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导引培训教案()

2020-03-02 06:51:0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师专业发展导引》

(2014年)

教案

指导教师:刘庭鸿 2014年3月

第五章

学生教育与管理 第一节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班主任所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是集责任性、专业性、科学性、艺术性、创新性、连续性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导航员,是使校内各种力量形成教育合力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渠道的桥梁,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和贯彻者。

一、班主任的基本素质

(一)真挚的爱心与高尚的师德

(二)合理的知识结构与较强的教学能力

(三)科学的管理思想与育人艺术 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思想

1.“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以法治班”的管理思想 2.自我管理思想

二、班主任的工作原则

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是班主任对班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或要求。它来自于实践,是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它从各个层面反映了班主任的工作规律和特点,它给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某种规范或准则。

(-)全面教育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二)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

(四)独立工作与协调各方相结合原则

(五)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原则

三、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与方法

“班级像一座长长的桥,通过它,人们跨向理想的彼岸。班级像一条挺长的船,乘着它,人们越过江河湖海,奔向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高山、平原、乡村、城镇。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了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⑴ 1.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它有一个发展过程。一般认为,刚组成的教学班,经过班主任长期系统地组织培养工作,由松散的学生群体转变成为健全的班集体,大致要经过组建、初步形成和形成发展三个阶段

(l)组建班集体阶段。

(2)班集体初步形成阶段。 (3)班集体的形成发展阶段。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要求及方法

(1)接班的几个“第一”

2 第一次集体谈话

第一次组织家长座谈会 (2)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 班干部的选拔

①强烈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②工作的主动性。

③经得起考验锻炼,具备较高的工作效率。 班干部的培养

①要教给他们班级管理的方法。

②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严谨的作风。 ③帮助班干部把学习成绩搞好。 ④要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 ⑤要培养班干部的责任感。 (3)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和班级制度文化,那么要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就主要从这三方面着手。

①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③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4)借助各种活动促进班级发展。 班级活动的设计

①班级活动体系作为一种班本课程,其教育效能决定于这一活动体系的整体结构。

②为提高集体教育有效性,应根据集体教育的不同需要创新班级活动方式,发挥各种活动的教育功能。

3.班集体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工作

(l)善良让孩子自主转化。

(2)激发学生内动力,体会学习的真正快乐所在。

(二)做好个别教育工作①

1.优秀生的教育工作

2.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①

(三)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班主任进行家长工作的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向家长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以及学校的培养目标。二是向家长介绍学校和班级以及学生情况,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同时也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达到相互沟通,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调统一。三是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理论和经验,帮助家长掌握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特别是关于独生子女的教育方法。

四、班主任工作艺术

(-)丁榕老师——助人自助,促人自悟

(二)陈晓华老师——对准心灵的“弦”,远近高低各不同

第二节学科教师的育人艺术

一、学科教学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 1.教书育人是学科教师的基本任务 2,学科教学是实施德育的主要阵地

首先,学科教学在时间上占绝对优势。其次,学科教师在人数上具有整体优势。再次,学科教师具有学科能力优势。最后,学科教师还具有心理认同优势。

3.德育渗透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内驱力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方法论,必然会指导学生更好地探求新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帮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必将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作风、顽强的意志等道德品质修养,必将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执著地追求、顽强地拼搏。

(二)学科教学活动中实施德育的原则 1.有机性原则 2.可接受性原则 3.以情动人原则 4.持之以恒原则

(三)学科教学活动中实施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1.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素材 2.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德育联系 3.强调课外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4.发挥教师人格力量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参照作用

首先,教师高尚人格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其次,教师高尚人格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参照作用。

二、师生沟通的策略

(-)师生有效沟通的原则。

1.理解

理解是沟通的前提 2.真诚

真诚是真实、可靠、诚实的同义词。 3.尊重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人不卑不亢、不俯不仰的平等相待,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

(二)师生沟通的途径

1.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沟通 2.通过作业评语与学生沟通 3.通过课余交流与学生沟通 4.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沟通

5.通过电话、短信或网络进行沟通

4 6.通过家访或与家长联系达成与学生的沟通 7.通过共同参与活动促进沟通

(三)师生沟通的技巧 1.与学生沟通的口语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往、沟通的工具,师生沟通的艺术很大程度上就是师生间的语言交流艺术。为了适应师生沟通中的不同情景和学生的各种差异,教师除了要重视语言的表达内容外,还要重视语言的表达技巧。

