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研究性策略教学设计

2020-03-02 14:54:0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注:课程教学视频介绍了六大类主要的教学策略,根据课程内容,结合教学实践,本教学设计采用研究性学习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设想、策略分析、设计实施过程、教后小记、教后感触等。

《祝福》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4.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学重点】

1、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学设想】

《祝福》是一篇经典课文,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教学时不再从课文局部着手,而是组织学生先确定研究课题:课文标题的内容和结构意义、祥林嫂的反抗之我见、祥林嫂死因分析等;再分组讨论、研究课题;最后完成研究报告并交流。指导学生用研究的态度深入钻研文本,形成研究的能力,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1.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强调预习,以免课堂上出现空对空的情形。

2.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有必要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弄清。

3.文章较长,知识点多,要学的东西也多,容易杂乱,拟先布置预习,课前充分预习课文,要求学生代小说中的“我”写日记,充分把握小说总体结构;为祥林嫂编年谱、写小传;以“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或以“一个与祝福无缘的女人”为话题分析课文;研究祥林嫂的死因。然后通过3课时完成研究性教学。第一课时: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第二课时: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及生平,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侧面描写、动作描写、语言及细节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第三课时:主要讨论祥林嫂的死因,,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策略分析】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学生思考力和创造力的方式。它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实施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是贯穿于学生一切活动之中的。课堂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因此,研究性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堂阅读教学实施研究性教学,必然是今后课堂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亲自参加研究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研究的个人观念体系。当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事实上,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研究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把握研究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总结研究的成败得失。这种指导作用贯穿于学生研究活动的始终。教师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间接暗示。本设计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实践的研究性教学策略,使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变成自主式学习。

【设计实施】

一、课前充分预习课文,代小说中的“我”写日记,充分把握小说总体结构。

【提示】

1、“我”在鲁镇住了几天?那几天天气状况如何?环境怎样?

2、在鲁镇,“我”接触了哪些人?遇到哪些事?

3、文中倒叙、插叙的外在语言标志是什么?

二、为祥林嫂编年谱、写小传。

【提示】

1、祥林嫂生命历程时间推移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2、漂泊的地点是怎样转换的?

3、样林嫂一生遭遇到哪些不幸?

4、为一个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女人作传,怎样才能从有限的材料中挖掘出具有一定价值的传记材料,并把它们有机地组织成一篇语言平实、条理清晰、“史料”翔实的传记?

5、说明:不能对祥林嫂进行议论,只能作客观叙述。

三、以“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或以“一个与祝福无缘的女人”为话题分析课文。

【提示】

研究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发生的时间

四、关于祥林嫂的死因展开辩论

【提示】1.祥林嫂的死因究竟是什么?兄手何在?是个人悲剧,还是社会悲剧?

有人认为柳妈是帮助鲁四老爷杀害祥林嫂的凶手。也有人认为,祥林嫂丧夫失子有偶然性,因此,她的死也有偶然性。还有人认为,是封建礼教和吃人的宗法制度害死了祥林嫂,具体说来,是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害死了祥林嫂。她被迫改嫁是族权的唆使;她的再嫁被认为“败坏风俗”,是夫权的影响;而她这“耻辱”到“阴司”还洗不掉,是神权的控制;鲁四老爷对她的迫害和侮辱,依靠的又是封建政权。

2.你是怎样来看待这一问题呢?支持什么观点就拟写出能证明你观点的理由来,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不扣帽子,不说空话。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本教时重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

鲁迅认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中国历史上只有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鲁迅努力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之上,在许多文章中还十分深刻地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病,来加以揭示和批判,“意在复兴,在改善”,因而鲁迅在他的乡土小说的创作中也努力解剖、抨击中国传统文化在民族心理性格方面形成的种种病态。今天,我们共同研讨鲁迅小说《彷徨》集中《祝福》为我们塑造的一个病态社会下的一个典型的妇女形象──祥林嫂。

(板书课题)

二、介绍背景:(生介绍、师补充强调)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现在我们就进入课文。)

三、研习课文:

1.速读全文,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

一般小说的故事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组成,本文还有序幕和尾声。(略)

2.从刚才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本文并非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而是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明确: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3.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1)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呢?这一切都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

(2)一边是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一边是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祥林嫂就这样在爆竹声与祝福声中渡过她一生的最后一个春节,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4.本文的线索:从文章的内容看,作者是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以深刻的笔触展现了旧中国一个劳动妇女祥林嫂生存的社会环境及其悲剧的一生。 5.生表演第一部分(重点是祥的形象和“我”的对话) 6.交流小说中“我”写的日记,进一步把握小说结构。(略) 第二课时

