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鉴赏

2020-03-04 02:25:3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当代影视评论

——《色·戒》鉴赏

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王贺伟

学号:13020910131

摘要:色戒主要表述的不是一段政治历史,不是忠奸的判断,而是要表达一类人的爱恨情愁。影片以上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为背景,女大学生王佳芝利用美色接近汉奸易先生,意图行刺。价值成功勾引易先生并准备下手时却发现自己已动真情,于是通风报信让易先生逃过一劫,易先生却决定赶尽杀绝,他觉得她的影子会永远依傍他,安慰他。

关键字: 忠奸,戒律,爱情,政治,权谋,性

王佳芝第一次见易先生回来,一边点烟一边若有所思地跟赖秀金说,“他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我就强烈地感觉到她对易先生产生了兴趣。后来,易先生约她去裁缝店做衣服,当她试好旗袍准备换下来时,易先生的那声“穿着”一定让王佳芝心里一震。她爱的邝裕民对她没有丝毫表示,就算她穿的再美也无人欣赏,“女为悦己者容”,不用说,她的心里一定很失落。然而,易先生填补了这个空白,这让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心存感激。但这时侯,王佳芝还没有对易先生产生感情,她还是把这一切看成他们计划的一部分。作为一个爱国大学生,她没有忘记国仇家恨,虽然她加入这个计划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邝裕民。她为他冒险,为他轻易被别人破了处女之身,可是他却没有任何表示,别人也认为是理所应当,没有人为她想过。在她得知易太太要回上海,一切努力都白费了,她屈辱,她难过,她对邝裕民彻底失望。 三年后,王佳芝回到上海,被父亲遗弃,被舅母冷落,寄人篱下,孤苦无依。她的脸上已没有了往日的神采飞扬;穿着破旧的棉袍一个人坐在电影院里,泣不成声。她没有奢望邝裕民会带她走,因为她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三年前都没有,现在更不可能。就在这个时候,邝裕民来找她了,原因竟然还是那个未完成的任务。她这时候已没有别的念头,怎么样都好。当她听到老吴那篇长长的警告词时,她的脸上没有恐惧,甚至在看到毒药时也没有任何表情,只是默默地把毒药拿在手里,接受了任务。看到这里,我感到了深深的悲哀,王佳芝的心已经死了。她明白作为一个诱饵会有多么大的危险,但此时对她来说,危不危险都不重要了,甚至活着还是死了也不重要了,因为没有人在乎。

她又见到了易先生,甚至住到了他家。她的头脑中只有一个念头,完成任务。因为这才能让她感觉到她是活着的,是有价值的。她一次次地跟易太太周旋,想方设法地引诱易先生,忍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理上的痛苦,她感觉快要崩溃了。于是,在一次汇报工作时,她祈求老吴尽快动手,可老吴竟然冷酷地叫她不要着急,等候上级命令。她绝望了,她把自己压抑的感情尽情释放在易先生身上,狂放,激烈,汹涌。易先生一定也感觉到了,于是从一开始对她疯狂的折磨,到后来慢慢释放着自己的感情。在日式料理店,他说惩罚自己也等她一会,听她唱完《天涯歌女》竟然流泪了,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动摇着王佳芝的心。

终于有一天,易先生给她一个信封,要她帮忙送交某人,还笑着说这是我们两个人的秘密。王佳芝马上把这封信交给了组织,可信封里只有一张易先生的名片,组织怀疑王佳芝被怀疑了。带着不安的情绪,王佳芝找到了信封上的这个人,把信交给了他。没想到,原来是易先生要送她钻石。这一刻,她呆住了。在行动的那一天,按照原计划,她打去了电话,然后静静地坐在咖啡馆等易先生。她等了很久很久,在这段时间,她一定想了很多。终于,易先生来了,而且毫不怀疑地答应了她的要求,返回原路去看订做好的戒指。此时他们之间已没有了猜疑。在他们去珠宝店的路上,王佳芝伸出手去握易先生的手,而易先生也翻转过来握住她的手。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她的担心,她对他的依赖,以及她和他之间真实存在的感情。在下车经过马路的时候,易先生轻轻地揽着她的腰,毫无防备地朝珠宝店走去,脸上带着微笑。王佳芝却警惕地朝四下看了看,她在担心什么呢,是行动能否成功?还是他的安危?抑或是自己的命运在楼上,当店主小心翼翼地拿出那颗六克拉的钻石戒指展现在她眼前时,她的心颤抖了。钻石熠熠放光,闪耀夺目,好像在倾吐着他的爱。她茫然地拿起戒指,轻轻地问道:“你喜不喜欢我选的钻石?”“我对钻石不感兴趣,我只想看它戴在你手上。”不知听到这句话,她是该高兴还是难过。她慢慢地把戒指戴在手上,很勉强地笑着。这是易太太苦求许久而不得的,现在却戴在了她的手上。他看着那枚戒指,又微笑地看着她,是那么满足。在她要把戒指摘下来时,他那温柔的一声“戴着”更让她手足无措。“我,我不想戴那么贵重的东西在街上走。”他欠身轻挽她的手,深情地凝视着她“你跟我在一起。”钻石在他手中热烈地绽放,同时也绽放在她的心里。她再也承受不了了,似乎要哭出来,她颤抖着,挣扎着,望着这个她深爱的男人,仿佛天地万物都已不复存在,她的眼中只看得到他,这个愿意等她,愿意听她唱歌,愿意送她钻石的男人。她轻启朱唇,决绝地吐出四个字:快走,快走。她在跟易先生告别,也是在跟自己告别。

