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导师制与教练技术

2020-03-01 21:32: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企业导师制与教练技术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近年来,企业导师制已由世界500强企业悄然带入中国,未来将成为企业管理和培训的一种新型模式。

企业导师制是指企业中富有经验的、有良好管理技能的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与新员工或经验不足但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建立的支持性关系。建立这种制度的初衷是为了充分利用公司内部优秀员工的先进技能和经验,帮助新员工和部分转岗人员尽快提高业务技能,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这个概念发展到今天,导师的指导范围已经从专业技术扩展到管理技巧甚至一些个人问题,而且并不只是针对新员工,而是针对企业内每个人,认为每个人都要发展,都应该配备导师。导师制是在企业智力层面构建的一种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和机制,是一种依靠企业内部人才资源,快速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

企业导师制在西门子推行已久,而它引入西门子中国,则要归功于现任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CEO(首席执行官)郝睿强博士。据郝睿强介绍,在他1993年供职于西门子医疗工程集团磁共振业务部时,就拥有了他的第一位导师。郝睿强坦言,他当时就觉得导师制是一个很好的培训方式,因为公司里不常见的高层给自己做导师,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我跟我的导师学到了很多,也让我意识到,我碰到过的很多问题也曾经发生在我的导师身上。”郝睿强说。正因为如此,在2005年郝睿强成为西门子中国总裁兼CEO后,他就立即将导师制引入西门子中国。“面对很多年轻的中国人,我希望他们能够具有国际化的思维和工作方式,而导师计划能够让这些年轻人成长为出色的中国经理人。”郝睿强如此解释在西门子中国启动导师制的原因。

西门子推行“企业导师制”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打破固有的上下级关系,跳出以业务集团为主的纵向条块管理,并通过高级管理层的亲自指导使顶尖人才得到综合全面以及快速的发展。

在西门子中国,“企业导师制”是一种基于支持者(导师)与富有潜力、追求个人发展的年轻人(接受辅导者)之间的面对面交流机制。在为期18个月的辅导过程中,导师与接受辅导者定期晤面,导师会帮助被辅导者认识到其个人能力的发展空间,并向其传授知识及对某些问题的见解,而这些对受辅导者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接受辅导的员工来说,这一辅导形式将有助于其个性发展、深入了解公司制度和工作流程、拓展社会技能、明辨职业发展路径、获得日常工作中的支持。对于导师而言,通过辅导可以将公司的价值观传递给受辅导者,同时进一步增强自己在公司中的领导责任感。

根据西门子中国方面提供的资料,西门子中国目前拥有120余名导师,均为各个业务部门和公司职能部门的高层管理人员。到目前为止,西门子中国已经开展了三期导师项目,并计划在今年4月实施第四期,参与该项目的员工总数已达到300人左右。西门子中国方面称,受辅导者均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未来的2~5年内会向更关键、更具战略性的职位发展。

西门子中国强调,导师制一方面可以帮助发展高潜质人才,另一方面为员工自由规划下一步职业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因此,在成功实施了两年后,导师制作为西门子人才发展战略的一项关键工作将在2008年持续开展下去。

实施“企业导师制”对企业有以下益处:

1、为企业发展提供最大的人才保障,解决了引进人才的“水土不服”问题,缩短了引进人才的“同化期”,保证企业的人才供应。

2、增强同事亲和力和团队凝聚力。导师制使新员工在感觉上回到了校园,同事之间像同学一样,前辈就像老师一样,这样的氛围无疑会增加团队的凝聚力以及合作精神。

3、有助于隐形知识的转化。导师制就像以前的师父带徒弟一样,言传身教,把许多不能通过或者很难通过媒体表达的知识经验扩散开来。

4、便于使新员工融入公司的文化。

要想把“企业导师制”很好地导入到企业中,需要一个长期坚持过程:

首先,企业要有一套稳定、清晰的企业文化系统。国内企业象江淮汽车推行“学习型组织”已经有十多年了,企业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价值观和文化,在国外实行“导师制”的企业很多都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家族企业,只要这样才能保证由导师传达出来的价值观能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第二,导师制的推行要有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作为导师的老员工和领导愿意去辅导和帮助下属成长,并且在下属的成长中能够体现作为导师的辅导价值。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安利公司的内部奖励考核制度,它充分保证了导师制所发挥出来的优势。

第三,导师辅导技巧的培养。导师一般对于被辅导者来说有着更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更高的技术水平。但是,如何带好下属?如何与下属建立起信赖的教练关系?如何激发下属积极思考?如何让下属发挥智慧去创造更高的业绩?这些都是目前企业管理者所缺乏的。香港职业训练局管理及督导委员会在《2005年管理及督导人员未来三年管理才能及训练需求调查报告》中发现,在未来管理者所需10项管理技能中,“教练和辅导下属”的能力以47.45%排在第一位!

多年来我一直把培养企业内部教练导师,推行教练文化,实行导师制度作为自己的使命,通过课程的培训让管理者懂得如何运用有效对话的技术,取出下属的智慧,而不是一味的给方法,给答案。另外,教练的培训还不同于一般的TTT训练,教练注重的是导师对辅导者教练能力和架构性思考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持续跟进和系统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一时的舞台呈现,因为最好的培训场地是在企业的办公室和车间里。

“教练不是一个课程,而是一个过程”是我多年从事教练工作最深刻的体会。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看,一个新习惯的养成不是通过一堂课程就能达到的,需要持续的跟进和辅导,企业导师制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保障。

所以有人预言:未来3-5年内,企业大部分培训将被企业内部教练和导师所取代!

企业教练技术

企业培训游戏教练技术

教练技术

教练技术

教练技术与GROW模型

企业教练

销售教练技术

CP教练技术

教练技术体会

NLP教练技术

《企业导师制与教练技术.doc》
企业导师制与教练技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