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形势报告

2020-03-01 20:27: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就业形势报告

概述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总是一个讨论不完的话题。按理说,收到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这个社会应该算是精英人群,但是这些人却往往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尴尬。政府和教育部门一直在解决这个问题,也出了很多相关的政策,比如毕业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比如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单位的扶植,比如扩大研究生的招生,等等法规,政策都是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并没有随着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密切关注,而出现任何转机,甚至有愈演愈烈的情形。这个就业问题,到底何时出现,为什么出现,该如何解决,已经成为了当今一个沉重的话题。

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实行了双轨制,逐渐到了90年代末国家彻底杜绝了包分配的制度,从那时起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一个话题。最开始还是一些非重点的,眼光高的等零星个案,到后来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所有人都头疼的问题。无论是名牌高校的高材生,还是一般学校混毕业的学生,就业的压力都是巨大的。而这个直接的导火索,看起来是国家放弃了“包分配”的就业制度。

但是果真如此么?

答案是否定的,在国家包分配的时期,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整体的经济模式不是一个市场经济,这种时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任何一个工作都是一个养家糊口的营生,大学生是那个时代的精英,无论做什么也不会比别人差到哪里,一般来说别人都高看一眼,所以无论是社会地位,经济水平,刚毕业的学生不会很差,因为那是一个“平均”的时代,人的思想也单纯。而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计划经济的消亡,市场经济的来临,这种“计划”到个人未来的“分配”也消失了,同时国家为了培养更多人才,扩大了大学生的招生。同时,各个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发展起来了,对员工不再“平均”,有能力的多赚钱,能力差的少赚钱的模式出现了。而这种经济层面上的分化,必然会带来社会地位的分化,对于大学生就业来说,同样是一个市场,优胜劣汰不可避免,所以最开始会有一些毕业之后,也不会找到很满意工作的,第一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开始出现。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企业的沉淀,企业发展到了一定规模之后,可能不会再有大的爆发的经营模式了。而能够提供的职位有限,提供的薪金有限,相反大学生越来越多,所以大学生就业的第二个阶段来临,就是很多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而用人单位可以百般挑选。而这个时间段正好是IT,互联网发展的时期,IT企业有爆发式的增长,所以10年前都一窝蜂似的学习相关知识,毕业的时候造就了人才过剩,不得不流向其他方面。

时间又继续流逝,在经历了IT泡沫破灭之后,全世界的经济又迎来了寒冬,大多数企业的

不景气,就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压力。因为企业没有职位可以提供,偶尔有职位也是提供给成熟的有经验的,而不是提供给一个不知道能力如何的新手的。这个时期,甚至出现了大学生宁愿付学费实习的事情。而这个时期,媒体开始鼓吹某某名牌大学学生卖猪肉发财等个案,可惜,那是个案,不具备普遍适用性,总不能说让几百万大学生毕业了都去做个体户,卖猪肉,卖水果,摆地摊,烤羊肉串吧?如果真的如此,那么国家培养高等人才,难道就是为了那些用四则运算就可以应付的低端劳动力?显然不是。只能说,报道这些个案只是告诉绝望的学子,你们还有希望,还有其他道路。而主流媒体都开始报道这些,无疑是一种悲剧。 应对方案

这些事,也许每个人都知道,但是如何改变才是最最重要的。不考虑中国的关系,事业单位,公务员等问题,单纯的考虑广大大学生的一般性的就业问题,我认为解决方法不是没有,但是都是需要付出痛的代价的。

1.教育:

中国的教育,从几千年前开始就被诟病,无论是举孝廉,科举,还是八股,都有其危害的一面,但是不可否认他们的出现,是能适应当时的时代的。而如今的教育,仍然被人诟病,但是不可否认,我们找不到一个更好的方法。诚然,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的课堂让人流连忘返,但是这点我们无法做到,别说一半学校,就是清华北大又有几个大师呢?而中国几千年来,教育就是为了当官,教育就是为了愚民的制度,也导致了现在的教育无法成为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我们可以改变!

