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办公室主办 第23期(总第76期) 12月8日

2020-03-03 23:59: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安徽理工大学办公室主办

第23期(总第76期) 2006年12月8日

2006高校十大事件

盘点2006年高校发生的新闻事件,记者将之排序的一个主要依据是根据输入的关键词在百度上的网页搜索量。从排序的结果来看,媒体和大众最关注的是汉芯造假事件,因为陈进造假比韩国黄禹锡的行为还要恶劣,可是两者得到的“待遇”迥然不同。而本属善举的巨额捐赠的事件位列最末,有些出人意料。这也难怪,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要说今年上榜的事件中,学术腐败、科研欺诈等都是热门话题。就连一个校门造价都如此牵动着国人的神经,这显示出公众对于高等教育的关注似乎已经超越了教育本身,更加关注教育机构的言行举止,这说明我们的高校需要仔细审视自己,弥补不足之处。

1.汉芯造假

今年1月17日,一位神秘举报人在清华大学BBS上发布的一则神秘帖子,揭开了汉芯造假的黑幕:2003年2月,在摩托罗拉公司做测试的工程师陈进,将一片从美国买来的MOTO-freescale 56800芯片,雇人磨掉原有标志再加上自己的LOGO,“研制”成了“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汉芯一号”,并借此当上了上海交大教授、博导、微电子学院院长。借助“汉芯一号”,陈进申请了数十项重量级的科研项目,进而骗取了高达11亿元的科研基金。

5月12日,调查结果公布,经科技部调查组查实,陈进在负责研制“汉芯”系列芯片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造假和欺骗行为。陈进因此受到被终止有关科研项目,经费被追缴,撤销院长职务、教授资格等处罚。针对科研中出现的陈进这样的行为,11月9日,科技部公布了《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办法》首次确认,包括提供虚假简历等6种行为属于科研不端行为。

但是,更加引人关注的是,东窗事发之后,陈进并没有受到像韩国的“黄禹锡式”待遇,即没有司法机关介入。有评论表示,这样的行为已不仅仅是学术不端,而是涉嫌欺诈罪,应受到相应的法律惩罚。

2.厦大高尔夫

10月15日,在2006高校合作与发展论坛上,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一语惊人:国内最漂亮的高尔夫球练习场将在厦门大学建成并投入使用。他表示,培养精英是高等教育公益性的最高体现。精英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特征显著的社会精英。而要实现精英教育,就必须依靠优秀的教师团队、科学的课程设臵、卓越的校园文化和优良的教育设施共同作用,才能达到目标。

此语一出,立即在社会上引发对高校精英教育观的热烈探讨。支持者表示,厦门大学在全国率先开设高尔夫球课程,打破了高等教育的沉闷局面。今后各个高校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设臵“另类”课程,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进而间接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反对者认为,在国外,高尔夫有“绿色鸦片”之称,许多人因此而荒废了军务、政务,当高尔夫名正言顺地成为高校的一门必修课,大学生会不会沉溺其中而荒废学业呢?

不论如何,公众对厦大高尔夫事件的广泛关注,迫使北大拟建高尔夫球场的计划被搁浅,原因就是“考虑到社会争议太大”。

3.单平事件

11月4日,天津大学宣布了中纪委和教育部的决定,由于天津大学分管财务副校长杭建民挪用资金炒股票,造成天津大学巨大损失。时任校长单平在这一重大资金损失案中负有失察责任,单平受到留党察看两年处分,后被免去全国、天津市人大代表资格,而杭建民被免去天津大学副校长职务。天大炒股的初衷是想对校办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争取上市,以提高学校校办企业的科技实力和发展后劲,先委托某公司炒股,后由于一系列原因,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

对此,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单平在天津大学担任校长期间,违反学校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对重大经济活动没有进行科学

2 论证和民主决策,轻信他人,也没有认真履行职责,造成国有财产流失,这个教训是深刻的。”教育部还向各高校发出通知,要求高校对本单位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开展一次清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查出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坚决予以查处。

然而,有评论表示,无论是从国外发达国家高校发展实践看还是我国国情看,把商业化运作作为国有高校发展所需资金的来源都是行不通的,它所引发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但遗憾的是,这个道理至今仍未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注意。

