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生活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

2020-03-02 05:59: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来自生活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

2010年12月8日上午第二节课,我在胶州六中听了杨伟冬老师的一节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描绘自强人生》。一节课下来,感触颇深。结合杨老师的教学设计感想如下:

这节课杨老师设计了一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故事导入

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孩子苦恼。因为他的儿子已经十五岁了,可是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于是,父亲去拜访一位禅师,请他训练自己的孩子。3个月后,父亲来接孩子。禅师安排孩子和一个空手道教练进行一场比赛,以展示这3个月来的训练成果。教练一出手,孩子便应声倒下。他站起来继续迎接挑战,但马上又被打倒。他就又站起来……就这样来来回回一共16次。

禅师问父亲:“你觉得你孩子的表现够不够男子气概?”

父亲说:“我简直羞愧死了!想不到我送他来这里受训了3个月,看到的结果是他这样不经打,被人一打就倒。”

(大家猜禅师会怎么说?)

禅师说:“我很遗憾,你只看到表面的胜负。你有没有看到你儿子倒下去立刻又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呢?这才是真正男子气概啊!”

故事中的孩子“倒下去立刻又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优秀品质——自强。(板书课题:描绘自强人生)

评论(故事导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杨老师采用了续写故事的方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可能续写的故事结局不是老师想要的,但此时正是显示教师对于预设和生成的驾驭能力。对教师是一个挑战,对学生是一种锻炼,学生的表现很出色,比较贴切地表达了原著的观点。可惜杨老师只给一个学生发言的机会,让我们丧失了一次聆听学生原生态思维的机会)

环节二:众口铄金

课前已经布置学生搜集不同时代、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人自强的故事,学生上台展示,教师书写副板书——故事主人公的名字。

(强调身边的事例)

教师提出问题:请阅读课本P92思考,这些自强的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表现?他们的表现对他们的一生有什么帮助(意义)?

指导、点拨学生讨论、回答,之后给学生落实在课本上。

评论:(这个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我不由的感叹学生的潜力真是巨大啊!坐在我旁边的学生手头居然有这样两本书《中共党史》和1988年版的原胶州一中教师刘宏明编写的《历代名家苦学录》。是什么的力量让学生去阅读这两本书?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单纯依靠课堂是不能够完成的。我观察了附近的学生的状况,学生准备的很认真,做了细致的课前工作。教师通过让学生去搜集材料、整理材料来展示自己的办法,岂止锻炼了学生的搜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难道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吗?美中不足之处在于本环节题目的设计欠妥。众口铄金的意思应该是这样的: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亦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

环节三:风雨彩虹

请同学们考虑,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都曾经在哪些方面遭遇过困难挫折和落后(主要是建国后),我们又是怎样冲破艰难险阻的?(学生简要举例,思考回答,可以进行讨论)

对学生的举例进行评价。

胡锦涛书记曾经说过“不论历经怎样的风雨,依靠自强信念,中华民族从来都对自己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92第二段回答,胡总书记为什么这样说?(落实,引导学生在课本做标记)

评论:(环节三和环节二如出一辙,不过侧重点不同。看来学生有很好的知识迁移的能力,能够通过一个事例联系到相类似的事例。学生举得例子牵扯到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等,事例很好,说明学生对自强的理解不错。不过对怎样冲破艰难险阻的?回答的不够理想。其次如果学生在回答事例时能够用数字再具体的列举是不是更有说服力。)

环节四:学会自强

请大家仔细观看小品,思考(结合课本P93-P94)问题:从三幕小品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怎样才能实现自强人生?

小品梗概:

第一幕:孙莎莎的妈妈患类风湿性关节炎丧失自理能力,从小失去父亲,孙莎莎独自扛起生活重担。和班主任老师的谈话中她,乐观地说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妈妈一起考上大学。

第二幕:同学教他玩QQ上网交朋友,她有些犹豫还是决定回学校上自习。

第三幕:没有经济来源,莎莎为了读书选择了借旧课本继续学业。

(之后教师说明这是真人真事,主人公是2009年“感动青岛”的孙莎莎,2008年,孙莎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省临沂师范学院,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

组织4人小组讨论,推举发言人。

1.一个人要自强,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坚持不懈地为之而奋斗。

2.要学会自强,还必须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3.要学会自强,就要从小事做起,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在生活中不断磨砺自己。

(落实,引导学生在课本做标记)

评论:(小品的设计彰显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思想品德课教学历来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小品的原型取自2009年“感动青岛”的孙莎莎,使学生产生了亲近的感觉。思想品德课程的原则之一就是从学生日益扩展的生活入手。一个小品共有三幕。每一幕都针对着培养自强精神的三个做法之一,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特别是杨老师对学生的引导是:“为什么要这样,请结合小品分别说说你的观点”对指导学生正确的做题非常有好处。

本节课还有一个非常务实的做法那就是注重对知识的落实。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一直指导学生在书上做标记。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落实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环节五:我的未来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自己的人生,可能会遇见哪些挫折、困难,你打算怎样去做描绘自己的自强人生?

小组试发言,推举代表全班交流。

评论:(本环节的设计是本节课的高潮所在。学生的回答充分反映了学生的真诚和可爱,充满了笑声、充满了收获的自豪。有生命力的课堂就应该张扬生命的活力,就应该让学生体会生命过程的欢乐和痛苦。欢乐和痛苦交织的人生才是真实的有意义的人生。听听学生的回答吧:我未来的挫折在于将来大学毕业后找工作,我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掌握一技之长。争取让人家录用我。是不是有现实的心酸和学生觉悟的自豪。我担心体育考试不及格。真是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这个胖乎乎的男孩带给我们的则是孩子的天真和可爱。)

追求真实的课堂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好课堂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生活与课堂

生活也是课堂

丰富生活课堂

生活即课堂

生活就是课堂

生活即课堂

简约有序的课堂才是优雅的课堂

《来自生活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doc》
来自生活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