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华校长在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0-03-03 09:13:0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林建华校长在2012年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构建高水平有特色的大学教育体系

(2012年11月1日)

一、教学工作会议的目的和任务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核心使命,本科教学是学校最基础的工作。本次教学工作会是在学校调整发展战略,提出“转变观念,内涵发展,走质量提高之路;夯实基础,谋划布局,建中国最好大学”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题: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构建高水平有特色的大学教育体系。

会议要探讨三个问题,一是进一步确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学校内涵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明确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我们要“做什么?”。要在全球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结合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现有基础,以及学校的发展愿景,认真分析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的定位,明确目标,形成共识。二是要探讨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我们“怎么做?”。什么是制约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如何构建与完善与人才培养定位相适应的教育体系?三是要明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主体,即“谁来做?”。学校、学部、学院有什么举措?全校师生员工在人才培养中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总之,这是一次厘清思路的会议,一次思想动员的会议。会议的任务可以概括为:认清形势、统一认识;转变观念、定位目标;完善机制、落实责任。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要求

(一)更好地顺应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提高质量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紧迫的任务,是世界高等教育潮流所向,也是高校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

1.国家对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人才培养始终是高等教育的第一职能,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提出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明确要求:“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既面临着国家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适应性”挑战和“引领性”要求,又面临着把握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理念性”变革趋势的新任务,迫切要求不仅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还要回答“培养的人怎么样”这一更重要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战略。高等教育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各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2.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更是掀起了新一轮提高教育质量的浪潮。无论是欧洲的“博洛尼亚进程”还是美国的《高等教育行动计划》,无论是英国的《高等教育:把学生置于体系中心》(Higher Education:Students at the Heart of the System)白皮书还是德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精英计划”,无论是日本的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还是韩国的《21世纪智力韩国计划》,其核心目的无一不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注重人才培养与时代变化的全方位适应”,举措集中体现在:调整本科教育目标,突出能力培养,强调探索创新精神培养,建立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加强基础性课程和注重跨学科教育等。国内高校围绕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相继开展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珠峰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建设“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立校之本

构建有特色的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重庆大学发展的战略选择,或者说是我们主动选择的战略突破点。大学发展战略是学校发展全局性谋划,它包括学校的发展愿景、发展目标和核心价值理念,是全校师生凝聚共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为适应内涵发展的要求,学校修订了发展战略,提出在建校100周年(2029年)时将重庆大学建设成为“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发展愿景。“最好的大学”是:有灵魂的大学;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能为学生提供最好教育的大学;能够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学术和人才支撑的大学。面对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要求,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对每个学校至关重要。我们提出要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进一步提高本科和研究生,特别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重庆大学可能会在人才培养方面先行进入中国最好的行列。学校提出要用五年时间打好基础,完成学科调整、队伍建设、教育体系建设和大学制度建设四项任务,进行学科调整和队伍建设时,必须以教育体系建设为基本线索。如果我们的教育走在了前面,会极大地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应当是大学应有之意,也是大学存在的根本理由。但正是这一大学的核心使命,却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被忽略。在国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潮流中,往往把建设一流大学等同于学校发表了多少SCI文章,获得多少专利或科技成果奖等,或过度关注学校排名。忽略了社会、学生这些最重要的客户希望接受最好教育的需求,忽视学校提高学术水准、排名提升到底为提高学生培养质量贡献了什么,忽视了提高教育质量的内涵建设,这是高校科学发展中的误区。也有悖于现代大学奠基者纽曼(John Newman)提出的“现代大学首要目的应该是培养具有优良品质的社会公民”,以及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所倡导的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研究统一”的理念。 学校的声誉主要来自学生,毕业生的发展状况代表了学校的教育和学术水平。从国家层面看,现在的青年学生终将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教育的好坏,决定了国家的未来。我们肩负着崇高的使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建设“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基本内容,是判断 “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核心标准,也是建设“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立校之本。

