×2+4×2=20(厘米) (6+4)×2=20(厘) (3)比较。

他们算的对吗?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4)反馈、归纳。

4、小结并板书: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 2 提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5、学以致用。

出示两道练习题,让学生利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6、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请同学们再拿出手中的正方形,先量一量,再在练习本上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小组合作算出正方形周长,并得出计算公式) (2)汇报。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两种:(板书) (1)6+6+6+6=24(厘米)

(2)6×4=24(厘米)边长×4=周长

提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3)小结并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 × 4 提问:要求正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三、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汇报,全班评议。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当堂检测。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6+4+6+4 = 20(厘米) 5+5+5+5 = 20(厘米)

6×2+4×2 = 20(厘米) 5×4 = 20(厘米) (6+4)×2 = 20(厘米)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 × 4 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 2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doc》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