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结构化面试试题

2020-03-03 07:17:4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评委现场随意提问问题回答思路

1、结构化面试中常见的评委现场随意提问问题回答思路 结构化面试中常见的 评委现场随意提问 问题一: 请你自我介绍一下”

“ 思路:

1、这是面试的必考题目。

2、介绍内容要与个人简历相一致。

3、表述方式上尽量口语化。

4、要切中要害,不谈无关、无用的内容。

5、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6、事先最好以文字的形式写好 背熟。 问题二: 谈谈你的家庭情况”

“ 思路:

1、况对于了解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等有一定的作用,这是招聘单位问该问题的主要原 因。

2、简单地罗列家庭人口。

3、宜强调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4、宜强调父母对自己教育的重视。

5、宜强调各位家庭成员的良好状况。

6、宜强调家庭成员对自己工作的支持。

7、宜强调自己对家庭 的责任感。

问题三: 你有什么业余爱好?

“ 思路:

1、业余爱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招聘单位问该问题的主 要原因。

2、最好不要说自己没有业余爱好。

3、不要说自己有那些庸俗的、令人感觉不好的爱好。

4、最好不要说自己仅限于读书、听音乐、上网,否则可能令面试官怀疑应聘者性格孤僻。

5、最好能有一 些户外的业余爱好来“点缀”你的形象。 问题四: 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 思路:

1、座右铭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面试官问这个问题的主要原 因。

2、不宜说那些医引起不好联想的座右铭。

3、不宜说那些太抽象的座右铭。

4、不宜说太长的座右 铭。

5、座右铭最好能反映出自己某种优秀品质。

6、参考答案――“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 口” 。

问题五: 谈谈你的缺点”

“ 思路:

1、不宜说自己没缺点。

2、不宜把那些明显的优点说成缺点。

3、不宜说出严重影响所 应聘工作的缺点。

4、不宜说出令人不放心、不舒服的缺点。

5、可以说出一些对于所应聘工作“无关 紧要”的缺点,甚至是一些表面上看是缺点,从工作的角度看却是优点的缺点。 问题六: 谈一谈你的一次失败经历”

“ 思路:

1、不宜说自己没有失败的经历。

2、不宜把那些明显的成功说成是失败。

3、不宜说出 严重影响所应聘工作的失败经历,

4、所谈经历的结果应是失败的。

5、宜说明失败之前自己曾信心白 倍、尽心尽力。

6、说明仅仅是由于外在客观原因导致失败。

7、失败后自己很快振作起来,以更加饱 满的热情面对以后的工作。

问题七: 对教师工作,你有哪些可预见的困难?

” 思路:

1、不宜直接说出具体的困难。

2、可以尝试迂回战术,说出你对困难所持有的态度―― “工作中出现一些困难是正常的,也是难免的,但是只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事前周 密而充分的准备,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

问题八:在应聘时,会根据应聘教师的履历提出一些即兴的问题,主要是考察应聘教师的应变能力。

思路:在写履历表时就要有被提问的意识,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强项”多做点准备,这样不至于 强项变弱项。 (例如:有一教师在履历表上写到他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校长马上就追问该教师写这篇文 章的目的,以及对这篇文章观点的一些探讨。结果这个老师说的稀里糊涂,很显然没做准备。 ) 问题九: 在教学中,出现与领导意见不一是,你将怎么办?

“ 思路:

1、一般可以这样回答“我会给领导以必要的解释和提醒,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服从领导的意见。

2、或者“对于非原则性问题,我会服从上级的意见,对于涉及学校教学的的重大原则问题,我希望能向 更高层领导反映。 ”

问题十: 你是应届毕业生,缺乏经验,如何能胜任这项工作?

思路:

1、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最好要体现出应聘者的诚恳、机智、果敢及敬业。

2、如“作为应届毕业生, 在工作经验方面的确会有所欠缺,因此在读书期间我一直利用各种机会在这个行业里做兼职,譬如:做家 教、在私立学校任课、并参加顶岗计划!我也发现,实际工作远比书本知识丰富、复杂。但我有较强的责 任心、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而且比较勤奋,所以在兼职中均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从中获取的经验也令我受益非浅。学校所学及兼职的工作经验使我一定能胜任这个职位。 ”

★10 个常见的压力面试题及回答

1、告诉我,你最大的弱点是什么?

回答这种问题的秘诀在于不接受这种否定暗示。 不要否认你有缺点, 没人会相信世界上有完人; 相反, 你应该承认一个微不足道的弱点或一个小小的缺点, 然后再说那都已经成为过去了,表明自己是怎样克服这个缺点的。 你认为自己的哪项技能需要加强?

2、你认为自己的哪项技能需要加强?

麻烦又来了,你不可能宣称自己无所不能,但如果你简单地承认自己在哪方面需要改进,高压面试 主考就会像嗜血的鲨鱼一样一口咬住你。 你该重新定义一下这个问题以便躲开这一点:"既然谈到这儿,我想说我已具备了这份工作所需的所有技 能。这也是我所以对这个职位感兴趣的原因。"你可以借机再把自己的工作经验(民师工作 民师工作)或简历(应 民师工作 应 届生:资格证 等级证等)闪光之处再炫耀一番。 资格证、届生 资格证、等级证等 你认为什么样的决定犹为难做?

3、你认为什么样的决定犹为难做?

如果你用他问题中的这些词来回答,就只能对自己不利了。主考会立刻猛扑上来。那回答的秘诀是什 么呢?要摒弃那些否定性的词汇:"我没发现有什么决定特别'难'做,但确实有时做一些决定要比做其他 的决定要多费一些脑筋,多做些分析。也许你把这叫做'难',但我认为我拿工资就是做这些事情的。" 你靠那点微薄的薪水是怎么过活的?生活对你来说一定很艰难?

4、你靠那点微薄的薪水是怎么过活的?

生活对你来说一定很艰难? 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引你说出一些个人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和财政危机。 当然,也许主考所说的不错,然而你一定要回避这个问题:"你见过哪个我这个岁数的人对工资已经很满 意呢?当然,我想得到更高的薪水,这也是我到这来参加面试的原因。至于现在嘛!我还可以付帐并保持 收支平衡的。" 现在这份工作你最不喜欢的是哪一点?

5、现在这份工作你最不喜欢的是哪一点

又是典型的用否定词表述的高压问题。但即使这样,也要避免其中的否定因素。 考官可不管是不是他促使你如此挑剔的,他只能记住你是一个爱抱怨的人。 更糟的是,他对这次面试的印象也会是否定的。"我觉得现在的工作各方面都不错,但是我正准备迎接新 的挑战,等待肩负起更重的担子,取得更大的成就。" 你认为在工作中曾遇到过的最艰难时刻是什么时候?

6、你认为在工作中曾遇到过的最艰难时刻是什么时候?

不要搜肠刮肚地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你最不想做的就是道出以个人失败和集体受难而告终的经历。 给你一些忠告:不要谈及个人和家庭的困难,不要谈及与上司和同事的摩擦,你可以讲一次与下属产生的 矛盾,并且说明自己是如何创造性地解决了矛盾,最后做到皆大欢喜的。你也可以讲一次对你来说极富挑 战性的经历。 你觉得什么人在工作中难于相处?

7、你觉得什么人在工作中难于相处?

你现在已经学会了千方百计避免作否定回答的技巧,那么你很可能简单地回答:"我觉得没什么人在 工作中难相处。"或:"我跟大家都合得来。"这两种答案都不算坏,但却都不十分可信。你应该利用这个 机会表明你是个有集体协作精神的人,"在工作中唯一不容易相处的是那些没有集体协作精神的人,他们 不肯干却常抱怨,无论怎样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他们都无动于衷。

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反复的研究,我们把结构化面试的问题总结、归纳为“四育·五性”模式, 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反复的研究,我们把结构化面试的问题总结、归纳为“四育·五性”模式,无论你遇到 什么固定(抽签)的题,还是现场随意提问的题,都可以套用这个模式,以取得较好的成绩。 什么固定(抽签)的题,还是现场随意提问的题,都可以套用这个模式,以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四育

1、教育政策——口号、宣传、时事政策等 如:素质教育、情境教育、创新教育、新课程改革、自主教育等。

2 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新课改等的基本理论规律 如:主体教学、学生主体、身心发展规律、活动教学、启发教学、因材施教等

3、教育方法——与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的方法等 如:启发、讨论、小组教学、圆桌(马蹄型)教学、等

4、教育实践——把理论运用于实践中,结合实践进行教学 如:结合学生、学校环境(条件)、社会的实际进行教学。

二、五性

1、时代性 教学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和潮流,不能逆潮而动,如:三八线,早恋等

2、人本性 教育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人权,处理事情采用民主的、符合人性 的方式等

3、真实性 教学应该是真实而不是虚假的,是主流而非支流等,单必须是真实的教育。

4、平等性 师生关系平等,教师与家长平等,领导与下属平等,同时平等而非相反。

5、前瞻性 放远二不是拘泥于眼前,看到远方而非目前,譬如:教师工资低,待遇不好等。 结构化面试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自我认识(随意提问)

二、言语表达(普通话水平)

三、逻辑思维(固定(抽签)解答)

四、计划 组织(组织教学(说课)能力) 举止仪表(行为、着装) 组织(组织教学(说课)能力)

五、举止仪表(行为、着装)

六、人际和协 第三部分

结构化面试的主要内容之三——逻辑思维能力 结构化面试中的常见固定问题(或抽签) ★

1、结构化面试中的常见 固定问题(或抽签) 的回答思路 问题一:为什么要选择教师这个行业?

“为什么要选择教师这个行业”“你是怎么看教师这个工作的”等涉及到教育观的这类问题被问到的几率最大。这是来面应聘的教师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参考答案: 回答问题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故弄玄虚。 民办教师可以回答:以前是凭热情,现在是凭感情,教了这么多年,对教育教学和学生已经有了放弃不下 的感情了等,还可以举一些曾经发生过的真实的案例来说明论证;应届毕业生可以这样回答:读的就是师 范类的专业,做教师符合自己的专业,而且现在企业公司之类的工作不够稳定,教师稳定性比较高,现在 好的学校对教师的培养很好,也能为教师提供很大的发展空间等。 问题二:你怎么理解为人师表

参考答案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之一,它的意思是说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在人品学识上做好表率,这样才能进行教书育人。对于这个话,我是这么理解的: 一个师者,如果没有足够的学识或者没有高尚的人品,那么他就不能教导学生,让学生积极的成长。 师者如果自己都行不正,也就无法做好表率,学生们也会不服,更甚者会使学生在他的“教导”下误入歧 途。 老师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跟学生保持密切交往的是教师。因此,教师的人格修养对班集体 的建设、对学生品质的培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新时斯的教师更要注意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充满爱心,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色。师表就是表率、榜样的意思。教师的一言一行,对 学生都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巨大的,这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 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为人师表,就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 学习、效法的楷模和表率。人格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人生走向。

问题三:新学期领导调你到一个双差班去当班主任,你怎么办?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给我这样一个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我会努力工作完成这个任务 A.计划:了解情况,收集相关信息,制定新学期教学计划,相信没有差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B.实施: 1.发挥教育合力作用,既充分联系科任教师、家庭的合力,与科任教师、家长交流沟通,有机配合,及 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了解学生从而做到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热爱尊重才能更好自觉自愿 的学习.

3、:组建好班委和团支部,充分发挥班干、团干的作用。 3

4、方法上抓二头带中间, 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特别注意培养发现原双差班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表扬, 激发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C.总结:及时总结,取得的成效以及不足,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问题四: 俗语说:家有半斗粮不孩子王,你为什么选择教师职业?

参考答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而且一个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教育的希望在我们教师, (还可以联系国家领导人最近对教师的重视等) 。我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有如下几点原因: 1.自我认知:民师老师可以说:我从事了这么多年的教师职业,对我来说,教师是最适合我的职业 了。应届毕业生可以说:我是师范专业的学生,选择教师这份职业能让我学以至用,充分发挥我的专业特 长. 2.挑战性:信息时代的今天,教师将面对学生通过大量信息渠道获得的各种知识而向教师提出的各 种各样的问题., 3.人生价值:因为如果说人才的成长需要人梯,那么教师就是这人梯的最初几级. 4.追求美好的东西:教师工作稳定,并且在家附近做教师能方便我照顾我的家人. 如果有幸被录用为教师,将牢记教师职业道德,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做一名优 秀的人民教师.

问题五:一名班主任以严格管理著称,教学成绩优秀,一名女生因早恋,成绩大幅度下降,班主任十分生 在全班点名批评了这名女生,结果这位女生从教学楼跳楼自杀, 气,在全班点名批评了这名女生,结果这位女生从教学楼跳楼自杀,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1、作为班主任对学生严格管理,体现了对学生高度的精神,严格管理无可厚非,严是爱松是害。另一方 面,严格并不等于不注意方式方法,特别中学生正处青春期,他(她)的自尊心很强.更不能采取羞辱甚 至侵犯学生人权的方法来“严格管理” 。

2、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尊重爱护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尊重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有机合 理的结合。显然这位老师没有遵守这个原则,他的做法也是错误的。而且,对于早恋问题应实事求是的分 析,权衡利弊再做决定,而不是草率的处理。

3、如果我是这名老师,我的处理方法是:私下与学生交流,合理引导,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让其认 识到行为的错误性,帮助其改正错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到达解决问题的目的。

4、如果我有幸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一定会做到让学校放心、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合格人民教师。

5、这件事同时也说明: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受挫败能力,正确对待困难、挫折,是我们社会、学校、家庭面临的共同课题。

问题六:请你根据对以下提供的材料发表看法:

在食堂里常听到学校的学生议论,老师为什么就能自己点菜; 在校园的路上学生指指点点,你看老师在草坪上走; 在升旗仪式结束后,学生说哪几位老师在讲话; „„

参考答案:

1、本案例说明了教师身为人师,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

2、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教人以言,不如导之以行。认知心理学也证明:教师教育教学的效果,除了教 育方法之外,最重要的是教师言行。

3、教师的自身的行为潜移默化的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培养高尚而健全 的人格,在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打扮及精神面貌等方面尽量给学生以正确的示范,才能真正起到教 育的作用。 问题七:现在有“贵族学校” 贵族班” 对此有何评价?

