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小学品德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设计

2020-03-03 11:00:1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说小学品德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设计

小学品德课(含“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是以生活德育、实践德育和生本理念为指导,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帮助儿童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为课程实施的价值追求,运用系统方法论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作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其中,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的艺术和实践的总称,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法,更关注学生的学法。如,对话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景体验法、活动教学法,经验交流法、现场操练法、多元评价法、自学探究法、发现法等,都是品德课中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不同课型的小学品德课,其教学方法的设计也应该各有侧重。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内容结构,笔者将小学品德课大致分为了生活学习型、道德品质型、公民意识型、史地常识型四个基本课型。下面就这四种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设计谈以下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生活学习型。这类课型是以教育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培养儿童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品德与生活课。因这类课型教材编排基本以图为主,所以,设计这类课型的教学方法时,要在尊重在教材主题教育思想的前提下,尊重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起点,通过设置情景体验、经验交流、现场操练、多元评价等教学活动形式,帮助儿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提升价值观念,自主构建道德意义,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各种生活、学习能力。

如,一年级上册(苏)《学习真有趣》。本课教学设计的主题是:让儿童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这个主题下,预设了六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我想告诉你:学习真有趣(借助教材提供两幅图的小朋友学习感受而设计)

活动二:瞧我的:学到的本领可真多(学生学习生活经验的交流)

活动三:儿歌告诉我:快乐学习好处多(用儿歌帮助学生明白快乐学习带来的好处)

活动四: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不要退缩,要想办法哟(用一案例启发学生要勇于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活动五:现场试一试,我的写字方法好吗(现场操练写字姿势和方法,实施技能训练,体验学习乐趣)

活动六:评说学习效果,树立更好学习的志向(对照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质量和进步程度进行评价,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述六个教学环节,分别渗透了情景体验、经验交流、现场操练、师生评价等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让刚入学的孩子学到了很多有效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为今后的有效快乐学习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础的认知基础。

二、道德品质型。这类课型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德为主要目标,以析事明理为主要教学形式品德教育课。道德品质教育贯穿于小学各册教材之中,但大多集中在

三、四年级。如(鄂)三上的《同学之间》、三下的《让我说声谢谢你》、四上的《学会合作》、四下的《我懂得了》等。设计这类课型的教学方法,应多以案例剖析法、故事明理法、榜样激励法、行为评价法为主。通过设计具有一定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例(故事),从中引导学生挖掘出其中的道德意义,然后针对当下社会现象或学生的实际道德表现,进行深入的道德判断与价值分析,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进而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正确的道德意义。

如,二下(鄂)《和诚实交朋友》一课,为了引导二年级学生懂得待人要诚实的道理,并学会在生活中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教师设计了故事明理法。首先选取了《第31个蛋》的童话故事,通过视频展播形象直观的画面和对故事情节的讨论分析,将二年级的学生引向做人做事要诚实的道德境界。接下来设计了具有现实生活意义、且能引发学生思维冲突的案例:一位病人患了肺癌,医生一边对病人家属告知实情,一边又安慰患者说:不要紧,只是肺部感染,在医院住一段时间就会好的。让学生评价:医生的行为是不是诚实的行为?

像这样,设计具有价值冲突的真实社会案例,在实际教学中能引发学生对“诚实”意义的深度思考。所谓诚实,就应该是真实地表达主体所拥有信息的行为。这位医生的行为算诚实吗?答案显而易见:医生虽然没有对患者本人说出真实的病情,但他己向家属告知了病人的实情,应该算是一位诚实且有医德的医生,对病人的安慰话算是“善意”的谎言,这也体现了医生对病人的关爱。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诚实善良之人”的道德品质教育目标,就在这两难情景的辩析中得以达成。

三、公民意识型。品德与社会课程,实际是为培养具有爱心和责任心、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基础性课程。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是小学品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公德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规则意识等内容。这类教材内容多集中在中、高年级。如(鄂)四下《法律护我成长》、五上的《阳光少年知荣辱》、《我有一份责任》等。设计这类课型的教学预案,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带有倾向性问题,或选取最新、最近的社会生活案例,创设多种情境,设计层层深入的教学主体活动,引发学生的道德舆论,拨动学生道德心弦,让学生获得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和道德感悟。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价值观,增强其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

如,三下(鄂)《远亲不如近邻》教学目标是:体验和睦的邻里关系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幸福与快乐;感受不和谐的邻里生活带来的烦恼和危害;树立为创建文明健康的邻里生活而努力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为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了这样四个主体活动:

----精彩回放说一说。同学们,愉快的春节已经悄悄的向我们挥手告别,愿意和老师一起说一说春节时你与邻居间的开心事吗?