纵观世界一流大学,无一不重视本科教学。例如,耶鲁大学一直将本科教育视为大学的核心,正如其校长莱文(L.C.Levin)在展望该校未来一百年的发展重点时所述,“作为美国最好的研究大学之一,耶鲁大学特别重视其本科教育的质量”,“致力于培养各领域的领袖”;哈佛大学的校长陆登庭(N.L.Rudenstine)强调大学的责任是优秀的本科教育。

建校之初,重庆大学的先辈们就确立了“建设完备弘深之大学”的办学愿景,以“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之教育理念,使学校在短时间内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国立综合性大学。改革开放特别是2000年合校以来,按照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要求,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国际化”的标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开办了以培养工程研究型人才为主的弘深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开办创新实践班,开展了量大面广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和学科竞赛等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一些学院以专业创新试验班为试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校83年来,学校先后培养了20多万名各类人才,服务于各行各业,为西部地区乃至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哪里有建设,哪里就有我们”,“哪里有工业,哪里就有重大人”,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家、社会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世界范围的高等教育竞争初现端倪,我们不得不面对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大学接受教育的现实。与之相比,我校本科教育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学校教育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过度偏重教师科学研究成果,忽视了教学效果,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教学方法单一等;教职工还需进一步从根本上认同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使命,缺乏危机与紧迫感,改革的意愿和动力不足;教师还没有从教育理念上认识到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教学内容与方法比较陈旧;学生没有意识到创新和领导能力等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并培养能够“适应和驾驭未来的人”,我们必须统一认识,明确方向,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三、改革创新,内涵发展,构建高水平有特色的教育体系

(一)更新观念,统一认识,进一步巩固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切实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核心使命的理念,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质量观。我们应当反思学校是否将学生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制度的价值取向是否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相吻合?“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是否体现以教学为中心?学校职能部门是否有“为学生着想、为教师服务”的行政文化?学院是否真正成为了人才培养的主体?院长是否是学院本科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概而言之,要看学校整体上是否有适合学生成长的学术生态?

我曾强调,大学的价值取向要满足学生和社会这两个重要客户的需求。大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当前的需求,更要保障他们的长远利益,不仅要使学生能够就业,还要使他们有大的发展。也就是说,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才,使他们能够适应和驾驭未来。因此,学校应当也必须从社会需求和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角度来审视大学教育,即要从客户的角度审视我们大学自己。长期以来,人们对学校不适应社会需要的问题多有批评,但我们却改进甚少。其根本原因是大学总习惯于从自己学科的角度看待教育,这使我们的思想僵化、安于现状,而无视教育中存在的内容陈旧,方法僵化,不注重能力和素质等显而易见的问题。因此,建立满足客户需求的观念,是大学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出发点。

全校教职员工必须视学生为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在读学生就是学校的最大客户,正是因为有学生的需求才有重庆大学的存在价值;学生也是学校未来发展的财富,学校的办学传统、特色与优势、口碑与社会声誉,都需要学校培养的学生来彰显与宣扬。

“观念是先导、师资是核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必须有一支德才双馨的教师队伍。学生的学习目标确立需要教师的启迪,学习兴趣需要教师提升,人生道路需要教师引导,教师的风范与魅力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优秀教师学生终身不忘。教师应以关爱学生为天职,以学生成长发展为己任。教师不仅要“学富五斗”,还要有“授人以渔”的高超技艺。正如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发表的《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简称《博耶报告》)提出的:探索、调查和发现是大学的核心,大学里的每一个人都应是发现者、学习者,大学的教学责任就是使所有学生成为这一目标的参与者。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D.Bok)认为,要培养学生对各种知识的深刻理解、各种思维技能与实践技能、良知与社会责任感、各种灵活运用知识的素养与能力,教师的教学就需要发生一次“根本性的转变”,即“从传统的教师中心的、基于讲座的体系向一种学生中心的、主动的学习方法的转变,这种学习方法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让学生去学习和理解所学内容,并且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其他情境中去”。

(二)能力素质为重,构建高水平有特色的教育体系

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的教育体系是人才培养若干要素的总和,既包含办学思想、培养目标与规格、培养模式等,也包含其它支撑要素。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重在改革,贵在创新,关键在特色。