参考答案:贵族学校起源于英国,主要培养统治阶级上层人物,近年来,我们国家也出现了一些类似的学校。

1、它是社会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群众对教育的重视,特别是受到和高富豪和高官的亲睐。可以提高 精英教育的成果。

2、但是也有一些不合法的贵族学校打着合法的外衣以营利为目的,欺骗人民群众。也有一些学生家 长存在盲目的心态,认为只要送进去出来后就成人才了,这种错误的贵族精神会害了孩子,真正意义上的 贵族精神是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

3、我们的各级相关部门要做好审批,监管,执法力度,净化教育环境,认真管理好教育这块神圣的 土地。

4、在我的工作中,更要努力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思想水平,争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问题八:”所有主任中,班主任的权力最小.所有主任中,班主任对人类的贡献最大”这是一位校长以这样的感悟来激励年轻的班主任们.你作为一名教师怎么理解 理解? 参考答案:

1、班主任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有很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组织 者。

2、虽然权利小,但是他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地位,是搞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如果工作没开展好,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明白自己对学生的作用,言传身教,依法执教。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和同事间的和作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社会认同的人民教师。

问题九:假若你是校长,你们学校有部分优秀教师,下班时候在家免费辅导学生,你对这种现象怎么看?你如何处理? 你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1、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们教师的工作热情,也反映了教师的工作方式方法的弊端。

2、加班给学生无偿的辅导,是教师职业道德崇高的表现,但是不要为了提高升学率而辅导。

3、现在我们国家提出要给学生减负,显然教师的做法是错误的。

4、加强正确的教育教学观的认识,做为校长,也不能以考试成绩做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为教师减负。

问题十:你是一个班主任,新学期开学,班上有位成绩优秀的女生其家长打算不让这位继续上学了,你家 访主要原因:一是这个家庭有三个在上学(二儿一女) 经济负担重,二是家长准备重点保二个儿子上学 准备重点保二个儿子上学。 访主要原因:一是这个家庭有三个在上学(二儿一女),经济负担重,二是家长准备重点保二个儿子上学。 今后考大学,家长有女儿迟早要出嫁是人家的人的思想。请你现场模拟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今后考大学,家长有女儿迟早要出嫁是人家的人的思想。请你现场模拟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参考答案: 尊敬的××家长,你好! 我是你女儿的班主任,听说你打算不让你女儿读书了,我感到特别的遗憾。因为你女儿的学习很优秀,继 续学习下去,她肯定是社会的人才。我们学校很希望她能继续读书,作为家长也不能不管孩子的感受而剥 夺孩子的受教育权(或决定不让孩子上学) 。 对于你们的经济困难问题,我们会认真的调查后采取有效的措施让你女儿回到学校,我们的政府也 有专门对困难的群众的上学难的问题有相应的措施,请你相信国家,相信政府。 对于你认为女儿迟早要出嫁是人家的人的思想,我觉得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在,随着文明的进步,时 代的发展,社会的开放,以前的封建思想已经不能在现在激烈社会中体现竞争力。女儿也可以是人才,现 在很多文秘工作都是女孩子做的,很多企业家也是女孩子。所以,我们要解放思想,与时具进,才能富裕 起来,过上幸福的日子。 最后,我还是真心你能够理解我,让你女儿回到学校学习。

1、常见的面试(抽签题)库

1、你认为学校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请谈谈你的观念?

2、学校领导要组织或开展一次创优活动,你打算怎么做?

3、如果你的一个异性学生非要与你交朋友,你回怎么做? 4、校长委托组织一次夏令营活动,你怎么开展工作

5、结合你所报考教学专业,谈谈你如何处理好执行新课程标准和教学改革的关系

6、请你谈谈在优越的环境(学校)和在相对更差的环境里哪个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为什么?

7、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自私了,你认为是这样吗?为什么?

8、小皇帝读书了,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发生过矛盾?作为教师对此你怎么看

9、对孩子教育的分歧要让孩子知道吗?你诊断怎样化解这种矛盾和分歧的?

10、随谈你对儿童教育的见解

11、你的一个很好的教学改革方案,不仅没得到校长的采纳,反而说你异想天开,你怎么办?

12、你组织学生一次户外活动,有个同学突然中暑,你怎么处理

13、有两个孩子, 都从五岁开始学画, 孩子小冬的父母让小冬把画完的每一张画都贴在家里客厅的墙上, 这样,小冬的画就经常得到父母和客人的称赞。孩子小南的父母则对小南的每一幅画都严格加以评价,让 小南只能把画得最好的那一幅画贴在小南自己的房间,其余的画都放在抽屉里。 你站在教师的角度赞赏那位家长的方法 并说明理由。

14、中国的教育环境喜欢把孩子分类,而有意无意地忽略家庭教育因素,有位教育学家说:”一等家长 用眼睛管(看)孩子,二等家长用嘴巴(说)管孩子,三等家长拳头管(打)孩子。 你作为教师谈谈你的看法?

15、如果你在上课时,有学生严重违纪,请来家长,家长却与你在办公室发生冲突,请问你该怎么办?

16、如果你是班主任,你所在班的某科任老师在一次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 60%的学生对他不满,那么你该怎么办?

17、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请你谈谈看法

18、一次,你走进教室,看到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关于你的漫画.同时学生们在纷纷议论:"啊,真像,真 像......"你将怎么处理?

19、新课标中提到学生和教师是合作者,请谈谈你的看法?

20、你怎样让不喜欢你的学生喜欢你?

21、如果你的学生当面指责你,你会怎么处理?

22、请根据学校的实际,组织以迎“中秋庆·教师节”为主题的活动,你是怎样设计的?

23、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24、你最尊敬的教育家是谁,为什么?

25、如何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怎样一种家校合作方式比较好?

26、今年各地媒体争相报道宣传高考状员,奖励高考状员蔚然成风,有的地方甚至重奖高考状员.对此,你 怎么看?

27、你赞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吗?为什么?

28、学生记忆有什么特点,学科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29、你认为一种科学的备课方法是什么?平时你是怎样备课的? 30、你同意“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句话吗?

31、教学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你倾向那一种看法,若两者都不同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32、现在许多家长外出打工.其孩子由父母管护,这种"隔代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出现不少问题,对此,你 怎么看 有什么建议和对策。

33、现在常常提的“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 ,你怎样理解?

34、教育部对小学生守则中见义勇为取消了,你怎么看

35、有人说:学校学生的成绩是校长的面子。你怎么看?

36、你认为提高学习成绩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吗,为什么;

37、简短的口头作文:梦想成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非常重要,一定要认真研究和思考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 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现状,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 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 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 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6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非常重要 14.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 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 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 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 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新课程“ 在何处?——新课程 新课程“ 在何处,或者说新课程关注的焦点, 新课程“新”在何处?——新课程“新”在何处,或者说新课程关注的焦点,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来 阐述。 阐述。 二)课程的继承与创新 新课程确切地说是改善课程的一次尝试,是课程改革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每次课改都有一种承前启后 的作用。50 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我国 开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课程改革,并由此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现行体系。综观义务教育制度确立以后的 课程建设,有四方面比较突出的进展:一是在课程管理政策上改变了国家过于集中管理的方式,实行国家 和地方两级课程管理的方式;二是初步改变了多年来只有“学科课程”加“必修”的模式,增加了“活动 课”、“选修课”等;三是推行了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多样化的方针,初步推动了教材的多样化; 四是在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一批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经验,倡导了新 的教育观念,激活了教育实践的改革。这些成就为构建面向 21 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提供了必要基础。 新课程根据社会发展、知识发展与学生发展对课程提出新要求的综合思考,试图在我国基础教育取得已有 成就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主要表现在,从两级管理走向三级管理,使得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学校,有 一定的课程权利,并承担相应的职责;根据综合性、均衡性与选择性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学科课程与活动 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课 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进一步推动了教材多样化策略,使得真正实现“一标多本”成为可能。同时, 完善教材的审定制度,尝试建立教材的选用制度;提升学校和地方已经形成的素质教育经验,作为新课程 的核心理念,以供有志于课程改革的同仁分享。三)注重营造一种新的课程文化 三 新课程超越了教材改编作为课程改革标志的局限性,超越了单纯以时间作为划分依据的阶段性,它 把课程改革作为一种持续不断的系统工程,注重时间上的全程性与空间上的无限性,并通过这种新课程, 营造一种合作、对话与探究的课程文化。所谓合作文化,就是强调课程的开放性 所谓合作文化, 所谓合作文化 就是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每一位儿童都是一个完 整的生命体,促进其发展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实现。同时,每位儿童都有差异,他们的发展取决于有差异的 课程,没有合作就不可能提供有差异的课程。由于学校制度的建立与课程分化的传统,导致教师的行为具 有“个人专业主义”倾向,而教育的特殊性又需要在分工基础上的合作,以实现一个完整的人的教育。如 何解决这一矛盾?新课程强调一种共建共享的课程文化。专家、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人士都是合作 共同体的一分子,应尽可能保证他们之间有合作的机会,并建立合作的机制。值得一提的是,新课程倡导 与学生家长的合作,要求家长首先应知道自己的角色,认识到自己也是课程改革或学校教育共同体中的一 员,是学校课程的决策人之一,而不是一个“局外人”;其次应了解新课程倡导家长享有对学校课程的知 情权、评价权与建议权,学校或媒体都有义务告诉家长,他们的小孩在学校学些什么,怎样评价,以便家 长可以做出决策或提供建议;第三应通过观察或了解自己子女的学习需要、对学校或学习的态度以及素质 报告单来评价学校课程的质量,并与学校或教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采取相应的、适当的教育行动,弥补 学校教育的不足;第四应对学校教育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机构,是青少年的专门化 的教育场所,学校所承担的是社会责任,而不是个人责任,因此家长应充分认识到对于一个小孩而言学校 教育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不能把一个家长的愿望强加给学校,要学校承担不该承担的家长责任,设身处 地地为学校或教师着想 所谓对话文化,就是强调课程的民主性。课程本身就是一种对话,是所有与课程 所谓对话文化,就是强调课程的民主性。 利益有关的人员或部门之间的对话。由于儿童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儿童的发展是全社会的焦点, 7 因此, 把什么样的课程交给儿童, 或者说儿童需要什么样的课程, 不能让某个专家或某一群体的人来决定, 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对话与协商,特别是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上。就目前而言,学生在学校里学什么, 取决于教师教什么,教什么取决于专家编的教材说什么或专家出的考卷考什么。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教 师也不知道为什么教,教师没有机会与专家交流或对话,不了解或不理解教材中的革新要素。新课程在国 家标准制定时就非常强调对话与协商,尽可能创造各种机会,让课程专家与学科专家、专家与教师,专家 与社会人士代表分别参与对话,或让他们共同参与对话。同时,把“课程标准”作为文本,要求专家、教 师、学生及其他相关人士不断地解读,并与之“对话”。 当代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现代学生观教育一直是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 当代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现代学生观 育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应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来解决。从外部环 境来说,首先是人才选拔和评价制度,要改革;从内部来看,对素质教育者来说,更新教育观念是前提, 改革考试制度是关键,建立新的评价标准是导向机制,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根本。 是教给学生知识, 是教给学生知识,还是教会学生做人 ? 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多少年来,人们沿袭传统的教育理论,遵循着古人关于教师功能的定位,即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一文里所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对这一定位,人们只是反 复引述,却忘了用时代的眼光进行审视。长期以来,我们国家使用每年一次的高考来选拔人才,而这一次 考试主要又只是考知识, 这样就使得我们整个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被吸引到对付考试上去了, 无形中扭曲了教育的功能,强化了教师就是传授知识的这个信条,这是极不全面的。多年来,我以为,我 们最大的缺欠是把知识性、甚至是强制性的知识学习看得过重,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情绪以及个性发展 的关注,出现了不少高文凭低能力的学生,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有才无德的人,这个教训必须记取。 教育的目的、教师的职责应使学生们在独立面对世界的时候,学会同世界对话、学会从周围的环境中汲取 营养,能够面对困难,抓住机遇,搞好人际关系,团结同仁,找到自己的幸福,为社会服务,为祖国效劳, 一句话教学生学会做人,用他所学的知识为祖国服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发布的21世纪教育报告中把学会做人概括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 处、学会生存。这是对学生学会做人内涵的补充和发展,也是联合国对当代教育教学经验的新概括,必将 对世界教育发展有重大意义。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要成才、先成人。一个人虽有本事,但不会做人,对社会不做好事,而做坏事, 这样的人只能是越少越好,甚至一个没有更好。教学生学会做人是当代教师应具备的现代学生观之一。 何谓教学质量高与低 如上所说,由于我国使用每年一次的高考来选拔人才,因而整个教学目的被扭曲了,把学习知识看得 过重,甚至认为知识就是能力、知识就是力量,其实,这种认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规律和要求是相 悖的。马克思指出〃商品的销售是一个惊险的跳跃〃,这个惊险跳跃要获得成功,企业所有人都得付出艰 辛的劳动,而来不得半点虚假。因之,市场对现代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已经不是看你是哪一个学校毕 业的,考了多少门课,得了多少分,而是看你是否拥有胜任工作的能力,看你的能力能为他的企业带来多 少财富。人的能力是多样的,但最重要的能力是创新能力。当代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是培养学生索取知识的 能力,并把创新作为教学的全过程。著名的教育家、原复旦大学校长、现被聘为英国诺丁汉大学第一位华 人校长的杨福家教授说得好: “什么叫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而不是学习问题。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懂得 怎样去问问题,怎样去掌握知识,就等于给了他一把钥匙,就能够自己去打开各式各样的大门” 。 有无“差生” 后进生” 有无“差生”或“后进生” ? 前几天,我在《光明日报》上看到一篇关于《当今我国中小学教师心态的大型调查报告》 ,在调查问 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教育中不应有差生或后进生的提法,学生只有发展水平和个性潜能的差异,不应 有‘好’‘差’之分,74.4%的教师表示赞同,但也有 10.4%的教师不赞同。、”后者认为基础教育是面对全 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个性差异是与基础教育的任务相悖的。我认为,这种认识是不妥 的。固然,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这种教育不能没有针对性,不能不搞因材施教, 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而承认有针对性,承认因材施教,教师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更应注 重发掘学生的个性与潜能。 当代学生观 8 什么是教师的学生观? 所谓教师的学生观就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地位、作用、特点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在教师的学生观中, 爱是一个核心的内容。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它是一种无声的信息,可以传递给学生,激起共鸣;它也 是一种力量,可以催人奋发上进。学生有了情感上的需要,作为内驱动力的发动机便开始学习工作,思维、智力、品格、精神方面的和谐发展就有了可靠保证。 新时期教育教学形势下,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学生观? 当代社会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怎样的学生观。教育和知识创新已成为未来知识经济社会的“基础 产业” 。当前的形势要求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差异,培育出一个个各具个性的学生。我国的教育目前仍处 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转型时期,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和学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应试教 育”倾向。在这种不良倾向影响下,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发生了畸形的变化。具体表现为:1、对学生缺乏施展,一旦学生达不到要求,便恨铁不成钢地进行训斥责罚。2、轻视教育过程的启发引导, 片面讲究多读多练,期末考试前复习搞题海战术,久而久之,学生形成厌学情绪。3、忽视与学生家长的 科学交流、沟通与合作,学生一旦犯错,只顾在学生家长前告状,不与或少与家长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实 际办法。而这些畸形的作法,不但激化了师生之间的矛盾,恶化了家长、学校、学生三者间互相信任的关 系,最终的受害者是那些少不经事的孩子们。 学生的本质问题。 我们首先要强调必须树立起这样的观念: 学生也是现实社会中的一员, 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有思想情感、有个性的社会人。可是我们往往把学生看成是家长的所有者和学校的所有者,总是好按照家长和学校的意 志去看管学生。看不到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特别是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我们应该树立一个新的学生 观:尊重的观念。我们往往要求学生尊重家长和老师多一些,而且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他们是学习的主体, 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有权利为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做出一些选择和决定。我们的教育需要一个新的教 育理念的注入:尊重的教育理念。尊重的教育,首先是尊重人,尊重生命,尊重人的需要,尊重人的精神 世界,尊重人的个性差异。 在学生的本质问题上,我们还要建立起这样的观念: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不是成熟的个体,但是, 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人。正是这种发展的潜能,使学生有了可教育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注意的 是,我们的教育环境和条件的局限,使得学校教育无法为儿童创造更多的机会发展适合自己个性和特长的 教育。在应试教育中,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开发和发展,更多的是受到心灵的伤害和尊严的丧失。每一个人 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需要和成长方式,也都有按照自己的方式生存的权利。我们的学 校要做的是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成为他们自己。我们应该牢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在尊重每一个人 的教育理念下,还应有这样一个观念: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点,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依法施教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封建礼教影响很深远的国家,法的意识淡漠。在学生问题上,缺乏法律的意识。学生作为社会 的成员,有未成年保护法和教育法的保护,可是,在学校,学生的各种权利被侵害的现象不断,老师们很 少意识到有些行为是违法的。我们在法制的时代从事教育工作,应该有法律的意识。因此,必须树立依法 施教的观念。 遵循教育规律问题。 遵循教育规律,最根本的就是要按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实施教育。我们的教育,目前存在的最大的 问题就是严重违背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孩子们生活得最累。他们起床最早, 睡觉最迟,在学校工作时间最长。背着沉重得书包,孩子们过着机器一般的日子。升学的压力已经从高中 转移到幼儿园。小学、初中都是为了上大学而读书。儿童的身体是超负荷地运转着;他们的心理压力更大。 儿童的天性在考试中被扭曲。 我们的教育需要考虑如何让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和初中生乐学的问题。这次新课程,特别强调能结合儿 童的生活经验,让儿童在参与中、活动中学习。注重了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快乐了,老师们 不也一样快乐吗?教育要向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方向努力。 遵循教育规律,在当代学生教育上,还要考虑当代学生作为独生子女的特点。除了信息时代赋予儿童 的特点外,还有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下儿童的特点。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独生 9 子女具有独生子女的特殊的心理特点。 当代学生的特点 所谓当代的学生是指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出生的在校学生。与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他们的父母相比, 这一代学生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是时代给烙下的印记,并非孩子有什么特别。当代的学生,仅仅和他 们的父母同龄时期相比就已经有着很大的不同了。我们必须对这个时代的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当代学生的时代特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认识:

