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技巧

2020-03-04 10:14:1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题

审题策略 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满 江 红①

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③?平生况有云泉约④。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⑤。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5分)

问题答案示例:

上片通过暮雨、征帆、岛屿、苇风、短艇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寂寞凄凉的晚景图,营造了凄清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厌倦仕途,渴望归隐之情。 参考示例: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特色。(2分)静景是傍晚雨停,桐江波静,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等等;(1分)动景是江上渔船飞、灯火闪烁等等,(1分)这些动景更加衬托环境的静寂。(1分)

如何理解文中的“飞”?

表现出鱼人们的喜悦心情,更加反衬出漂泊者的孤独和凄苦 。 学习目标

掌握古诗词鉴赏表达 技巧题审题策略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5分 景物描写的技巧与角度

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俯仰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 声光色态、粗笔勾勒、工笔细描; 比喻、比拟、夸张、通感, 对比、衬托、烘托、渲染,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第二联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写景的。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09安徽】小重山·端午 [元]舒 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 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手法:对比。

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解析】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对比或衬托应该说是准确的,但题目说的是“最突出的表现手法”,那么。“用典”算不算呢? 本人认为应该可以。

【示例】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2010年高考山东卷)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 籍 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象征诗人自己,借凤凰的悲剧命运,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伤情感。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句中“泄露”二字将梅花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南枝早绽、隐秘报春的势态。

“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运用对偶,对仗工整(使用叠字,从侧面以景衬梅),写出了梅的神秘朦胧之美和晶莹玉洁之秀。.其二:芳心对人妖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

从“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和“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这两句中任选一句,就手法和效果做一简明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关山月

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州。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诗歌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关山月

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州。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诗歌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虚实结合。关山客子思念家乡是实写,思妇夜间未眠当窗远眺丈夫是虚写。(或答想象,客子身处边塞想象妻子深夜不眠的情景。) 诗词鉴赏表达技巧 审题策略:

审题目类型:明、暗

审答题步骤:简单、完整

审题干要求:显、隐 审设问区间:整体、局部

审答案数量:

一、多、主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预报

[金]王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答案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

【答案】这首诗作者借景抒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境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配练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词的上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拟人(1分)。 将垂杨和春人格化,(1分)表现了垂柳对春的依恋不舍。(1分)

诗歌鉴赏技巧

诗歌鉴赏技巧

诗歌鉴赏技巧

诗歌鉴赏——技巧

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初中生诗歌鉴赏技巧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技巧.doc》
诗歌鉴赏技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