面向未来,对学校人才培养有一个什么样的基本判断和看法?如何更好地满足国家、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如何使重庆大学的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和驾驭未来?如何使我们的教育更有特色?这是我们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重庆大学一直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尽管学生就业状况好,初期上手快,但后期发展的潜力不足,综合能力和素质也相对薄弱。因此,我们在继续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同时,要着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使毕业生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作为一所研究型的大学,当然也要培养学术型人才,但我们应当坚持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重点和主体,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我们强调适应和驾驭未来,就是强调学生的素质和能力。2010年5月在中外大学校长第四次论坛上,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指出:“在我看来,本科教育不是让学生得到第一份工作,而是第二份、第三份工作,让他们在未来20到30年中,获得整个人生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这和我们提出的“适应和驾驭未来”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人”的“能力”和“素质”。我曾对2012级新生说过:“知识可以过时,但能力将陪伴你一生;知识决定了你第一份工作,而能力则决定了你最后一份工作。”因此,实施以提升学生能力素质为主的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我想强调,我们教育体系的目标不仅是提供合格的大学教育,更应支撑有特色、杰出的大学教育。合格的大学教育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至诚求真, 明辨是非,担当责任,善待他人,将重庆大学“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精神和传统融入到学生的信念中;将学校在传统优势的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融合,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和全面的专业训练,使学生广泛涉猎、学有专攻;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

有特色的、杰出的大学教育要培养学生能够面对未来的挑战。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并不一定能帮助他们驾驭未来,但他们在学习和训练中掌握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却可以使他们在未来挑战中进退自如,决定他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具备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实践能力、管理和领导能力才能让他们走得更远。

最近,世界经济论坛接连出了两份关于教育的报告,都是谈未来人才培养问题。主要的观点是Entrepreneurial大学和Entrepreneurship 教育。从字面上应翻译成创业型大学和创业教育,但内涵远不止如此。这里的Entrepreneurship 是指我们的毕业生具备turn ideas into action 的能力,也就是能够把新的思想变成实际产品或实际行动的能力。我们的毕业生对他们未来所从事的无论什么行业,都有准确的判断和自信,并能有创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想,这就应当是我们人才培养的特色! 以学生能力为重,创新培养模式,要合理规划学生学习生涯中的能力培养目标,并细化到各阶段,映射到学生培养全过程。现在的大学教育注重考核学生的知识,却不注重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各专业要把能力和素质培养融入到培养计划、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各项教育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要特别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使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得以释放和发挥,鼓励学生的想象力,而不是给他们唯一的答案,鼓励学生理性地独立思考对事物做出判断,而不是让他们被动地接受我们的观点。

学校和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我们通常很在意传授的专业知识是否完整,却很少关心学生的能力是否提高,素质是否更好,不是把学生看作受教育的人,而是看作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课堂教学犹如知识的输入和存储。在当前急功近利的氛围中,教学与科研的平衡已经被破坏,真正关注学生和热心教学的教师越来越少。正如《博耶报告》所述:著名“研究型大学的招生资料上自豪地列满世界闻名的教授的名字、良好的设施以及从事的突破性的研究,但是成千上万的学生直至毕业也没有见过那些教授或尝试一下真正的研究。”一位大学管理者的话很有意思:在目前的评价体系下,真正让人惊奇的不是大家都不热心教学,而是竟然还有一些教师热心教学。为此,学校一定要建立起激励教师投身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

构建和完善高水平有特色的大学教育体系,学校教育体系研究小组提出了他们的看法:“高水平”是指该教育体系能够顺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引领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服务于重庆大学培养“能够适应和驾驭未来的人”的目标;“有特色”是指建立一套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和教育传统,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人才培养体系,体现鲜明的个性。因此,高水平有特色的大学教育体系,应当是“能适应与支撑重庆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持续竞争力和引领作用的大学教育体系”,其核心是传承学校办学传统与优势,彰显办学特色。

今年,学校实施了重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提升学生能力素质,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今后还将继续。现在做教育改革习惯于把教改当作一个个分立项目,而不是完整体系,教育行政部门的教改立项热情更加重了这种倾向。结果是总结交流时头头是道,丰富多彩,理念花样翻新,但学生培养的效果就让人难得要领了。我们需要全面厘清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和特色,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计划,其目标就是要将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将教学重心向学生能力培养转变。