(一)主体意识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思想获得了很大的解放,可以说,中国在整体上要比改革开放前开放得多, 自由得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生长在 80 年代的儿童的主体性有了很大的增强。所谓主体性主要指自 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1.自主性。自主性是个体在对象性的活动中的地位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于自己的活动 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学生的自主性首先是它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 师的指导下独立学习文化知识,把课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其次是学生有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自 我控制的能力,可以重复发挥自己的潜力去主动学习。学生的自主性是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前提。 2.能动性。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是他与外界包括教育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主要表现为学生 不是单纯受制于教育活动本身和教师而被动地学习,而是能够自觉地认识到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并积极 地配合教育者的施教活动,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另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 构和经验结构去主动探求外界的一切,具体地说就是学生具有跳出教师的引导和管理的内在要求,主动探 索学习的内容、方法和途径,通过自主的选择来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途径和方法。能动性是学生对 教育现实的选择,是其主体性形成的必要前提。 3.创造性。创造性也称创造能力,是指人具有制造创造性的社会价值的产品,萌发新设想、提出新 观念或对问题做出独特解答的能力。 学生的创造性是吸纳和融会优秀文化基础之上, 具有的一种能 “创造” 新文化、新知识、新产品的能力。可以说,每一个学生都有这种创造性的品质,是否能表现出来就看他受 到了什么样的教育或是哪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 创造性是学生对现实性的超越, 是学生主体性的最高表现。 当代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容易受老师和父母的左右。他们已开始不再满足于只听别人的答 案,而试图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去找寻自己的答案,这是学习化社会中非常可贵的一种心理品质。 北京某大学附小的一位具有三十年教龄的老教师给教育报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 “现在的孩子真的 很难教”这位老教师有这样的表述: “回忆我刚参加工作时,学生大多比较听话,能配合老师的工作,上 学不迟到、不早退,上课专心听讲,放学后能主动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从这位老师的表述, 我们看到,说学生不好教,就是因为学生不听话。把“听话”与“不听话”作为了现在和学生和过去的学 生之间的不同。

(二)信息获取方式多样 网络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已不再是单一的从老师和课堂上获得了。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已 经动摇、书本也不是知识的惟一来源。媒体的发达,使学生可以从电视、广播、光碟、报刊、图书中获得 知识和信息, 互联网更是使学生坐在家中就可以知道天下事了。 因此, 在美国当代学生被称为 “网上一代” , 他们是伴随着数字和互联网成长的一代。我国刚刚开始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电脑的普及率还不是很高,因 此,不能说他们就是“网上一代” 。不过,与他们的父母相比,他们在学校比他们的父母接受技术早和快, 可以说,他们已经具有网络时代人的特点。 两代人之间,隔着互联网,产生了很多的矛盾,师长们视网络如大敌,仿佛那是一个神秘而莫测的世 界。其实,网络世界是无法抵挡的,也不应该控制学生接触网络。教师必须也能进入网络世界,使学校的 学习生活也能与网络世界联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和儿童的生活世界连接。

(三)受多元文化冲击较大 改革开放和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特点,决定生长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学生受到的是多元文化的 影响和冲击。尽管,学校进行的是正统的主流文化教育,但是,已经不可能让学生只是接受一种文化的影 响了。特别是新的事物,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对学生都最具吸引力和影响力。当然,他们也困惑,也迷 茫,因此,也就处于矛盾和冲突之中。比如,前面,我们讲到心理咨询与指导的内容时例举了李镇西班上 10 同学写的很多的心理问题。他们很困惑,也很迷茫。这个时代的孩子,需要在价值观上,及时引导。 学生接受的已经不是单一的价值观了。单一的价值观已经无法让学生信服。只有通过引导、澄清,让 学生学会价值判断才最现实。 现在,家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更多的就是这种价值观的冲突。学生们不能接受权威和强迫式的 教育,他们需要在尊重、理解的前提之下的引导和讨论。

