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概况

2020-03-02 05:59:2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宝鸡概况

炎帝故里,华人老家。周秦文化发祥,农耕文明开启。一页辉煌历史,载入华夏史册。

工业重镇,中国钛谷。国字号开发区,新宝鸡火车头。一部创业传奇,书写腾飞画卷。

如果把中国版图比作一只雄鸡,宝鸡,就处在祖国的几何中心。地缘,总是让这块土地不甘寂寞。从神农尝百草,到周秦大繁荣,再到孔明定蜀汉„„ 宝鸡古称陈仓,地处关中西部,辖3区9县和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宝鸡高新区,全市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2万,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部工业重镇和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副中心城市。

宝鸡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华夏始祖炎帝故里,周秦文化的发祥地,素有“佛骨圣地”、“青铜器之乡”和“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美誉。历史上有名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诸多历史典故就发生在宝鸡,可谓中华民族之根、华夏文明之源。

宝鸡区位独特,交通便捷。位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城市的中心位置,是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汇,公路交通四通八达,是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交通枢纽城市,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

宝鸡风光秀丽,环境宜人。境内的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有法门寺、嘉陵江源头、钓鱼台、五丈原等十多个国家和省级风景名胜区。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从市中心穿流而过,市区形成了“两条林带,一片水面,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的生态园林城市景观,宝鸡先后荣获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环境优美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奖等一系列国家级荣誉称号。

宝鸡资源富集,物产丰富。境内水资源年拥有量达37亿立方米,被誉为关中“水龙头”;电力资源充足,宝鸡二电厂二期项目全部投产后,宝鸡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30万千瓦;矿产资源富集,已发现矿产地127处,已探明铅锌、金、银等有色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44种,其中铅锌矿储量位居全国第三。煤炭资源丰富,麟北煤田已探明储量达35.9亿吨,远期储量60亿吨,是陕西省煤炭分布第二大区域。

宝鸡工业基础雄厚,投资环境优越。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以钛为代表的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现有规模以上企业344户,上市公司5户,现已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加工、能源化工、烟酒食品、新型建材等九大产业集群,钛材、载重汽车、石油钻机、数控机床等60多个品牌的销量居于全国前列。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投资环境视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坚持不懈地下大力气整治投资软环境,改进和加强了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把各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统一纳入大厅办理,实施了市级领导坐班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一系列制度,对投资商服务坚持做到优质服务“零距离”、环境保障“零干扰”、落实政策“零折扣”,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环境的优化,宝鸡已经成为各方企业投资兴业的宝地。2011年,全市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175.75亿元,增长14.8%;财税总收入达到151.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1.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337元、6340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

增加值534.3亿元,同比增长19.3%。

历史沿革

宝鸡古称陈仓,据《三秦记》记载,陈仓以古陈仓山(今鸡峰山)得名。宝鸡之名始自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沿用至今。

早在新石器时代,宝鸡就是先民们活动生息的地区之一。宝鸡共发现新石器文化遗址数百处,其中最著名的北首岭遗址,据《中国大百科全书 考古学》记载,早期遗存为公元前5150~5020年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7150多年,是早于仰韶文化半坡遗址的一种文化遗存。

宝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周秦王朝发祥地。公元前11世纪,周先祖之一的古公父率族人迁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宝鸡市岐山县),“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史记 周本纪》),建立了周王朝早期的国家组织。古公父被后世尊为太王。周在古公父死后的季历和文王时期,国势发展很快,先后征服了西落鬼戎、始呼、翳徒之戎,邻近的许多部落和方国也归附于周,巩固了周族在渭水中游的统治,为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奠定了基础。