4.女博士被开除

今年4月18日,北外2002级原博士生卫英(化名),因被指利用小广告、电子邮件等攻击其导师而被学校开除。此后卫英因不服学校的开除学籍决定,向校方提出申诉被拒。5月19日,卫英以北外侵犯其合法权益为由,向北京市教委提出申诉。北京市教委表示,由于北外在开除卫英学籍之前,没有听取申诉人的陈述和申辩,程序不当,决定撤销北京外国语大学于4月18日作出的开除博士生卫英的决定。然而,该事可谓一波三折,北外新闻发言人杨建国称,学校作出的处分决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适当,是一个“铁案”。

对此事,卫英的律师指出了多处不当及违法之处。如学校在处理卫英的时候,取证是完全不透明的,并没有就证据是否属实向卫英求证,因此证据是单方的,应属无效证据;处罚程序上已违反相关规定,校方在处分卫英时并没按照相关规定举行听证会,也就是说完全没有给予当事人申辩的机会,这不符合情理,也与法定程序不符,程序错误结果自然无效;校方对卫英住所进行检查的行为,也存在违法嫌疑。

5.南开博士结业

今年4月底,南开大学公布了一份《关于超期未毕业博士研究生的处理决定》,经校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南开大学对1997级(含1997级)之前入学的28名延期毕业博士生按结业处理。这些学生的学习时间已经超过9年,其中既有全日制博士生,也有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以在职博士研究生居多,从学科分类上看,文科居多。

这份决定终结了南开大学博士教育零淘汰的历史。南开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佟家栋教授表示,此举是为了保证博士培养质量,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一位在读的南开大学理科博士生说,他支持学

3 校把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卡”得严一些,让一些只想获得高学历头衔的人望而却步。

对此,有评论表示,要解决“延期问题”,增加博士生培养机制的灵活性无疑更值得考虑。如认真搞好博士生的中期考核,在教育资源投入不大的情况下尽早分流;同时,确保严格按照科研要求来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并通过收费手段把延期造成的经济压力向延期者自身转移等。

6.北大清华掐尖

今年4月4日,中科大校长朱清时表示,清华、北大把尖子选完,才轮到国内其他一流大学选择。对这两所学校的过度追捧,各地人为助推清华、北大“掐尖”,因为每年能进入两校读最好专业的只是部分学生,如果所有优生都涌向这两所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是极大浪费,容易埋没许多人才。他说,在清华、北大投放计划较多的某省,凡前200名的学生可以填两份志愿表,一份专门填清华、北大,另一份填报其他学校,如果清华、北大没有录取,再拿出另外一份志愿表投档。

对此,有评论认为,教育领域里的“掐尖”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某些用人单位“只认名校不认人”的傲慢与偏见,给丧失理性选择的“名校热”推波助澜。但是,教育终究不是采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有所长,这些才是教育的目标与方向。因此,与其抱怨与指责,不如退而求诸己,有信心教出好学生的大学不愁招不到好学生。而欲使教育体制更加适应教育本质,则更需要大学校长们的积极推动与点滴努力。

7.八所学校乱收费

今年2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曝光了八所教育乱收费学校,乱收费金额总计2270万元,涉及的高校有西安美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审计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然而,在曝光之后,上述高校反应不一,甚至南京审计学院某处长在接待某记者采访的第一句话竟是说南京审计学院乱收费是“胡扯”。可是,在南京审计学院召开了党政领导班子会议,对学院各项收费逐一排查后,却一致认为发展改革委曝光情况属实,并将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处理决定积极开展整改。三日之后,发展改革委表示,这八所学校认识问题的态度端正、采取的整改措施比较可行。

对此,有评论认为,在国家三令五申明令禁止乱收费的情况下,还有敢顶风扰乱秩序、照收不误的乱收费行为,曝光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时也值得称赞,毕竟给了大众一个知情权。但是,仅仅是曝光并不能制止乱收费,关键是看曝光后还有没有“下文”,看有关负责人是否“按责论处”,这样才能警醒后来者。