(四)受同辈群体影响较大 同辈群体是指由地位相同的人组成的关系密切的群体。 同辈群体的成员一般在家庭背景、年龄、特点、爱好等方面比较接近。他们时常聚在一起,彼此间有很大的影响。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沟通的方式。他们 在同辈群体中,学习与人交往的方式,尽情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施展自己的才华。有很多家长发现他 们的孩子在家里和家外的表现完全不同。儿童把自己在同辈群体中的地位和得到的评价看得非常重要。 在同辈群体中个体的地位和得到的评价对孩子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而且这也是他们形成新的价值观和 人生观的基础。 现代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居多,没有了过去兄弟姐妹作为玩伴的优厚条件,他们的视角就不得不投向 外界。他们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会了合作与宽容、规则与纪律、竞争与忍让等,也体验到了同情、关心、喜 爱等情感因素。 新时期教师的学生观 早在学生时代,就曾经听自己班上的同学说过: “某某老师我不喜欢,我很讨厌上他的课。“某某老师总 ” 是摆着一张苦瓜脸,难看死了,又爱教训人,真烦。 ”我带过的一批学生在班会课上提出要求更换某位科 任老师,并以全班同学的名义写信给校长,理由是这位老师在课堂上爱当众用尖酸刻薄的话讽刺学生,还 罚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抄题目 100 遍等等,学生们受不了。这些学生们当然没有如愿以偿,倒是那位老师知 道此事后,硬是将这种不良习惯收敛了许多,并且努力在教学上下功夫,最终还是赢得了学生的尊敬。作 为这批勇敢学生的班主任,我不由得引发了种种思考,引发了我对教师学生观的思考,对新时期教师应具 备怎样的学生观的思考。 在这一教育新形势的要求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学生观:1、人性化的学生观。教育要充满人文关怀,关 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使教育工作具有人性美。2、差异性的学生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行) 》规定: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 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 的发展。 ”3、个性化的学生观。在理念上,教师应相信学生是追求进步的,是会向前发展的,在评价上, 要坚持发展性评价,让学生改进行为。这是从教育大形势的角度论述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学生观。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教师又应该具备怎样的学生观? 在新的社会文明的影响下,学生的知识面与信息面不断扩大,他们的认知能力也不断提高,以往的崇 拜、敬畏取而代之的则是好奇、求证,甚至是挑战。但是他们所面对的困惑与烦恼比过去的一代人要多得 多。 学生需要的是拥有个性的老师, 只有个性化的老师才能对学生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教师应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来看待学生。 从教师自身的职业需要来看,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学生观? 我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实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 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法》第八条第四项写明: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新时代赋予了教师不同的角色定位。现在 的教师首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而后才是一种崇高职业。教师教给学生知识,是在完成他(她)的教书使 命。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要了解学生,就要关心学生、爱学生,就要在点滴之处 呵护学生。许多事实证明,教师的过分认真对学生的身心没一点好处,反而开得自己身心疲惫。倒是把学 生当成学生来看待,用孩子的眼光来阅读他们,用孩子的心来理解他们,才是真正的关心,才真正有利于 他们的身心成长。 对于小学生来说,把学生当儿嬉的小孩子来关心来呵护,尊重他们的的年龄特点,才能更好地教育他 们;对于不再沉迷于儿嬉并且已经有了一定阅历的中学生来说,尊重并保护他们的隐私则是老师应谨慎从 事的事情。教师还应真诚地对待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厌恶和逆反情绪。有 11 一位教师同仁曾推心置腹地对我说过这样的一番话:在读中学的时候,她最恨的就是那个校长。那时她读 初三,正是升中会考的关键时期,同时双是花季多梦的年龄,偏巧她总是收到笔友的来信。这件事情引起 了校长的关注。敏感的校长直觉认定她在“拍拖” ,终于有一天,把她叫进了教导处。原来这位校长事先 没经过她同意就拆开了她的信,还真的让这位校长发现了苗头,准备严肃地进行一番教导。但是让这位校 长没想到的是,颇具个性的她理直气壮地否认,还大胆地质问校长凭什么私拆信件,凭什么认为别人的一 封来信就认定她在和别人谈恋爱。这位校长当时不知是自知理亏还是被她的气势所震慑,最终不了了之, 但没有道歉。事后,她被班主任评价为不懂礼貌,还批评她不应该用这种语气和校长说话。为此,她差点 就不想参加升学考试。从此,她不再接受这位班主任的任何教导。直到现在,她仍对此事耿耿于怀。从法 律的角度来说,那位校长侵犯了她的隐私权;从情理的角度来说,那位班主任明显偏袒校长,并没有做到 坦诚相待。中学生正逐步向成人过渡,个性都比较强,与小学生相比较,他们有属于自己的隐私权。要达 到教育他们的目的,首先要会尊重并保护他们的隐私。这是教师应具备的又一学生观。 从改善师生关系的角度上看,新时期的教师又应该具备怎样的学生观? 树立法律意识是建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教师首先应该有法律意识、法制观念。作为教师,必须认识 到:学生是公民,公民是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并享有法律规定的义务的人。我国《宪法》第 33 条规定: “凡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 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也就是说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和自己的地位是平等的,凡是公民应享 有的法律保护,学生也是享有的。过去,我国传统的教育主要是配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培养人,而很少从 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要求来教育人。人们一贯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的对象,缺乏尊重学生的意识,没有把学生 当作是独立的个体和法律关系的主体。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 13 条规定: “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 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德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 ,第 15 条规 定: “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人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 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 转变学生观念,建立正确学生观,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每一位班主任甚 至每一位科任教师的必修课。 要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就要改变原有错误学生观, 树立并坚持科学学生观。 从一开始就要注意珍惜与学生交往的每一次机会,注意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必须放下架子,站在平等的角度和学生对话。对话时应该用诱导、亲切的话语,切忌用教训的话。学生喜欢风趣的老师,因为这 种老师总是让他们感觉亲切又能受到教育。其次,遇事要相信学生不是故意犯错,用宽容的心去面对学生 的错误,并给予学生能悔过的机会。学生内心需要一位善良的又能帮助他们的老师作依靠。所以,不能站 在成人的角度,认定学生怀着某种目的故意犯错,那样只会扼杀他们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机会。第三,给 学生亲近自己的机会,与学生交心。学生对教师总是充满猜测与好奇,让学生接近自己、了解自己,是建 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石,与是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熏陶感染学生的好时机。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老师必须树立以人(生)为本的学生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教学对学 生生命本体的关怀,表现了教学对学生生命个体的尊重。新时期教育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用多样化的标 准去发现学生的差异并以为立足点建立促进学生最佳发展的学生观,让学生记得成功与自信,还“学生” 这个称呼以朴实的本性:学生就是学生。 新课程观照下的教师观 新课程将对广大教师带来教育观念、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的一场根本性的革命。 这场革命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它将对中国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新课程的观照下, 我们必须对很多以前看上去是不可动摇, 没有丝毫怀疑的, 颠仆不破的教育真理、教育的信条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并且注入新的诠释。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回响了千年的韩愈的那句用来阐述教师功能,被我们千百遍地引用的名言: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现在就有危机了,新课程认为知识不是传递的,而是意义的建构过程。这就从根本 上改变了延续了上千年的这种教学观。以前曾有过很多的教学改革,但这些改革只是在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改革,没有触及它们上位的教育思想、理念这些根本性的东西,也就是说把教学看成是传递过程这 个上位的教育思想没有变。而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因此这些改革最多无非只是使这 个传递灌输的过程效率更高速度更快而己,本质没变!还是传递!就是说以前用三节课解决问题现在用一 12 节课解决了,但这还是传递,只是传递得更快而己。不客气地说,新中国我们的教育没有出一个教育家, 但我们却出了世界上最多的教学法专家,什么魏书生三步骤,钱梦龙七步骤。课程改革不同,它是根本性 的改革,是从教育思想、培养目标、课程政策、课程结构等全方位的改革,不仅仅是课程教材的改革。 再比如说,教师角色的期待,以前有几句深入人心普遍认同接受的隐喻,象“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 自己要有一桶水” ,我们没有丝毫的怀疑;现在用新课程观念一对照就有问题了。这句话值得肯定的一点 是强调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但它也暗含了这样的隐喻和潜台词:灌输式的教学,你的水是 我的水灌给的;传递内容单一,学科性太强,我的水到你那还是水;教学是个简单的倒给,不是碰撞,不 是生成。这个隐喻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很高,似乎教师的储备一定要多于学生。而在当前科学技术突 飞猛进的今天,教师的知识储备并不一定多于学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机会接触新鲜事物,学到老 师不知道的东西。教师之所以作为“教师” ,主要是因为其阅历比较丰富,在专业知识上先走一步而已。 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甚至主动地向学生学习,才有可能走在前面。其实,教师不必害怕在学生面前暴露 自己的无知,有时甚至需要有意识地表现自己的无知,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以使学生去除对教师的神秘 感和权威感,主动承担起学习的责任。 “桶论”对教师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主要是一种量上的储备,似乎越 多越好。而我们不得不考虑,教师桶中水的质量如何 特别是在当前这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如果 不及时更新自己,自己原有的那桶水恐怕不但没有用,而且早已腐烂发臭了。目前,在我们的学校里,十 几年使用同样教案的教师不乏其人。教师光有满满一桶平常的水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加精练的、具有丰富 营养的、高质量的水。此外, “桶论”不仅没有强调教师知识储备的质量,而且没有考虑到对教师教学方 法的要求。 似乎教师只要有一桶水就够了, 至于他们应该如何倒这桶水、往学生的碗里倒时会不会倒歪了、会不会溢出来等问题都不在被考虑之列。一个有自知之明、充满自信的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我这里没有一 桶水倒给你们,你们都得拎上自己的装着水的桶来,和我桶中的水相互倒,这样我们大家就能倒出一大盆 水。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共同学习、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关系,教师并不是万能的上帝,不可能无 所不知。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个协调人,其作用是为学生的学习尽可能多地提供资源,营造一个积极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自己健康、和谐地发展。因此,我们应该认为,与其期待教师时刻有一桶水往学生的碗里 倒,还不如把教师当成一个帮助学生挖掘泉水的人。学生就是一眼泉,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而 教师就是引导发掘泉水的人,使泉水喷涌而出,永不停息。教师应该从“倒水人”变成“挖泉人” ,为具 有不同个性的学生的终生发展出一镐之力。 还有, “教师是蜡烛” ,这个隐喻,虽强调奉献与给予,但流来流去就是那根蜡烛,一直到尽,忽视了 教师的终生的学习与成长。淡漠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欢乐。事实上,教师作为蜡烛,不仅要照亮别人, 也要照亮自己;教师也有自己的生命,需要与学生“教学相长” ;在燃尽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自己也 要光彩照人。教与学其实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教师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发展了自身,而教师在发展自 身的同时也就发展了学生。 “蜡烛论”给教师的定位太高,几乎将教师抽象为一种“圣人” 。它反映了社会 普遍对教师这个职业所抱有的崇高期待,似乎教师可以解决学生的一切问题,可以为其“传道、授业、解 惑” 。而实际上,蜡烛的光是十分有限的,只能照亮学生的一部分;有时甚至还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因为 它的光太微弱了。因此教师不必把自己的作用估计得那么高,不必一味顺从社会的期望,将其作为巨大的 包袱背在背上;不必像蜡烛那样牺牲得那么悲壮,把自己全部燃烧尽了。教师也是自然的人,也要重视自 己的生活和发展,也可以生活得有滋有味,有自己的情感和兴趣爱好。如果自认为是蜡烛,一味燃烧,蜡 烛会越烧越短,终有熄灭的一天。教师不仅要把自己的光照到需要光的地方,而且需要自己不断充电。因 此,与其把教师比喻为蜡烛,不如比喻为长明灯,为学生的发展和自己的成长而不断充电,于人于己都受 益无穷。 手头一份对某市 6 所小学优秀教师人格特征的测试报告显示,校长心中的“优秀教师” ,仍是那种传统的 “听话”的教师。这是很值得深思的。在今天这个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新时代,如果我们的校长还以循规 蹈矩、唯唯诺诺的教师为学生和教师的楷模,那么,循规蹈矩的教师势必也会培养出循规蹈矩的学生,这 样的学生会有多少创造性呢? 是的,教育的创造应该从教师开始。传统的教育从启蒙开始,总要把孩子驯化得“听话” ,因此,在培养 创新人才时,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护和发展孩子的好奇心、活力和灵性。同样,在对教师评价时,也应注意 保护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特长与个性。从某种角度来说,有“棱角”的教师才更有探索欲望、批判思维 13 和创新精神。而一个具有教育灵性和独特个性的教师,才会带出一群鲜活的具有创造个性的学生。 我们不反对用量化的指标作为评价教师的一种标准,但决不能将其作为唯一的“尺子”量人。必须承 认,至少在教师创新能力与研究性教学方面,是无法用量化的方法对教师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的。科学上 的许多事例已生动地证明,创造发明总是作为一个偶然的想法出现,并往往先被立即否定。因为在最初看 来,既没有先例也很难找到现成的理论支撑,而必须经过成长和较长时间的孕育,才会在顿悟与实践中得 到认可。 所以,对教师的评价应注重发展性、创新性,要允许学校中有不同的“声音”存在。只有一种“声音” 的学校,充其量只能造就可怜的“应声虫” ,是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的。学校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为形成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意识的教师队伍培植崭新的精神土壤。 由此,改进教师职后培训的方法,建立起课程内容广博而专业不是过分求精求细的教师职后培训的课 程体系,显然是实施现代教师观的题中应有之义。皮亚杰 80 多岁时,有学者向他询问有关发展心理学的 问题时说: “您已尽您的一生研究孩子的创造力,但您如何来解释您自己在科学领域的创造力呢?” “哦, ” 皮亚杰回答, “我遵循三个原则:尽可能不去读你研究领域内的东西;尽可能广泛阅读您研究领域周边的 东西;在学术上要作出被他人批评的准备。 ”他的话对于如何合理地设置教师职后培训的课程体系是颇有 启发的。 据研究,就智力因素而言,创造型人才的基本素质主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和良好的见识能力; 就非智力因素而言,主要指创造性人格,如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强烈的动机、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习惯等。故应多考虑如何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和创新思维能力。要为教师的发展铺设阶梯,使 教师在培训中可以持续发展自己,成为具有反思与创新能力的研究型教师。 然而现实中的教师培训却不容乐观。虽然我们所反对的“满堂灌”“填鸭式”等落后的教学方式正逐渐走、出学生的课堂,但面貌仍未能得到明显的改观。而如果不把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入教师培训中来,那么, 教师们就不仅会丧失在培训中体验与感受探究学习的实践,相反,还可能会为了完成必须完成学分的“苦 读”而再次积累“应试教育”的经验,并将其运用到对学生的教学中去。难道我们还要重复这一怪圈吗? 西方有教育学家说得好: “最好的教师通常是那些思想开放、有能力并乐于在图书馆和实验室进行创造性 工作的人,最好的研究工作者是那些有责任感和影响力、能鼓舞同事、能激励学生并引起注目的人。 ”社 会的发展、学生的成长需要富有创造力的教师,由此,教师培训也应该在培养富有个性的创新型教师方面 发挥应有的作用。 教师招聘面试指导—— ——经典教育哲理名言及解析 教师招聘面试指导——经典教育哲理名言及解析

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写的一副对联,也是他一生伟大人格的光辉写照。这里的“心”,是 一片赤诚的红心,是无私奉献的爱心。这里的“草”是指个人的私利。这句话箴告我们中小学教师要“爱 满天下”,对教育事业和儿童要只讲奉献,不讲个人私利回报。

2、“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这是毛泽东同志早年所写的一副对联,箴告天下的读书人(知识分子)一方面要认真读书,不断提高思想 觉悟;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锻炼身体,做一个思想解放、行为文明、体魄健壮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3、“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人民教师岂能不爱小淘气”。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这句话说明教师要热爱儿童,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尽管有些儿 童调皮淘气,但教师也要真诚地爱他们。

4、“数子十过,不如奖其一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这句话体现了一种“评价增益效应”,说明表扬、奖励的效果优于批评、惩罚的效果,教育过程中应当多 用表扬奖励。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有片面性,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一味地表扬夸奖,批评、惩罚 也是必要的。

5、“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这句话出自《孔子家语》,是古人总结的至理名言。意思是说,小时候养成的良好习惯,就如同自然发生 的行为一样。很显然,这是在强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6、“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 受用无穷”。 14 这句话常常被大家引用,用来说明教会学生学习,加强学习方法指导的深刻道理。这里的“鱼”,指现成 的知识和答案;“渔”,则是指捕鱼的方法和技能。意思是箴告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 能,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7、“吃水不忘开井人,成才永念启蒙师”。 这句话的意思很浅显,拿“吃水不忘开井人”作比喻,引出“成才永念启蒙师”。核心意思是叫人们勿忘 师恩,永远记住老师培养自己成才的恩情。

8、“要想使学生得到发展,教师首先要学会发展”。 这是新课改中提出的一个新理念,强调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性。“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 核心理念,要想使学生得到发展,教师首先要学会发展,学会如何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教师的发展应当 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引领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9、“栽树莫伤树的根,育人莫伤自尊心”。 这句话反映了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育原则,箴告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千万莫要伤害学生的自尊 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象对待一朵玫 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

10、“师者,道德之父,智慧之母也”。 这句话反映了教师的社会职能和作用,说明了教师在社会延续和人才培养中起着如同“道德之父”、“智 慧之母”一样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说明了教师担负着传播文明、启迪智慧的重要责任。

11、“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这句话道出了人际关系交往中的真谛。你尊敬别人,别人也尊敬你;你爱别人,别人也就爱你。愿大家都 这么去做,人际关系自然就会和谐。

12、“嫩枝易直也易弯”。 这是一种比喻,拿“嫩枝”来比喻儿童、少年。意思是说,儿童、少年的成长,就像这“嫩枝”一样,容 易长直,也容易长弯。箴告人们对儿童、少年务必要多加关爱,加强教育,决不能让他们走到邪路上去。

13、“成功乃成功之母”。 这是上海市成功教育课题组在成功教育实验中提出的一个命题。意在诱导“学困生”走出失败的阴影,在 老师的期望和鼓励性评价下,先由小的成功一步步引出大的成功,最后取得圆满成功。

14、“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这句话是说,教育本身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应该按照教育的规律办事,科学育人。同时,教育也是有方 法技巧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掌握教育的艺术技巧,而不能靠蛮干、苦干。

1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要努力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这样才能使 自己不断进步,永不落后。

1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培养人才具有长期性和长效性。 搞教育工作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的社会需求。 要根据人才成长周期长的规律作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锲而不舍,而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17、“跳一跳,摘个桃”。“跳起来摘果子吃”。 这是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总结自己教学经验中创造出的一个教学策略。意思是说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 这个难度要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也箴告人们教学中不能给学生奉送现成“果子”,要让学生自己努 力想办法去摘“果子”。

18、“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这是我国历史 上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颜之推的名言。这句话说明了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也说明了德育中陶冶教育的重 要性。这句话箴告我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要善于运用陶冶教育法,创设和利用各种积极的情感和环境因 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感化;同时也应注意使学生避免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 公招面试辅导材料—— ——新课程改革 题参考答案 答案) 公招面试辅导材料——新课程改革 100 问 (前 60 题参考答案)

1、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高度概括地说就是自主、合作、创新。所谓自主就是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在学习的内 15 容上、时间上、进度上,更多地给与学生自主支配的机会,给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的机会。 过去的课堂是老师控制学生学什么,什么时间学,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这种过度控制压抑了学习的兴 趣和学习过程中的美好体验。 所谓合作就是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而是愿意与同伴一 起合作学习, 与人分享学习与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的体验。 合作是一种开放的交流。 培养学生合作的品质, 乐于与他人打交道,是培养人的亲和力的基础。 所谓创新就意味着不故步自封、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总是试着无能为力改变,所以创新、探究和发 展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的人格是不完善的,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总是带有 开拓进取、勇于冒险的精神,不会固守不变的东西得过且过。 这些就是新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精神,不管你是接受学习还是探究学习,也不管是个体学习还是合作学习, 都要体现一个这样的精神。所以接受学习也完全可以是自主学习,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高度的情感投 入,有明确的目标追求,不断的反思和检视自我,能清晰的认识到自己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积极地寻找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这些内存动力的支持去达成目标的实现,这样的学习就是非常有效的,因 而是高品质的自主学习。

2、在的学习方式有哪些不足和缺点?新的学习方式有哪些? 过去的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机械重复、简单训练、接受学习。学生的探究、实质性参与教学的过程、学生 之间互动与合作、交流与分享太少。所以今天我们要强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把所有学生的学习都提 高到一个自主学习的高度。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我导向--明确学习的目标,自我激励--有感情的投入,自 我监控--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考策略,作为教学的一个目标,应通过具体真实的问题解决来更好地明 确解决问题所依持的原理。让学生能够把这一原理应用到更广泛的情境中去。原有的试图说服学生、命令 学生、简单重复已有的正确结论的学习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剥夺了学生质疑的权利,压抑了学生的 创造潜能。学习方式不管是合作学习,还是个体独立学习,也不管是探究学习还是接受学习,都要体现自 主学习的精神。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品质,不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它必须具备自我导向、自 我激励、自我监控三种构成要素。

