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渎路学校工作汇报

2020-03-03 18:26: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济渎路学校学校文化建设汇报

---与成尚荣教授沟通材料

一、济源市情

济源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与山西为邻,南临黄河与洛阳相望,西踞王屋与山西接壤,东临华北平原,与焦作市相连,自古有“豫西北门户”之称。面积1931平方公里,有11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人口68万。曾是夏朝的都城,也是愚公移山、女娲补天故事的发祥地,是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

济源在隋朝时(公元596年)设县,1988年撤县建市,1997年升格为省辖市,2003年被列入河南省“中原城市群”,2005年被列为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全国市容市貌管理先进市、全国篮球城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文化模范城市。

济源是一座独具魅力的山水城市,大山大河交相辉映,风光秀丽。白居易称赞“济源山水好”,乾隆皇帝也评价为“名山胜迹”。

黄河小浪底融小浪底水库、黄河三峡于一体,烟波浩渺,壮丽秀美,被评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王屋山系道教名山,是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被列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号称“天下第一洞天”,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

五龙口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 九里沟山如诗如画,因茶仙卢仝而名扬天下;

济渎庙集唐宋元明清历代建筑之精华,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

进入“十一五”时期,济源确定了率先在中原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在河南省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奋斗目标。现有中国500强企业1家(豫光集团)、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2家(豫光集团、济源钢铁);中国民营500强企业2家(济源钢铁、万洋冶炼)、中国民营制造业500强企业4家(济源钢铁、万洋冶炼、金利冶炼、金马焦化)。

2011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28家,利税超千万元企业达到145家,2家企业拥有国家博士后工作站。

二、济源教育

自80年代以来,济源市委、市政府就逐年加大投资办学力度,从村镇投资为主的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人民教育政府办的财政投入,在全省较早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较早对农村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济源近年来也开始了对素质教育的探索,中招时高中指标下放到各个乡镇中心校,推行划片招生,保证就近入学,生源师资平衡。但在社会及政府官员的思想中,分数与升学率仍是办学成功的指标,许多政策得不到持久的执行。重点学校、重点班、重智育轻德育、重考试名次轻身体素质,等等,仍然普遍存在,成为不少学校、家长和社会难以走出的认识误区。课堂教学改革也轰轰烈烈,学洋思,学杜郎口,也立足本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举步维艰,束缚沉重,实效不大。今年,我市重点高中济源一中8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市委市政府专门颁发了嘉奖令,奖励100万元,无形中体现了对升学率的高度重视。

高中有社会各界对高考的要求,但对初中和小学来说,如何抓好教育的普及,如何使每个学生在每个方面都得到成长,则成为重要的问题。放弃多数学生,只抓少数尖子生的教育,放弃全面发展,只抓文化课学习的教育,放弃能力培养,一味灌输的教育,都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都不是教育发展的方向。

三、学校教育10年来之思考

课改10多年来,多数学校和教师都在继续走应试教育的路子,穿新鞋走老路。究其原因,固然有社会和政府官员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在学校。朱洪秋教授说:“我们的德育出问题了,我们的智育出问题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成为许多家长的共识,学前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教育超越了学生发展的身心规律,连兴趣特长的学习也被各类考级所代替。”2005年,钱学森说:“没有哪一所大学培养的学生能和民国时期培养的人才一样有成就,因为现有的体制培养不出这样的人才来。”这是当前整个教育界必须解决的重要命题。

四、济渎路学校情况简介

济渎路学校是我市新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占地面积177.23亩,建筑面积56030平方米,学校环境优雅、设施完备。分小学、初中两个校区,半封闭寄宿制管理。小学设8轨48个教学班,初中设12轨36个教学班,可容纳4000名学生就读。学校由市委、市政府投资1.1亿元建成,社会期望值大,并且是在四所中小学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新学校,教育理念的统

一、人际关系的磨合都需要时间、需要努力。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有文化的学校才有发展力。我们提倡教师要做有文化的教育者,让提炼出的文化精髓内化在教育教学行为上,通过长时间的积淀,打造出一所处处散发文化气息的人文校园。

五、济渎路学校一年来的工作情况

一年来,学校坚持明确的工作思路:一轴两翼、一个亮点、一条主线。即以学校文化建设为“轴心”,以师生成人、成才为“两翼”;一个亮点即办好家长学校;一条主线即一切活动均以“学生校长助理”竞选活动为主线。具体情况如下:

一、坚持文化立校,推动学校文化建设(一轴)

理念文化:全校师生深入挖掘历史积淀,提炼文化元素,共同打造学校文化。经过天津教科院王敏勤、省教育学院任民、浙江大学管彬全等专家、教授点拨,组织教师广泛研讨,反复修正,根据济渎坚忍不拔,三隐三伏,穿黄不浊,独流入海的品德,提炼出“拼搏、奉献、包容、求真”的济渎精神作为核心价值观,即学校精神。在此基础上,确立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训为:崇道,崇德,崇志。校风为:求和、求新、求实。教风为:能方、能圆、能静。学风为:常行、常思、常乐。由校训派生出“质量、特色、品牌”的办学目标。实现了办学理念与济渎精神相结合,与一训三风相结合,解决了为什么办学、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学的问题。