本节重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及生平,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侧面描写、动作描写、语言及细节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一、诵读集中描写祥林嫂的几段文字,体味这些看似冷峻的描写中所蕴涵的深情。

1、交流样林嫂小传、年谱。(略)

2、编好年谱,写好传记,这只是对小说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细致的感性认识,有了这个感性认识,就为我们上升到理性认识一一准确把握小说的主题一一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接下来,我请同学们研究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发生的时间,发现几次重大变故都发生在春天,也即“祝福”之后。

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祝福”展示了初到鲁镇的祥林嫂的勤劳能干,“祝福”时使一向勤快能干的祥林嫂受到了鲁家的冷遇和歧视,即使她倾其所有,花费了“历年积存的工钱”“在土地庙捐了门槛”后也没有改变。这使她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总是惴惴的,有如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最后被逐出鲁家,沦为乞丐,惨死雪夜。

从而得出结论:祥林嫂真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一个与“祝福”无缘的女人。 板书:

祥林嫂

—— 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迎春之日,一命归天

立春之日,丈夫死去

孟春之日,被卖改嫁

暮春之日,痛失爱子

—— 一个与“祝福”无缘的女人

“祝福”之时,展示勤劳能干

“祝福”之后,夫死改嫁丧子

“祝福”之时,遭受冷遇歧视

“祝福”声中,惨死风雪之夜

3.思考:是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是谁使她与“祝福”无缘? 要弄清这个问题须分析祥林嫂的死因,要弄清祥林嫂的死因须分析一下小说中的祥林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要弄清她是什么样的人就有必要分析一下人物形象。我们知道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肖像描写(外貌)、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另外还有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的详略分,有白描和细描。白描: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有如芙蓉出水,朴实自然。本文是白描的典范作品。(细描:文学创作中的描写手法之一。用细腻的笔触对人物进行详尽的描绘。要求从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的需要出发,对描写的对象加以渲染和铺陈,有如镂金错彩,绮丽华美。但要防止堆砌辞藻的形式主义或忽视艺术概括的自然主义倾向。)

4、生表演第

二、三部分

5、生感受、讨论、分析祥林嫂形象: 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 ① 肖像描写:

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生活艰辛的烙印),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年轻,勤劳,朴实,新寡)眼睛:顺着眼。(善良温顺)

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遭受夫死子亡的打击后的极度痛苦和内心空虚)

第三次肖像描写:祥林嫂在捐过门槛插手祝福却遭拒绝后,“脸色同时变作灰黑, 只是失神的站着。„„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也总是惴惴的,„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再受打击后的悲哀、无奈,精神已到崩溃的边缘) 第四次肖像描写:头发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完全麻木)

② 画眼睛(眼神):

“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

“眼角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 --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捐了门槛以后“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婶一声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到临死前的“瞪”着眼,“眼珠间或一轮” ——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每一次刻画都有丰富的内涵。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几个过程,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这也是对罪恶的封建社会无声的控诉。 ③侧面描写:

A.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的态度:皱眉,讨厌她是寡妇。 B.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如何?两次“可恶”,“然而”是什么含义?明确:寻人时,仍然是“踱”。 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第一次“可恶”的是她婆婆的行为野蛮粗暴“拿我们家里开玩笑”让人可恶。“然而”是书面语重转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中的族权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虽然你这样说,但未必真能再荐一个像祥林嫂这样能干的人。因为当地其他女工“大抵非懒即馋,或者馋而且懒”不像她这样食物不论,力气不惜。

C.人们对待祥林嫂这个“嫁而再寡”的不幸女人态度: 鲁四老爷的态度:不让她干祭祀的活(通过四婶先后三次喊“你放着罢”,杀人不见血地葬送了祥林嫂的性命。而其中尤以最后一次对其打击最大)。鲁四老爷站在顽固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立场上,从精神上残酷地虐杀她。他暗暗地告诫四婶的那段话,就是置祥林嫂于死地而又不露一丝血痕的软刀子。 鲁四婶的态度:祥林嫂被婆家绑架走以后,鲁四婶惦念祥林嫂不是因为关心她的命运,而是自己的佣人都没有祥林嫂那样可心。祥林嫂再来,她“起初还踌蹰”,后来留下她,但是祥林嫂不像过去那样灵活能干了,四婶开始“不满”,进而“警告”,最后把祥林嫂赶出家门。可以说,四婶只是把祥林嫂当成一件工具罢了,没有把她当人来看。