8.豪华校门

今年10月,在网络上颇受关注的“高校豪华校门事件”让名列其中的近10所高校深受困扰。这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山东省聊城大学。该校西校区南大门从照片上看,造型庞大绵长、气势恢宏,一度被誉为“齐鲁第一门”。再加上在网络上发照片的人声称其造价达到8000万元人民币,更被公认为是“高校最大、造价最高的大门”。然而,该校对此的解释却是,南大门总造价为300万元,且二楼是校史馆,校门是作为门馆合一的综合性建筑而建设的。

对此,有评论认为,近年来教育问题本来就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聊城大学校门事件”只是更激起了人们对教育领域相关问题的不满。一边是高昂的学费把多少贫困生拒之门外,一边是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高校本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现在却争相建设豪华校门,如此之举与地方政府建设豪华办公楼有何区别,当然要被人诟病。实际上,上学贵,大学学费20年涨25倍,一些贫困学子无钱上学,这些社会病态无不与一些学校顾面子、挣票子的意识分不开。而处在“被恣意方”的学生,不但不为之扼腕,反而感到豪迈,这折射出我国素质教育依然还在迷茫中摸索的社会现实。

9.严惩学术腐败

今年3月20日,由百余名知名教授联合签名的《关于抵制学术腐败与学术不端行为的公开信》对外公布。为促使主管机构认真严肃地处理学术不端与腐败行为,尽可能地使中国学术在一种健康和良性的环境中发展。

《公开信》呼吁:建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牵头成立由品行与学术成绩俱佳的学者组成的“学术纪律仲裁委员会”,并制定有关学术纪律仲裁的行业规范。对违纪者,定期公开通报批评,并责成有关高校或研究单位给予相应纪律处分;对不履行惩戒教师学术不端和腐败行为职责的高校校长,应当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处分;在

5 本公开信生效以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再有教授和研究员发生剽窃、造假或腐败的现象,一经“学术纪律仲裁委员会”查证和认定,而当事人主管单位仍不作出严肃处理,那么我们这些签名者将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向国内外学界公布违规者的劣行,号召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和出版社抵制违规者的论著,并断绝与那些继续发表违规者论著的出版社和刊物的合作关系。

公开信经媒体刊登后,立即引发了大众的广泛关注。最终,5月23日,教育部成立的学风建设委员会,成为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学术风气建设的指导机构和咨询机构。

10.巨额捐赠

9月21日,浙江大学旅美校友、现任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段永平和网易公司总裁丁磊一行来到浙江大学,向浙大捐资4000万美元(约合3.2亿元人民币)。这是浙江大学历史上,也是国内高校收到的最大一笔捐赠。其中部分资金将用做“捐赠等额基金”和个人助学贷款。“捐赠等额基金”即浙大必须首先从其他人那里拿到一元钱的捐赠,才能从这基金里取出对等的一元钱。即别人给浙大捐多少钱,段永平和丁磊就给浙大相同数量的钱,并且都以前者的名义捐。前提是,浙大从其他处获取的这笔捐赠单笔不能超过100万美元。

此举一出,公众一片哗然,原因是国内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捐赠环境。对此,段永平称,个人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回馈社会是必然行为,作为浙江大学的毕业生,“现在有能力了,希望能尽我所能,回报母校”。在客观上,捐赠行为动机无处不在,就看捐赠文化与环境能否将这些捐资吸引过来。这不仅是对浙大的挑战,也是对国内所有高校的挑战。

——摘自中国科技大学网站2006.12.07 6

安徽理工大学办公室主办 第3期(总第82期) 3月8日

安徽理工大学办公室主办 第94期(总第243期) 12月14日

安徽理工大学办公室主办 第7期(总第254期) 3月8日[推荐]

安徽理工大学办公室主办第65期(总第145期)

安徽理工大学办公室主办 第28期(总第51期) 11月17日

安徽理工大学办公室主办 第32期(总第339期) 6月7日

安徽理工大学办公室主办 第7期(总第156期) 3月10日

安徽理工大学办公室主办 第10期(总第33期) 04月13日

安徽理工大学办公室主办 第20期(总第73期) 10月13日

安徽理工大学办公室主办 第61期(总第141期) 2004年11月19日

《安徽理工大学办公室主办 第23期(总第76期) 12月8日.doc》
安徽理工大学办公室主办 第23期(总第76期) 12月8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