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保鲜膜质量(塑化剂)调查报告

2020-03-02 13:53:1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调查背景

近期,台湾“致命添加剂”塑化剂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得全世界人心惶惶,全国保鲜膜质量(塑化剂)调查报告。自4月台湾多家知名运动饮料及果汁饮品等被查出含致癌物质“塑化剂”以来,这一**愈演愈烈。其实,早在2005年,聚氯乙烯保鲜膜的安全问题就炒得沸沸扬扬,日本、韩国的聚氯乙烯(PVC)保鲜膜生产企业大举转移到中国,对此,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出了《进一步加强食品保鲜膜监管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5年第155号),对食品保鲜膜生产企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然而,在PVC保鲜膜安全问题得到重视的同时,相关国家标准却迟迟不能得以实施,《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鲜膜》强制性国家标准(GB10457-2009)于2009年4月17日发布,但却两次延期,至今尚未实施。2011年3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9号令),并于6月1日起执行,其中“聚氯乙烯(PVC)食品保鲜包装膜”被列为限制类,而“直接接触饮料和食品的聚氯乙烯(PVC)包装制品”则被列为淘汰类。

为全面了解聚氯乙烯(PVC)保鲜膜的生产、销售、使用和塑化剂情况,2011年6月至7月,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和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联合组成调查组,对北京地区欧尚超市金四季店、广东省深圳市家乐福超市中心城店、北京锦绣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大型超市和批发市场销售和使用的保鲜膜进行了深入调查。

二、现状与问题

1.最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出台,PVC保鲜膜被列为限制类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于2011年6月1日正式实施,PVC保鲜膜被列为限制类。根据2005年“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第十五条:限制类主要是工艺技术落后,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和有关规定,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督促改造和禁止新建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也就是说,PVC保鲜膜的生产不得扩建、新上,需要督促改造。

2.新国标无限延期,PVC保鲜膜无标可依

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10457-2009《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鲜膜》中涵盖了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偏二氯乙烯(PVDC)和多层共挤自粘保鲜膜等材质的保鲜膜,但是由于此标准被两次延期,且没有明确具体实施日期,因此PVC保鲜膜一直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

在此次调查过程中,调查组发现,PVC保鲜膜上所标示的执行标准五花八门:轻工标准、欧盟标准,还有查不到的标准,有的甚至没有标注执行标准。

没有执行标准而生产的产品,我们怎么能相信它是合格的、安全的?又怎么能放心使用呢?

3.PVC保鲜膜增塑剂用量超标

2011年6月至7月,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调查小组将PVC保鲜膜样品送至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依据GB/T21928-2008《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进行检测,根据GB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的要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在塑料材料中的特定迁移量不得超过1.5mg/kg。

在此次取样检测的7个PVC保鲜膜样品中,检测出DEHP的企业,如“北京伟益高分子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常青树保鲜膜DEHP检出量为116mg/kg,超标76倍;“理研食品包装(江苏)有限公司”生产的保鲜膜DEHP检出量为49.1mg/kg,超标31倍;“林帕克包装(常州)有限公司”生产的保鲜膜DEHP检出量为10.3mg/kg,超标近6倍。

2011年7月,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调查小组将PVC保鲜膜样品送至谱尼测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据GB20500-2006《聚氯乙烯膜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与己二酸二正辛酯含量的测定》进行检测,根据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进一步加强食品保鲜膜监管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5年第155号),其中要求禁止企业用DEHA(二<2-乙基己基>己二酸酯,又名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等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的物质生产食品保鲜膜。

在此次取样检测的7个PVC保鲜膜样品中,检测出DEHA的企业包括:“恩希爱(杭州)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保鲜膜,DEHA为3.15%;“林帕克包装(常州)有限公司”生产的保鲜膜,DEHA为0.865%;“理研食品包装(江苏)有限公司”生产的保鲜膜,DEHA为0.717%;“南亚塑胶建材(南通)有限公司”生产的保鲜膜,DEHA为0.539%。

4.PVC保鲜膜外包装标识“缺”

调查发现,聚氯乙烯保鲜膜的标识并不规范,都没有明确标示“不能直接包装肉食、熟食及油脂食品”,只有大连三荣塑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阳光保鲜膜明确标示“禁止用于微波炉”、“产品不含DEHA”;大部分PVC保鲜膜没有明确保质期,有的甚至没有生产日期,更有甚者,林帕克包装(常州)有限公司和恩希爱(杭州)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保鲜膜竟然连材质都没有标注。

5.PVC保鲜膜单卷标识信息“少”

除了外包装标识不规范外,调查组还发现这样一个怪现象:大部分PVC保鲜膜样品的单卷标识都是英文、日文、韩文等消费者不易辨别的标识。这是什么原因呢?生产企业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中文商标、中文名称标注上呢?他们到底在“怕”什么?