3、教学方式应该实现哪些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其基本做法是:以 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 新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下,它的缺陷越 越来显现出来。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纲知识的容器。按照上述五步进行教学,虽然强 调了教学过程的阶段性,但却是以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前提的,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 培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革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1)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师生交往的情境中,受到某种刺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系统中重要的动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没有学习动机,就不会有积 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而要*教师在师生的交往中去激发、去培养。 实践证明,"目标激励法"、"表扬促进法"、"友好交往法"等等,都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好方法。 2)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 其目的是让学生摆脱教师那种生浇硬灌的教学模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探求蕴 藏在教材中的知识。在这一阶段,要突出"自主求索"四个字。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瞪着眼睛站在讲台上看着 学生学习,更不能再用一套讲义来应付全班学习不同的学习需要,而应和颜悦色地走到学生之中,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既要提问学生又要让学生提问,让教学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之中展开,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之中深入。教在学后,学在教前,生为主帅,师为参谋。这个阶段很重要,也很 复杂,操作的难度较大,一般可以采用"问题讨论法"、"主题研究法"、"师生方谈法"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3)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 其目的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之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 16 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这一阶 段,要在"动"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动、心动、人人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或模拟表 演,工对抗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自动中战胜自 我,发展自我,在他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4)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 其目的是让学生打破书本的局限,突破经验教训的禁锢,不做知识的奴隶,不做教师驱赶的绵羊,着力培 养自己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和敢疑、敢闯的创新精神。 从学习过程的整体上看,这一阶段是实施全过程的归宿环节,前三个阶段原活动都是在为 这一阶段的完 成蓄积力量。一堂课的学习活动是否成功,关键要看这一阶段的质量。因为只有搞好为这一阶段的活动, 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才能达到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目的。 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要做探险队长、突围队长,打破常规,运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强化学生的创 新意识。比如,学生解答一个问题后,教师可提问:这是不是最佳办法?此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换一种 说法是否效果更好?这里是否有错误或漏洞?以此鼓励学生质疑书本,鼓励学生突发奇想,敢冒风险,鼓 励学生动手实践,身体力行。 5)变"检查知识"为"互相交流" 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总结知识,体验学习方法,感受学习的酸甜苦辣。这一阶段虽然是结尾阶段,但切忌流于形式。成果汇报、学习拾遗、几点补充等,都是很好 的交流方式。总之,要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将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组建崭新的认知结构 来增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4、什么是学习环境? 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 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 2)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 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协作在一定的意义上是协商的意识。协商主要有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 反复商量什么是比较合理的;相互协商是指学习小组内部之间的商榷、讨论和辩论。 3)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比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 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的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其实,协作学习的过程 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 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 4)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 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5、课程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1)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置于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世界的学习中。 2)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 的问题。 3)设计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活动是学习环境的重要的特征。就是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 和日常的活动或实践整合多重的内容或技能。 4)设计能够反映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就从事有效行动的复杂环境。 5)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教师应该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6)设计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 7)鼓励学生在社会背景中检测自己的观点。 8)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17

6、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行为相脱节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融合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 以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广大第一线的教师通过培训和自学,已 经有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等新理念,但实际课堂教学却还是非常陈旧。这种理念一套套,课堂上"涛声依旧" 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这种理念和行为相脱节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认为关键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没有被内 化。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的话:知识有真有伪,思想与行动相结合而产生的知识是真知识,真知识的根是 安在经验里的,从经验里发芽抽条开花结果的是真知灼见。我们要有自已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发生的知 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 的理念是个体的认识、经验、行为在其头脑中的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来自自身教学实践基础上的理性认 识。只有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师的实际感受联系起来,才有可能构建起属于自身的新的理念。理念通过 行为来体现,理念更是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和发展起来的。 这里我们提出一种"实践+反思"的教师行动研究模式。一般的研究多着眼于理论层面,而教师行动研究则 着眼于实际的教学问题,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疑问出发,研究的主人翁是第一线的教师。行动 研究的结果是一些能改进教学问题的新做法。教师通过有系统地搜集证据,寻找出哪些才是有效的解决方 案,不断改进自已的教学,精益求精。用先进理念对照已有经验基础上的教学,找出理念上的差距;在新 理念指导下进行新的教学实践,找出理念与行为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改善教学行为。实践证明:"实践+反 思"是理念和行为相连接的最直接的手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7、怎样定位师生角色?怎样看待师生的作用? 1)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他们不仅必须开发 或发现这些问题,而且必须认识到复杂问题有多种答案,激励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多重观点,这显然是与创 造性的教学活动宗旨紧密相吻合的。 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教师必须保证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保持平衡。教师必须提 供学生元认知工具和心理测量工具,培养学生评判性的认知加工策略,以及自己建构知识和理解的心理模 式。教师应认识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是逐步减少外部控制、增加学生自我控制学习的 过程。 2)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 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 识的意义。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3)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学生应面对认知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情 境,并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因而,学生需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新的认识加工策略,形成 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新课程教学比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承担更多的管理自己学习的机 会;教师应当注意使机会永远处于维果斯基提出的学生"最近发展区",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辅导。

8、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不是教师就必须让出讲坛? 目前,我们有些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让学生讲,生怕惹上"越俎代庖"之 嫌。越来越多的教师认为落实新课标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这一理念,教师必须让出讲坛,这样才能显 示课改的彻底性,这样才能表明自己的教育思想是与时俱进。 其实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 并不排除教师的讲,关键时刻教师的讲是必要的,关键是看教师怎样讲。教师讲应是精要地讲,教师要精 心选择和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和"点讲"。有些知识,教师不讲,学生就不明白。对学生模糊不清的东西, 错误的东西,教师不引导,不点拨,不讲解就不行。否则就像韩愈所讲的"其为惑也,终不解也。"语文教 育大师袁蓉几十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当教师的不要怕讲,在学生迷茫时,该指点迷津就指点迷津,该 旁敲侧击就旁敲侧击;当学生不懂时,该理直气壮地讲就理直气壮地讲。

9、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 在不少中小学的课堂里都有这样的标语:明亮的教室要干净,神圣的教室要安静。一个班级几十个学 生,一个学校几百上千学生,没有秩序,没有纪律是不行的。但秩序和纪律都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应 该是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更愿意说是创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学习仅仅是成长的一部分) 。 18 就学习而言,良好的安静环境是一个因素,特别是在自习的时候,因为安静下来就比较容易抽入。也 就是说,让学生能够投入学习才是目的。不过,安静≠投入,有时学生很投入,却不一定安静;或者学生 很安静,但并没有投入。学生在该安静的时候安静不下来,原因不仅仅是缺乏自控能力,还与课程设计、教学组织有关,比如教学内容乏味、教学方法缺乏变化或者教学节奏不当,这些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 分散;教师对学生的看法也会影响学生的自我定位,比如当教师总给"好学生"机会里,那些"差生"就会不 自觉地用"捣乱"的方式吸引别人的注意,以此来肯定自己的存在。好的老师很容易从学生的神态中觉察到 学生是否投入,并相应地调整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区性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即便 是学生缺乏自控能力,教师善加引导也会产生积极的结果。要让学生在该安静的时候能安静下来,光提要 求是不够的,还应该有一些具体的方法。这个过程本身,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如何自我控制和尊重他人。当 学生真正投入学习时, 教师也会从学生发亮的眼睛、兴奋的神情中而得到激励而把课讲得更好。 不言而喻, 这样的课堂会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 对课堂而言,过分地强调安静并不科学。一个好的课堂,用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梅里尔·哈明博士的话 说,应该是"鼓舞人心的"。在《教学的革命》一书中他描述了"鼓舞人心"的课堂中可以观察的五种品质: 清晰的尊严感--不管有没有天赋,学生们都昂首挺胸,大胆地发表意见,显得自信、无忧无虑,他们相信 自己,也把自己视为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流淌着轻松的活力--学生们显得生机勃勃、有活力、健康, 所有学生都忙碌着、参与着;自主性--学生做出恰当地选择,主导并约束自己,持之以恒地自愿学习,没 有被逼迫学习的现象;集体感--共享合作、相互依赖、亲密无间,学生们彼此支持,也支持教师,没有对 抗和拒绝;觉察--学生是机灵又富于创见的,他们知道自身和周遭正发生的一切,能驾驭自己的思想和情 感。毫无疑问,这样的课堂会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要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习得更好,我们需要做的也许比让学生安静下来要更多。

10、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行为相脱节的原因是什么? 以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广大第一线的教师通过培训和自学,已 经有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等新理念,但实际课堂教学却还是非常陈旧。这种理念一套套,课堂上"涛声依旧" 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这种理念和行为相脱节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认为关键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没有被内 化,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的话:知识有真有伪,思想与行动相结合而产生的知识是真知识,真知识的根是 安在经验里的,从经验里发芽抽条开花结果的是真知灼见。我们要有自已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发生的知 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 的理念是个体的认识、经验、行为在其头脑中的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来自自身教学实践基础上的理性认 识。只有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师的实际感受联系起来,才有可能构建起属于自身的新的理念。理念通过 行为来体现,理念更是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和发展起来的。 这里我们提出一种"实践+反思"的教师行动研究模式。一般的研究多着眼于理论层面,而教师行动研 究则着眼于实际的教学问题,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疑问出发,研究的主人翁是第一线的教师。 行动研究的结果是一些能改进教学问题的新做法。教师通过有系统地搜集证据,寻找出哪些才是有效的解 决方案,不断改进自已的教学,精益求精。用先进理念对照已有经验基础上的教学,找出理念上的差距; 在新理念指导下进行新的教学实践,找出理念与行为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改善教学行为。实践证明:"实 践+反思"是理念和行为相连接的最直接的手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10、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行为相脱节的原因是什么? 以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广大第一线的教师通过培训和自学,已 经有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等新理念,但实际课堂教学却还是非常陈旧。这种理念一套套,课堂上"涛声依旧" 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这种理念和行为相脱节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认为关键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没有被内 化,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的话:知识有真有伪,思想与行动相结合而产生的知识是真知识,真知识的根是 安在经验里的,从经验里发芽抽条开花结果的是真知灼见。我们要有自已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发生的知 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 的理念是个体的认识、经验、行为在其头脑中的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来自自身教学实践基础上的理性认 识。只有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师的实际感受联系起来,才有可能构建起属于自身的新的理念。理念通过 行为来体现,理念更是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和发展起来的。 19 这里我们提出一种"实践+反思"的教师行动研究模式。一般的研究多着眼于理论层面,而教师行动研 究则着眼于实际的教学问题,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疑问出发,研究的主人翁是第一线的教师。 行动研究的结果是一些能改进教学问题的新做法。教师通过有系统地搜集证据,寻找出哪些才是有效的解 决方案,不断改进自已的教学,精益求精。用先进理念对照已有经验基础上的教学,找出理念上的差距; 在新理念指导下进行新的教学实践,找出理念与行为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改善教学行为。实践证明:"实 践+反思"是理念和行为相连接的最直接的手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11、在新课程观念下,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一个好的课堂? 首先是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丰富的智力生活的背景,就是创造一个充满探索精神的自由表现的 学习情境,一个相互支持、互相欣赏、彼此接纳的和谐氛围,学生可以率真地袒露自己的心扉,表现出最 本真的一面。这样的氛围当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其次是学生实质性的参与了教学过程,包括:⑴师生之间要为实现教学的目标去充分的沟通、交流和 商讨以达成 一个共识,即我们为什么学这个内容,学习这个内容对学生本身成长有哪些意义。⑵学生参 与建构知识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在教师指导下的推演,而是学生在不断的质疑、不断的修正、多元化的理 解下共同探究一个公式或是一个原理的由来。⑶最后反思总结学习后还有什么困惑和问题需要进上步的探 索。 另外,学生是否有在课堂上有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只有展示才有发现,只有发现 才有发展,潜能就是在这一过程中突现并丰富和发展出来的。

12、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什么?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指 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师生的交 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没有师生的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正意义的教学。 教学中交往的属性决定了教学过程的本质规定性。 1)交往的本质属性--主体性 交往是主体的生存状态与活动方式,有交往的主体,才有交往的行为,才能构成为交往活动。处于教 学交往中的师与生应该是教学过程共同的主体, 他们之间不是施教与受教、改造与被改造的单一对象关系, 而是一种"人与人"、"我与你"的意义存在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与生人格上独立,关系上平等,活动上 自主,教学上民主。有了师与生,特别是学生主体的定位,交往的双方才能相互尊重,敞开心扉,彼此接 纳,互相作用,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交往的主体性的发挥才能真正体现教学过程的 民主性。 2)交往的准则--相互理解 理解是交往的"生态条件",只有相互理解,才能相互沟通,相互倾听,相互信任,相互合作,没有理 解,人的交往就会萎缩。教学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或说教,而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交 往的文化,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意义的创生离不开师与生的共同努力与相互配合。相互理解才能清除长 期统治教坛的"师道尊严"的无形屏障,使彼此走向对方的内心世界,使师与生情感共鸣、思维共振。交往 的相互理解属性决定了教学过程的合作性。 3)交往的运行机制--视界融合 交往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体现了"主体间性"的存在,这种"主体间性"的实质是没有内外压力与制约 的相互理解与沟通。教与学的交往是双向的、互动的,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材及其各 种教学资源等,单方面的教与授不是无济于事就是索然无味。而教学中的对话、沟通实现着参与者对现实 和历史的各种视界的汇聚融合。以相互碰撞的回应中,来自对方的信息不断为自己所吸收,对各自的认识 偏差,不断地加以克服矫正,新的思想、新的视点不断产生。视界融合过程就是教学的意义建构过程,也 是师生吸纳人类文明、净化心灵、共同发展的过程。这种交往的固有机制铸成了教学过程的第三个品性-创造性。 4)交往的存在状态--全息互动 交往是双方或多方的接触、往来、对话、沟通,教学中交往的意义已远远超越了它原始的语言学的意 义,它已经成为人氽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方式。教学是交往的特殊变体,是有知识和经验的人与获得这些知 20 识和经验的人之间的交往的特殊场合。教学这一交往活动,不仅指向参与者的认知过程,也指向参与者情 意价值形成过程,作用于他身心的各个方面。全息互动的交往是一种能动的建构,包括知识技能的获得, 智慧能力的提高,主体人格的完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生产,也是精神生产的过程。交往的全息互动属性 保证了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教学是交往的特殊存在形式,交往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本质。用"教学交往"观审视教学过程,并以此构 建共同主体的师生关系,将传统的教学改造为平等、民主的教学,沟通合作的教学,互动创生的教学,促 进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这是我们的基本出发点和理想追求。

