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问题分析

2020-03-03 14:21:1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国环境问题分析

一、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中国面临着一些世界上最严峻的环境挑战。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里,中国占了16个,同时大约有300个中国城市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在过去的十年中迅速增长。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

1.环境污染

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中国每年将一半的煤炭用于发电,这些煤炭为中国提供了70%的能源。燃煤是大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国家统计局报告表明:2010年全国由于大气污染共造成近36.8万人死亡。同时,随着城市的扩大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更多的人开始购买私人汽车。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汽车的飞速增多已经导致中国近40%的城市空气质量遭受污染,对居民的健康形成巨大的威胁。这也同时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的趋势。

城市的噪声污染严重。全国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声级基本在70~76分贝之间,根据42个城市监测的报告,全国92.8%的城市交通噪声平均声级超过70分贝的限值;多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状况也呈恶化趋势,全国2/3城市居民在噪声超标环境下工作和生活。

工业废弃物污染严重。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堆存量以每年平均2000万吨的速度增长。1992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到6.2亿吨,堆存量达到59.2亿吨,占地达到5.5万公顷。以后城市垃圾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到2008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到19.0亿吨,比上年增加8.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4.3%,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固体废物中含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扬尘污染大气,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堆存物污染农田,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并成为重大的环境隐患。目前全国遭受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危害的耕地已达1000万公顷,每年损失粮食120亿公斤。

我国农业环境也受到严重污染。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化肥年使用量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到了40吨/平方公里,每年使用农药面积为23亿亩次,我国使用农药防治虫害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农药、化肥有效施用率仅为30%,其余都挥发到大气中或随水流入土壤和江河湖泊,造成水域富营养化或饮用水源硝酸盐含量超标。农用塑料的大规模使用,对土壤物理性状有极大的影响,全国平均每亩农田残留地膜5公斤左右,地膜残留率为20%~30%,对土壤破坏性很大。农村环境问题如不及早重视和防范,将会造成比现在城市环境更复杂、更有害、更难治理和恢复的被动局面。生态破

坏是涉及长远的根本性的问题,农村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需经过几代人才能恢复,甚至难以逆转。

2.生态破坏

我国的生态破坏形势日益严峻。由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引起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和自然生态严重失衡。

物种灭绝严重。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和野生动物物种均占世界的10%左右,其中约有200个特有属。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动植物生存环境的破坏,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物种已经灭绝。据统计,我国高等植物大约有46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的状态,占高等植物的15%以上,近50年来约有200种高等植物灭绝,平均1年灭绝4种;野生动物中约有4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

植被破坏严重。中国对世界承诺,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20%,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的成果,但森林破坏仍十分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同时,大量林地被侵占。草原面临严重的退化,几十年以来,由于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造成了13亿亩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毁林导致的碳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0%左右,这对节能减排是个挑战,我们现在大力发展植树造林事业,对子孙后代的环境改善也是有很大作用的。

土地严重退化。我国还是世界上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十年来土地沙漠化急剧恶化,50~70年代年均沙化面积为1560平方公里,70~80年代扩大到2100平方公里,总面积已达20.l万平方公里。我国还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水土流失面积约153万平方公里,40年来初步治理了50多万平方公里,而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79万平方公里。我国耕地退化问题也十分突出,如原来土地肥沃的北大荒黑土带,土壤的有机质已从原来的5%~8%下降到l%~2%。同时,由于农业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调,全国每年因灾害损毁的耕地约200万亩。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有13亿人口,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重工业阶段,城市化急速,中国已经遇到了和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从贫困到现代化的各个阶段的环境问题,以及发达国家没有遇到了全球的环境压力,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变得十分复杂,形势也很严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只有按照自然规律,转变经济增长要求,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进一步加大经济监管和治理的力度,才能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实质性的改善。

二、中国环境问题的特点

1.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并存

我国环境污染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相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工业发达的城市和近年来乡镇带动起来的小城市,以烟煤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物为主。这些污染没有得到控制,而且继续恶化。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坏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见减少等等。一旦形成,恢复原状很难。有专家估计,流失1平方英寸的地表,需要300年才能恢复。

2.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

环境问题的出现具有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背景。中国地域辽阔, 自然条件差异较大, 形成了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分异特点。

