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文化培育“文化班组”

2020-03-03 13:11:5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班组文化培育“文化班组”

49路无小事

大众二汽控股的申新巴士公司所属49路车队,是沪上公交的一面红旗。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车队逐步形成一整套长效管理机制,以“49路无小事”的管理理念统领全局,形成了独特的管理风格。优秀的企业文化总有一些融汇,细品49路“高、全、严、情、诚、实”的六字管理方针,会发现它与大众企业文化有许多的神似之处。

抓好管理人的人

在大众企业文化的导入中,经常提到“二八”原理,强调企业的骨干需要优先凝聚。49路车队班子也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要想保持领先地位并再上台阶,导入和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首先必须“抓好管理人的人”。 车队要求干部和管理人员“尽职在现场、尽心到车厢”,切实承担和落实管理责任,为车队的经营管理提供思想观念和人力资源的保证。2003年4月,车队接到上海森大木业有限公司的14辆特约车,为了保证特约车的安全与准点,安全经理曹鸿生提前两天对行走线路及停车场地进行实地勘察,画好详细的行驶路线、停车方位,还自己带队前往。人事经理徐妹华是个有心人,对员工的脾气性格和家庭情况十分了解,每次安排人事配备,司乘搭班是否有利于稳定、安全,是否有利于车辆清洁,是否有利于员工的生活作息,都会被她在表中调整到最佳状态。新任行管员的薛军和楼剑云原是全国青年文明号车组的驾驶,到管理岗位后他们善于动脑、敢于管理,逐步摸索总结出“在日常管理中寻找管理重点”的心得,有效提高了管理质量。

立好做事的规矩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49路而言,要保持在公交的领头羊地位,就更应立好做事的规矩。这一点,与大众的“从严管理”不谋而合。

为了保证严格管理的有效性,车队除建立齐全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外,还重点控制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每月评估他们的工作实绩,奖罚分明;并以队务公开的形式让员工监督,让员工了解“规章制度不仅仅只针对老百姓”。2001年的一天,47岁的车队调度长周国芳按照车队关于调度员每月上路线测两次客流的规定,准备出门去离家仅两站路的陕西路站测客流,不料胆结石急性发作,疼痛难忍,怎么办?是先测客流还是先去医院?身为调度长的她知道,客流变化的资料对车队的资产经营至关重要,了解得越及时、越多、越好。她打的前往陕西路站,足足咬牙撑了两个小时,完成任务后,才又打的到中山医院挂急诊,此时她已经疼得浑身是汗。她的行动真实体现了车队“现场管理要做到人到、心到、口到、手到”的要求。在2002年初的一次管理例会上,分管经理在统计分析中发现车队有一位机务员的例保检查不到位,对修复车辆的验收不到位,而且又有多名员工反映他在工作中对员工的管理态度粗暴。鉴于上述情况,车队认为他的失职程度和员工对他的负面反响已经危及了车队的正常管理,他的行为与车队的六字管理方针相去甚远,最终将他调离了车队。

多年来,49路车队形成了安全、机务、调度、服务、车辆清洁、快慢误点、班别公里、弹性工时、分段整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车不清不出场,车未净不下班”已成为49路建章立制、长效管理的有力见证。车队三星级乘务员黄君英的丈夫薛孝狗是从外路线调到49路的,对车队“车辆清洁四个一”的标准一时理解不到位,影响了车辆清洁的质量。为了帮助丈夫尽快进入角色,黄君英每天早上提早跟他进场,手把手地教、挽起袖子帮,并认真把关,薛孝狗很快有了心得体会,被获准“单飞”。

重视信誉事件苗子

49路服务好、品牌亮,获得的荣誉越来越高,但社会和市民乘客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严,有些现象在其它路线没有问题,但在49路就极有可能成为服务信誉事件而遭投诉。2001年10月《新民晚报》登载了有关49路营运服务供应偏紧的报道,引起了公司和车队的高度重视。针对反映的问题,车队当即查阅了原始调度报表,了解实际情况。从调查核实的情况看,报道与事实存有较大出入,车队既没有发生违反营运规定的现象,满载系数也尚未超标。尽管如此,车队还是认为在这一事件中驾驶员的服务艺术、服务水准还须加强。为此,车队专门对全体驾驶员举办了增强职业道德和提高服务技艺的教育培训班,要求全体驾驶员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对公交驾驶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要开好安全车,更要讲究服务水准。车队还专门组织过一次别开生面的“劳模透视镜”,请来的嘉宾全部是曾对49路有过投诉的乘客和记者,他们对49路车队这种“无小事”的理念和做法大加赞赏,《新民晚报》曾以《疙瘩人议疙瘩事》为题作了报道。在2003年的行风评议中,当了解到有乘客提出了意见和不满后,车队干部及时上门访问沟通,虚心、耐心地听取意见,站在乘客的角度换位思考,使服务信誉的苗子得到及时控制。

作为上海公交的领头羊,49路车队就是这样,以“无小事”的管理理念,认真对待来自社会和市民乘客的监督,无事当有事、小事当大事,体现诚信和实在。

兼顾好有情操作

49路尽管是上海公交的一面红旗,但员工的收入并不高。在要求高、制度严、压力大的情况下,员工仍要尽心尽职做好本职工作,这就对车队干部和管理人员提出了“严格管理与有情操作相结合”的要求,尽可能在严格管理的同时维护好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最大限度保持和调动好员工的积极性,在车队营造一种人和、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这与大众企业文化所倡导的“有人情味的从严管理”理念又是英雄所见略同。

