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和红花的故事

2020-03-02 23:25:0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高二政治备课组建设工作总结

2014-1-9

绿叶和红花的故事

——高二政治备课组建设工作总结

(高二全体教师会议发言)

记得开学初,教导处刘昌洪副主任专门就备课组的工作做了说明。现在,我从实践的角度,总结我们高二政治备课组一学期的工作,谈谈备课组的建设问题。如果我的发言有言过其实之处,请各位老师,尤其是备课组的老师私下多多批评。我分三个方面讲。

既然要谈备课组的建设,所以,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绍我们高二政治备课组。我们备课组本来六人。因为帅校教导处工作量大,他的课这个肥缺,就被我抢过来了。当然,并不是从此他不再关注我们政治备课组,事实上,他常常督促,尤其在我们备课组的课题和课例研究活动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这样,备课组就剩下五位同志,一个男同志,四位女同志。备课组的建设就成了一位男同志和四位女同志的故事,当然,是教学上的故事!

第二个方面,我就要讲一个男同志和四个女同志教学上的故事,也就是我们这个学期备课组开展的教学工作,大家可以看看我们擦出了哪些火花。

一个学期,我们备课组的工作,概括为“1421”:

第一个“1”,指的是一个课题。大家知道,我们政治备课组一直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个课题。这个课题,对我们备课组来说,就是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一个前进的台阶。更准确地的说,就是我们政治备课组要攀爬翻越挑战的一座“山峰”!一个备课组,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一个前进方向,就无法动员起来,无法团结起来,就可能失去主体性而形同虚设!

“4”指四个课例。围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开展了四个课例。与其他学科不同,政治教材只有四个单元,我们就每个单元做一个课例,称之为“单元课例”。我们做课例的基本模式,大家已经非常清楚了,每个课例都是按照“主备、协备——试课、改进课——课例总结”的模式做的。通过积聚集体的力量,聚精会神做四个课例,实现以点带面,熟悉贯通整个教材。第一个课例,是洋洋老师做的,她是我们政治备课组的先锋,初生牛犊不怕虎,从上个学期到这个学期,第一个课例都是她打头阵。从她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刚参加工作的身影。他有明

确的自我发展意识,有一句话让我非常认同,“抓住工作的前三年,好好干,打好教育教学能力的基础”。大概是这个意思。难能可贵的是,每做一个课例,她都做得比较成功。第二个课例是张聪老师做的。她是我们政治备课组一个很爽快的老师。我是2011年到我们学校的。当时,应吴校长的指示我和钟林两位比较老的教师协助张聪老师、魏娟老师、曹立辉老师上“探究课”。正是曾经在和张聪老师合伙做课例的过程中,我逐渐悟出了“一课多上”同课同构、同课异构等磨课想法,并上学校提出建议。话说回来,这次,张聪老师在我们备课组做的这第二个课例与洋洋老师做的第一个课例不同,实现了从洋洋老师一个人既要“试课”、又要上“改进课”的“一人多上”模式向“多人多上”接力磨课模式转变。因此,在张聪老师“试课”后,我在她的基础上改进,再上“改进课”,推动课例研究活动上一个新台阶。第三个、第四个课例是李文利和刘艳老师做的。这两个老师怕呀恐惧呀,请求放过她俩!他们恐惧倒不是本身他们课上得不好,相反,李文利老师传统讲课讲得特别棒,循循善诱、丝丝入扣,逻辑性强,很有特色!刘艳老师是我们政治备课组鬼点子特别多,亲和力特别强,特别能上出文化课堂味道的老师。那他们怕什么?实实在在是从传统课堂向“小组合作”新课堂转型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呀!一个习惯拿筷子吃饭的人被要求拿刀叉面对公众吃好饭实在心里没底!我们备课组的工作早在开学第二天就确定了。他们俩还在痛苦的挣扎!看着他们俩的痛苦状,我禁不住要考虑谁上?洋洋吗?她已上过了,而且班主任事务重,岂不是要压垮她吗?推给张聪,她肯定是很干脆,摇摇头挥挥手笑着,“不上”!就剩下我啦。我能上吗?骑一个自行车到学校,都要喘好几口粗气,一看,就是一个老弱病残者。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做一个课例不容易,几天几夜翻来覆去睡不着,又兴奋又痛苦。像我这样的身体,折腾一两次,岂不一命呜呼?两位老师非常同情我,在我和备课组其他两位老师连哄带骗下,毅然接受挑战!在这里,我引用刚刚过世全球正在悼念的南非伟大总统曼德拉的一句名言向两位女同志表达敬意和赞美!曼德拉说,“我懂得了,勇气不是没有恐惧,而是战胜恐惧。勇者不是感觉不到害怕的人,而是克服自身恐惧的人。”通过课例,两位老师都实现了自我突破,找到了解放的感觉,舒服的感觉。我想,这是一种进步的感觉,成长的感觉!

