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廉政问题论文

2020-03-02 16:28:0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廉政建设的紧迫性与网络监督的产生

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就提出了“亡身”反腐观。他认为只有腐败者“亡身”,才能确保不“亡党”。而在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回答中外记者时强调,当前我国最大的危险就在于腐败。正所谓“国之命在民心”,一个政党是否勤政廉政,直接关系到百姓对它的信任与认同程度,进而也就关系到国运的兴衰。由此不难看出反腐工作在政府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来的历史,反腐模式从运动反腐转变为制度反腐,党对反腐工作的认识也变得更为深刻。而在这些改变的同时,摆在百姓面前的是一张不错的“成绩单”——从刘青山、张子善到罗亚平、许迈永,一大批贪官被绳之以法。据相关部门统计,仅2010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39621件,结案139482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46517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373人。这不是简单的数字罗列,而是对腐败行为的坚决斗争和对腐败分子的强大威慑。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反腐工作成效明显。

但成效是一方面,而问题却依然存在。

前段日子,冒充政府官员行骗的新闻屡见于报端。陕西无业人员雷俊杰冒充国务院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就是一个例子。他冒充政府官员以帮助公司上市为名,诈骗近200万元。2011年9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院以诈骗罪判处雷俊杰有期徒刑14年。

骗子为什么要冒充官员来行骗?这个道理很简单,官员手里掌握着权力,而有权力就意味着很多在常规情况下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够解决。不过,这个时代发生这样的案件,多少能从案件之外体味出一点讽刺的意味。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苏联时期的特权政府。那时不少政府官员都被称为“特权阶层”,他们公然穷奢极欲,安于现状而不思变。以致后来苏联民众直接把这部分政府官员称作“他们”,而把自己称作“我们”。

苏联解体的结局我们都知道。那么,当我们的政府官员在百姓的意识里成为一个拥有权力去解决常规情况下无法解决的问题的“特殊群体”的时候,且当一个个以权谋私的贪官曝光于群众视线之下时,反腐倡廉的问题是否显得更为迫在眉睫?

既然反腐倡廉具有如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那么在新形式下我们该何去何从?我们知道反腐倡廉问题无法“毕其功于一役”,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就明确提出了反腐败的科学目标定位,即在未来一个时期内,把中国的“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腐败要在一个时期内根除并不现实,这反映出了党和政府在面对反腐问题上更为理性务实。由此,反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并且需要结合新形势新情况不断与时俱进。

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下,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这其中就包括要重视

发挥包括网民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二、网络监督的优势分析

网络监督的开放性、平等性、匿名性和廉价性的特点促使其在一定意义上承担了“人民起来监督政府”、“人人起来负责”的民主使命[1]。

据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我国网民总数达4.85亿,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宽带网民数3.90亿。三项指标仍然稳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网民规模较2010年底增长2770万,2011年上半年网民增长率为6.1%。微博作为新兴的自媒体平台,受到网民的强烈推崇,用户数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这么庞大的网民数量已经为我国网络监督提供了强大的群众基础。

庞大的网络社会群体利用网络的公开、透明、快捷、影响面广的特性,不断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伴随着这一趋势的发展,网络不仅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交往、沟通、娱乐的信息平台,也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反腐的新平台,使得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实现有了新的途径。

与此同时,自200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始建立网络举报平台以来, 2005年12月中央纪委、监察部也公布了中央纪委信访室、监察部举报中心举报网站的网址。各地纪检监察机构也相继开通了举报网站。这些网络举报途径,受到网民的空前欢迎。据人民日报与人民网一项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网民有87.9%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3.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可见,网络监督正在成为广大民众参与反腐、监督政府、监督官员的重要力量平台。

由此,网民、媒体、官方之间的良性互动得以形成。从“躲猫猫”到“开胸验肺”,从“跨省追捕”到“钓鱼式执法”,从“香烟门”到“日记门”,从武汉“经适房六连号”、南京“天价烟局长”、“史上最牛团长夫人”等一系列网络监督的案例无不说明了这点。

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不断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等。这意味着网络监督已经正式纳入了官方权威反腐渠道。

三、网络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信息自身的不可靠性影响舆论监督的效力。互联网的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缺少权威性和公信力。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交互性和开放性,虚拟性,虽然使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个人的意愿,但也使人们获得的信息存在真假难辨的处境。有些不实信息,经网络广泛传播后,混淆人们的视听,影响正常社会秩序。

(二)诬告陷害时有发生。网络的高科技性和虚拟性有时会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充分利用,借以诬告陷害,以达到泄私愤的目的。诬告陷害经过网络广泛传播,不仅给有关当事人带来了很大的伤害,而且也给纪检、司法部门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三)网络暴力危及个人隐私。网络暴力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主要表现为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过激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在网络上,我们不时会看到过激的言论,看到对他人的恶意诽谤,看到对公民权利的肆意践踏[2]。

