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交友之道(推荐)

2020-03-03 21:53:4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从古代友道观谈交友之道

在清华大学期间,有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北京大学的前党委书记任彦申写的《后知后觉》,任彦申在序言中写到:要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有情有义地交往。

以前有一本杂志叫《八小时之外》,一个人,一天的时间可以分为八小时之内和八小时之外,一个人怎样才能过得心情舒畅呢? 主要看八小时之内和八小时之外。八小时之内,兴趣要和爱好相一致;八小时之外,爱情要和婚姻相一致。再简单一点,八小时之内,要有一分自己喜欢有事;八小时之外,要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其实,这还不行,还要有几个可以交心的好友。鲁迅赠给好友瞿秋白有一幅著名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什么叫做知己?有三条标准,能不能把最快乐的事情告诉他;能不能把最痛苦的事情告诉他;能不能把最隐秘的事情告诉他。

在社会生活中,免不了要和别人交往。孔子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古今中外,历史上,有很多人的友谊友谊传为佳话。如歌德与席勒,马克思与恩格斯,伯牙与钟子期,管仲与鲍叔牙,李白与杜甫,刘禹锡与柳宗元,欧阳修与苏东坡、辛弃疾与张孝祥,鲁迅与瞿秋白等等。

胡锦涛同志在2007年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告诫党员领导干

部:要慎重对待朋友交往,要择善而交,要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要注意净化自己的社交圈,对那些怀着个人目的来拉拉扯扯的人要保持高度警惕,更不能为了贪图享乐而去“傍大款”。

然而,现代领导活动中,并不是所有领导干部交友都是成功的。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利益,在交友问题上放松警惕,丢掉原则,与利益为朋,与小人为友,就会因交友不慎,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领导干部要坚持正确的交友原则,掌握正确的交友方法。

今天,我就从中国古代的友道观来谈谈交友之道。

一、民族文化 璀璨明珠——中国古代的友道观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在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当中,有很多灿烂的珍宝,传统的友谊道观毫无疑问是重要的一部分。

传统的友道观可以简要归结以下几个方面:

尚友道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乐字的发音三种) 古人说:同门为朋,同志为友。跟同一个老师学习的人为“朋”,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同学”;志同道合的人为“友”,也就是今天的“同志”。

我们中国人崇尚友道的传统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早在2500年前,我们中华民族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他的思想深深地影

响了中华民族二千多年,甚至不仅仅是中华民族,2009年,美国的众议院通过一个议案,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9〃11事件后,全世界的宗教领袖在一起商讨怎么样解决人类的和平问题,最后他们想了一句话,用英语说很复杂。这时,哈佛大学东方文学院的院长杜维明说:这不就是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

孔子名丘,字仲尼。仲是老二意思,他还有一个哥哥,叫孟皮。这就奇怪了,孔子姓孔,为什么哥哥姓孟?孟其实就是老大的意思,皮是表示腿有残疾。所以,孟姜女也不是真名,姜是齐国的国姓,孟表示是老大,女表示性别。孟姜女就是齐国一户人家的长女。

记录孔子言行的伟大著作《论语》,总共有20篇,15925字。打开《论语》,第一篇第一条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在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在他的一篇叫做《少司命》的诗歌中有一句是:“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意思是悲伤中最大的悲伤莫过于活活的离别,快乐中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新认识一个好朋友。

在《周易》里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意思是两个人要是志同道合,同心协力,那么那个力量足以折断金,同心人之间说的话,味道就像兰花一样芬芳。武侠小说里两兄弟结拜叫义结金兰,金兰之交、金兰之契。

儒家的友道方面,最有名的就是伯牙和钟子期。伯牙善鼓琴,钟

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山高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河流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都能领会。)

两个人约好明年再来,到第二年伯牙来的时候,钟子期生病去世了,伯牙一听万分的悲痛,拿着琴到他的坟头去弹奏一曲,弹完了以后就把琴弦扯断,把琴摔掉,他说人世间再也没有一个人知道我为他弹琴了。(“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样,就留下一个词叫“知音”,留下一个成语叫做“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一个是指弹奏技艺的高超,知音是指心心相印的朋友,说“高山流水遇知音”。