教育体系建设是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举全校之力,整体规划,稳步实施。

(三)明确主体,落实责任,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明确主体,落实责任主要是解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谁来做?”的问题。目前政府管理部门、学校、学院、教师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存在的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但问题却长期难以得到根本解决,原因何在?我认为,责任主体不清、链条缺失、制度与价值取向相悖是主要原因。因此要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职责分工,完善责任链条。

我希望学校、学部、学院都要行动起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都来认真思考如何才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好。我们必须以做好教学基本层面的工作为前提,才能为改革发展奠定基础。

做好人才培养基本环节的各项工作,使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实习环节都最有利于学生发展,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教学与课程体系改革是涉及面最广也是最复杂的工作。各学院学生培养的情况差别很大,基础比较好的学院应重点加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基础较差的学院则应当关注课程体系建设。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教育传统和方式,教师倾向用过去自己受教育的方式来教育现在的学生。当然,这使很多好的传统传承下来,但也有使教学内容陈旧,教育方式死板沉闷的危险。因此,我们必须改革创新。

学校(包括职能部门)是教学基本运行质量保障的责任承担者,也是教育体系建设的领导者。教学基本运行规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强化本科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运行基本管理制度,并确保实施效果;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完善学校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促使教学过程规范有序,杜绝教学基本运行层面的问题;建立培养计划标准和课程建设规范,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规格。要系统推进教育体系建设的工作。建立健全制度,发挥制度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教育体系的支撑保障作用。要制订教师基本职业规范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进一步注重教学、科研的有机统一,完善对学院、部门的考核评价体系,对本科教学基本运行规范性和教学改革发展予以重点考核。要健全完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的教师招聘、考核、晋升、薪酬等制度;将教学效果纳入教师考核首要内容,在聘期考核、职称晋升中实行本科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建立教师在岗培训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对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或学院,在待遇、经费分配等方面予以倾斜;完善教学投入机制,在人、财、物方面予以保障。

学院是人才培养的责任主体。院长是第一责任人,担负着领导本学院的教学规范运行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重任。学院首先要保证本科教学的培养计划、教学安排、教师授课等教学基本层面规范、到位,保证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其次学院担负着提升学生能力素质的教学改革发展重任,要根据培养“能够适应和驾驭未来的人”的要求,审视本学院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与不足,结合专业办学特色,细化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要求,并固化到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教学各个环节,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否实现“适应和驾驭未来的人”的培养目标,取决于学院在教学改革发展的成效。总的来说,学院要保证教学基本运行有序、有质量,教学改革发展有成效,这也是学校对学院新一轮考核的根本要求。 教师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主导。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大精力投入,主动关心学生成长,主动思考所承担的教学环节如何才能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过程中发展最大的作用;要把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为学校高水平有特色教育体系建设尽力尽责。

学部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推动力,在人才培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部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担负起跨学科跨院系的教育平台建设、通识课程建设、交叉学科课程建设等责任,打造教育特色。

四、几点要求

本次教学工作会,是围绕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大学教育体系的一次动员和讨论。为开好本次会议,我提出几点要求:

广泛发动,全员参与:本次会议是在学校提出五年打基础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要动员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参与,深入思考,真正起到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凝聚共识的作用。

解放思想,集思广益:大学教育体系建设也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面广。大家要解放思想,打破陈规,着眼未来,多方面、多层次地开展讨论,群策群力,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献计献策。

明确任务,重在落实:明确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核心使命,各学院、学部应主动承担责任,深入研究,制定方案,积极推进。

我希望这次会议能够把大家动员起来,一起思考和探讨我们重庆大学的人才培养到底应当如何做。也希望会后,各学院和学部都能行动起来,一起推动教育体系的建设。

校长在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校长在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北大校长林建华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学年度期初在教学工作会议讲话

在教学工作会议讲话稿

在教学工作会议讲话稿

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林建华校长在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林建华校长在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