制度文化:学校所有大型制度,均由教代会、校委会民主表决、集体研究的方式产生,并制定出绩效考核、领导代课、月考核、集体生日、领导每周听课制度等,形成一系列关注人文的制度文化。

行为文化:为避免出现“理念天上飞,执行地上跑”的文化与行为“两张皮”现象,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加强文化渗透:周末大讲堂宣讲,印发方案、讨论、研究、修正,中层以上干部闭卷、其他教师开卷考文化,以考促学,以考评学,人人将文化相关的文档、课件放在办公电脑的桌面上,随时学习。

物质文化:在省内外三家公司间反复选择、比较,全校师生多次提出修订意见和建议,现在设计方案已确定,正在紧张制做、安装阶段,很快就会实现图文在墙上,文化在心中,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棵草木能育人。

班级文化:在学校文化的大背景下,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主任群体,积极带领师生打造班级文化,提炼班级精神,确立班训、班风与学风,设计班旗、班徽,制定班级公约,对学生进行班训、班风内容的提问,课前集体宣誓,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明确班级目标,约束自身行为,以学校文化和班级文化的熏陶陪伴学生成长,实现文化渗透。

本学期将努力实现文化课题化。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制订年规划、月规划,确立总课题、子课题研究内容、负责人,学部、年级、学科层层负责,人人有任务。

二、“先育人,后教书”(成人)

我校强调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不抛弃,不放弃,“先做学生的父母,再做学生的老师”,为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骄傲,让每一个学生充满阳光,快乐成长。坚持“教好每一个孩子,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先育人,后教书,先成人,后成才”。推行课前“三分钟育人”,渗透民族精神、传统美德及理想信念的教育。深入开展“三比四好五主题五个百”德育系列活动,“三比”即“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发展”,“四好”为“说好话,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在“读好书”活动中,积极响应我市建设“书香济源”的精神,向师生推荐了《道可道、非学道》、《名可名、非常名》、《提高成绩就这么简单》等书籍,构建学习型校园。小学部张小娟老师每年阅读专业书籍近百本,撰写十多万字的读书心得,到天津、上海等地学习,并与著名语文教学专家余映潮同课异构;苗红霞等大批教师与学生同读一本书,一起写心得。小学部开展写字课,鼓励学生“堂堂正正做人,端端正正写字”。在学生中征集成年人不文明行为,刊登在校报上,对学生及家长进行“说好话”的教育。“五主题”为“自信、诚实、爱心、宽容、正义感”,每月集中进行一个主题的教育。实施“五个百”工程,“背百篇韵文,讲百篇故事,记百个名人,说百条格言 ,写百则感言”。该活动将进一步深化,如诵读活动,要从记名人生平到学名人成长历程,从学经典表面,到学做人精髓。

学校践行“感恩、善念、宽容、快乐”的第五代核心管理理念,坚持“以情感为基础,以制度为规范,以目标为导向,以过程为关键”的管理原则,建立了“规范+创新+文化”的济渎管理模式,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管理,做到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小学部设立“文明监督岗”,学生参与管理,在餐厅就餐时出现千人用餐、鸦雀无声的场景。提倡“让标准成为习惯”,提出口号:每周

一、

三、五为“市委书记检查日”,

二、

四、六为“市长检查日”,增强习惯养成的观念。实行“常务副校长轮值制”,四名副校长每月一人轮流行使正校长职责,创新管理机制,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的积极性。学校关心职工生活,每月为教师过好集体生日,同分蛋糕,共享快乐。

小学部对寄宿制学生按年龄段规划习惯培养,每月一主题,做到“习惯培养循序渐进,六年习惯受益一生”。注重“结对子,大带小”,强化互助意识。来校参观的领导及家长经常可以看到清晨的宿舍楼里,一排大姐姐为一群小妹妹梳头的感人情景,也可以看到餐厅里孩子们互相提醒“食不语”,静悄悄就餐的场景。初中部结合每月特点,把二月份定为“自信月”,三月份“爱心月”,四月份“正义月”,五月份“宽容月”,六月份“诚实月”,每月有主题、有方案、有内容。利用饭前三分钟,推介班级形象大使,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三、推进教研教改,打造高效课堂(成才)

打造学习型团队。组织教师学习《道可道,非常道》等教育专著,推介专家博客,开展专业阅读、专业学习。聘请专家、教授到校讲析高效课堂。利用周末大讲堂阐述课改理念,定期发放学习资料,要求撰写读书笔记,组织教师进行课改知识考试。

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在校报开辟名师专栏;协助教师办个人画展;组织教师外出做课,宣传推介名师。关注学生成长。推行问题学习法,让学生建立错题本,从学习错漏、做人纰漏,都记录下来,有针对性地按错更正。