儒家重视友道,这跟儒家的思想核心密切相关。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其内容主要是“仁者爱人”。又有“泛爱众,而亲仁。”孔子的学生子夏有一句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诗:《琵琶行》,其中写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把这两句话结合在一起,就是另一句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相逢何必曾相识。”宋代有位诗人叫晏殊,他同一个

好友分别了15年后又重新相逢,非常高兴,就写了一首诗《金柅园》:“临川楼上柅园中,十五年前此会同。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如果我们把晏殊的“人生何处不相逢”跟白居易的“相逢何必曾相识”放在一起,也是一句有名的格言,“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识”。人生的各种相逢、相识都是很难得的,应该彼此珍惜。人与人之间要和为贵,要相互“爱”,要以“仁爱”的原则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人类的交往日益频繁,交友的范围也一天比一天迅速扩大。不仅是同门同道之间要交友,也不仅是同种同族之间要交友,而且在不同种族、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人民之间也要友好交往。人类越来越由野蛮走向文明、由对立走向统

一、由战争走向和平、由仇视走向握手。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

主诚笃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认为诚乃天之道 ———即大自然的存在与变化是真实无妄的。天道以其诚才能化生成物;而人道亦必须思诚,才能产生真正的道德行为,感动他人,赢得信任,成就事业。济世以修身为本,修身以诚意为要。可见诚的精神是儒学的精髓之一。

诚就是真诚、诚实。诚是交友的基础。对朋友应取以诚相待的态度;不能是口是心非,阳奉阴违,不能像《红楼梦》中的“凤辣子”,

“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当面喊哥哥,背后操家伙”,跟这样的人是永远也建立不起真正的友谊的。

儒家思想认为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要经过哪些阶段呢?《大学》中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儒家著名的人学公式。

首先要格物、致知,要刻苦读书,掌握丰富的知识,当然,既包括有字书,也包括无字书。古人向来讲究少儿学,壮而游。20岁以前主要是读书,20岁以后离开书斋,仗剑远游天涯。少儿学是读有字书,壮而游是读无字书。读有字书是读万卷书,读无字书是行千里路。所以,《红楼梦》里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格物致知之后,接着是诚意、正心,意要诚,心要正;再然后依次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儒家一个著名的人学公式。在格物、致知、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儒家认为人生有两个重要的环节,一个是诚意,一个是正心。如果意不诚,人生的链条就断裂了;如果心不正,那么人生的链条也断裂了。所以,诚是儒家非常看重的一个东西。一个人应该真诚,应该坦诚,朋友之交要以诚相待。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这样以诚相交的例子。比如战国时期,燕国的太子丹,因为以诚待荆轲,所以荆轲敢于为他去刺杀秦始皇。太子丹知道成功也是死,失败也是死,所以在易水送别,留下了千古悲歌《易水歌》。易水就在北京的西南,今天河北的易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读这首诗,一种悲壮之情就会油然

而生。

所以,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专门为荆轲写一章叫《荆轲列传》。写完以后,司马迁很激动,他自己评论了两句话:“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

真诚的友谊能给人以信心,能给人以力量,能给人以勇气,能给人以希望。真诚的友谊是人生旅途中一座温暖的驿站。人生是什么?汉代人说,“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里的“忽”就是很快的意思,说的是人生一世,时间很短,匆匆而过,就像出一趟远门一样。真诚的友谊是人生旅程中一座温暖的驿站,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风尘仆仆,长途跋涉,疲惫不堪时,你可以在这一座驿站中洗去灰尘,消尽疲劳,从而精神振奋地,焕然一新地踏上你新的人生征程。

守信用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儒家五伦之一就是“朋友有信”。 朋友之间应该讲求信用,恪守诺言。“一诺千金”这一成语从哪里来的呢?出自《史记〃季布列传》,季布这个人非常讲求信用,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儒家讲求“仁义礼智信”。从大的方面讲,整个社会要诚信;从小的方面讲,个人要讲诚信。《论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如果整个社会没有诚信的话,就如“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什么是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呢?大车缺失了一个重要的部件,比如说轴承,整个车子就走不了。信就是社会这辆大车中最重要的部件,所以,儒家认为整个社会都要诚信,如

果一个社会诚信发生问题,这个社会就很危险,这是大而言之。

小而言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有一个得意门生叫做曾子,他有一句著名的话,叫做“一日三省吾身。”就是说每天从三个方面来反省我自身。哪三个方面?“为人谋而不忠乎”。就是说为人谋事,是不是忠心耿耿。“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就是与朋友交往是不是不讲信用了。“传而不习乎”,即学知识是不是没反复复习。