13、为什么说教学中交往的属性决定了教学过程的本质规定性? 1)交往的本质属性--主体性 交往是主体的生存状态与活动方式,有交往的主体,才有交往的行为,才能构成为交往活动。处于教 学交往中的师与生应该是教学过程共同的主体, 他们之间不是施教与受教、改造与被改造的单一对象关系, 而是一种"人与人"、"我与你"的意义存在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与生人格上独立,关系上平等,活动上 自主,教学上民主。有了师与生,特别是学生主体的定位,交往的双方才能相互尊重,敞开心扉,彼此接 纳,互相作用,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交往的主体性的发挥才能真正体现教学过程的 民主性。 2)交往的准则--相互理解 理解是交往的"生态条件",只有相互理解,才能相互沟通,相互倾听,相互信任,相互合作,没有理 解,人的交往就会萎缩。教学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或说教,而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交 往的文化,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意义的创生离不开师与生的共同努力与相互配合。相互理解才能清除长 期统治教坛的"师道尊严"的无形屏障,使彼此走向对方的内心世界,使师与生情感共鸣、思维共振。交往 的相互理解属性决定了教学过程的合作性。 3)交往的运行机制--视界融合 交往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体现了"主体间性"的存在,这种"主体间性"的实质是没有内外压力与制约 的相互理解与沟通。教与学的交往是双向的、互动的,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材及其各 种教学资源等,单方面的教与授不是无济于事就是索然无味。而教学中的对话、沟通实现着参与者对现实 和历史的各种视界的汇聚融合。以相互碰撞的回应中,来自对方的信息不断为自己所吸收,对各自的认识 偏差,不断地加以克服矫正,新的思想、新的视点不断产生。视界融合过程就是教学的意义建构过程,也 是师生吸纳人类文明、净化心灵、共同发展的过程。这种交往的固有机制铸成了教学过程的第三个品性-创造性。 4)交往的存在状态--全息互动 交往是双方或多方的接触、往来、对话、沟通,教学中交往的意义已远远超越了它原始的语言学的意 义,它已经成为人氽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方式。教学是交往的特殊变体,是有知识和经验的人与获得这些知 识和经验的人之间的交往的特殊场合。教学这一交往活动,不仅指向参与者的认知过程,也指向参与者情 意价值形成过程,作用于他身心的各个方面。全息互动的交往是一种能动的建构,包括知识技能的获得, 智慧能力的提高,主体人格的完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生产,也是精神生产的过程。交往的全息互动属性 保证了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教学是交往的特殊存在形式,交往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本质。用"教学交往"观审视教学过程,并以此构 建共同主体的师生关系,将传统的教学改造为平等、民主的教学,沟通合作的教学,互动创生的教学,促 进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这是我们的基本出发点和理想追求。

14、交往的意义是什么? 交往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基本活动,是人类社会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任何一个人既是 个体的存在,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存在,现实社会中每个成员的成长和发展必然存在着与他人、与社会的 接触、交流和往来。与他人的相互理解、相互交流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心理需求。没有交往,就没有社 会,就没有人类的存在,就没有人类及其社会的发展。 教学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 其本质就是人与人的交往, 这种交往既体现了一般的人际之间的关系, 又在教育的情境中"生产"着教育,推动着教育的发展。交往的教育功能体现在交往双方为共同目的、就共 21 同内容进行探究、发现、获得真理的过程之中。正如我国学者叶澜教授所说:"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 人与人交往,也隐含了教育构成的基本要素"。

15、交往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自我教育 教学活动以探究人类共同的智慧、经验、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等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交往则成为师 生共创共生、共识共享的基本形式。双方彼此真诚平等的心灵敞开,各种不同的见解或主张相互碰撞,新 异的思想火花不断产生,交流的双方各自逐渐产生了自我的意识感,在了解对方、获得共识的同时也认识 了自己,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目的。 2)力量教育 教科书的知识需要掌握,但教教科书不是目的,用教科书来教才是真谛。很多需要教的东西无法像事 实知识那样物化在书本中,而要通过师生的思想、情感、言行来表现,通过师生交流、沟通来实现。投入 到教学活动中的师与生都是一部活动的教科书,教师的知识和人格及学生中蕴含着的学习热情与潜能,都 是一种难得而不可低估的教育力量。正是这种力量使信息变成了财富,使知识化作了发展,使各种显性与 隐性的教育资源直接或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 3)过程教育 课堂教学呈现的不只是书本上记载的前人认识成果,更重要的是展示和分析知识的发生过程、人的思 维过程、人类改变现实的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对话和交 流。学生不是造访"成品仓库",而是经历着现实的"生产过程",以此领悟着发现与创新的乐趣。无疑,探 索的精神、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思维和方法都会无私地馈赠于每个从事"生产过程"的人。 4)行动教育 置身于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器,而是"发生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全融合在教学 活动之中。在教学活动中,既有师生双方的信息交流,更有师生的行为互动。在这种行为互动中,教师和 学生都会得到实践的外向锤炼。 5)合作教育 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在亲密的人际交往中,师生敞开心扉,情意相通,不同见解的交*,各种思维 方式的碰撞坦荡而真诚。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诚实守信、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艺术 等现代人的合作品质都能得到很好的展示和提升。

16、课堂教学怎样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 课堂教学要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首先要顺次展开三个层次: 1)情境创设:情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在引发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其基本功能和作用表现在 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习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 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 重建。 2)新知探究: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实现知识内化,即通过解决是什么(陈述性知识)和为什么(建 立知识间的联系)的问题,把握知识规律;二是形成学科技能,即通过知识的应用,把握知识应用规律。 3)知识应用: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既要完成巩固知识,进行技能性的转化,又要完成把知识转化 为能力的任务,还要考虑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所以要精心设计训练题,题型要多样化,注意精练性和 典型性,要有一定的智力坡度。为此应该设置智力台阶:基础性应用即与教材上的例题同结构、同题型、同难度的模仿性练习题,用于巩固当堂所学的新知识;综合性应用有两个维度,一是本堂课内所学知识点 的综合,二是本堂课内所学知识与已往已学的相关知识的综合;发展性应用:有四个维度,一是一题多解, 二是多题一思路,三是一题多变,四是学科综合。 其次要落实四项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贯穿训练,即观察能力的训练、操作能力的训练、表达能力的训练和问题解决能 力的训练。以四项训练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7、课堂教学怎样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2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方式,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要加强对学生 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通过师生的多向交流活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 想方法的过程,是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有机结合的过程,这是实现学生在教学中认识主体作用的 一次质的转化,也是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这里"教"是条件,"学"是关键。从认知程序 看,教师是从整体到局部,而学生是从局部到整体,教学过程正是在新知识这个认知连接点上实现认知的 转化,即由教变学的转化。在新知学习过程中,一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这是主动学习的实质性的环节。 不是教师直接讲授或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而是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途径和方法。 学生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在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清单";确定搜集知识 信息的渠道、途径和方法; 搜集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利用知识和信息解决提出的问题, 完成学习任务。二要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这是主动学习的拓展性的环节。学生群体在教师的组织和参与 下交流、讨论自主探索的学习成果,批判性地考察所提出的各种理论、观点、假说、思路、方法等,通过 社会协商的方式使群体的智慧为每一个个体所共享,内化为个体的智慧,拓展个体知识视野,是形成学生 表现、交往、评价、批判能力的重要环节。要给学生留出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空间,要给学生 提供在不同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多种机会,要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能力。

18、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么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出来的吗?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学科标 准中都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列入课程改革目标,都要求教师关注它,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教师可以 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通过讲解的办法,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给学生。一般说来,态度与价值观, 可能是没法"教"的。 本质上,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一种主观选择,是行为主体对人生、对他人或社会的一种主观认识和主 动反应:看到一位身患绝症的病人,你可能落下同情之泪,也可能想方设法帮助他,还可能视若无睹;购 物时售货员少收了货款,你可能暗自庆幸匆匆离去,也可能赶快纠正予以补足,或者以为这是对商业欺诈 的合理报复而兴奋不已„„凡此种种反应,都是植根于行为主体深层认识的主动选择,都是建立在主体此 前所真正持有的、对世界和对自己行为自以为正确的观念基础上的,都是建立在主体性认识与情感基础上 的。 在主体性认识没有形成或改变以前,可以告诉他可能有几种价值选择,正确的选择是什么;还可以告 诉他错误的选择有什么不利影响,甚至可以强迫他按照正确的选择去行动。但是,只要这种情感、态度与 价值选择不是建立在自主性认识的基础上,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就只是一种知识教育或技能教 育,而不会成为有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因为它们不会影响学习主体此后的选择。 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选择,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而逐渐习得的。 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在体验中认识社会生活,是每个学主体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 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 学习主体,是教育者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言传身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并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 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形 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回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么教"的问题也不难,要点 有两个:一是教师真心实意的身教,二是创造机会让学习者尝试从教师身教中体会到的认识。 其实,教育最核心的要求,不外是让学习主体有可能实现主动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如 此,知识、能力教育亦如此。

19、课堂教学怎样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多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知 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 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 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顾此失彼,而应该努力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 1)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产生、发展、应用、再发展的史实,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重视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与方法选择的意义,授学生以"渔",使学生受到方法论 的教育;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 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觉性。 2)把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之中,使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获得坚实的基 质。重视教与学的方式的配合: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的素养以及教学条件为依 据,选择课堂教学的方式。重视学生活动与训练的设计:保证覆盖面和参与度;体现程式性,留下延伸性。 重视知识的探究过程:选准探究内容、创设探究情境、提出探究问题、营造探究氛围、亲历探究过程、启 迪探究思维、体现探究价值。重视交流:动口--语言交流、动手--操作交流、动键--网上交流。重视互动: 动脑--思维互动、动身--实践互动、动情--情感互动。 3)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融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之中,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获得体现的载体。一要重视情境创设:创设源于学生的经验而又高于学生的简单 经验的学习情境,把学习目标定在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内,激励学生跳起来摘取学习成功的桂冠。创设 源于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获取、加工、评估、分析各种信息的能力;清 晰地思考的能力,包括对价值观的思考、逻辑和数学的推理、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和思考,以及预测和预 报的能力;有效交流的能力,包括语言和文字的交流,例如在公众场合掌握讲话的语言和身体的语言,正 确运用正式和非正式的书写、语法,掌握各种文体以及风格,快速浏览、阅读的能力等;理解人类环境的 能力,基本掌握有关人类环境的各种知识;知晓人类和社会的能力,基本掌握人类和社会进化、发展的知 识;个人生存能力能力,包括个人为生存和自我保护而必需的教育和训练。创设源于学生心理需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有效性。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提示事物 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动摇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 学生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二要重视榜样的力量: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言传 身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通过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 与和体验的机会, 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 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 它通过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 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 实现而实现。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 20、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 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 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和理解: 1)教学设计的目的和研究对象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 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它把课程设置计划、课程标准、单元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过程、教学媒体材 料等都视为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并把教学系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因此,可以把学生和教师的整个学与 教的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2)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 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就是: ●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 ●根据教学目的,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满足学生 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24 ●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 ●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 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 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 获得成功的教学。 3)教学设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分析,把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传统的教学一般是以假设的学生(即学生的平均水平)作为教学对象,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 在教学实践中,这种假设的学生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现实中的学生在各个方面无不例外地表现出其自身的 特点,学生个体在群体中具有明显的个别差异。另外,以往的那种重教而轻学的研究是不可取的。在教学 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一个依据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对新知 识进行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无论何种教学形式,学习最终是通过学生内部学习过程自己完成的,学习的 结果将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教学设计必须重视激发、促进、辅助学生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和进行, 从而使有效的学习发生在每一个学生身上, 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处于教学的劣势上, 要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 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同等的机会。可以说,教学设计具有个别化教学的特征。 4)教学设计必须以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其科学决策的依据 教学设计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学和教的双边活动,教学设计是以人类学习的基本规律为依据,探索教学 规律,从而建立合理的、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媒体及方法策略的体系。因此,必 须以研究学和教基本规律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作为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决策的科学依据,有了成功的教学 设计,优化的教学效果才有保证。 5)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教学设计是以帮助学生的学习为目的,它常以学生学习所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寻找问题,确定问题的性 质,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解决的目的。因此,教学设计是以问题找方法,而不是以方法找问题, 使教学工作更具有目的性。 6)教学设计十分重视对设计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不断地收集反馈信息,并对教学设计整个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为不 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

21、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是: 修改 教学设 学习内 教 学 媒计 形成性评价 学习目 学习需 容分析 体 的 选阐 标和策 要的分 择 和 利明 略分析 析 用 学生特 制定评 总结性评价 征分析 价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构成教学设计的五 大基本要素。 1)从学习的需求分析开始,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这样 以解决"为什么"及"学什么"和"教什么"的问题。 2)教师需要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进行学生特征分析,考虑课程、单元及课时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 安排,考察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前,关于学习内容具有什么知识和技能,即对学生初始能力的评定,了解学 生的一般特征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态度。 3)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学生通过学习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 4)确定教学策略,考虑如何实现学习目标或教学目标的途径,解决"怎么学"和"怎么教"的问题,其 中应考虑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或教学资源。 5)对学和教的行为做出评价,在行为评价时,一方面要以目标为标准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评价提供 25 了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从而对模式中所有步骤作重新审查,特别应检验目标和策略方面的决定。 对于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理解,应该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将整体性的教学设计过程分解为诸多要素,主要是为了便于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并掌握和发展整个 教学设计过程的技术。因此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要从教学系统和整体功能出发,保证"目标、学生、策略、评价"四要素的一致性,使各要素相辅相成,产生整体效应。 二是应该认识到我们所设计的教学系统是开放的,教学过程是动态过程,涉及到的如环境、学生、老 师、信息、媒体等各个因素也都是处于变化之中,因此教学设计工作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在利用模式设计 教学时,应根据不同情况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决定设计步骤,确定从何入手,重点解决哪些环 节的问题,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工作。