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坚定“每一个孩子都是好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教好每一个孩子,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课堂教学改革理念;确立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为:以激发兴趣为前提,以培养思维训练为主线,以发展认知能力为重点;以优化课堂结构为突破口”,打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少讲多练,课堂要有掌声、笑声、辩论声。学校领导经常随机听推门课,教师们努力创建特色鲜明、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涌现出一批有教改思想的教师、一批有活力的高效课堂。

认真开展教研组建设。英语教研组提炼出“贡献智慧,收获品格,实现成长”的教研精神,开展专题研讨、同课异构、同课同构、“诊断式”教研、“案例式”教研等教研活动。同时,建立备课组教育资源库,开展“周二论坛”、英语演讲、英语情景剧、英语手抄报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学英语的乐趣。

小学部备课轮流主备,做到心中有“标”(课标),目中有“人”(学生),手中有“法”(高效),根据课堂的生成,适当加工,减轻备课压力,凝聚集体智慧。

高效课堂的初见成效导致今年秋学段招生学生爆满,亲戚、朋友、领导托着关系要把学生转到我们学校,老师们也受尽了难为。有人总结原因是:学生作业少,考试成绩好,人人有特长,会唱又会跳,知书达礼能力高。

加大校本课程开发。本学期,学校将以少年宫建设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建立足球、器乐、美术、科技、心理咨询等专项课程。挖掘教师资源,提倡“不会上选修课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没有特长的学生不是合格的济渎路学校学生”,努力实现学生人人有项目,教师个个能辅导。济源市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已在我校挂牌成立,各班开设了足球课, 100多名学生已经利用暑假提前接受了专业训练。

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素质(亮点)

学校建立起班级、年级、学部及学校四级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家长不要把“望子成龙”的迫切愿望寄托于学校,把责任推给学校。

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每周六上好一节家庭教育互动课程,有教案、有课件、有作业,组织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指导、探究。学校征订《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作为专用教材,邀请全国家庭教育专家王健、顾晓鸣等专家到校为家长上课,我校教师也参与到授课队伍中。在家长学校,“家长”变“学生”,认真听课、参与讨论,解决了家庭教育中的难题,素质得到提高。同时,办好家长学校校报《济渎家苑》,免费发放给家长。现已出版6期,累计发放13000多份。

每月“教学开放周”,邀请家长进入课堂、餐厅、宿舍,和自己的孩子同桌听课,更多地了解学校名项工作。鼓励家长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学校管理,做到家校联手,共同努力,实现学生的成人、成才,尽好“为国育人”的神圣职责。

五、学生校长助理竞选系列活动(主线)

坚持开展自主教育,学校的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家长会筹备等,全部放手让学生组织实施。“文明监督岗”由学生竞聘上岗,辅助完成纪律、卫生、就餐、两操检查评比等学生管理工作。广播站由学生自主“采稿、编辑、播音、主持”。“教学开放周”中,学生负责引导家长听课、参观,尽现校园小主人风采。

其他学校开展的“学生校长助理”竞选活动是层层选拔,层层淘汰,千里挑一。我校开展了扩充内涵的升级版竞选活动,重视过程,淡化结果,每个学生参与每轮、每级别的竞选,在反复、反复、再反复的过程中,实现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升、再提升。提倡时时、处处皆锻炼,把课前三分钟演讲、大课间即兴演讲、才艺展示、与教师的一次谈话、引导家长或客人参观,都看作是学生提高素质的机会。鼓励教师为学生开设专题辅导课,让每个学生每天都有进步。

六年级戏曲小明星贺龙同学,品学兼优,是河南电视台《梨园春》年度总决赛铜奖,节目签约演员,经常随团到各地演出。宋文鑫同学多才多艺,参与的舞蹈获省级金奖。七年级卢建浩、晋丹丹在历次展示中脱颖而出,在和市长交流时,为全校师生争取到免票参观济渎庙景点的待遇。在清明扫墓、科技馆参观、课本剧、朗诵赛、六一文艺联欢等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色,显示出优良的素质,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六、问题及困惑

1、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建设需进一步内化为行为,通过系列活动剖析、深化,让文化渗透在师生的思维中,具体化在行为方式中。

2、家长学校。家长学校办学后期,部分家长有抵触情绪,有认识的原因,也有教学安排的因素。本学期,配合“家长指导委员会进班级”活动,会减少大型讲座次数,增加班级学习、研讨、交流的次数,注重典型发言,实例引导,实现小班化学习。

3、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学生、家长的课堂教学改革意识已经有了很大转变,但离要求仍有距离,有些教师了解课改,但无改革行动,课堂的生动性、主动性仍有欠缺,在负效-无效-有效-高效的环节中,部分课堂仅为有效而已,教学效率需进一步提高。

济渎路学校文明单位创建经验材料

济渎路学校小学高年级数学组工作总结

济渎路学校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济渎路学校认星争优实施方案

济渎路学校全市食堂管理会议发言稿

济源市济渎路学校市级文明单位汇报材料

济渎路学校一创双优校长讲话

济源市济渎路学校省级园林单位申报材料

济渎路学校关心下一代阶段工作简况

济渎路学校新一训三风试解

《济渎路学校工作汇报.doc》
济渎路学校工作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