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报告

2020-03-02 09:24:1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芙蓉镇第一小学 高晓曲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六少”提出的工作任务,以着力打造少先队思想引领工程,少先队成长服务工程,少先队权益维护工程,少先队组织建设工程“四大工程”为目标,并以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在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素质的提高,几乎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当然都是家庭的中心,在长辈的呵护下成长,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觉得别人对他们的好都是应该的。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小加强德育教育,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尊重他人。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始终,使学生从小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记住那些有恩于他们的人,学会感恩,施恩与他人,用自己的爱心回报他人,回报社会,为以后能做一个服务于社会,关爱他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的思想打基础。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变得和谐、亲切,学生才会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才会懂得珍惜时间和机会,才会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来报答周围的人和社会。学生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形成而感到更加愉快,更加健康,这也是学生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主体人格的构建。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根据这种指导思想,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我们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研究,就是要在青少年的心中播种高尚的道德的种子,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平和之心、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来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社会,对待自然,进而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研究将从最基本的活动研究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2、通过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祖国之恩,培养热爱祖国的高尚道德情操;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在生活、学习中互相帮助,乐于助人;感激自然的赐予之恩,使“爱护环境,保护自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感激后有奉献之恩,唤醒学生对他人的爱心,学会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

3、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同时,促成他们感恩行为和习惯的较快养成,并以此为契机,促进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和健全的人格素养的形成。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知恩教育研究。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居多,父母亲太过于溺爱宝贝,认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办,都是无条件的给予,没有培养小孩的回报意识,从而养成了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只顾一味地索取,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把一切都看作是理所当然 ,浑不知这是父母对他们的恩情。

2.施恩对象研究。

很多家长与老师及社会有爱心的人已习惯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样做可能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是道德教育中的不完善之处。因为知道别人的恩爱并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才会摈弃没有意义的怨天尤人。因此父母之恩、教师之恩、社会之恩、自然之恩、祖国之恩便成为施恩对象研究

3.感恩意识培养研究。

感恩是一种做人的道德,是一种处世哲学。人人都应常怀感恩之心,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抚养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关怀你的人,感激帮助你的人„„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性和人的高贵之所在。我们进行感恩教育,让感恩的意识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 4.感恩教育形式研究。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质是一种知恩图报的教育。“图报”的前提是“知恩”。感恩教育要让小学生认识到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论是父母抚养他们,还是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还是朋友给予他们友情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情”。在“知恩”之后,即认识到从亲人、从他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多少恩惠,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而这种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情感方面的回报,如有时是一声简单的道谢。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时,要善于帮助他们感受到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恩惠,并能从中挖掘出价值。要让小学生知道,并非报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叫报恩,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他人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对老师的尊敬,对环卫工人的一封信件也是一种报恩。

四.课题研究方法和途径

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以活动为核心,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并辅之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等。通过研究,营造感恩教育氛围,形成系列感恩活动方案,并有序开展活动,让每个学生学会真诚地说“谢谢”,让每个学生能为身边善良的人和事而感动,让学生最终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以自己的行动感恩。 研究途径:

1、建立健全研究机构、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2、营造德育教育感恩氛围,选择传统读物《弟子规》。

3、充分利用网络电教媒体资源,加强感恩的事实教育。

4、定期布置学生做一件力所能及的感恩身边人的事,并从中筛选典型示范。

5、资料的收集归档:收集并整理好文字材料、图片、录像典型事例等档案。找到有效的教育方法。

6、评估。

五、课题研究的实践活动

1、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要对自己的父母感恩。因为他们不仅赐予孩子生命,更把孩子养育成人。父母起早摸黑挣钱供养孩子读书,把孩子养大成人,非常不容易。因此,感激父母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同学、爱社会。通过感激父母教育,让学生体悟来自父母无私的爱,知道父母给他们每笔钱背后的艰辛;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克服奢侈、攀比、享乐等毛病;懂得爱父母,孝敬父母,感激父母。 感谢父母养育我活动: A、开展征文活动:《我的妈妈》、《给妈妈洗脚》、《看母亲分娩过程心得》、《我爱祖国》 B、举行主题队会: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

(a)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

(b)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

(c)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

C、体验教育活动:

(a)一日护蛋(开展一日护蛋活动,让每个学生上学时带一个鸡蛋,除上体育课、文体活动课以外,必须全天随身携带,放学前交流护蛋体验,通过这一有趣的游戏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

(b) 观看剖腹产手术录象(用画面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一位母亲勇敢地接受剖腹产手术的全过程。这一血淋淋的画面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的母亲。天下所有的母亲为了养育儿女都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与艰辛。让学生想到:创造一个生命还仅仅是一个开始,要把这小小的生命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还要历尽千辛万苦。)

2、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

要对自己的老师感恩。因为老师不仅赐予了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解开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

感谢老师教育我活动推荐 A、演讲:《人生路上的领路人--感谢您,老师》等 B、征文:《给老师的一封信》等 C、小报比赛等

3、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

要对自己的同学感恩。因为他们不仅在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陪伴着自己度过了十多个春夏秋冬,更与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安慰,在交流中获得欢乐和充实。

感谢他人帮助我活动 A、我为同学做一事 B、今天我值日活动

C、写一篇你受挫折的故事

D、回忆对自己帮助较大、恩情较大的1-3个人,然后把他们对自己的帮助恩情通过一封信、邮件、电话、互联网等通讯工具表达你们的感恩心情。

4、学生成长 感恩是做人的支点,我们通过爱心宣传,爱心募捐等系列活动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感恩教育,让孩子明白,要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感恩自己拥有的一切,心中要有他人,一个不懂得善待别人的人也就不懂得善待自己,不懂感恩的人便没有快乐„„这样的教育有助于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5、家庭、社会的影响

孩子的行为影响了家庭,孩子们的活动触动了社会,小手的力量不断强大,强大的力量不段转化,小手越拉越有力,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展示。

2、感恩名言、警句、短文汇编。(收集、创作)

3、感恩教育途径及成功案例结集。

4、感恩文体活动及感恩文化环境展示。

5、结题论文、研究报告。

七、存在问题及体会

1、感恩教育如何更加深入的细化到学校常规教育之中,与学科教学、班队会、课外活动等有机结合。

2、感恩教育必须以学校为基点,以家庭为依托,做到家校互动,才能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让感恩逐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3、感恩教育必须重实践、重体验,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磨练,把被动教育变成主动教育,这一点不是一蹴而就的仍需在不断地研究探讨中继续摸索。

4、在这次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过程中,如何使师生日常教育教学,学生日常家庭生活情况,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努力。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报告

感恩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演讲稿

小学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

小学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

小学生“感恩教育活动

小学生感恩教育设计

小学生的感恩教育

小学生感恩教育事迹材料

小学生感恩教育材料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报告.doc》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