《庄子》中有一个故事,从我们今天来讲,可能会觉得这个人太迂了,太笨了。这个人叫尾生,他跟他女朋友定好时间见面,说今天晚上吃过晚饭,咱们在桥柱子下面见面。这个尾生他早早吃过饭,就到那里去了,但是他女朋友还没有到。这时,忽然之间山洪暴发了,滚滚的洪水从山上下来,他只要退后一步,就可以活下来,但是他说:我跟她说好了在这儿等她的,我不能离开这儿,于是就抱着柱子,水越来越高,把他淹死了。从表面上看,他确实很傻气,但从他的“迂”,我们应该更多的读出他的守信精神。

李白这个人也非常讲求信用,他在一首诗中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意思是同和别人一起喝了三杯酒后答应别人的诺言相比,五岳也变得轻了。不能是在喝酒的时候,三杯酒下肚,就拍着胸脯说,这件事情包在我身上了,过两天后拍屁股说不行了。

鲁迅在临终前给儿子周海婴的遗嘱里,有一句著名的话:别人答应了你的事,你千万不要当真;你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当真。

讲信用进一步讲,还要学会慎言,就是你得看看你的力量能不能

做到,如果你的力量怎么做也做不到,就不要轻易的答应别人。也就是说:说话要留有余地,干事要不留余力。

贵诤规 ———“切切偲偲”“如切如磋”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翻译:子路问:怎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士呢?孔子说:互相勉励监督,和睦相处,可以称得上是士了。朋友之间互相勉励监督,兄弟之间和睦相处。《论语〃子路》)

子路只比孔子小9岁,在论语里他出现的次数最多,达41次。他出现的时候,一般是在被孔老师骂,为什么孔老师喜欢骂他呢,因为只有他才敢骂孔老师。子路是力能博虎,他第一次见孔子,头上插了两根野鸡毛,光着膀子,身上还有纹身。孔子看到后,问:人乎野人乎?你是人还是鬼,还是人鬼情未了。孔子收子路做学生之前,经常被人欺负,自从收了子路做学生,再也没有人欺负也孔老师了。

切切偲偲”“如切如磋”就是说朋友之间应该互相砥砺,互相切磋。砥和砺都是磨刀石,砥是细的石,砺是粗的石,引申作动词磨厉的意思。切,本意是把骨头加工成各种形状 ;磋,本意是把象牙加工成各种形状。切磋,引申为朋友间在学业上相互商讨。“诤”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直言规劝,止人过错。有了过失时,能直言规劝的朋友,称之为诤友。诤友,又称为畏友,即常令人望而生畏却对人有益的朋友。在平辈之间, 叫做诤;如果是下级对上级,大臣对皇帝,子女对父母也是直言规劝,止人过错,那就叫做谏。谏和诤意思是一样的,只是

所指向的对象不一样。

中国历史上诤友畏友的佳话很多。战国时廉颇和蔺相如由势不两立到成为刎颈之交,唐太宗朝有大臣魏徵敢于直谏,不怕触怒龙颜。

孔子曾经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如果有好朋友在你身边,给你直言规劝,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朋”字有人解释是两串钱,也有人解释是两块肉。在有的人眼里朋友就是酒肉朋友。交什么朋友?是益友,还是损友?是玩友,还是诤友、畏友?人生路上要多交雪中送炭之友,少交锦上添花之人,尤其要谨防落井下石之徒。

古人交友主要是从道德上互相砥砺,从学艺上互相切磋,所以有道德文章之友的说法。在历史上,这样的道德文章之友有很多很多,比如说李白(701-762)和杜甫,在公元744年,44岁的李白在洛阳遇见了33岁的杜甫,两个人一见如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一起漫游齐鲁之江,晚上喝醉酒以后,两个人盖着一条被子休息睡觉,两个人在一起愉快的玩了几个月,分别之后再也没有重逢过。交通、通信也不象现在这样方便,所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以后,也许五年、十年、二十年见不着,很多分别变成为永别。像李白、杜甫分别以后再也没有见过面。李白想念杜甫,就写了两三首诗怀念杜甫,杜甫这个人感情深厚,写了二三十首诗怀念李白。这好像有点不对称。但是有一条,李白762年,他喝了点酒后,看到河里