22、什么是以创设"学习环境"为主要任务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课程与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知识建构,创设一种真实而复杂的 学习环境。 在建构主义所指称的学习环境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具有了 完全不同的角色意义和相互关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 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和外部剌激的简单反应者,而是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 的知识建构者;教材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和重要载体,而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认识客体和学习活 动的认识对象;媒体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工具、手段和方法,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认知、交往、协作的工具、手段和资源。 建构主义为自己所指称的"学习环境"增加了三种必不可少的新要素,即情境、协作与资源: 1)情境。广义的学习环境无所不在,建构主义所说的学习环境特指一种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并 要求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放置(建构主义喜欢使用"抛锚"这样一个术语)于这样的情境中。建构主义反对将 情境简化的教学设计,因为这使学生脱离了产生问题的具体背景和环境,既无法使学习者深刻理解在特定 背景下形成的概念与原理,也无法在学习后有效地迁移到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上。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总是与特定的背景与条件紧密联系的,总是真实而复杂的。学习环境的设计应追求一种真实而复杂情境的 创设。 真实、复杂的情境相应地形成真实、复杂的问题。建构主义要求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活动。由于问题自 然而然地产生于真实而复杂的背景中, 使学生感受到问题与背景相关联的同时, 也感受到问题是自己的 (是 自己所面临的或由自己提出来的) ,而非教师强加的(但肯定是教师有目的设计的) 。呈现在学生面前的问 题就成为一种特定的学习任务,而解决这些问题就构成了学习活动。在这里,建构主义强调问题与任务的 真实性复杂性,即结构不良或定义不完善的问题,问题的解决可以有多元化的方式与策略,问题的答案也 应该是多元化的,而不是两者必居其一或二者择一的。 2)协作。在给学生以解决问题的充分自主权,保障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同时,建构主 义强调特定情境中学习活动的交往性、合作性、互助性,强调合作中的表现、交流、沟通、讨论等群体互 动对知识建构的内在意义与价值,希望通过社会化的交往在更高的水平上促成个体经验、方式与信念的内 化与提升。建构主义相信,以个体原有经验、方式、信念为基础的学习,对同样的现实问题会有多样化的 理解,而理解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学习资源;共享和交流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不同认识、不 同理解和不同信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共识或达成谅解,就是一种广泛、深入而有效的学习。 建构主义的"合作性"学习是一种基于网络平台的多维、多向、交互性的合作,既可通过网络搜集某一专题 的各种资料,也可以网络上进行与问题相关的多主题的交流、沟通和讨论;教师可通过人机对话、公告板、聊天室和 E-mail 组织教学,如进行个别辅导、讨论问题、交流思想、布置作业等。 3)资源。呈现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是一种广义的学习资源,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支持学习活 动的包括教师在内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建构主义对资源的理解和阐述具有独特的多维视角:一是将传统意 义上的教学资源如教科书、教材、媒体等,从教师手中解放出来,作为一种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共享;二 是将指导和组织教学的教师与教师所提供的指导和帮助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三是将学习环境中所形 成的特定问题情境和任凭性的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四是将相对于个体学习的学生群体作为重要 的学习资源; 五是特别重视学习资源知识表征方式的多样性, 因此由电子网络信息提供的包括符号、图像、26 声音、场景等多维的、动态的、交互性的学习资源受到了高度关注和重视。可以说,凡是进入学习环境、对学习活动起支撑性作用的所有因素、事物、人物等,都在这种广义的学习资源的范围中。 对真实复杂的学习环境中的学习活动而言, 学习资源的广泛性、丰富性、多样性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它们既是一种学习和认知的对象,又是一种学习的手段、工具和方法;可能构成问题的背景,可能成为问 题的环节,可能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可能本身就包含着问题的答案;它为主动学习和知识建构提供了多 种工具和手段,提供了规定的情境,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也提供了表现创造性的空间。

23、怎样钻研理解教材? 从宏观上讲, 要了解解放以来我国教材的编写轨迹, 熟悉近年来编写出版的各套教材。 从教学实际讲, 教师应掌握良好的钻研教材的手段,认真咀嚼研究自己所教学段的教材。几种具体的钻研教材的方法: 1) 整体把握法 从总体上全局上了解全套教材的性质、内容、编排意图、训练线索及体例,做到对每册教材的教学任 务胸中有数,从而居高临下,进退自如。 2)序列探讨法 从教材的纵线上进行排列、梳理,跳过纵横交错的章节(单元) ,在落实各条训练线方面增强整体印 象,熟悉不同类别的训练点在各条训练线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序列探讨法就是着眼于各条训练线的 "整体把握法"。如理科教材的概念、理论、应用、实验、计算各条训练线。又如中小学语文教材的记叙文 阅读、记叙文写作、说明文阅读、说明文写作、议论文阅读、议论文写作、应用文写作、听说训练、汉语 知识、文学作品阅读、作文片断练习、文言文知识等各条训练线。 3)单章(篇)钻研法 从单章(篇)教材的钻研入手,把理解教材的任务落实到单元(课时) 。对单章(篇)教材的钻研, 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设计教学程序、改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性一环。理科教师 应弄清某章教材内容的史料、目的、思路、线索、结构,理解概念、规律和原理,分析实验现象。文科教 师应弄清某篇文章的历史背景、目的、思路、线索、结构、语言风格、独特技巧以及字词的读写理解、句 段的咀嚼分析、板书和练习设计等。 4)从某一角度将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放在一起比较研究,深化理解。 如语文教师可以进行文章的题材、体裁、表达方式的比较、中外作品人物的比较、不同时代游记写景 抒情表达方式的比较、不同年代通讯主题及构思方法的比较、同一作家不同文体的比较、同一主题不同表 现角度的比较、不同年代人物形象思想感情的比较、不同主题作品中博喻修辞方法的印证比较,等等。又 如理科教师可以进行概念导出方式的比较、相似或相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比较、同一概念从不同角度理 解其内涵的比较、相关理论的比较、、应用于同一领域的不同理论的比较、论证同一课题的不同实验手段 的比较、使用不同原料制取相似产品的实验装置的比较、各类计算方法的比较,等等。 5)学科渗透法 以本学科教材的某些知识点为中心,通过设疑部难的方式,与其它学科相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动手面,增强教师的应对能力和增强教学的生动性。

24、怎样研究学生? 研究学生主要是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认知的前提特征和情感的前提特性。研究学生的方法主 要有: 查:查资料档案。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以往的思想品德表现、学业成绩、身体健康状等。 谈:座谈了解。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以往和现在在同学中的交友情况及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情况。 聊:个别谈话。主要是为了实地考查学生的性格,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社会、学校、班级、教 师和同学的看法,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等。 访:家访、社会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学生在家庭及当地的表现情况,了解学 生的爱好和特长、对父母及他人的态度、劳动观念、社交情况等。 察:察言观色。主要是为了了解当时学生的心理活动,收集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了 解学生当时的情感状态等。

25、怎样用 ABCD 法编写教学目标? 27 这种方法包含了四个要素:教学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 )、教学对象 学习目标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而写的,所以描述学习目标时应指明特定的教学对象。有时候如果教学对 象已经明确了,就可以从目标中省去这个要素。 2)行为 行为是学习目标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它表明学生经过学习以后能做什么和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这样 教师才能从学生的行为变化中了解到学习目标是否已经实现了。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 语来描述行为, 其中动词是一个行为动词, 它表明了学习的类型, 而宾语则说明某一学科的具体学习内容。 针对不同的学习领域及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有一些可供教师参考选用的动词。比如,在编写认知学习领域的目标时,可以选用下面的动词: ⑴知识:说出„„名称、列举、选择、背诵、辩认、回忆、描述、指出、说明等; ⑵领会:分类、叙述、解释、选择、区别、归纳、举例说明、改写等; ⑶应用:运用、计算、改变、解释、解答、说明、证明、利用、列举等; ⑷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区别、检查、指出、评论、猜测、举例说明、图示、计算等; ⑸综合:编写、设计、提出、排列、组合、建立、形成、重写、归纳、总结等; ⑹评价:鉴别、讨论、选择、对比、比较、评价、判断、总结、证明等。 而在编写情感学习领域的目标时,则可以选用下面这些动词: ⑴注意:知道、看出、注意、选择、接受等; ⑵反应:陈述、回答、完成、选择、列举、遵守、称赞、表现、帮助等; ⑶价值判断:接受、承认、参加、完成、决定、影响、区别、解释、评价等; ⑷组织:讨论、组织、判断、确定、选择、比较、定义、权衡、系统阐述、决定等; ⑸价值体系个性化:改变、接受、判断、拒绝、相信、解决、要求、抵制等。 编写行为的具体方法是:首先根据前面讲过的学习目标分类方法,结合学科内容分成不同类别的学习目标,然后从上面提供的动词中选择出合适的行为动词,最后再把学科内容作为动宾结构中的宾语就可以 了。例如: 学习内容是"解释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要求学生能够举出一两个例子,说明人们在生活中怎样预防 热胀冷缩现象带来的损害。这是一个认知学习领域的目标,其目标层次是应用,所以应该从"应用"一行中 查找动词,比如使用"列举"这个词,这样"行为"就可以被描写成"列举生活中的一至两个例子,说明人们 怎样预防热胀冷缩现象带来的损害。" 3)条件 这个要素说明了上述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产生的,所以在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时,也应以这个条 件来衡量。 条件一般包括下列因素:环境、设备、时间、信息以及同学或老师等有关人的因素。比如,"在 30 秒内完 成 10 个仰卧起坐。"就规定了完成仰卧起坐的具体时间;再比如,"查字典,翻译下面的英语短文。"就考 虑了信息方面的因素。 4)标准 这个要素表明了行为合格的最低要求,教师可以用它不定期衡量学生的行为是否合格,学生也能够以 此来检查自己的行为与学习目标之间是否还有差距。 " 在 20 分钟内,完成一篇看图写话练习。"这个标准表明了行为的速度; "在吹奏竖笛的考试中,如果出现两处以上的错误,就为不合格。"这个标准规定了行为的准确性。 以上两个标准都采用了定量表示法,在这种方法中除了可以使用数字外,也可以采用百分比来表示。 除此之外,标准还可以用定性的方法,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示。 标准是对每一个学生的行为质量的最起码的要求,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编写学习目标时,一定要从学生的行为出发,而不能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标准。 当我们把四个要素综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可以写出一个完整的学习目标了: "初中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教学对象) ,能在 5 分钟内(条件) ,完成 10 道因式分解题(行为) ,准 28 确率达 95%(标准) 。 其实采用 ABCD 法,并不意味着四个要素必须一应俱全。其中只有行为要素不能省略,而其他三个要 素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省略。 有时学习目标中的条件与标准是很难区分的,如上例中的"在 5 分钟内"既可以看成是表明时间限制的 条件,又可以理解为表明行为速度的标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不去细分它到底是条件还是标准,而 是应该考虑学习目标是否能够用来指导教学及其评价。

26、怎样用内外结合的表述方法编写教学目标? 如果学生经过学习后能力的改变能反映到学生的行为中来,我们就可以观察到,用 ABCD 法描述是非 常适合的;但有些变化却不能反映到行为中来,对于这一部分变化可以采用内外结合的表述方法来描述。 用这种方法陈述的学习目标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为一般学习目标,用一个动词描述学生通过教学所产生的内部变化,如记忆、知觉、理解、创造、欣赏等; 第二部分为具体学习目标,列出具体行为样例,即学生通过教学所产生的能反映内在心理变化的外显 行为。 例如,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关心班集体的态度。"态度本身是无法观察的,但是通过列举一些学生的 具体行为变化术可以反映出他们的态度是否已经改变,学习结果也就能够观察出来了。上面这个学习目标 可以这样来描述: 内部心理描述: 具有关心班集体的态度。 行为样例: 认真做值日; 主动做对班集体有益的事情; 积极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 在年级或全校的各项比赛中,积极为自己的班级争取好成绩。 又如,学习目标是"理解议论文写作中的类比法。"就可以这样描述: 内部心理描述: 理解议论文写作中的类比法。 行为样例: 用自己的话解释运用类比的条件; 在课文中找出运用类比法阐明论点的句子; 对提供的含有类比法和喻证法的课文,能指出包含了类比法的句子。

27、什么是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 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也就是说,在教学 过程中: ●不存在能实现各种教学目标的和最佳教学策略; ●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租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况。 所以,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且需要不断予以相应的监控、调 节和创新。 所谓策略选择,是指对教与学的活动程序、组织形式、方法和媒体等的相对最优的选择,即在主、客 观条件可能与可行的前提下,尽力在更广泛的有关教与学策略等系列中,找到科学的、更具有实效的教学 策略; 所谓调节,主要是指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多种因素的交*干扰,如学与教、师与生、知与行等矛 盾之中交织着矛盾,任何好的策略,在运用中都不会十全十美,那就需要在教学全过程中,随时注意已选 定的正在运用中的策略可能出现的不协调,及时给以相应的调整、补充以至创新等; 所谓监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随时注意策略运用的效益、缺漏等,使策略过程与认知 29 过程同步。

28、教学策略有什么特点? 教学策略的特点有: 1)明确的针对性。策略化的教学是依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教材特点,将教学方法、教学手 段及教学程序等教学诸因素和谐统一的最佳设计。 2)典型的灵活性。即不具有规定性和刻板性。为了目标的实现可以采用各种可供使用的教学组织形 式、方法、程序、手段等,在教学过程中,还将根据需要不断改变和调整。 3)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教学。 4)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是教学策略的载体。没有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 教学活动,教学策略半无所适从。选择、调节、监控、创造等都要依据于这些因素。所以有效的教学需要 提供可供选择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以便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

29、教学策略有哪些种类? 一般地,教学策略有两类: 1)产生式教学策略 是指让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序等,鼓励学生自己从教 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 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 优点: ⑴可以积极地把信息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主动深入,因此学习效果较 好; ⑵允许学生自主地设计、实践和改善他们的学习策略,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⑶产生式教学策略主要出自学生自己,因此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的积极 性,培养学习兴趣等。 不足:⑴设计不妥,可能导致认知超载或情绪低落,或是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 ⑵学习的成功依赖于学生先前已具有的知识和学习策略的广度。 2)替代式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它更多地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 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主要是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 优点: ⑴比产生式教学策略效率高,它能使学生在短期内学习许多内容; ⑵知识储备有限和学习策略不佳的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学习。 不足: ⑴因为学生智力投入少,信息处理的深度不够,因此学习效果不如产生式策略好; ⑵由于教学安排过于周密,学生在学习中被动学习多于主动学习,因而学生学习志趣难以调动,制约 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0、怎样确定教学顺序? 教学顺序指教学内容的各组成部分的排列次序,它决定"先教什么,后教什 么","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即教学设计时讨论一节课中各条具体教学目标的次序安排。 一节课中大都包括一条主要教学目标及若干从属教学目标(它们构成实现主要教学目标的先决条件) 。 这些从属教学目标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完成,先学哪条、后学哪条,便是教学顺序设计的核心问题。我们主 要介绍智力技能方面的教学顺序。 三种基本的教学理论: 1)加涅的从简单到复杂技能的教学顺序安排(递进式) 加涅把智力技能按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成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按照她的理论考虑教学顺 序,应从最简单的技能开始,以此为基础,学习更为复杂的技能。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 180 度"这条规则时,学生应先会辨别相关的特征,然后学习"三 角形"、"内角"、"180 度"等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这条规则。 30 2)布鲁纳的发现法(归纳式) 按照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策略,教师不把教学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向他们提供问题情境,引导学 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并由学生自己收集证据,让学生从中有所发现。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 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发现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 智慧潜力,有利于培养内在动机,学会发现的技巧,而且发现的学习结果也有利于记忆的保持。 这种发现,实际上就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顺序。它的一般步骤是: ⑴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这个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的问题; ⑵学生利用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某些材料,对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 ⑶从理论或实践上检查自己的假设, 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可展开讲座或辩论; ⑷对争论作总结, 得出结论。 例如,学习加法后学习减法的第一课时的教学„„ 3)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思想(演绎式) 他认为教学顺序原起点应确定在学习层级的较高点,即先呈示一般的、有较大包容性的、较抽象的概 念和原理,然后再学习一些具体的学习内容。 这种方式如果运用得好,就会成为一种经济、高效的教学方式.