在做四个课例的过程中,有一个插曲细节要补充一下,在我们做完第二个课

例后,陈级长准备开一个备课组长会议,要求我给备课组长发个言,为十二周年级课博会作准备。当时,我就想,我一个人去讲没味道,要讲,我们备课组老师一起上,这样,做课例的经验在分享的过程中会得到进一步梳理,变得刻骨铭心!所以,我把洋洋、张聪老师推出去,让他们和我一起讲!给他们压力!

就这样,大家咬紧牙关做课例。做完四个课例,我感觉自己很残忍!一个课题,就是一座看不到顶点的大山,一个课例就是一块背在背上的巨石。我自己背着巨石攀爬大山,已步履蹒跚,还要求几位女同志跟着背着巨石攀爬大山,一步一个趔趄,一瘸一拐,实在是残忍!

“2”指的是读两本书。许多老师都知道,我们备课组围绕“小组合作学习”课题和四个课例买书、读书。开学初,我跟备课组老师推荐了几本书,没想到他们都愿意自己掏钱买,不过要我帮他们买!我就向帅校和吴校作了反映和汇报,没想到他们一听,又惊讶又兴奋,大叫“还有这么爱读书的老师,赶快去买,学校报销!”

最后一个“1”指一次外出交流学习。四个课例做完后,我组织备课组到德成中英文学校去交流学习,看他们是如何做小组合作学习的。跟帅校一汇报,跟陈级长一说,他们马上支持,并派小车接送,这让我们备课组倍感温暖!

以上我已经汇报了我们备课组的“1421”工作,这是我们本学期开展的教学创新工作,其他常规工作跟各备课组的一样,我们是以创新工作带动常规工作,重新发现常规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接下来,我简单地讲一下一学期来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感受:

1、追求共识,共同进步。备课组建设不是靠管理,而是靠共识! 虽然我们在座的老师还不能称作知识份子,但都是知识工作者。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就得靠交流靠取得共识。为什么一些备课组老师之间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恨不得咬一口、打一拳?老师之间互相抱怨?形同陌路?很大的原因是没有取得共识。我们备课组有这样几个共识,一是与其被动,不如主动,课改工作你不找它,它会找我们的,课改是大势所趋;二是教师的产品是课程和课堂,开发最优秀的课程和打造优质的课堂是我们老师的使命!三是通过课题课例研究,帮助每一个老师进入新课改轨道,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四是备课组老师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和而不同。我们备课组不搞“一言堂”,我不能认为“老子

最大,胡子最长,你们大家都得服我听我的!”正是有了这些共识,一个学期我们一路背着“石头”、翻山越岭、互相撑扶顺利走来。试想,如果没有这些共识,这一个学期下来就可能会成为一个男同志对付四个女同志的故事或四个女同志对付一个男同志的战斗!备课组就可能人人伤痕累累,惨不忍睹了。

2、开好第一个重要会议。一个党有重要会议,如十八大、十八届三中会议等,一个备课组要取得共识,开展工作也需要开一些重要会议,尤其是开学初第一个会议。我们备课组第一个会议就取得了共识,分工把一个学期的工作给布置了下来。

3、备课组的工作要系列化,环环相扣,步步推进!

4、要与领导沟通,创造性的工作。许多领导不知道我们做什么,就会给我们压担子;知道我们正在做什么,就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提供支持和尽力服务。

最后,总结几句话,备课组的建设本质上是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是团队建设!作为团队建设,就必须有目标、有举措,有共识。有人说,团队建设关键靠带头人,说一头狮子带着一群绵羊,绵羊也会变成狮子,一只绵羊带着一群狮子,狮子也会变成绵羊。我想说,我和我们备课组的老师既不是狮子,也不是绵羊,那是什么关系呢?或者说是什么呢?我觉得是这种关系,“红花虽好,还需要绿叶扶持”。四个女老师是红花,我是绿叶。备课组建设就是让红花开的更灿烂、更夺目、更骄傲,让绿叶变得更绿、更牛,变得绿油油!

2013.12

红花和绿叶

甘做绿叶衬红花

甘做绿叶衬红花

红花还需绿叶衬

甘当绿叶衬红花

甘做绿叶育红花

《红花绿叶》相声台词

事迹材料 甘为绿叶捧红花

当不成红花的绿叶优美散文

愿做绿叶护红花(附件)

《绿叶和红花的故事.doc》
绿叶和红花的故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