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而宝鸡是秦前期政治、军事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地区,是秦始皇能够“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一举统一全中国的前期奠基地。周平王元年(前770),以秦襄公攘夷,护送平王东迁之功,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从此,建立了秦国。秦文公四年(前762),秦在“渭之会”(今宝鸡市眉县附近)建立国都。秦宪公二年(前714),为备战攻戎,秦将国都由�渭之会徙往平阳(今陈仓区东阳平村),并建有封宫(《史记 秦本纪》)和羽阳宫(《汉书 地理志》)。以此为政治中心,至秦武公十一年(前689),西起甘肃中部,东至华山一线,整个关中及渭水流域,基本为秦国所控制。秦德公元年(前677),秦国迁都于雍(今宝鸡市凤翔县)。此后,秦国先后有十八位国君以雍为国都,共历时294年。秦穆公(前659~前621)在位期间,“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秦由一个落后的诸侯国,跻身当时最先进的国家行列之中,为以后东向攻灭六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宝鸡属内史地。汉高祖元年(前206),属雍;汉高祖二年(前205),改为中地郡;汉高祖九年(前198),又改属内史;景帝分属右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前135),仍因之;太初元年(前104),更名右扶风,为三辅之一。献帝时(189~220),省扶风都尉,置汉安郡。曹魏(220~265)为扶风郡。晋惠帝时(290~306),改为秦国。北魏太武帝时(424~452),置秦平郡,兼置岐州。西魏(535~556)改秦平郡为岐阳郡。隋初,置岐州;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废州置扶风郡。唐初置岐州;玄宗天宝年间(742~756),改为扶风郡;肃宗至德元年(756),改为凤翔郡,不久又改为凤翔府;代宗宝应年间(762~763)因之,属关内道。五代属关西道。宋属秦凤路,为凤翔府。金置天兴军,属陕西西路。元初立凤翔总管府,后更为散府,先后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明仍为凤翔府,隶陕西布政使司,分属关西道。清初,仍沿旧制为凤翔府;康熙九年(1670),裁关西道,分隶西安粮盐道;乾隆九年(1744),改隶驿盐道,为分巡凤�道。民国2年(1913),属陕西省关中道;民国22年(1933)撤道,由省直辖宝鸡各县;民国27年(1938),在凤翔设陕西省第九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公署辖宝鸡,凤翔、千阳、陇县、麟游、岐山、扶风、眉县、武功、周至;民国30年(1941)2月,第九区督察专员公署迁至宝鸡。

1949年7月14日宝鸡解放,陕甘宁边区政府宝鸡分区机关进驻宝鸡市。时

领宝鸡、凤翔、岐山、扶风、千阳、陇县、眉县、凤县共8县和宝鸡市(县级市)。1950年1月宝鸡分区划归陕西省辖;5月2日,分区增领麟游、武功等6县,共领14县1市。1950年10月11日改宝鸡分区为专区。1953年1月30日,宝鸡专区又增领兴平、周至等5县,并新设太白区,共领19县1市1区。1956年10月1日,宝鸡专区撤销,原属县市直隶于省。1960年至1961年9月,宝鸡市领凤翔、陇县、凤县(均为并县以后)3县。1961年,复设宝鸡专区,领宝鸡、凤翔、岐山、扶风、麟游、武功、眉县、凤县、千阳、陇县、太白共11县和宝鸡市(县级市)。1966年,宝鸡专区改领11县,宝鸡市为省辖。1969年专区改名宝鸡地区,仍领11县1市。1971年2月,地区撤销。1971年3月至1979年3月,改为宝鸡市(地级市)领11县2区。1979年3月,复设宝鸡地区,只领11县;地市并存,宝鸡市领金台、渭滨2区。1980年8月,宝鸡地区与宝鸡市合并,以地级市领导县、区代替地区领县的体制,时领11县2区。1982年12月,新设杨陵区,共领11县3区。1983年11月,武功县与杨陵区划归咸阳市辖;宝鸡市辖金台、渭滨2区和宝鸡、凤翔、岐山、扶风、麟游、陇县、千阳、凤县、太白、眉县10县。2003年3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撤宝鸡县设陈仓区;2003年5月26日,宝鸡县召开撤县成立陈仓区大会,宝鸡市辖金台、渭滨、陈仓3区和凤翔、岐山、扶风、麟游、陇县、千阳、凤县、太白、眉县9县。