49路车队平时管理要求比较高,考核比较严,难免引起部分员工心中不快,情绪受到影响。有员工认为,同样拿这点工资,在49路做压力太大,情愿到其他车队去做。为了让考核、分配更公正合理、更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支部建立了“党群连心桥”,倾听员工的心声;车队成立了“分配考核民管小组”,给员工申诉、解释的通道。2003年10月,驾驶员王祖胤因慢误点造成大车距,调度员开出了三联单。他到民管小组提出申诉,理由是“身体不适,且路面堵塞。”民管小组经了解得知,当天他的前后车到站时间均正常,说明路面没有特殊情况,按理应予以考核。但考虑到小王平时工作表现一贯不错,而且因妻子下岗,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决定这次对其免于考核,但明确说明“如今后再犯,从重处理”。王祖胤相当感动,表示今后一定尽最大的努力,保证正常的营运秩序。 为了让营运一线的驾驶员开好安全车,车队还专门建立了驾驶员风险互助基金。驾驶员王震在行驶途中发生追尾事故,经有关部门认定,事故费用是3650元。按规定,该驾驶员得到了730元的互助金。他激动地说:“虽然发生事故是不幸的,但能得到大家的帮助,我心情好多了。”2001年11月《劳动报》头版头条专门刊登了题为《开49路车很放心》的文章。车队也出现了“三多三少”的可喜局面,相互关爱的多了、要求学习技术的多了、认真做好例行保养的多了,抛锚少了、你追我赶的危险镜头少了、相互埋怨也少了。

49路无小事,这是车队的管理理念,它体现在观念中、细微处,体现于责任感、凝聚力,更体现出49路车队这个先进群体的自我要求和自我超越。当49路车队融入“大众”,大家欣喜地看到它们彼此的滋长和交汇的光亮。海纳百川的大众企业文化,将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大众三汽公司五分公司129路,有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班组——王雅英班组。他们把班组建设作为一条发展人、完善人,促进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班组的每一次活动、每一个创举都与“文化”息息相关,形成了一种团队学习的良好氛围,多方面、多角度地促进着班组成员素质的提高,激励他们共同进步。

“家庭”学习会 班组成员小刘刚迁入桃浦新村的新居,班组的30位兄弟姐妹就一个不落地赶来贺喜。新居的客厅墙上拉着一条醒目的横幅“从粮票到金卡,学报告奔小康”,原来,班组把乔迁贺喜的身边事与学习十六大报告结合起来,既有意义,又别开生面!班长王雅英拿出一本收藏册,里面排列整齐的粮票、油票、布票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众人的眼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从那个基本生活必需品全靠计划供应的年代,谈到现在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的繁荣景象;从人们过去仅满足于温饱,说到现在追求高质量的精神生活;从车辆的破旧,谈到“申沃”豪华车的引进;从以前简单的“你付钱我给票”,说到如今推行人性化服务„„大家越谈论越热烈,无不感谢党的正确领导带给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大家一起唱起了《今天是个好日子》,动情的歌声在宽敞的新房里久久回荡。

互帮互助网上行 尽管这些平日里手握方向盘、身背票袋的司售人员平均年龄已有40岁,但他们仍然保有一颗年轻的心,渴望了解社会、与世界沟通。耳闻目睹了网络的种种便利,他们也想上网去“冲冲浪”。30名成员组成了网络兴趣小组,每人身边多了一本《教你发E-mail》。班长王雅英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参加网络基础知识培训,回到班组里自告奋勇地当起了教员。没有经费,没有电脑,他们就在“东方网吧”最便宜时段人均2元钱租上一个小时。尽管起步相当艰难,但大家互相学习、互相鼓励,渐渐摸出了门道。现在,这些原来的“门外汉”个个都跨入了神秘的数字世界,打印文档、网上浏览、收发E-mail样样都在行。他们通过网络与党委书记说说心里话,为公司的改革发展出谋划策,与公司劳模相互切磋服务技能„„值得骄傲的是,通过班组学习,15位班组成员在市政府组织的“百万市民网上行”活动中通过了网络等级考核,获得了证书。

唱出心中的旋律

30位班组成员用汗水创造着车厢文明,用劳动创造着美好生活,更追求着精神上的充实。他们走出家门,走进博物馆、走进科技馆、走进大自然,汲取更多的养分。在一次野外郊游时,一位班组成员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情不自禁地一展歌喉。大家的嗓子都有些“痒痒的”,不知不觉间,独唱变成了合声。班长王雅英灵机一动,“不如我们成立一支演唱队!”这个适时的建议得到了一致响应,一支寓意着“大众三汽”的3D演唱组成立了。仅有歌声,没有伴奏,有些美中不足,大家又分别报名参加了电子琴、吉他、二胡等乐器培训。现在班组学习又多了一个保留节目,大家会骄傲地拿出乐器,来上一段“汇报演出”,当真是其乐融融,有声有色。

班组文化

班组文化

文化型班组

班组文化经验交流

班组文化经验交流

班组安全文化

班组文化建议

班组文化标语

班组文化理念

辽师班组文化

《班组文化培育“文化班组”.doc》
班组文化培育“文化班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