31、教与学活动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 学习是一种内部的心理变化过程。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理想的外部条件,促使 学生向教学目标规定的方向产生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学校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外部条 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因此,当教学活动的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时,才能有效地促进 学习。教学活动的安排必须讲究科学性,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生学习的内部过程分别是接受、期 望、工作记忆检索、选择性知觉、语义编码、反应、强化、检索与强化、检索与归纳。与学习的内部过程 相对应,我们可以参考加涅提出的九个教学活动的环节,即学习的外部条件。 学习的内因与外因 学习的内部过程教学活动

1、接受 引起注意(唤起学生注意,保证学生接受剌激和学习的发生。 )

2、期望 告诉学生目标(教学开始时,应让学生具体了解完成教学目标以后,他们将会做什么,从而 激起学生对学习的期望。 )

3、工作记忆检索 剌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在学习新内容前,指出学习新的技能所需具备的先决知识 和技能,以此剌激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让学生看到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与教 学目标的关系。 )

4、选择性知觉 呈示剌激材料(当学生作好准备时,向学生呈示教学材料,呈示的剌激材料应具有鲜 明的特征,以促进选择性知觉的内部过程。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顺序的安排;二是每次呈示的教学材料的 份量。应考虑三个因素:学生的年龄;学生的准备知识;学习的类型。 )

5、语义编码 提供学习指导(旨在促进语义编码的内部过程。语义编码是为信息的长期贮存作准备的 加工过程。 )

6、反应 诱引行为(促使学生做出反应的活动)

7、强化 提供反馈让学生知道学习结果)

8、检索与强化 评定行为促进回忆并巩固学习结果,即促进检索与强化的内部过程)

9、检索与归纳 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旨在促进检索与归纳的内部过程,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内容, 培养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就言语信息的学习而言,要提供有意义的结构,使结构在检 索过程中发挥线索作用,供学生回忆知识时使用;就智力技能的学习而言,应安排各种练习机会。 )教师 在具体应用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这九个教学活动反映了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的共性,如果完全照搬应用,那么我们就只能采取替代 教学策略,而对产生式教学策略就会忽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哪些活动由教师来安排,哪些活动的主 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加以选择应用。 其次,应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应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告诉 学生目标"的活动,在发现法教学过程中是不必要的,在接受式教学中,往往可以进行。在态度学习过程 31 中,我们也应采取学习之后再告诉学生目标的方法。 最后, 对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应灵活, 突出重点, 不必要在每一节课里都包含所有九个教学活动。 例如,我国学校中将课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两种类型。单一课是完成一种教学任务,涉及少数教学活动, 或重复进行一项活动,如复习课、练习课等。综合课是同时完成几种教学任务,一般包括多项教学活动。

32、什么是课堂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情境不只存在于课堂教学伊始,而是充满课堂教学的整个时空,只要有学习活动的进行,就 有相应的学习情境,它是多维度、全方位的,包括心智、情意、氛围、交往、问题背景、学习条件等各个 方面。情境的创设,总的来说可分为智力情境和非智力情境两大类。智力情境的创设,主要是利用认知发 展的同化与顺应机制激活思维,作用于思维的流畅性、广深性、发散性以及解决问题的搜索性和调控性, 比如情境、变式情境,问题解决的发现探究式情境等。非智力因素是指作用于学生的心向情境、内容呈现 方式以及合作交往的过程的反馈调控等手段,营造生动直观、情趣共济的学习情景,充满激情、活泼热烈 的交往场境,情真意切、陶冶心灵的艺术氛围,相互悦纳、宽松和谐的心理沟通。

33、为什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 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 从而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 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 对于各门学科,其内容有严谨结构,学科知识涉及的现象和规律源于生活,应从生活实际出发。这就要求 创设有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 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 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制造学 生在认知上的冲突以引起他们的反省及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真实情 境,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

34、什么是"问题情境"? 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 有价值的东西。"一切学习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从这种意义上讲,"问题情境"可理解为一种 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除了物理意义上的存在外,还有心理意义上的存在。从物理意义 上讲,它具有客观性,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背景,它可以是现实生产、生活材料,也可以是本学 科的问题,还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等。从心理意义上讲,它充分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的主观愿望,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让学生在学习中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使 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问题情境有以下种类:

1、问题的障碍情境:就是在学生原有知识储备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学生陷入新的困境, 以形成新的认知冲突,从而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和探求的一种问题情境。

2、问题的发现情境:就是通过呈现一定的背景材料,引出新的学科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 特征或内在规律,产生新的学科概念的一种问题情境。

3、问题的解决情境:就是直接呈现出某个新的学科问题,围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去组织学生展开学 习、探求知识、寻找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问题情境。

35、什么是以主动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操作策略? 建构主义形成了一系列教学策略,如支架教学策略、认知学徒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 策略、社会建构教学策略等。而贯穿这众多策略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主动 性的知识建构为中心的思想。 是以教师为中心来设计和操作教学,还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和操作教学,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指导思 想和操作策略,相应的也会有完全不同的设计操作思路、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不同的教学策略有不同的 教学操作环节,但建构主义强调四个基本环节:情境创设、自主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每一个环节 都要充分体现主动学习的要求。

1、情境创设:这是引发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其基本功能和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特定的 32 情境,激活学习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 "顺应"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

2、自主探索:这是主动学习的实质性的环节。不是教师直接讲授或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 法,而是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学生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在明确所要解决的问 题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清单";确定搜集知识信息的渠道、途径和方法;搜集所需要的知识和信 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利用知识和信息解决提出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3、协作学习:这是主动学习的拓展性的环节。学生群体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交流、讨论自主探索 的学习成果,批判性地考察所提出的各种理论、观点、假说、思路、方法等,通过社会协商的方式使群体 的智慧为每一个个体所共享,内化为个体的智慧,拓展个体知识视野,是形成学生表现、交往、评价、批 判能力的重要环节。

4、效果评价:这是主动学习的延伸性环节。包括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每个成员的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协作学习中对群体活动 的个体贡献等。建构主义的评价强调非量化的整体评价,反对过分细化的标准参照评价;强调学习过程的 评价,尤其关注和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发现知识、认知策略、自我监控、反省与批判性思 维、探究与创新能力的评价;反对"答案唯一性"的评价,提倡一种开放的、多解的、多元的评价,以充分 反映学生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不同水平差异。 "主动学习"要求的体现,说到底是要给学生留出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空间,要给学生提供 在不同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多种机会,要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 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能力。

36、什么是合作交往? 师与生、生与生、个体与群体的相倚互动关系是教学赖以存在并得以表现的基本形式。"交往"是师生 间、学生间、教学内容和相关信息与教师、学生间的相互沟通与应答。合作学习不仅仅是教学组织形式的 简单变化,它联带着问题解决的"宽带"和纵深度。合作交流意义的建构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基础,以调整 学生群体间的交往行为、开展合作学习为重点,着力营造引起学生心理共鸣、思维共振的"交往场"。这种 学习方式并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组学习",在"交往场"中,教师是学生的同伴和朋友,问题的解 决须是在个体能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群体协作配合才能完成, 正是在"交往场"中, 师生互动、共创与共生。 当然,我们倡导的这种"合作学习"也不是那种纯粹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在现实的教学条件下,可以采取 "分-合-整"的办法,即将问题分解为几个子问题,待小组完成各自子问题形成整体解决问题方案后再进行 全班学生层面的交往与整合。

37、什么是学习活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活动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学习活动有显著区别。既然是"学习",就必须有学习主体 的凸现,有学习者的交往和实践,有学习内容的理论操作和学习意义的物化凝固;既然是"活动"就必然涉 及到活动情境、活动动作、活动效果和活动体验。学习活动的建构,就应该是这些教学基本事项在课堂教 学情境中的整合。对于教者,建构学生的学习活动最重要的是活动的合理筹划与开放性组织。活动设计, 应坚持以问题为纽带, 以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和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为主线, 以师生合作互动、多向信息传递、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为基本方式。活动的组织,关键是对研究性学习要义的把握,诸如:围绕问题(或有限 知识点构成的问题列)展开,突出学习过程,注重学习体验;问题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完成,促进 学生认知能力与个性品质的发展;创设动态、开放、知情共济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 地学习;利用个性化的学习、小组学习及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

38、什么是成功体验? 成功体验是指学生通过自组化的内部加工获得知识、情感、方法、逻辑等一体化的真实体验。它既表 现于受情感驱动的参与行为,又反映为所学、所思、所得、所悟带来的认知与发展的愉悦。建构成功体验 的基点是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基本方法有二:一是正确认识和把握知识能力和人格 品质教育的关系,通过学习活动全方位地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情感体验。也就是说,将知识的学习作 为一种"中介"、对象化的材料用于学生认知加工和自组过程;能力作为加工过程的规则、程式、方法加以 33 显发和演进;学生的个性品质作为"加工"、"自组"的保障、意识、价值、情感态度等加以强化和升华。二 是以愉悦的学习促成学习的愉悦, 恰当运用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激励性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提升学生的学习素质与能力。

39、怎样促进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互动,是主体间的相互联系与能动反映,是活动中的师生相互交流、影响,不断作用的状态。教学交 往观告诉我们:教学活动中,师与生、教与学是互构互生、良性互动的,是二者间的双向讨论、交流与沟 通,这是一个"提问应答"、互为因果的负反馈活动系统。认识与把握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是改造传统课堂教 学的"龙眼",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1、"互动"是教学中师生"交往"的互动 "交往"当然不是形式上热热闹闹的你来我往,而是人类社会生命本性的存在状态,是主体间相互理解 与交往的"主体间性"的打造。这种"状态"与"打造"是在无内外压力与制约情况下的真诚敞开、交互共生, 在强调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同时,这一点显得成为重要。相对于这一认识的观念和行为分别是:教育活动 交往的本体论意义与有效辩解往的理据。前者,是说教育实践的本质是交往活动,是师与生及师生与材料 间的双向理解、问题解决以及应答讨论,形成共识的共创共生活动。从这一理念出发,教师绝不能再独霸 课堂,"消化"学生,应当特别强调课堂教学时空共有,内容共创,意义共生,成功共享。对于有效交往的 理据,有的学者提出了三个"有效宣称",即尊重客观事实的真实性,与社会规范一致的正当性以及"捧得 一颗心来"的真诚性。教学中的有效交往,当然也必须服从于这一规律,师生间的尊重、理解和关爱比什 么都重要。

2、互动的多元性与教育性 教学中的互动是多元的,是多情境、多内容、多维度、多形式的互动体。比如情境,不只是直观生动 的教学情景,还有融洽和谐的人文环境,发人深思的问题背景;内容也不只是课本知识的学习,还有生活 经验的积淀,生命意义的领悟,道德规范的认同,情感情操的陶冶;互动的角色也不只是师生间,还有学 生间、小组间、个体与群体间,师生与教材间的沟通、对话与意义创生。特别应当强调的是这种人际关系 在教学情景中的教育性原则:其一是互动基本因素的把握,即个体明确的自我意识,对对方的知觉与期待 以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氛围;其二是良好互动方式的运作,即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以亲密合作 的人际关系为前提, 师与生的角色是可变的, 师与生的作用是互补的。 相对于现实的班级集体授课制而言, 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应是教学互动的首选。 40、怎样加强学习活动的体验性? 活动的体验性是针对传统教学忽视教学过程的亲历性和自主性而说的。强调体验性的理由十分明确, 因为体验是知识的内化,经验的升华,是个性化的知识,它是自得自悟的生命活动状态。教学中的体验性 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生存过程的体验。 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和思维展开过程, 使学生亲历知识"生产过程", 领悟探索发现与经验积累的乐趣, 进行求实态度、探索精神与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二是课程文化的体验。 通过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对接,学生情感与外部世界的对接,原有经验与新鲜经验的对接,创设情趣共 济的教学情境,构筑师生交往对话的平台,在小课堂连着大世界的氛围中吸吮人文思想的乳法,享受表达 与聆听的愉悦;三是创新性活动的体验。选择和组织能引起学生思考与探究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问题 意识,组织思维加工的活动,使学生掌握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敢于创新的个性倾向和意志 品质。因为体验性知识多为内

教师结构化面试模拟试题

教师资格证结构化面试试题

教师结构化面试试题总结

结构化面试试题

结构化面试试题

美术教师招聘结构化面试试题

最新 教师资格证面试 结构化面试试题

结构化面试试题二

半结构化面试试题

选调生结构化面试试题

《教师结构化面试试题.doc》
教师结构化面试试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