历史发展

对于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城市来说,它的“身世”问题清不清楚真是太重要了。宝鸡这个城市究竟何时开建?“宝鸡”这个名字究竟何时所得?在宝鸡史学界,这一直是个热门话题。

近日,经过长时间的论证,这两个答案在“宝鸡建城历史及得名研讨会”上达成了共识——宝鸡建城于公元前762年,至今2768年;“宝鸡”得名于公元757年,至今1250年。

秦文公时建城名“陈仓”

宝鸡炎帝研究会和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了“宝鸡建城历史及得名研讨会”,在会上,来自宝鸡各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从古代雉文化的奠基,到陈宝之“宝”与鸡(凤凰)至陈仓变宝鸡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深入探讨。

最后,大家达成共识认为:史上有记载,周孝王因非子在汧(音qian,古地名,可指今千阳、千河等)渭交汇一带养马有功,便给非子“分土为封庸”,称之“邑之秦”。又据《史记秦本记》记载,秦文公四年(公元前762年),秦文公来到汧渭交汇地带,曾感叹“昔周邑我先秦嬴于此,后卒获为诸侯,„„即营邑之”。

可见,“非子邑秦”之秦就在汧渭交汇的地方,秦文公在这个祖先邑秦的故地上筑城建都时,由衷发出了感叹,这个感叹被司马迁收录于《史记》中,这个记录成为了今天研究宝鸡建城史过程中最具史料价值的佐证。

而当日秦文公在汧渭交汇所建之城就称为“陈仓”,据考证,位置大约在今天的宝鸡市区东边代家湾一带,也是现在宝鸡人说的“古陈仓”一带。“宝鸡”取自“鸡鸣祥瑞”

而“宝鸡”正式得名是在公元757年,距今已1250年。唐肃宗李亨之所以要更名宝鸡,是为取其“鸡鸣祥端”,“宝鸡”为褒义词、吉祥词。宝鸡的吉祥、祥瑞与秦人祠鸡有关,然其根源应是原始的鸡崇拜、鸟崇拜、凤凰崇拜和太阳崇拜。另有佐证为,春秋时代鲁国大夫田饶对鲁哀公说:“鸡乎,头戴冠者,文也;

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同伴,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意为鸡有文、武、勇、仁、信五种美德,也说明古代人对鸡的尊崇是有历史的根据和传承的。

专家研究中还查到一件有趣的史料,因为鸡在唐朝是吉瑞象征,唐玄宗李隆基曾赐给“大功臣”安禄山“立马宝鸡袍”,谁料后来安禄山会造反,要是有预感,李隆基是绝不会赐其宝鸡袍的。所以,后来平定“安史之乱”后,李隆基之子李亨便更陈仓名为宝鸡,可能都有借“鸡”之吉瑞祈福国家从此安定团结的意思。

专家称更名“大可不必”

就在数月前,在宝鸡一知名网站的论坛里,网友“陈仓客”曾以《假如宝鸡要改名,你想改成什么?》为题发帖,号召大家为宝鸡改一个好听的名字,他还列举了“陈仓”“西虢”“渭原”、“西府”等10个名字让大家投票。帖子发出,受到网民追顶,一度成为热帖。

参与了此次研讨会的宝鸡文理学院历史系副主任高强教授说,网民这样的行为是源于对宝鸡历史不了解。而且,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使用千年以上的地名属于古地名,属于人类文化遗产,应该受到保护,“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高教授说,改名“大可不必”,此次研究成果的公布也告诉大家,“宝鸡”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它应该继续作为吉祥之名和城市徽标,但同时各方面也应加强对“宝鸡”一名的历史沿革与文化内涵的宣传,才能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宝鸡”,喜欢“宝鸡”。

宝鸡 比亚迪

宝鸡教研

宝鸡企业

宝鸡人口

宝鸡介绍

宝鸡简介

爱宝鸡演讲稿

宝鸡旅游景区

《美丽宝鸡》总结

宝鸡惠民手册

《宝鸡概况.doc》
宝鸡概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