最后的结局是悲惨的。易先生并没有见王佳芝最后一面。我不知道,当他在文件上签字的时候,当他走进王佳芝曾经住过的房间,轻轻抚摸她的床单的时候,他的眼中可曾闪过泪光?心中可曾有过不舍?那洁白的床单是否还留有她的余温?我只知道,再也不会有一个叫王佳芝的女孩为他吟唱《天涯歌女》,再也不会有一个比王佳芝更爱他的人出现在他生命中。他是她的宿命。

因此,我们就能理解,张爱玲写《色·戒》,并非是要写当年的真实历史,而是要借这个故事,写她自己真实的内心。所以,小说中的麦太太王佳芝没有多少政治背景,也没有任何民族大义的色彩;小说中王佳芝的心理活动,很少有原型郑苹如的影子,完全是张爱玲自己内心的写照。在真实的历史中,郑苹如被捕后,承认了自己找人暗杀丁默村。但是,郑苹如说,是因为争风吃醋,因为丁默村不断沾花惹草。历史记载显示,郑苹如没有供出任何一个同伴。这段历史,张爱玲是完全知道的,但是,她没有这么写,因为,她不是要给郑苹如树碑立传,而是要写她自己。如果她要写一个女英雄的传奇故事,不会写这么短。张爱玲其实是用郑苹如和丁默村的故事外壳,写她自己和胡兰成的内心世界。胡兰成并不是一个对爱情忠贞的情人,而是一个滥情的愤青,他总是要弥补自己山里穷孩子出生的早年不幸。即便在被通缉的时候,他也没放弃在女人那里寻找失去的世界。当张爱玲跑到温州乡下去看他的时候,胡兰成正在同另一个女人鬼混。后来,胡兰成与女汉奸佘爱珍结婚后,依然到处张扬自己与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爱情”。因此,小说《色·戒》中,张爱玲对胡兰成这个女人堆里的老手,也表现出爱恨交织的痛苦心情。

我们可以探讨一下,1950年张爱玲在上海写作《色˙戒》的动机。她最初的动机是为了迎合政治形势,对自己当年的那段历史作一个清理。写丁默村与郑苹如的故事,并非为了一个英雄传奇,而是为了她自己。写这个故事是她不得不用一种婉转的方式,对自己的特殊历史问题作一个表态。然而,胡兰成毕竟是张爱玲曾经刻骨铭心的男人,当她触及这个问题时,政治便退居其次,感情上升到表面。而且,对于新中国在上海的文艺领导人来说,肯定不喜欢张爱玲写这个题材。因为,不管张爱玲写成什么样,结果都是在写国民党。张爱玲对于汉奸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战结束前不久,日本人捧起来的大明星香兰来到上海。在日本人的召集下,张爱玲与李香兰见了面。日本人希望张爱玲为李香兰专门写一个电影剧本,但是,张爱玲委婉而体面地拒绝了。然而,当这个汉奸又是自己最难忘的情人,张爱玲显得非常矛盾。因此,《色˙戒》迟迟没有在新中国的上海写成。张爱玲不愿在这个问题上委屈自己,加上其他原因,她离开了上海。她最终也没有去台湾,也许她认为,到了台湾也必须面对这个问题,所以,她孤身一人去了美国。现在张爱玲作品集中,《色˙戒》标明的写作日期是1950年。我们不知道从1950年开始写《色˙戒》,到1955年张爱玲到达纽约时,《色戒》最初写成什么样子,曾经给哪些人看过。现在我们看到的短篇小说《色˙戒》,是30年以后才定稿的。80年代出版《惘然集》时,《色˙戒》才第一次面对社会。张爱玲在序言中承认,这个故事“屡经彻底改写”。而且,通过这篇序言,张爱玲确实是想用这部短篇小说,对自己的那段特殊历史作一个总结。

