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外交风云 读后感

2020-03-02 07:06:2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周恩来外交风云》读后感

周恩来,这个名字不仅仅是在中华大地,在整个世界都是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人,能做到这样的光辉万丈,的确是值得敬仰。

在《周恩来外交风云》这本书中,生动地记述了这位当代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与众多国际首脑人物的交往。从斯大林、金日成、胡志明到赫鲁晓夫、戴高乐、蒙哥马利;从西哈努克、纳赛尔、哈桑二世、到尼克松、基辛格、田中角荣;从联合国四任秘书长到世界上第一位女总理等等,所有接触过他的人,都不禁为他的智慧与胸怀折服。而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位伟人数十年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崛起,在外交战线上的卓越贡献,是我们决不能忽视的。

新中国成立的初期,在外交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种种棘手的问题,但周恩来无不巧妙运用其智慧一一解决,其中,我认为最能体现其智慧与风度的是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

当时,中印双方本是友好的互相访问过,但由于印度后来有美国在背后撑腰,固执的向我国的西藏马及墩地区南端的朗久村无情开火,挑起中印边界第一次武装冲突,并且还说:“印度和西藏是母子关系。”无论中国如何的表示希望友好解决,印度方却丝毫不领情,还愈加的变本加厉,为了使印度人民和国际社会了解中印会谈的真实情况,为推动中印双方沿着和平的谈判道路走下去,周恩来离开印度前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周恩来首先散发书面讲话,简要重申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建议好不容易找出的6个共同点肯定下来,便于两国政府继续商谈,消除双方的距离与分歧。

一开始,招待会的气愤相当紧张,周恩来开始回答记者的问题,在场的150名记者纷纷举手提问。印度记者一向以敢于提出尖锐问题而著称,他们成心让周恩来难堪,首先印度报业托啦斯记者拉加凡提出这样的问题:

“在印度,你个尼赫鲁总理的信都已经全文发表了,但尼赫鲁总理给你的信中国报纸却没有发表。讲到言论自由,你是不是准备让中国报纸全文发表这些信?”

在场的各国记者都认为这个印度记者提的问题角度刁钻,起码有两层意思:一是在中印分歧方面,中国人心虚理亏,不敢发表尼赫鲁的信;二是给人以中国没有言论自由的印象,使周恩来一开始就在气势上占据下风。

印度记者认为拉加凡的问题好比尖锐的枪尖剑锋,会一下子把周恩来打得无法招架,都将目光投向周恩来,只见中国总理平静的回答:“这位先生可能没有读过中国报纸,中国报纸早就把尼赫鲁总理给我的信和我给尼赫鲁总理的信全文发表了。”

周恩来轻轻一击就,就剥夺了拉加凡的提问资格:一个连中国报纸都没读过的人,竟然向中国总理提出这样缺乏常识的问题,岂不是惹人耻笑?会场顿时响起一片嘲笑声,拉加凡羞得低下了头。

就是拉加凡本人也承认,周恩来对他是客气的,特别是“可能”二字大有讲究:从客气方面来说,究竟读过中国报纸没有,周恩来指示猜测,拉加凡自己说去,给他一个台阶下;从不客气方面来说,读过中国报纸还这么提问就有别有用心之嫌!

这样一个睿智有风度有胸怀的爱国之人,怎么能不伟大?他不仅仅是我们瞻仰的对象,也更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学习他的爱国与奉献,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我们也要向周恩来总理那样,无论面对什么都不畏惧,泰然自若的去解决。

周恩来外交风云

周恩来外交风云观后感

《周恩来外交风云》心得

《周恩来外交风云》观后感

周恩来外交风云观后感

《周恩来外交风云》观后感

周恩来外交风云观后感

周恩来总理外交风云

周恩来百年外交风云观后感

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观后感

《周恩来外交风云 读后感.doc》
周恩来外交风云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