----快乐再现演一演。(1)同学们谈了春节期间那么多与邻居相处的开心事,这些事儿真让人感到快乐。你想知道老师家的邻居们相处的情况吗?(播放课件《快乐的邻里生活》:老爷爷们在一起下棋;孩子们在一起打球、游戏;妈妈们在一起打毛衣、聊天等。谈看后感受)。(2)在你平时的生活中,你的邻居们都相处得怎样呢?现在请大家动动脑筋,把你或你家人与邻里相处的快乐事表演出来,愿意吗?

----真情告白评一评。(1)快乐的邻里生活,真是让人愉快幸福。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还有一些邻里关系不尽人意,上周我就收到了一封来信,写信的人曾是老师教过的学生,名叫王丽。她在信中向我倾诉了她的烦恼。你们知道是什么烦恼吗?大家愿意帮帮她吗?(师播放王丽的录音故事。故事梗概是:己读初一的王丽,邻居家的李叔叔三番五次来家里动员他爸爸去买码,他爸爸再也不再辅导她的作业,整天只记得买码,家里钱输光了,妈妈因此经常和他吵架。以前那种祥和的邻里环境、家庭气氛再也找不到了。)(2)在你们的左邻右舍,还发现有哪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呢?

----文明共建做一做。你们想让邻里生活更加有意义,更加快乐吗?现在我们一起来为邻居相处设计几个有意义的活动吧!

上述教例中,教师选取的都是学生熟悉的最新、最近的社会生活事例,并设计说一说、演一演、评一评、做一做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和评价,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与邻里和睦友好相处”的社会公德意识。

四、史地常识型。让学生了解一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污染破坏等一些共同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及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懂得世界和平共处的重要意义等,是品德与社会课程重要的教学内容。而这些史、地常识性内容多集中在小学高段的教材中。如,五上(鄂)《我们的祖先》、《博大精深的文化》、五下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六上的《异域采风》、《寻访伟大的古代文明》等。由于此类教材内容离学生现实生活的时空有较大距离,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必须充分考虑学情,在学生低起点、容易激发的兴奋点和认知盲点上下功夫,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近世界。特别注重要把静态的教材内容和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的社会信息资源,及时充实、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现实性和亲近感。此类教材的教学设计,应多以目标导学、探究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为主。让学生围绕教材主题思想提出问题,借助教材和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自主(或合作)探究问题,在探究的基础上发现其道德意义,从中得出有价值的社会观点或结论。

如,六上(鄂)《话说地球》,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地表的海陆分布及地表主要地形、自然景观等基本常识,初步感知地球是个美丽的星球,从而增强保护地球的意识。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了以目标导学及探究发现为主的教学方法,预设了四个主要环节:

----课首提出问题,制定教学目标。开课揭题后,引导学生围绕教材主题提出问题,制定学习目标。“同学们,你们想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地球的哪些基本常识呢?”将学生提出学习问题进行随机整理,制定学习目标:(1)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2)地表海陆分布;(3)地表主要地形、景观”,并以副板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自主学习探究,了解认识地球。本环节是学生自学教材,并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围绕课首提出的问题(即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从而发现人类对地球的科学探究精神,发现地球的美丽可爱。其探究的主要问题随学生交流时相机呈现:

1、现在人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古代人们认为地球又是什么样子的?

2、透过哪些自然现象,让人们对“开圆地方”的说法产生的怀疑?又有哪些大胆的猜想?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哪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

3、人们在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困难?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4、地球表面真实的面貌又是怎样的呢?(海陆分布、主要地形地貌、自然景观。

5、从刚才的探究学习中,发现了什么?说说我们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地球呢?

----回归目标总结,建构地球印象。在课尾环节,引导学生对课首提出的学习目标进行回顾总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课前提出的问题都弄明白了吗?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呢?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地球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上述教案中设计的目标导学和探究发现性学习的方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知道了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人们了解认识地球进行长期的科学研究。还让学生发现地球是宇宙间非常美丽的星球,它带给了人类及其所有生命体生存必要的物质条件,从中增强了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情感及社会意识。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小学品德课上述四种基本课型并不是绝对独立分开的,而是相互有依存,相互渗透,螺旋上升的。其教学方法的设计也不能一概而论。只要把握品德课的主题教育意义,体现生活德育、实践德育及生本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有于益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就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设计教学预案时都应该给予考虑,并科学预设,以促进小学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不同课型教学方法

不同教学方法在

小学语文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参考

《小学语文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参考》

不同课型的学案教学要求

少儿英语:不同年龄段教学方法不同

关于小学英语不同课型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建筑装饰设计课教学方法

试论小学美术课的课型设计

小学美术创作课的课型设计

《浅说小学品德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设计.doc》
浅说小学品德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