张爱玲一生爱钱、爱出名,正如小说中王佳芝某些时候表现出来的虚荣心;张爱玲爱上胡兰成,也许有崇拜权势的心理,所以张爱玲在小说中写到,“权势是一种春药”,她想把这种观念通过王佳芝表现出来;与胡兰成的爱情还包括张爱玲少有的性欲狂欢,所以她在小说中露骨地写到:“到男人心里去的路通过胃”,“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这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是极为少见的直白。所以,李安才在电影里赤裸裸地表现床戏,因为,那是张爱玲难以忘怀的;在小说中,张爱玲让王佳芝对汉奸产生了爱情,这也是在说张爱玲自己;最后关键时刻,王佳芝提醒汉奸“快走”,仿佛就在说张爱玲偷偷跑到温州去见被通缉的胡兰成,却不向政府举报;王佳芝出于模糊的爱情救了汉奸易先生,这个细节违背了郑苹如的事实,但它也是在说张爱玲救了胡兰成。据记载,张爱玲与胡兰成分手的时候,给了他30万(币种不清楚)。如果没有这笔钱,不知道胡兰成如何长期躲藏,日后如何逃到日本。所以当人们批评电影用一颗钻石消磨了女英雄的斗志,当人们批评电影美化了汉奸,这都怪不得李安。我认为,李安完全理解了张爱玲的内心。李安拍摄这部电影的喜怒哀乐,就是张爱玲本人对待汉奸和情人的复杂情感。由此我们才能理解,电影完成时,李安为何会哭,因为,他的内心与张爱玲真正沟通了。但是,李安是否把这种理解表达得很清楚,是另一回事。如果观众把王佳芝看成张爱玲本人,就能理解这个电影。然而,观众总是把这部电影看成历史故事,把电影和小说与真实的历史对照,所以才会有种种不满意。

从《色˙戒》看张爱玲的爱情投影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张爱玲的《色·戒》有些让人不可思议。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她完全不能理解美女的心理的缘故。张爱玲相貌平平,性格孤僻,追求者寥寥。胡兰成来追她是用了心机的。张爱玲信以为真。后来知道了胡兰成是汉奸,家里还有老婆孩子,她都没有去责备,反而很珍惜和胡兰成的情分。她想象不来美女的心境。张爱玲的这段经历自然遭到了许多人的非议。但是她依然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描写。按照她的设想,就是爱国特工也和她自己一样看见男人就情不自禁的,自以为最强的女人也不过如此,她又有什么错?张是个把男人当偶像来崇拜的女人,在她看来,感情是第一位的,可以超越例如民族国家、善恶是非等。这是她个人的局限性。李安的电影最大的特点有2个,一个是暴力,一个是性。首先是几个大学生杀人那场戏,十分血腥,但不可或缺。他们不是职业杀手,甚至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凭着一腔爱国热血,就来从事暗杀活动。他们真是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曾经有机会,冲出去就可以把汉奸杀死在门外,但他们在屋里紧张地等待,错失良机。而面对一个有备而来,凶悍的莽汉,他们不知所措,杀不得法,一刀刀乱刺,让我们看到——更重要的是,让王佳芝看到——把一个人活生生地刺杀至死,无论他多么可恨,也是一件非常恐怖的行为。而当这样的事可能再次发生在一个至少表面上看来并不那么可恨的人身上,她能不迟疑吗?其次是很多人谈论过的那几场床戏,因其暴虐而显凄厉。我看到的是王佳芝受难,但与其他类型受难有所不同的是,她的隐忍对易先生有欺骗性,而于她自身,也有可以想见的快感。李安把握得很准确,他的编排合情合理;他让易和王的交往以暴虐始,以温柔终。

色戒检讨书

色戒观后感

色戒观后感

色戒观后感

张爱玲色戒经典语录

张爱玲色戒经典语录

读张爱玲色戒有感

《色戒》与《风声》的叙事伦理比较

《色戒》与《风声》的叙事伦理比较

戒酒吧

《色戒鉴赏.doc》
色戒鉴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