(四)侵权现象时有发生。2005年3月4日,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上发表了一篇《上百亩良田未批先征?谁有如此大的权力》一文,披露了台州市某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没有完成报批手续的情况下,违法将一个村庄的120亩良田出让给一家公司使用。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看到这则报道后,认为这则报道没有经过充分调查,报告中的部分内容失实,侵害了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名誉权,因而将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告上法院。

面对网络监督存在的这些问题,质疑的声音也此起彼伏。据人民日报与人民网的一项调查显示:58%的受调查者认为“相关法律不健全,可能会侵犯当事人名誉或隐私”;23%的受调查者认为“网络声音不够理性,缺乏真实性,容易受表面信息鼓动”;10%的受调查者认为“随意性大,给社会治理带来难题”;9%的受调查者认为“对监督人的限制不够,他们可能捏造事实,随意发帖”。全国人大代表王曦强调“网络监督”和“网络暴力”常常只有一步之隔。而全国人大代表李明蓉则认为“民主是需要规则的,否则就走向民主的反面”。

尽管如此,作为一种全新的监督形式,网络监督仍然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网络监督完善的关键在于因势利导,加以引导和规范,科学设定管理制度。

四、未来网络监督的完善对策

(一)大力培植网络监督的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

首先,在社会上大力宣传网络监督对反腐的重要意义,让网络监督的理念通过各种新闻媒体进入千家万户,为人们所了解,形成强大的网络监督文化氛围。其次,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源头上保障网络监督的可靠性,给网络监督一个法治的支撑点。制度问题更带有全局性和长期性。制度化反腐是反腐倡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应尽快出台和完善各种有关网络监督的法律法规,加强立法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以保证既可以减少网络监督过程中出现诬告、诽谤、干扰案件查办等情况,也可以保护监督主体权利的实施,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

给予网民一个合理合法的制度环境。

再次,加强网络舆论管理,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构建和谐网络。以国家与地方主流网络媒体的品牌优势为基础,开拓舆论引导的主阵地,以主流的声音、权威的言论及时地帮助人们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对于网络中的热点问题,可利用政府网站的论坛、新闻评论等及时披露信息,加强与公众的互动,正面引导网民的讨论,及时批驳带有恶意的造谣、攻击和污蔑,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导向作用,有效地管制网络公共空间,使网上舆论监督真正反映民众呼声。

(二)改进网络举报工作,为网络监督建立通畅、高效、规范的渠道

要进一步发挥网络举报平台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升网络举报平台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对可能在网上发布的相关举报信息进行有效引导、分流和承接,使网络举报平台的特殊优势得到切实发挥[3]。

(三)加强政府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为广大网民的监督开辟顺畅的渠道纵观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利用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来规范公共权力滥用导致的腐败行为已经非常普遍。对此,我们应当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具体来说,一方面加强透明度,及时公开可以公开的相关信息,为群众实行网络监督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积极回应网民的疑问,及时核查网上反映的问题。要利用网络的优势建立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机制,确保网民有顺畅的诉求表达渠道。

(四)加强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建设,提高网络监督责任意识

通过加强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建设,使网民在通过网络进行舆论监督时,能够注意调整心态,以理性思维代替“情绪表达”,而不是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布信息、不考虑信息的真伪、不考虑社会公众的反应。网络世界不是哪一个人的,它是属于大家共有的虚拟空间。所以,当我们享受网络带来的好处时,应关心他人的权利和感受,关心网络的健康发展,共同努力遵守网络道德,增强网络监督的责任意识。要通过规范网络舆论监督,争取让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让它在复杂的社会运行当中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以此来推动社会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

归结上述所言,廉政反腐工作在新形式下任重而道远,而网络监督作为一种新生的反腐手段孕育而生并以其特有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当然,现阶段的网络监督本身还存在一些弊端,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对策。随着网络监督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政府对的重视和网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廉政建设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若辉.谈谈互联网时代廉政建设与网络监督[J].湖湘论坛,2009,

(4):20~23.

[2]张亚明,赵扬,黄梅丽.制约我国网络反腐的瓶颈与对策[J].学习与实践,2011,(4):73~77.

[3]张亚明,赵扬,李新华.中国网络反腐机制:现状、困境及路径选择[J].燕京大学学报,2010,(4):15~19.

关于反腐问题的论文

反腐论文

论文 反腐

反腐论文

反腐论文

反腐论文

廉政论文九大问题拷问中国反腐

我国反腐问题

教育界反腐论文论文

网络反腐论文

《反腐廉政问题论文.doc》
反腐廉政问题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