(1)幽默。 (2)委婉。 (3)含蓄。 (4)反语。 (5)模糊。

2.与学生沟通的体态语艺术

对于教师来说,体态语具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通过正确识别学生的各种体态语来洞察学生的心灵。第二,有效地运用好各种体态语来传情达意。

(1)解读学生的体态语。 (2)活用教师的体态语。 说谎。 抵触。 认同。

重视着装。教师着装的基本要求是活泼而不失庄重、时尚而不张扬。

善用眼神。眼神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对对方的友好、重视、关心、注意等,眼神也是调节沟通双方心理距离的手段。

运用手势。跷起拇指向上是表示肯定、称赞、首屈一指等意义,用时必须和面部表情密切配合,否则有应付或讽刺意味。 3.聆听的技巧

常见的聆听技巧有专注行为、简述语意、善于提问、积极回应等。

(1)专注行为。专注行为的目的是表达教师愿意聆听及接纳对方,促使对方与自己建立信任感。

(2)简述语意。用简短的语言把对方的主要观点和教师对它们的理解简要、概括地复述出来,这样可以让对方感觉到他是被重视和接纳的,从而增加对教师的信任。

(4)积极回应。教师在聆听的过程中,还要用简洁具体的语言来积极回应。 (3)善于提问。提问是为了帮助教师从更全面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给学生一个自我了解和内省的启发。提问可设置一些开放式问题,这类问题通常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回答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规则,可以沿着这个问题所提供的话题,充分地提供细节和信息。 4.批评学生的技巧

批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常用手段,要使批评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应该讲究批评的艺术。

5 (1)要尊重人格,不要指责侮辱。 (2)要理智冷静,不要“电闪雷鸣”。 (3)要进退有度,不要求全责各。 (4)要因人而异,不要千篇1律。 5.表扬学生的技巧 (1)适时。 (2)适度。 (3)适性。

(四)避免不良的沟通方式

1.避免抱怨和唠叨 2.避免发号施令 3.避免讽刺挖苦 4.绝不设置“眼线”

第六章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是一所学校、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教育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是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科学研究的先导作用,是深化学校教育改革、推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保障。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

所谓教育科学研究,是指研究者借助教育理论,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问题通过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从而发现教育现象之间本质联系与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和特点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类型

1.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 2.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和中观研究①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1.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

作为一种严密规范的探索活动,科学研究与传统意义上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有重要的区别,这些区别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

(1)科学研究的问题性。 (2)科学研究的创新性。 (3)科学研究继的承性。 (4)科学研究的规范性。 2.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1)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6 (2)研究目的的教育性。 (3)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4)研究主体的双重性。 (5)研究形态的发展性。

三、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一)打破神秘感,突出普遍性 (二)从实际出发,增强针对性 (三)立足实践,提高实用性

(四)学会借鉴与吸收,体现指导性

四、教育科学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教育的发展促使教师向研究型转变

(二)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教育科学研究让教师品味职业幸福 【思考题】

I.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是什么?

2.结合实际谈谈教育科学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常用方法

一、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法就是以单一对象进行深入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是一个组织或机构。

(-)个案研究的特点

1.研究对象的个别性与典型性 2.研究内容的深入性和全面性 3.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二)个案研究的基本方法 1.追踪法 2.追因法 3.临床法 4.产品分析法 5.教育会诊法

(三)个案研究的基本程序 1.确定研究对象

确定研究对象一般应注意把握以下三条标准。

(1)根据已掌握的情况所形成的主观印象,看研究对象是否有显著的行为表现。

(2)通过有关检测和测量,看测出的评价指标是否与众不同。

(3)向家长、教师及其他有关的人进行调查了解,看是否也有类似的评价和印象。

2.收集研究资料

(1)在个人资料中,除必要的辨认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

7 籍贯等外,还应包括健康状况,如身高、体重、缺陷、各种体能、重症记录和目前健康状况的总评。另外,收集学生历年的学习手册、鉴定、考试成绩、作业本、日记、周记等也很有必要。