首先,我们可以更合理的设置课程,课程中要有更多的实践的内容,做到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这样学的深刻,记得牢固,而且对未来的工作有着实际的意义。

其次,分化两种不同的人才,有的人理论学的好的,那么他未来可以做理论研究,实践部分相对可以减少,而有些人动手能力强,那么加强他的实践能力。把人区分开来,因材施教才是合理的教育方式。

再次,严格的审查制度,众所周知,中国的大学大部分都是“混”下来的,甚至毕业之后,高中的东西都还给了老师,唯一有进步的可能就是英语,因为要过四级,过六级。而这种混日子的大学,应该改变,虽然不必像高三那么累,但是也要严格的把关,督促学生学习。

另外,加强专业相关的课外活动建设,多交流,讨论等等,不能死读书,读死书。

2.产业调整:

如果教育成功了,把人培养出来了。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太多,企业无法消化,一样会存在大学生无法就业的问题。记得统计部分曾经统计过,80年代初期,我国高科技产业占GDP的比重是现在的一倍。这个就很能说明问题。虽然我国的GDP现在已经很高了,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房子,金融等行业占了很大的比重,而纺织业,轻工业,代工业又占了很大的比例,那些破坏生态平衡的又占了很大的比例,算下来,高科技企业反而变小了。这样的GDP,不仅仅水分大,危害大,而且伤害的是一个民族的未来。所以产业调整是一项迫不及待的工程。

现在东南沿海经常出现用工荒,而大学生还找不到工作,这个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一个辛辣的讽刺。用工荒,需要的人是培训之后可以上岗的劳动密集型人群,低科技含量的企业。而找不到工作的是受到高等教育的,本应出现在技术密集型岗位上的人。结果

很多受到高等教育的人跟那些从山区走出来的人一起竞争一个纺织工人的岗位,那些只读圣贤书的人,当然比不过那些每天都吃苦的人,必然竞争失败。

这样的结果会极大的伤害知识分子人群,现在就有了一种宁愿初中毕业打工也不读高中上大学的思潮。这对于民族未来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隐患,不能不及时阻止。但是这产业结构调整,是水最深的地方,里面涉及到了政府高官的政绩,涉及到商业利益,政治利益,那些既得利益者,同时还是决策者,一般不会痛下决心站在民族,国家的角度上放弃自己的利益,所以这个痛,是民族的痛,而决策者不痛,就没有希望,没有未来。

3.个人培养:

很小的时候,教育就要培养全方面的人才,而如今也是,专一的技能可以。如果有全面的技能也好。因为很多专业是跨专业,跨学科的,而人才过剩就必然导致自己无法在本专业找到工作,所以培养自己的全面性也是一种针对自己的好办法。从广大学生的角度看,个人培养对于整体的就业形势来说,效果不明显。

4.观念转变:

大学生,曾经是一个很有身份地位的名词。而如今随着大学的扩招,找不到工作等诸多因素,大学生已经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团体。找工作的时候,要低下高傲的头,当然也要有自尊和自信。但是不要再觉得毕业就要找个高薪水,高福利,低强度的工作,这个……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不会出现,所以要做好心理准备,从低薪水,低福利,高强度开始。而这个市场会调节,只要你是一块金子,总有一天你会在这个市场上卖到高价格,所以改变观念,从头做起,放低姿态,努力打拼,对个人来说也是一个好的途径。

结论

大学生就业的问题,由于形形色色的人,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所以很难解决,虽然一些专家提出了一些看似有建设性的意见,比如如何写简历,如何培养自己能力等等。但是这个只是针对个人的好方法,而试想如果几百万大学生都采纳了意见,简历写的好,能力培养出来了,那么还是一样,只有那么几个工作岗位,同样也会出现找不到工作的情况。

所以产业调整,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才是核心的内容。而其他的都是一些对个人来说的对策,而不是针对整个形势的一个对策,而这个产业调整不仅仅是需要调整科技企业的比重,同样也要调整各地发展不平衡,发展机会不均等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仅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会极大的解决买火车票难的问题,甚至一些其他的问题。所以,中国的改革,最迫切需要做的,是产业调整,他的改革虽然痛了一些人,但是却能让整个民族,恢复生机!

工商管理就业形势报告

《就业形势报告》总结

Linux就业形势报告

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就业形势实践报告

大学生就业形势报告

大学生就业形势报告

就业形势

就业形势

就业形势

《就业形势报告.doc》
就业形势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