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2020-03-03 21:16:4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论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姓 名:杨 喜

(湖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师范学院 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 学号:S201000525)

摘 要:随着国家大力投入发展职业教育,而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成为一个另人关注的教育问题。时代的发展呼唤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令人担忧。本文就当前职校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及其对策的探索。切实加强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字: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

职业教育是面向全民的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是强化个人创业能力,促进社会就业的教育。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地,而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高峰。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适当增加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尤其针对职业学校学生中心理问题的大量出现,因此,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

(一)健康的定义

1、《辞海》中对健康的定义为“人的一切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疾病或缺陷,身体健康”。有书记载: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她恨不能马上找到生活做,有了工钱好给娘请医生,好给娘买药吃,好使娘恢复健康。”

2、《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道德健康的状态。”这表明人的健康有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视心理健康。

1 (二)心理健康的定义及其标准

1、心理健康定义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为心理健康提出的定义是:“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上、智能上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为最佳的状态。”具体标志是:(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应环境,人际关系良好;(3)有幸福感;(4)在生活、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效率感。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概念。第一,它包括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指克服心理疾病;中间层次指能超越“第三状态”;理想的层次指能做到自我实现;第二,它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系统,它是一种内外协调统一的良好状态。而社会适应良好是它的重要表现或重要特征,具有一种积极向上发展的心理状态。

2、心理健康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1)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作有限的个性发挥。

2 (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则是职业学校学生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手杖。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保持开朗愉快的心境。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试能力,能及时排除各种心理压力与心理障碍,经常保持愉快、自信、乐观的心理状态。 (2)具有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能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但不轻浮,坚韧但不固执,礼貌但不虚伪;具有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品格。

(3)能顺利适应环境与社会。思想观念要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行为符合社会规范,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为现实社会所接纳。

(4)能与他人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并勇于与人交往,与同学及其他人友好相处,能准确认识自己并正确对待他人,能谅解、宽容他人。

(5)具有奉献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有热爱本职,敬业精业,诚实守信,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精神。

(6)有充分的理智,适度的情绪和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能用理智驾御并战胜各种不良情绪,行为不过激。

二、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

经济的发展,观念的嬗变,市场的竞争,就业的压力等社会因素都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冲击。有些同学因为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习成绩欠佳,产生自卑;有些学生进入职业学校以后,对职业和社会缺乏认识,产生较多的彷徨和惧怕心理;还有的学生在异性交往、人际关系等方面处理不当遭遇挫折;如此等等,充分表明职业学校学生迫切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当前,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成长、生活及择业与求职等方面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心理问题

职业教育阶段是职业学校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职业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学习是职业学校学生的第一要务和主要活动。但是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以下问题:

(1)学习目标不明确。不少职业学校学生在进入职业学校后,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强烈,学习目的不明确。

(2)学习方法不得当。部分职业学校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他们对学习过程缺乏必要的反思,不会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对学习成败进行合理的归因。

(3)学习焦虑现象普遍。许多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上自我认知水平低,对学习缺乏自信,对有些学科和课程的学习及考试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逃学行为。

(二)情感心理问题

(1)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处于青春期的职业学校学生具有明显的情绪两极性,遇事易兴奋、激动或愤怒、悲观。他们的情绪变化很快,常常是稍遇刺激即可爆发出现偏激情绪和极端的行为方式,冲动性强,理智性差,常常导致发生激烈的冲突或不必要的争执。

(2)社会情感淡漠,自我情感脆弱。部分职业学校学生由于受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社会性情感淡漠%对人对事态度冷淡。漠不关心,有时近乎“冷酷无情”, 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身于外,似乎看破红尘。他们的情感处于“冻土层”似乎缺少阳光的照耀。有人把职业学校学生的这种心态称为“三无”状态,即无动于衷,谓之无情;缺乏活力,谓之无力;漠不关心,谓之无心。

(3)情感严重压抑,情绪体验消极。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进入重点学校才是进了大学的门,才有前途和希望。进入职业学校只不过是领到一张临时的打工证,将来不会有出息的。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职校生的压力增大,常常身感疲惫,觉得自己好累,不愿和别人交流,心理很压抑,易产生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体验。

(三)人际交往心理问题

(1)师生间交往缺乏信任感。由于以前的不良的师生关系,以及经常被老师忽视、排斥、指责的经历,一些职业学校学生对职业学校的老师,自然会产生一种条件反射式的疏远感和压抑感;担心教师会向家长告状,怀疑老师会有意为难自己;想与老师亲近但又怕受到冷落;一旦教师在处理问题时不够恰当,学生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或偏见,形成对立情绪,产生逆反行为。

(2)同学间交往缺乏理解感。在学校,职业学校的学生迫切希望得到了解,沟通信息,寄托感情,表现自我,人际交往欲望强烈。但是由于他们大多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生活习惯以及不同的行为标准,因此,他们在交往中难免产生矛盾和困难,主要表现为独立生活能力差,任性自私,不能容纳他人,不愿与人交往,我行我素,自以为是等。由于同学间交往的困难,一方面导致学生容易产生自闭心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倾诉对象,学生容易对自己缺乏自信,产生心理压力。

(3)网络交往失度、失范。 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在现实交往中难以获得需要的满足,便试图在网络世界中得到补偿。他们喜欢网络中的“人机“对话式交往,热衷于从网上寻找所谓的友谊。在网络世界里,一些职业学校的学生觉得自己随心所欲,无拘无束,信口开河;一些学生谈天说地,谈情说爱,沉浸于网恋,不能自拔,甚至为此荒废学业,导致职业学校的学生违背网络交往的道德规范,自我约束力明显下降。

(四)择业心理问题

(1)择业依赖萎缩心理。虽然目前我国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但是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还是寄希望于学校或父母给自己寻找就业去向,自己不敢独立做主,主动寻找就业信息或进行自我推荐。他们往往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常常导致错失就业机会。

(2)就业紧张焦虑心理。能不能顺利就业,成为职业院校学生的一个“心病”。一些职业学校的学生一方面认为自己的学历低,专业水平又不强,对自己就业应聘缺乏信心,害怕“毕业就是下岗”;另一方面又无法改变现实,整天忧心忡忡,寝食不安,过度紧张和焦虑。

5 (3)择业思维定式心理。许多职业学校的学生被自己所学的专业所困,希望能找到一个既有社会地位,又非常体面的收入高、待遇好的轻松工作。一旦无法实现上述目标,一些职业学校的学生就显得无所适从,心理极度矛盾。这说明职业学校的学生受择业定式思维的影响,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总结: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健康的心理更多地体现在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上,表现为学习上有积极性和主动性,精力充沛,有上进心;生活上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自尊自重;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和谐,能愉快地融入集体之中。现在,职业学校的学生中一些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厌学、情绪不稳、自暴自弃、缺乏毅力等问题。认真查找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积极寻求对学生正确引导的方法,是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孟美颖.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9):65.[2] 霍霄艳.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职业与教育,2009(9):67.[3] 谢炳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报告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研究

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现状调查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高职升学

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策研究

职业学校数学课现状分析

职业学校学生自我鉴定

关于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报告

《论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doc》
论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