(1) 水土流失 根据遥感调查, 我国目前各类水土流失总面积为367 万km 2, 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79 万km2, 风力侵蚀面积181 万km2, 每年因水土流失全国损失耕地约113 万km 。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以及东部的一些丘陵山地。

(2) 盐渍化 盐渍化是危害我国农业耕地的一个重大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其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其排水不畅, 地下水位较高的半湿润地区。总面积为23132 万km2。集中连片分布的有塔里木盆地周边绿州以及天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地带、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根据土壤中盐分累积和迁移特点, 可以分为8 个区: 沿海湿润半湿润海侵区、东北半湿润半干旱草甸区、黄淮海洪积平原半湿润半干旱草甸区, 内蒙古高原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黄河中上游半干旱荒漠区, 甘肃新疆荒漠区、青海新疆极度干旱沙漠区, 西藏高原高山冻土荒漠区。

(3) 沙漠化 全国沙漠区面积约有7455km 2, 占国土面积的818%。沙漠区土地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几个省区, 可以分为3 个类型: 西北干旱区, 大致为干燥度315 的等高值线以西地区; 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半干旱区, 主要为半干旱平原区和农牧交错带;和北方东部半湿润风沙区, 集中于各河流的泛滥平原。

(4) 酸雨 我国的酸雨正处于急剧蔓延之势, 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80 年代, 我国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两广地区, 影响面积170 万km 2。到90 年代中期, 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 酸雨面积扩大了100 多万km2, 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方。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 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 危害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40%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 面临的生态环

境问题是不同的,并且不同地区生态系统对其影响的反应也不同。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了看,我国以业生产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环境污染较严重。

三、中国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1.经济调整发展的冲击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 第一,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恶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这种解放刺激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对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随之高速增加。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尚处在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转型时期,人们只关注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

第二,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市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是高额利润,是相对少数人的利益,而环境保护则是多数人的利益,二者是对立状态,法律对这种显性冲突的社会关系,比较容易做出规范。而我国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利益的主体和环境利益的主体具有统一性。但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恶化尤为明显,一些乡镇企业的农民为“脱贫致富”,宁肯容忍环境污染对国家、所在集体和本人的损害。对此,国家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关闭“十五小”企业。但在一定意义上,政府既是冲突调解者,又常成为冲突的一方(地方利益),违法阵营庞大,法律执行的难度极大。

2.人口压力和公众环境意识薄弱

“第一,我国人口众多,环境的资源压力大,环境问题与人口有着密切的互为因果的联系。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人口增长应有一个适当比例,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庞大的人口数量及快的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可以这样说,我国的人口问题是短时期内很难扭转的最大社会问题之一,这是用不着忌讳的。人口问题导致了我国资源的绝对短缺,因而往往出现了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的现象,这种现象伴随着惊人的浪费,给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第二,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所谓环保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据调查,国民对于环境状况的判断大多是态度中庸,无敏感性,对许多根本性的环境问题缺少了解,甚至是根本不了解,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公众不愿意主动地去获取环境知识。2000年“世界环

境日”前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教育部联合进行的对全国公众环境意识的调查报告得出的结果是,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还都处理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较弱,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中具有很强的依赖政府型的特征,政府对于强化公众环境意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些大量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国民的环保意识是有多么的差。一国的国民的环保意识如此的差,可以想象这个国家的环境问题又是怎样的一个状况了。

第三,环境问题与贫困等其它的社会问题交叉在一起,又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环境问题在当今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一点,富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与污染物相关的环境污染,而穷国环境问题主要是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环境破坏,前者比较容易得到防治和恢复,而后者的防治和恢复则要困难的多。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有类似情况,在平原、沿海及大城市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环境问题主要以以环境污染为主,如今经过不断地治理正在不断有所缓解;而西部相对贫困地区,环境破坏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十分严重,且日益呈现出环境问题与贫困同步深化,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

中国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国的环境问题

中国环境十大问题

环境问题案例分析

浅谈中国目前环境问题

中国物流与环境问题

对环境问题的分析

中国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国房价问题分析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分析!!!

《中国环境问题分析.doc》
中国环境问题分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