人们的态度:“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称呼依旧。这一淡淡的似乎不经意的过渡语,在具体语境中却隐含着深刻的蕴涵,“仍然叫她祥林嫂”,而不是“贺六嫂”,绝不是习惯使然,而是反映了封建礼教观念对寡妇再嫁的完全否定。人们叫她的“声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整个鲁镇社会在伦理观念上与鲁四仿佛是形成了共识的,音调的变化,笑容的冷冷,反映出人物关系的变化,充分表现出社会环境与祥林嫂的严重对立。人们很少同情和怜悯她,对她讲述的“阿毛的故事”很快就厌倦了,并把她作为取笑的对象。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使她感到痛苦与迷惑。

柳妈的态度:柳妈对祥林嫂的再嫁非常反对。她对祥林嫂改嫁时头上留下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认为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柳妈对动物“不杀生”,却主张祥林嫂“撞死”,这是自相矛盾的。)她对待祥林嫂,没有同情心。她把和祥林嫂的谈话传播出去,供大家谈笑。应该算是无聊冷漠的人中的一员。柳妈还一脸“诡秘” 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也许完全出于善意,并告诉她应当去土地庙捐一条门槛。这个主观愿望可以说还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救她跳出苦海,并非要置祥林嫂于死地,只是结果适得其反。 D.“我”对祥林嫂临死前问的问题的态度:“我”是意外、踌躇、吃惊,回答是吞吞吐吐、支支吾吾。实际上,正是“我”同情祥林嫂,才更觉得难以回答,只得含糊其辞,不作正面回答。后面几段是“我”的自我剖析,反映“我”既同情祥林嫂,又不敢正视现实。有些议论,实际上是一种“自我”的否定与批判。

④其它如行动、心理描写等主要让学生来分析。(略) 归纳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5、延伸:我们说,祥林嫂是一个与“祝福”无缘的女人,本文为何要以《祝福》为题?

明确:

(1)以此为题可突出主题。祝福是鲁镇的一种封建迷信活动,充满了“男尊女卑”等封建礼教色彩,祝福之时也正是封建思想对人们影响和制约最深的时候,也是人们对祥林嫂歧视和迫害最甚的时候。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了祥林嫂,祥林嫂又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通过这个标题,就把“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不幸,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2)题目是“祝福”,而写的主要内容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实际上是拿富人的“福”和穷人的“苦”相对照,并揭示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祝福”又贯穿篇,起到线索的作用。它在突出主题的同时,又使文章结构谨严。

(3)“祝福”与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息息相关,是人物命运转变的契机和背景。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

(4)所谓“祝福”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其实像祥林嫂这样的处在封建思想和制度压迫下的劳动人民哪有福可“祝”?又岂能祝来幸“福”?以“祝福”为题有反讽之意。

二、布置思考题:对“祥林嫂的死”的看法,凶手何在? 1、祥林嫂的死因究竟是什么?兄手何在?是个人悲剧,还是社会悲剧?

明确:有人认为祥林嫂之死,鲁四叔是首恶,卫老婆子和柳妈是帮凶。也有人认为,祥林嫂丧夫失子有偶然性,因此,她的死也有偶然性。还有人认为,是封建礼教和吃人的宗法制度害死了祥林嫂,具体说来,是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害死了祥林嫂。

2.你是怎样来看待这一问题呢?支持什么观点就拟写出能证明你观点的理由来,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不扣帽子,不说空话。 注意思考以下问题:1.祥林嫂如果没有失去第一个丈夫,结局会怎样?2.如果她逃到很远的地方,婆婆家的人找不到她,会如何? 第三课时

主要讨论祥林嫂的死因,,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关于祥林嫂死因展开辩论: 分组辩论 (略)

通过同学们的辩论,我们可得出: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是不可能避免的。

主观原因:沉溺于丧子的痛苦之中不能自拔 ,对生活丧失信心。 客观原因:小说中写到的其他人物,这些人物在祥林嫂不幸遭遇中扮演的角色:

生命轨迹

周围的人

初到鲁镇

鲁四老爷(鲁四奶奶)——冷酷自私(封建礼教)

