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2020-03-03 18:37:2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答谢中书书》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根据课文填空并解释字词。

两岸石壁,五色(

): 晓雾将(

): (

)竞跃: 未复有能(

)其奇者:

2、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四时俱备(

②晓雾将歇(

) ③夕日欲颓(

)④沉鳞竞跃(

) ⑤念无与为乐者(

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解释下列各组一词多义现象

(1)欲:夕日欲颓(

) (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实是欲界之仙都(

) 念无与为乐者(

) 欲穷其林(

) 相与步中庭(

4、文学常识填空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 ,字通明,号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 。

5、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 7.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1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课文理解题。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

3、文中的静景是: ,文中的动景是:

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

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

6、“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7、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8、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9、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10、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11、“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 ,字子瞻,号 ,是 朝的 家。他与父亲、弟弟 合称为“ ”,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2、填空:

(1)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 的苦闷心情。

2 (2)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7、“月色入户”意思是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8.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 ,它与“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9.“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10.文章“记”的要素是: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11.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二、阅读理解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 1.文中写了两个人,这两人的相同点是: 2.写出文中用水草比喻月光下竹柏摇曳的句子。 3.为什么作者不能入睡,又“欣然起行”的?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把 比作 _ ,把 比作 。

5.“月色入户”一句中“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6.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1)相 与 步 于 中 庭

(2)但 少 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耳

7.文中“念无与乐者”“念”的结果是

8.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 ,描绘了一个 的美妙境界。

9.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⑴ ;⑵ 。10.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1.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

12.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3分)

13.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4

短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_记承天寺夜游_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_记承天寺夜游_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经典练习题

《三峡》《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教案

八年级语文短文(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短文》(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与《答谢中书书》赏析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doc》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