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实践报告

2020-03-03 06:56:3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参观施洋烈士陵园有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这是近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时做的一首缅怀诗——《有的人》。诚然,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永远活在人们的心理,不会因随年年轮流转而褪色,不因时光匆匆而苍老,他的精神,他的故事,他,永远树立在那里,但凭沧桑变幻,依旧铁骨铮铮,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施洋就是这样一位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革命先驱。

11月28日上午,尽管已是深秋,气候却是温暖宜人,我们第44期党校学习的两小组一行人在南湖集合后向目的地——施洋烈士陵园出发,瞻仰这位年仅三十四岁便为了共产主义是也献出了宝贵生命的先烈。

虽说是深秋,应是万木萧条的时节,但是走进陵园,青翠之色仍填满了眼前。尽管外面就是一条主干道,可是喧闹已被这一方土地所隔绝在外。因为是周末,前来怀念革命志士的市民很多,大人小孩,徜徉在这宁静而怡人的景色中,或因这想起那段无数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的年代。走上一段阶梯,一块白色大理石台基上竖立着的就是施洋烈士昂扬的雕像。台基上还有一段董必武1957年的题诗:“二七工仇血史留,吴萧贻臭万千秋,律师应仗人间义,身殉名存烈土俦”。

施洋(1889~1923年),原名吉超,号万里,字伯高。竹山县麻家渡镇双桂村人。1917年,一向勤奋好学的施洋自湖北私立法政专门学校法律学毕业后加入武汉律师公会,即被选为副会长。他的收入大都用来保障人权,伸张公理,被广大平民称为“劳工律师”。 1920年秋,施洋在武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年6月,施洋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由施洋领导的汉阳铁厂工人罢工运动去的胜利。1923年2月4日,他参与领导的京汉铁路工人举行总罢工,施洋积极组织武汉工人和学生进行反对军阀吴佩孚的游行示威。1923年2月15日(腊月卅日)凌晨在武昌洪山将施洋执行死刑。1939年7月,为纪念“二·七”工人运动的伟大先驱,中共湖北党组织和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将施洋的遗体安葬在武昌城外洪山脚下,由江岸铁

路分工会立“施洋先生之墓”碑。1953年,在武昌洪山修建了施洋烈士陵园,建起巍然挺拔的“施洋烈士纪念碑”。

直立不屈,衣衫飒爽,目视前方,看到的是希望,不予敌人妥协的浩然正气。走过雕像继续前行,在山叶送风中拾阶而上,迎面看到的师洋烈士纪念碑,碑的左侧书写着烈士的生平事略,右侧刻有“二·七”惨案的经过,即便被的后面,被一圈黄色菊花围绕的是施洋烈士的衣冠冢,同学们纷纷在此表达哀默之情。

俯仰天地,天朗气清,人杰地灵,零星黄叶掩映在青山陵园,松柏拱卫,烈士英灵长眠,发人幽思。

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怀那段无数英烈为了中国的明天,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奋斗的历史。十九世纪中期,闭关锁国的大门被坚船利炮轰开,从此国人遭受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西方列强三重奴役的历史开始,同此之时,一代又一代热血中华儿女纷纷投身到挽救民族危亡,救国救人民的事业中来。

他们不是为了权力,是为了广人人民群众的权利,威逼不曾使他们屈服。他们不是为了金钱,金钱的利诱,糖衣炮弹的“攻击”也不能改变他们勇敢而坚强的心,富贵不能淫。即使身处白色恐怖的威胁,即使生活再清苦,破屋不改其志。他们的信念如此执着,正如施洋在刑场上面对着军警的冷酷枪支仍高喊:“我不怕人,不怕事,不怕死,堂堂正正做人,反对强暴,你们杀了一个施洋,还有千万个施洋!”千千百百个“顾正红”、“方志敏”、“闻一多”、“李公朴”···道不尽的心酸历史,说不尽的英勇故事。有了他们的牺牲,有了无数为无产阶级奋斗终身的先烈,才有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了今天安稳幸福的生活。

即便现在没有了枪林弹雨,没有了白色恐怖的威胁,我们仍要学习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他们不畏艰险,将国家和人民利益放的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保持艰苦普素的作风,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更应时刻保持警惕,向先烈学习,学好知识,以期将来投身于社会实践工作中,发挥好我们应起的作用。

回来的路上,思绪仍无法平静。过去的一幕一幕,作为学习历史的我们来说,印象更是深刻。正是“有的人死了,可是他还活着”,万古长青,只要有风吹过的地方,情操苍翠一片。

党课实践报告

党课实践报告

党课实践报告

党课实践报告

党课实践报告

党课实践报告

党课实践活动报告

党课实践报告(推荐)

党课复习实践报告

党课实践

《党课实践报告.doc》
党课实践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