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绪论教案(共)

2020-03-01 19:28: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篇1:第一章应用文写作绪论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1.应用文的概念及作用

2.学会使用应用文的习惯语言,正确使用应用文的材料 3.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理解学习应用文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计划: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弗勒指出,信息时代家庭工作的任务是编制电脑程序、写作、远距离监测生产过程。信息时代社会家庭化,作为三项家庭工作之一的写作,自然不是文学创作而是文章写作,特别是应用文写作。因为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直接的是文章而不是文学。

二、讲授新课

(一)应用文的概念与历史发展脉络

2、历史发展:我国的应用文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有文字开始,可以说就有了应用文。我国奴隶社会的殷商时期,人们把占卜吉凶的结果、祭祀祖先的活动经过等用符号刻记在龟甲兽骨上,这种甲骨卜辞可以说是最早的应用文。从3 500多年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便可以看到应用文的萌芽。甲骨文记载的是占卜的事由和结果,故称“卜辞”。这些卜辞,最短的只有几个字,最多的一百多字。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国家各种统治机器的强化,在封建社会中应用文种类越来越多,达到了比较完满的地步,对应用文的使用格式也有了严格的限定。清朝刘熙载正式提出了“应用文”这一名称。我国最早的应用文专集是《尚书》。秦汉时期,公文文体分类和公文格式已初步确立,有了上行文和下行文的区别。

从远古到秦统一中国之前,是我国古代应用文的萌芽期。其作品见于甲骨卜辞、钟鼎文和《尚书》。《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以应用文为主体的文章总集,其内容是记载虞、夏、商、周四代的一些政府文告、誓词等。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

先秦时期,在用于处理国事的公务文书产生的同时,私人应用文也因人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应运而生,最早出现的是契约和书信。这在西周中期的铭文和《左传》中均有记载。

秦至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应用文长足发展、趋于成熟的时期。先秦时期的应用文,文辞简约,形式简单,尚未形成固定的格式和完整的体系,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后,统一了文字,有力地推动了应用文的发展。从1975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的一千一百余枚秦时竹简中可以看到,秦时的法律文书和公文的体制趋于统一,内容丰富,条理清楚,结构完整,并有了比较严格的分类和明确的行文关系。汉承秦制,应用文体趋于繁富,文辞漂亮缜密,如晁错的《论贵粟书》,贾谊的《论积贮疏》、《谏除盗铸钱令疏》,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应用文,无论是写作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与发展。这一时期,产生了我国第一篇文学批评专论曹丕的《典论·论文》和第一部完整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刘勰的《文心雕龙》,其中都有对应用文写作理论的阐述。《文心雕龙》所列的33类文章中,属于应用文的有21类,可见当时应用文使用的广泛与地位之重要。

唐代经济文化的繁荣和由韩愈等人兴起的“古文运动”,对应用文的内容、形式及文风的转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宋代文坛盟主欧阳修提出了“信事言文”的主张,并以自己的写作实践倡导人们把应用文写得真实、平易、自然而有文采。散文大家王安石、苏轼等,都有文质兼优的应用文传世。唐宋应用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峰,锦章佳作大量涌现,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檄》,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论佛骨表》,白居易的《请赎魏征宅奏》,欧阳修的《与高司谏书》,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苏轼的《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等。元明清时期的应用文,体制更加完备,写作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明代徐师曾的《文体明辨》、清代姚鼐的《古文辞类纂》、刘熙载的《艺概·文概》等,对应用文的各种体式有了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太平天国时期,对应用文的体制和语言进行了重大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公文进行了多次改革,其他体式的应用文也在语言上推陈出新,文风上尚实从简,文体上去僵化、增新品,使应用文更贴近生活,更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二)应用文的特点

应用文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应用写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这一点与其他欣赏性的文艺类作品有着显著的区别。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说,文章“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显然,这里是以“用”作为衡量文章价值的标准,这一标准,体现了应用文的最基本特点——实用。