的月亮很漂亮,就下河去捞,结果一命呜呼。李白之后,杜甫还活了八年啊。杜甫的晚景也很凄凉,安史之乱后,杜甫全家在湖南耒阳的江边上流浪,已经七天七夜没有吃东西了,耒阳县令听说诗圣杜甫在耒阳县流浪,令手下衙役快马加鞭带了20年牛肉,一坛好酒,在湘江边上寻找,找了几天,终于找到了,只是当时正是盛夏时节,据郭沫若考证是农历七月。他写了一本书《李白与杜甫》,因为又没有保鲜措施,杜甫吃了这些牛肉,当天晚上就一命呜呼,诗圣杜甫居然是吃牛肉撑死的。

诤友是相互的,能不能交上一个诤友,是双方相互的事。你以诚待人,朋友才能以诚待你;你对朋友直言规劝,才能在你有过失时得到朋友的直言规劝。中国有句熟语叫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还有一句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周易》里面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意思是说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也是环境影响,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

的选择自己身处的环境。常跟诤友畏友在一起,受其砥砺,耳濡目染,自己也会变得完美起来;相反,常跟损友在一起,潜移默化,慢慢地就会同流合污。人生路上要多交雪中送炭之友,少交锦上添花之人,尤其要谨防落井下石之徒!

讲宽容 ———“宽裕温柔,足以有容”

这是一种平等意识、宽容意识。平等交友之后,就是要宽容待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眼里容不得一点灰尘,容不得朋友偶尔的失误,那么就交不到朋友,因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从生命的本来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近代教育学家陶行知,他说老师们都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何止老师是如此,每个人都是如此: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去。

清代诗人袁枚写过一首小诗,诗名叫做《青苔》,五言绝句只有20个字。这首诗是这样的:“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意思是在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在一个僻静的毫不起眼的角落里,青苔在默默无闻地生长着。青苔开的花特别的小,仅有米粒那么大,但是它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不自暴自弃,而是自豪的、骄傲的,也学牡丹那样盛开。青苔开的花是很不起眼的,说得极端一点,是至微至陋。而牡丹花是非常高贵,至富至贵的。但是,它们同样都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同样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同样的向大自然释放着自己生命的热情。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得出,没有必要

盲目的去仰视朋友,也没有必要毫无自知之明的俯视朋友。

重恒久 ———“温不增华,寒不改叶”

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是说水淡而无味,而是说如水淡淡地不断细水长流。“小人之交甘若醴”是说像喝醴酒一样,喝起来很甜,但是喝一点就晕了。我很喜欢一幅对联,叫做“友如画竹终须淡,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交朋友就像画竹子一样,最好的是淡淡的,写文章像看山一样,不喜欢平平的山坡。所以中国有一句俗语说“为人贵直,为文贵曲”。

如何能够使友谊持之以恒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忘记自己,利于别人,这样的友谊才能长久。

诸葛亮有一篇有名的文章《交论》,只有32个字。“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君子之交应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在你困难的时候、危险的时候、曲折的时候,我还是跟你一样的好,夷就是平坦的,险就是危险的,曲折的,意思是能够经历春夏秋冬而不衰败,经历了平坦和不平坦的考验以后,更加牢固。

二、从古代友道观谈交友之道

历史是不能重复的,同样,历史也是不能割断的;任何思想都是一定的时代的产物。时代是发展变化的,在旧思想上可能产生新思想,旧的思想则可能成为新的思想发展的障碍。所以,我们正确的态

度应该是批判继承,也就是哲学上所说的扬弃,有所扬,有所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积极因素,剔除消极因素,以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是使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儒家的友道观,我们也应取这种态度。

总而言之,在注意以下的交友之道,也可以说是从传统的友道观得出的有益启示吧:

第一,交友以诚,诚笃真挚。第二,交友以诤,砥砺切磋。第三,交友以信,一诺千金。第四,平等交友,宽容待人。第五,交友以恒,忘我利他。

最后我把诸葛亮的八个字送给大家,那就是“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谢谢大家。

谈《论语》的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心得体会

谈交友

我的交友之道

我的交友之道

《谈交友之道(推荐).doc》
谈交友之道(推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