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改革政府》有感(定稿)

2020-03-02 14:01:1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读《改革政府》有感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曾对一本书做过这样的评价:“美国每一位当选官员应该阅读这本书。我们要使政府在这90年代充满新的活力,就必须对政府进行改革。该书给我们提供了改革的蓝图。”这本书就是美国著名的“进步政策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戴维·奥斯本(David Osbrne)与特德·盖布勒(Ted Gadbler)于1992年合作出版的《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政府“企业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流行于西方国家的一种政府组织思想。进入80年代以后,以政府“企业化”为背景的管理模式——商业模式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于西方国家行政制度改革的实践之中。所谓“政府企业化”,是用企业家在经营中所追求的讲效率、重质量、善待消费者和力求完美服务的精神以及企业中广泛运用的科学管理方法,改革政府机构中的公共管理部门,重塑政府形象。建立企业化政府要求政府有新的理念、新的运作模式,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的《改革政府》一书,就是为美国治理政府痼疾,重塑政府功能与形象开出的一副良方。

奥斯本和盖布勒是在深切感受到现行政府机制存在的各种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他们的改革方案的。他们首先肯定政府的存在对于文明社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遗憾的是政府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它并没有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有效地运作。现在的政府官僚机构既庞大又集权化,行动迟缓,效率低下,刻板而且无人情味,这既是政府的形象也是政府的本质。即使是最有企业家创新精神的人,在掌管公共服务机构尤其是政府机构半年以后,“其行为也会变得像最糟糕的混日子的官僚和争权夺利的政客一样”。这样的政府在变化迅速、信息丰富、只是密集的90年代已不能有效地运转。因而,留下的选择只有一个,这就是改造。奥斯本希望用他们所展示的新思维、新范例,来打开尚未打开的一扇扇大门——美国政府从上到下的各级官僚机构,以彻底发动一个范例的转变。奥斯本和盖布勒认为,至关重要的是政府体制问题,他们批判的矛头所指并不是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而是现行的、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设计出的那种中央集权、层次繁多的政府官僚体制。在他们看来,“如果一个组织的结构就是鼓励企业家精神和行为的,那么几乎人人都可以成为企业家。反之,如果一个组织的结构是鼓励官僚主义行为的,则几乎任何企业家都会成为官僚主义者。”他们的责任,就是通过对政府体制的改革,把那些有才能、立志献身的大多数政府公务员从他们所受制的陈旧体制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释放他们身上的巨大能量,提高他们为公众服务的能力。

奥斯本和盖布勒对传统官僚体制的改革是通过十项原则进行的:一是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二是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三是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提供服务中去;四是具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五是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六是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政治官僚的需要;七是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是浪费;八是有预见力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九是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十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

虽然这本书在1992年就已经出版了,但在我看来,它仍然对当今我国政府的不断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现行政府的工作是由许多计划和方案组成的,政府官员也大都习惯于按计划行事。但计划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它受选民而不是顾客推动;它受政治而不是政策推动;它倾向于创造分裂的服务系统;它不是自我改正的;它难得寿终正寝;它很难达到为取得重大影响所必须的

规模;它通常运用命令而不是奖励手段。因此,政府的公共管理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和依据,运用市场机制达到公共目的。但要明确的重要一点是,如同政府存在着缺陷一样,许多市场也是存在着严重缺陷的。这也就是说,企业家政府所建立的是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按计划行政的政府模式,也不同于完全放任的自由主义的政府模式,而是一种兼具二者优势又弥补二者缺陷的第三种政府公共管理模式。

在本书的第三章: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提供服务中去,我认为,政府之所以没有商界那样富有效率,主要原因在于它是采取垄断方式而不是采用竞争方式进行管理活动。与垄断相比较,竞争具有许多好处:竞争提高效率,即投入少而产出多;竞争能提高组织成员的自尊心和士气。哪里有竞争,哪里就会取得较好的结果,增强成本意识,提供优质服务。由此看来,竞争是促进改革的永恒动力,但政府通常缺乏这种动力。因而政府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引入竞争机制,改善行政管理。虽然“竞争不能解决我们的一切问题。但是在解开使许多”付机构陷于瘫痪的官僚主义死结方面,它也许比本书中的其他任何概念更加关键”。但同时,政府也需要对竞争进行必要而合理的管理。

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很明显的,就是要打破政府的垄断,将公共服务行业公开化,市场化。竞争最明显的好处是提高效率、迫使公营或私营的垄断组织对顾客的需求做出反应、有效促进革新、提高雇员的自尊心和士气。对于中国而言我觉得一个很典型的现象就是现在教育的私营化。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现在大大小小的城市里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私立小学与私立中学。他们的生源还很好,这是为什么?其实这就是因为在中国不断发展的道路上政府看到了,教育的提供如果全由政府来承担是非常没有效率的,是不适应市场化发展的,私立学校的建立其实是市场化竞争的必然结果。可以看到这样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很多好处,教育质量比起全部有政府办学校的时候有了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学校竞争使得当地整体教育水平有了提高,这是私营经济与公营经济博弈的结果。然而,我们也应看到这样的结果使得我们教育的成本有了提高,也就是说竞争机制的引入提高了教育的质量但是也抬高了教育的门槛,这便提醒了我们,引入竞争机制,将政府的事情交给私营经济办并不是万能的,还有有一些工作,有些产业不能由私营经济来完成的,比如典型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一些事业像医疗和社会保障。原因是很简单,私营经济在经营过程中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利润的最大化,这就难免在提供一些公共产品的时候出现公平的缺失,使得居民在享受这种产品受到限制,这显然有悖于政府应有职能的。换言之,竞争是必须的,因为在这样的市场经济中,私营

经济迅速地夺取了供应组织的市场份额,如果不竞争,我们的公营经济就会停滞,会萎缩,直到剩下那些别无选择的只有利用公共服务的顾客。但是我们的政府也要学会把握一个度,该自己做的事如果交与私营部门则会使自己的境地更尴尬,更会被时代多摒弃。总的来说,在整本书的阅读中我们还是能清楚感受的到作者的主旨就是向读者提供一个新的思维去思考,去探索政府改革之路,而这种思维是以企业家精神为主线的一系列改革创新与方向。我们看到我们的政府确实有着太多的问题和麻烦,但是他们在解决麻烦和问题的时候都有一个通病,就是缺乏一个新思维,一个新范例来引导改革向。

最后总结:不能拥有一个企业一样的政府,但是我们可以拥有一个企业家的精神,因为这样的新思维会引领我们打开政府改革的一扇又一扇大门。

姓名:黄方盈

学号:7101310049

班级:公共事业管理102班

读《改革政府》有感

读政府片论有感

读《自由选择》有感——自由选择离不开政府

读中央“三资”改革有感

读洛克的《政府论》有感

读《改革与新思维》有感1000字

改革政府读后感

政府采购改革

改革政府读书笔记

改革政府读后感

《读《改革政府》有感(定稿).doc》
读《改革政府》有感(定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