真实,文学形象可以虚构,只要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的本质即可,不必实有其人,实有其事。应用文则不同,它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文章中所用的一切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准确无误,不夸大,不缩小,不虚美,不隐恶,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应用写作的目的。传递信息失实,必然会带来不良后果。

应用文的体制格式包括书写形式、排印样式、结构层次、习惯用语、称谓、签署等。与其他文体相比,应用文在格式上有更为严格的规定性。这种规定的形成,大体有两种情况:一是人们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如书信、请柬等文体的格式;二是国家或有关部门以法规的形式对某些文体的格式作出了规定,如公文、司法文书等。任何人在写作应用文时都必须按照这种“约定俗成”或“法定使成”的格式,而不能随心所欲、标新立异、另搞一套。这种格式的规定性,使各种不同的应用文有了各自显著的外部特征,掌握了这些特征,便于写作、阅读、分类和查询。假如写作者不按约定俗成的格式去写,就会使读者感到别扭、费解,甚至引起误会;假如不按“法定使成”的格式去写,则违反法规,显然是错误的。

1、公务文书是机关、团体或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应用文。

2、私人文书是个人为处理私人事宜,或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以实现某种具体目的而写作的应用文。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契据文书,如租约、借契、请假条等;二是社交礼仪文书,如私信、请柬、庆贺函、吊唁文等;三是笔记传记文书,如读书笔记、日记、自传等;四是专业职务文书,如演讲稿、述职报告、学术论文等。

(1)行政公文:命令、决定、通告、通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和会议纪要等;

(2)办公事务文书: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述职报告、简报、计划、规章制度等;

(1)科技类:学术论文、实验报告

(2)财经类:经济合同、说明书、招投标书、审计报告等

(3)司法类:诉状、辩护词、公证书、判决书等

(4)传播类:新闻、广告、策划等

(四)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明确写作目的,内容求真务实。应用文写作目的的产生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作者在生活中遇到了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或有了意见、想法需要表达、交流;二是为了完成领导交办或别人委托的事项。

2、掌握政策法规,观点正确鲜明。许多应用文的内容都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规定有关,如公文、经济文书、司法文书、新闻报道等,因此,要求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法律意识,从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出发去观察分析问题,高屋建瓴,从芜杂的材料中提炼出正确、准确的观点,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应用文。

3、熟悉文体特点,格式符合规范。

4、培养良好文风,语言平实精练。写作应用文,要有诚实信达的文风,讲究平易朴实、准确简练,摈弃矫揉造作、华而不实。应用文贵用直笔,美在质朴,一般不用文学作品中的曲笔、婉言、象征等手法,不用艰深古奥的词语。应用文的平实,并不意味着排斥生动和拒绝一切修辞手法,相反,在一些文体中恰当地使用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于平实中求生动,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如调查报告、总结、新闻、演讲稿等。平实也不是意味着可随便使用口语,相反,许多文种要求语言庄重典雅,得体大方,如公文、司法文书等。

(五)应用文的学习方法

(六)学习写作应用文的意义

三、布置作业:

四、课后记 篇2:应用文写作基础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应用文的基本概念及其作用,并了解其分类情况;

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应用文写作基本特点,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以此来指导写作实践。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应用文写作的作用和特点

教学方法:设问导疑、讲授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非常重视应用文写作,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应用文作品。如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汉刘邦的《求贤诏》和诸葛亮的《出师表》等,都是其中的精彩篇章。应用文体的产生早于其它任何一种文体。何以如此?很简单,因为应用文体比其它任何一种文体都更直接地参与生活。生活需要它,它应运而生。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应用文体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通过它传达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通过它沟通联系加强协作,通过它繁荣经济促进发展,通过它保障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等等,可见其介入现代生活之广、之深。因此,应用写作作为写作中一个独立的分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应用文写作讲究的是规范,代表是威严和信誉。学好应用文写作,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你所写的应用文是否规范,要受到社会各方面的评价、检验,代表你所在单位的公众形象,影响到企业的美誉度和信誉度。 [新授]