被卖改嫁

婆婆、大伯——冷酷自私(家庭) 再到鲁镇

柳妈——冷酷(社会) 寂然死去

卫老婆子、“我” ——同情(社会)

总结评价:正如同学们分析的,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用丁玲的话来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地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启发:看问题不能单看表面,而要通过现象看本质。 1族权给了祥林嫂婆婆卖她的权力,给了大伯收屋的权力。 2夫权给了鲁镇人叫她祥林嫂的权力。夫权视再嫁是“败坏风俗”, 是奇耻大辱。因而即便她的第二个丈夫明明叫贺老六,但人们还是叫她祥林嫂。

3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侮辱和迫害,靠的又是封建政权。 4祥林嫂倾其所有到土地庙捐门槛,是因为她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毒害,认为这将使她争得做人的权利。为了求得这一线的希望,她竭尽全力。但不管祥林嫂怎么做,在那个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她都享受不到一个普通人的权利。

板书: 祥林嫂之死

根源:封建伦理制度,旧的文化观念。

四权:族权、夫权、神权、政权

解救办法:摧毁旧制度,否定旧文化。

二、结合生活实例分析:生活中一位因车祸失去儿子的年轻妇女的遭遇等同于祥林嫂的命运,并称之为“新时代的祥林嫂”。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

明确:不对,这是没有认识到这位年轻妇女悲剧的偶然性和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祥林嫂”在新社会里拥有了“春天”。

三、分析鲁四老爷、“我”和柳妈三个人物形象:(略) 四.学生提问阶段:

学生把自己结对文中还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 注意强调有关的环境描写及小说中开头一句“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的潜台词。

注意研读小说结尾的作用(点拔

A、在结构上

B、对于中心的表达上)

五、分析、讨论写作特点: 1.精当的环境描写。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的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① 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可见富人们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这些廉价奴隶的血汗之上的。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同时,通过“年年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 的描写,也点出了辛亥革命后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后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悲剧的社会基础。

②第二次是对祥林嫂死后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的描写。 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渲染了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祥林嫂死后的凄凉和我的“沉痛”心情。中间的议论是反语,表现了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恨,最后一句的“舒畅”是愤激和沉痛之语。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力。

③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景象的描写。 这段景物描写是由回忆到现实。第一句是过渡,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相照应,渲染了热闹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着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穷的痛苦和悲哀。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2.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 3.精巧的倒叙手法。

四、作业。(三选一)

1.课文中作者没有写出鲁四老爷的肖像,请你通过想象,选择一个场景,刻画鲁四老爷的肖像,特别是眼睛。字数为200字左右。

2、阅读鲁迅小说《离婚》,注意比较爱姑和祥林嫂的命运,看看有何深刻含义?

3、自选角度,写一则读书笔记模拟课文,延伸阅读:

以《祥林嫂,我要说》、《柳妈,不要相煎太急》、《“祝福”之我见》、《感悟〈祝福〉》、《“我”的作用》为题写一篇文章。

【教后小记】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在具体实施中情况有些变化: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原计划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完成不了,实际操作中增加了一课时。研究性小论文,老师虽然提供了一些论文题目,但同学们没有拘泥于这些题目,如有的写“论祥林嫂的笑”,有的题目是“祥林嫂眼睛发光的原因”等等。 学生的研究成果,虽然很多体现的是资料的整合,但也有不少独到的新观点。课后,我将这些观点进行整理,成为了我宝贵的教学参考资料。学生的研究小论文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文中不少观点,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当然,感觉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主发现、自主研究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 【教后感触】

1、课堂研究性学习确实改变了学生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在学习中主动探索,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2、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特殊伙伴,特殊性表现在老师要点拨,要引导,要有中肯的评述。

3、研究性教学对老师要求更高了,课内老师讲解是少了。但老师的备课要更加细致、全面。

4、不要低估学生的学习探讨能力。中学生,尤其是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思考能力、搜集资料能力、整理资料能力等等,怎样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这是老师面临的新课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应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对现实生活的排斥,让学生在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充满理想的生活过程中,生命的体验得到充实和丰富。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语文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语文课堂教学就成了课堂生活,语文的魅力也就应运而生了。

在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紧紧把握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以课堂研究型学习为主阵地,使研究思想、研究品质渗透到教与学中,真正使研究性教学活动做到扎实而有效。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

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研究性学习选题策略

研究性学习选题策略

中学化学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策略探讨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祝福》研究性策略教学设计.doc》
《祝福》研究性策略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