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众数

2020-03-02 16:30: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中位数和众数

中位数和众数要求初浅的掌握,下学年可能要删掉。(1)与旧教材比较新增了中位数和众数这两个统计量,作为平均数的补充。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是三种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描述数据整体水平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大体是怎样水平,大多数是怎样的。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学生可以直接找出最中间的一个数就是中位数,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就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答其实际意义”这一目标作为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中位数和众数,怎样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解释它们的实际意义,仅仅要求学生能够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不同数据特征就可以了。那应该如何选择呢?

(2)小学阶段主要学习习近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这三个反映数据集中程度的量。选择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三个量时,我们用得最多的是平均数。若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异常(特别大或特别小)时,我们常常选用中位数或众数。若一组数据中众数的频数比较大,并且与其他数据的频数相差较大时,我们一般选用众数。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在现实生活中,如鞋的生产、经销商多很重视根据调查的数据或经验,先判断普通人群中穿哪种尺码鞋的人比较多,然后安排生产与进货。这个生活中比较多的尺码就是数学中众数的原型。

(3)与旧教材不同的是统计与概率领域不再把统计的技能要求作为教学重点,而是把统计的意识、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放在首要位置,技能为意识服务,同样,中位数和众数这个教学内容中学会求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是次要的,也是简单的,如何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这两个统计量来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本课重点,教学中还应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在具体情境中同一组数据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目的就有不同的解读方法,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方法,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以课本的例题为例,从经理的角度来看,用平均工资1000元来解读是合理的,从求职者的角度来看,用众数600元解读是合适的„„这之间没有绝对的错对概念。对于小学生而言,对“工资”具有一定的了解,但认识不深,所以很容易把超市员工“月工资水平”与这个超市“月平均工资”等同起来,很难产生学习中位数和众数的认知需求。 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选拔5个身高均匀队员组队参加比赛这个问题,效果也是较好的。有11个体操队员:1

28、1

31、1

36、1

49、150、1

51、1

52、1

52、1

57、159。平均数是147,学生能够很快发现152厘米的队员有3个,按152厘米与接近152厘米的五位同学“150,151,152,152,152”组成一个队,身高十分均匀,自然引出众数的概念;也有同学提出以151厘米的同学为标准,比它矮的、比它高的各取两位同学,“149,150,151,152,152”五位同学组成一个队身高也比较均匀,此时引出中位数的概念也很贴切。

八、实践与综合应用

问题: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解决"怎样购买涂料最省钱"这个问题,教参中说运用上学期所学的租车的方法不简便,比较麻烦,计算结果也不太准确.请问老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大桶比小桶的便宜,所以要尽量买大桶的。大桶越多,价钱越便宜。购买时,不一定要使涂料的总重量正好等于题目要求的,可以多一点。

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众数教案

中位数、众数教案

六 《众数》 教案

众数中位数教案

众数的教案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中位数与众数教案

参加比赛 众数教案

众数与中位数教案

众数 教材分析、教案 (棋盘)

《教案 众数.doc》
教案  众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