一、应用文的概念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对公文的定义,推广开来,应用文的定义应为:应用文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生产和生活中办理公务以及个人事务时,交流情况、沟通信息,具有直接实用价值和惯用格式的一种书面交际工具。

二、应用文的起源

我国的应用文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应用文的起源至迟可以追溯到殷商社会晚期,也就是距今 3000 多年前,可以说我国有初步定型文字的最初年代也就伴随着有了应用文的使用。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商周时期的钟鼎文,《周易》中的卦、爻辞等,都是应用文的原始形态。

在夏、商、周时代,甲骨文、青铜铭文中就有大量的军事、礼仪、凭证和档案作用的应用文。最早的应用文总集是《尚书》。

三、应用文的作用

应用文的使用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阶层、每个个人。比如,科研单位的人员,需要用学术论文;政府机关指导工作,需要用公文;工商企业经营,需要用合同;打官司,需要用诉状;即使个人今天生病了、不能上课,也需要用到请假条;??。相对于其它文体来说,应用文的使用频率要高得多:许多人可以一辈子不写小说、剧本、诗歌、散文,但他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却免不了要写应用文,小到写张请假条,大到计划、总结、论文等。

可以这么说,应用文使用的广泛,已经到了无所不在的程度。 1.指导、规范作用

应用文的指导、规范作用主要体现在上级党政机关颁发的各类公文中。 2.宣传、教育作用

应用文的宣传、教育作用主要体现在公文类和宣传类应用文中。 3.交际、联系作用 4.凭证、资料作用

在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经济活动中,应用文大多具有凭证、资料作用。如上级下达的文件、党和政府颁布的法规、有关方面的规章制度等,都可作为开展工作和检查工作的依据;而一些条据、合同等,是经济业务中的凭证,当事人一旦与对方产生经济纠纷,有了这些凭证便可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去追究对方的责任,以维护自身的利益。 5.知照、协调等作用。

四、应用文的分类

应用文的种类很多,各种版本的应用文写作书籍对其分类不完全相同,这是由划分的标准不同而形成的。一般来讲,有两种划分标准:一是按应用文的内容、性质和作用划分,二是按应用文的体式进行划分。

五、应用文的特点

1.使用价值的实用性

应用写作,顾名思义,就是实用应用文体的写作,那么它和其他文章体裁的写作有什么不同呢?注重实用,是应用写作不同于其他写作的主要标志。应用文章,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实际的,需要处理的事务是具体的,大到国际活动的备忘录,小到晚会的请柬,无不是为某一项或大或小的具体事件而准备的。文学作品的写作也注重社会效果,正如高尔基所说的那样:“艺术的作品不是叙述,而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高尔基选集·文学论文选》第133页)。当然,这种“现实”,并非自然形成的现实,而是经过作者提炼加工的现实。文学作品的实用,毕竟是间接的,并不靠它传达情况、承办事情或直接解决问题。而应用文则直接作用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我们写一篇市场调查报告是为了了解市场行情、寻求对策;写一份通知,是为了告知有关事项;做一个广告,是为了宣传产品、开拓市场。所以应用写作有着明确的目的,真可谓“有的放矢”了。 2.内容的真实性

写一般文章或文学作品,作者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感受、爱好,自由地选择材料和确定主题,写现实材料可以,写历史题材也可以,乃至发挥想象,写写神话科幻,反正有广泛的选择余地,而且为了发挥典型环境和典型性格的作用,要竭力避免真人真事,即所谓对生活加以艺术的概括提炼。应用写作却根本不同,要求的是绝对的真实,并不要求刻意描绘人物的形象及其内心世界,而是要求写人叙事客观准确,什么人做什么事,来不得半点虚假。众所周知,应用写作是为解决现实问题而写作,不管对谁行文,也不管是哪一类文种,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成文,绝不能不顾事实和有关背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一点在公文中最为突出,因为公文是代表某个部门、集体的意见,不是个人在任意发表议论、抒发感情。例如,当本部门出现重大事件时,就要向上级主管部门写出报告或请示。 3.对象的明确性