(2)在学校记录中,除现在就读的学校、年级和班别外,尚应包括过去所有的成绩记录,能力、兴趣、人格等测验结果,操行评语,课外活动状况,所得的奖励,教师的评定,以及同学的判断等,

(3)在家庭与社会背景方面,应调查父母的教育程度、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居住地区的文化状况,父母的管教方式及对被研究者的态度,被研究者在家庭内所处的地位、与家人

3.分析与综合

二、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法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去研究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以解决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关注的不是教育理论问题,而是教育实践者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实践者对问题的认识、感受和经验。

(—)行动研究的特点

1.研究的任务是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2.研究的人员以教师为主体 3.研究的方式是边行动边研究

4.研究的过程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 5.研究的方法具有广泛性和兼容性

(二)行动研究的意义

L.行动研究凸显了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的地位

2.行动研究体现了研究回归教师、回归实践的理念 3.行动研究提高了教师的反思能力

(三)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与程序 1.四环节模式 (1)计划。 (2)行动。 (3)观察。 (4)反思。 2,六步骤模式 (1)预诊。

(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 (3)拟订总体计划。 (4)制订具体计划。 (5)行动。 (6)总结评价。

3.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 (1)确立课题。

8 (2)查阅文献。 (3)拟订行动计划。 (4)实施行动。 (5)总结反思。 (6)评价效果。

三、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的特点 1.随手、随便、随心 2.短小、精悍 3.迅速及时 4.取材广泛

(二)教育随笔的意义

1.教育随笔是一线教师及时反映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思想火花的最快捷方式

2.教育随笔是教育教学反思的理J眭提炼 3.教育随笔是撰写科研论文的基石

(三)教育随笔的内容 1.成功的喜悦 2.失败的教训

3.教学中的闪光点 4.教学机智

四、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研究的含义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样做。”

教育叙事研究是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是质的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意义

1.教育叙事研究是中小学教师表达思想的有效方式

2.教育叙事研究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之一 3.教育叙事研究有利于教育科研走向生活实践

(三)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1.教育叙事研究所叙述的内容是描述和诠释社会经验现象 2.教育叙事研究所报告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性” 3.教育叙事研究的过程注重反思性

4、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论是“质的研究”

(四)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 1.研究教师的教育思想 2.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

9 3.研究教师的教育对象

(五)教育叙事研究的类型

教育叙事是教师对自己以往教育经验的回顾与思考。主要包括: 1.教学叙事 2.生活叙事 3.自传叙事

第三节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

一、概述

(-)什么是教育科研论文

教育科研论文,简称教育论文,它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对某些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进行比较系统、专门的研究和探讨,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或站在新的角度作出新的解释和论证的一种理论性文章。

具体包括:

(I)论述的对象:教育领域中的各种制度、思想、人物、事件、现象及与教育相关的内容。

(2)论述的内容:带探讨性的表述成果。

(二)为什么要撰写教育科研论文 1.有益于教师自身的学习和提高 2.有利于学术交流,供他人参考

3.自助于培养、提高研究者的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

(三)教育科研论文的特点 1.学术性 2.科学性 3.创造性 4.探索性

5、实用性 6.规范性

(四)教育科研论文的类型

从广义上来讲,教育科学研究的结果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可有以下类型。 1.实证性论文 2.理论性论文

3.文献资料性论文

(五)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程序 1.确定题目 2.拟定提纲 3.论文写作 4.推敲修改 5.誊清

6.署名和致谢

二、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

10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的体例① 教育科研论文一般由四大部分所组成。 1.标题部分 2.摘要部分 3.正文部分 4.附录

(二)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I.处理好“新”与“真”的关系 2.注意论文的精度

3.注意写作状态的及时调整

(三)教育科研论文的投稿与修改

一篇高质量的文稿未必就一定能发表,为了提高投稿命中率,必须重视如下几个问题。

1.内容与形式统一 2.选准投稿对象 3.把握投稿时机 4.不要一稿多投 5.不要一信多稿

教师专业发展导引培训计划

教师专业发展导引

教师专业发展导引练习题

《教师专业发展导引》学习心得体会

妮娜读《教师专业发展导引》有感

《教师专业发展导引》简答题整理(按字母排序)

《教师专业成长导引》读后感

教师发展培训计划

教师培训教案

教师培训教案

《教师发展导引培训教案().doc》
教师发展导引培训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