应用写作的针对性集中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对象明确。写文章是给人看的,即要有一定的阅读对象,但这阅读对象对于文学作品而言是宽泛笼统的,并无明显的约束力。 强。那么对于应用写作来说情况正相反,阅读对象有着明确的范围。书信写给谁,谁就得读,而其他人则不能读或不便读。单位制订的规章制度,本单位人员都应知晓。至于国家规定的法令条例,任何人不得违反,当然人人都该看。应用写作的阅读对象一定要明确。其二是指事明确。应用写作本来就是为解决实际事务而进行的,它指事内容的针对性就不容忽视,倘若内容的针对性不明确,就会引起麻烦和混乱。应用文,尤其是公文都强调“一文一事”,原因就在这里。

4.撰写的规范性

程式即格式。各类文体都有各自的结构特点,应用写作也讲究其特殊的格式,甚至比其他文体都更为明显。比如写信,人们都遵守一定的规范,开头先有称谓。正文之后要写上合适的祝颂语,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名字和写信日期。写公文,要列出发送机关,甚至连盖印的位置都有所规定。这种格式和规定是人们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相沿袭用,约定俗成,保持较长时间内的相对稳定。也有些格式是由国家权威部门统一规定而必须遵守的,比如公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务院办公厅多次就公文的处理办法作出规定并予修订。又如各类经济合同,其法定内容条款及格式在各类法律中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些相对固定的格式,又对应用写作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5.语言风格的简明、朴实性

应用文的语言要求准确无误,朴实无华,简洁有力,不像有些文学作品用华丽多彩的语言去描摹事物,呈现事物的形象,而是提倡朴素美,简洁美。在进行叙述时要用最简短的语言陈述特定时空的信息,通过概述事实的主干,而不应纠缠于耗时费事的具体情节之中。

六、学好应用文写作的意义

应用文是人们处理公、私事务,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应用文写作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联系也愈加密切。 1.应用文写作是中职文秘专业学生的必备专业能力

《 应用文写作基础 》 是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的学生来说,应用文写作能力是最基础的专业技能,是个人岗位所要求的必备能力之一。

2.应用文写作是日常生活、工作中必备的交际工具

即使不从事文秘工作的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也离不开应用文。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必备的交际工具。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人们可以通过书信等应用文进行交际,加强联系沟通;通过写启事等应用文可以求得别人的帮助;通过写经济合同、诉状等应用文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写计划、总结等应用文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总之,应用文写作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七、学好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必须用心实践体悟,反复斟酌练习,才会提高。

少人当年都上过应用文写作课,由于当时不重视,往往上过课却没有真正提高。 1.端正认识

在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的学生中,对学习应用文写作这门课主要存在着以下两种错误的看法 :一是认为应用文写作是 “ 小儿科 ”, 是 “ 雕虫小技 ”, 不如写文学作品、记叙文和议论文那样容易出名;二是认为应用文文种多而杂,格式上清规戒律多,既难写又枯燥乏味,不如写文学作品、记叙文那样既有趣,又有一定的写作自由度,允许想像和创新。这两种看法对学好应用文写作是极为不利的,必须纠正。应用文写作不是 “ 小儿科 ” 和 “ 雕虫小技 ”, 文体之间绝无高下尊卑之别,而是各有各的作用。不管是应用文还是文学作品等,只要写得好,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写作应用文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应用文格式的规范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更便于初学者模仿借鉴,更便于遵循写作的基本规律,因此比写其他体裁的文章入门更快,进步更明显。 2.提高政策水平和了解相关的专业常识

要写好应用文,必须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了解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此作为行文的依据和内容分析的理论根据。要学好各类应用文的写作,还要了解相关的专业常识。如写公文必须了解和掌握 《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 中的具体规定,要写好诉状就要了解必要的法律常识,要写好经济类应用文就必须了解有关的经济常识,等等。 3.加强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功训练

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功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 :善于提炼和归纳明确单一的主题;选材要典型适用,组材要详略得当、先后有序;结构安排要严谨、合理;格式要完整、规范;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明朴实;标点和数据的使用要正确;文面要整洁美观等。要练好这些基本功要靠长期训练。主要训练途径有以下几条:一是认真学习、了解教材中介绍的各类应用文的基础知识,熟悉和掌握它们的格式和写作方法。二是要多看教材中的例文或其他途径提供的各类应用文,从中学习、借鉴他人的写法,在此基础上进行拟写。三是要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训练。可结合班级、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可根据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实际需要,也可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等各种途径,进行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只有在写作实践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明白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才能切实有效地积累丰富的写作经验,提高写作水平。四是要认真修改。

[小结] 真正的应用文的写作,不要仅追求单纯的形式,而要把它作为“寓理之具,贯道之器”,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恰当表述。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应用文的基本概念、作用,并了解了其分类情况;也初步了解应用文的一般特点,明确学好应用文的基本要求。 [课堂练习]

[作业]

学习应用写作的体会

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文秘专业,始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文秘人员需要有过硬的笔下工夫,而秘书接触最多的是各种应用文,故学好应用写作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两年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应用写作的规律和方法。

一、拟。“拟”就是借鉴别人的成功作品,以其为“蓝本”进行仿写,如采用事务语体。事务语体在语言材料的选择和组织上与其他语体有明显区别,它以务实应用为准则,语言风格平易、朴实、庄重,不追求语言的艺术化,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初中所学的文章大部分属文艺语体或议论语体,而对事务语体接触较少,要掌握应用写作,就需要由习惯于运用文艺语体过渡到熟悉运用事务语体,我觉得“拟”是过渡的好办法。那么,怎样去“拟”呢?首先,要根据需要找准“蓝本”,在文种上要与所写的比较一致。其次,要“拟”准重点。“拟”不是抄袭,而是此一事,彼一事的仿写,重点放在拟框架层次和拟语言风格上。

二、积。“积”就是收集积累对应用写作有用的事务语体的词汇、句式以及各类文种的格式。应用文大都有一定的表达程式,有一套固定的专门用语,有相对稳定的句式,有比较固定的结构式样,所以,积累这方面的材料对学习应用写作,特别是对学习公文写作有很大帮助。我在初中时有积累好文章、好词句的习惯,学习应用文时,我还是保持该习惯,将一些事务语体惯用词汇、句式以及一般应用文格式摘录在本子上,有空则多翻看。此外,平时多找一些有关应用写作的书籍来参考,有意识地把这些文种、内容相似的文件、文章进行比较,从中挑出一件“精品”进行剖析,将其优点摘录下来,以便日后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三、改。“改”就是对文稿进行修改。应用文旨在应用,不为欣赏,其文“以辨洁为能”,其事“以明核为美”,故应用写作要求准确、简练。一落笔就写出一份简练而又准确表达意思的应用文确非易事,唯有经反复修改,文章才能达到准确、简练的要求。学习应用写作,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第一学期时,我的一篇文章被老师进行了一次“大手术”,并写上了评语:“文章贵精简,可有可无的字、句、段要毫不留情地删去。”自此,我十分注重完稿后的修改工作。改的准则是:首先要求准确。事实要准,事理要确;字准,词准,句准。其次再要求简约,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删去,力求简洁。经反复修改,文章就能达到不空,不写大话、假话、套话的要求,也就是说已达到“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境界了。

总的说,“拟”是入门,“积”是基础,“改”是提高,最终都要落实到练。

第一章应用文写作绪论

应用文写作基础 绪论

应用文写作教案(共)

应用文写作(共)

应用文写作(共)

应用文写作基础教案(共)

应用文写作计划教案(共)

应用文写作书信教案(共)

应用文写作广告教案(共)

应用文写作基础(共)

《应用文写作绪论教案(共).doc》
应用文写作绪论教案(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