6.PVC保鲜膜销售超市、市场两重天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超市里售卖的保鲜膜大都是PE材质,没有PVC材质,PVC材质的保鲜膜只在农贸批发市场有售。

《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中列入市场准入范围的为“聚乙烯自粘保鲜膜”,没有聚氯乙烯保鲜膜,也就是说聚氯乙烯保鲜膜不需要办理生产许可证即可生产销售,但超市中没有这种材质的保鲜膜售卖,说明超市管理较市场严格。

7.PE保鲜膜包装标识与执行标准不一致

现行有效的保鲜膜国家标准为GB10457-1989《聚乙烯自粘保鲜膜》,在被调查的PE保鲜膜样品中,有些保鲜膜包装上标示的物理量值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有些保鲜膜标注的执行标准是GB10457-2009,该标准目前还没有实施,调查报告《全国保鲜膜质量(塑化剂)调查报告》。 还有一些保鲜膜的执行标准根本查询不到。聚乙烯保鲜膜有明确的国家标准,但是有些保鲜膜的生产企业却不清楚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或实际物理量值与国标不符,或执行一些根本不存在的轻工业标准,这是一个怪现象,生产企业和政府都应深思。

8.新型材质保鲜膜无国标

在此次调查中,家乐福超市定慧寺店销售的,标示为旭化成家庭用品株式会社生产的“旭包鲜”保鲜膜,材质为聚偏二氯乙烯(PVDC),其包装上标示的执行标准为GB10457,现行有效的即为GB10457-1989《聚乙烯自粘保鲜膜》,其中PVDC保鲜膜并不在该标准的适用范围内,GB 10457-2009中虽然规定了PVDC保鲜膜,但是其并未实施。因此对于PVDC材质的保鲜膜,还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

此外,现在市场上还有一种新型材质的保鲜膜:PMP(聚甲基丙烯)保鲜膜,标示耐热温度为180℃,可在微波炉中使用,且燃烧后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安全环保,然而这种创新材质的保鲜膜虽然在超市有售,却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

9.保鲜膜使用有误区,使用常识需普及

采样过程中,调查组人员对超市保鲜膜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记录:果蔬区的保鲜膜大部分是PVC材质,而熟食、鲜肉区使用的保鲜膜PE、PVC两种材质均有。经询问发现,超市工作人员不知道聚氯乙烯保鲜膜的明确使用范围,加之保鲜膜外包装上也没有使用范围的相应警示语,导致工作人员滥用保鲜膜,超市的这种行为属于间接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虽然现在聚氯乙烯保鲜膜没有国家标准,但是,保鲜膜的使用方法和范围是常识,政府、媒体等应多宣传普及相关知识,让保鲜膜的消费者、使用者心里有数,由被动变主动,为自己的健康加把锁。

10.聚氯乙烯(PVC)保鲜膜的危害

聚氯乙烯(PVC)是一种硬塑料,要将它拉成透明柔软的保鲜膜,必须要加入大量的增塑剂。由于增塑剂不溶于水而溶于油,因此在与油脂类食品或容器接触时,增塑剂就会渗出,但渗出或迁移的量与接触的时间及温度有关;聚氯乙烯制品中含有氯乙烯单体,这种物质是有毒的,《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1-88中规定氯乙烯单体不超过1mg/kg,也就是在此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但长期积累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如果PVC保鲜膜中的氯乙烯单体超过了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将更有可能致癌;PVC保鲜膜废弃物不易处理,若进行焚烧,不但会释放出刺鼻有毒的氯化氢气体,甚至还会产生强致癌物质――二恶英。

11.不同材质制品蒸发残渣卫生指标区别大

目前,不同材质的食品包装制品卫生标准区别很大,国家标准中对聚氯乙烯成型品要求为150mg/L,聚乙烯为60mg/L,聚丙烯为30mg/L。

蒸发残渣是食品包装材料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之一,表示在不同浸泡液中的溶出量,分别用水、乙酸(4%)、乙醇(65%)、正己烷四种浸泡液模拟接触水、酸、酒、油不同性质食品的情况。国家标准中的理化指标越高,表示该材质的食品包装材料在浸泡液中的溶出残渣越多,危险系数就越高,由此可见,聚氯乙烯(PVC)危险系数最高,聚乙烯(PE)其次,聚丙烯(PP)最低。

2011年6月至7月,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调查小组将PE保鲜膜和PVC保鲜膜样品送至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依据GB9687-1988《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和GB9681-1988《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进行检测。此次调查的保鲜膜购样地点为“欧尚超市金四季店”、“家乐福定慧桥店”、“超市发曙光花园店”、“北京锦绣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北京大型超市和批发市场,经检测,被调查的PE和PVC保鲜膜样品正己烷蒸发残渣卫生指标均为合格。

三、对策和建议

1.PVC保鲜膜应在外包装上明示相关内容

由于增塑剂对人体健康有害,保鲜膜使用方法不当有可能导致增塑剂渗入到食物中污染食物,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教授建议,相关部门应明确规定将增塑剂的名称及用量标注在产品外包装上,相关警示语如“禁止用于微波炉”、“禁止接触油脂食品”等,也应进行明确标注,防止因使用不当埋下安全隐患,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此外,在保鲜膜单卷包装上也应标注这些标识,以便消费者进行辨别、使用,同时建议生产企业在膜卷上标注中文标识和品牌,规范化生产,对消费者的健康负责。

2.媒体应宣传普及保鲜膜使用常识

由于聚氯乙烯保鲜膜没有国家标准,其包装标识不规范,没有相关使用警示语,导致消费者、超市使用者对PVC保鲜膜的使用方法、范围和危害不甚明了。因此,在相应国家标准、政策文件出台之前,媒体应对保鲜膜的使用常识进行宣传普及,让消费者自己心里有数,从而选用安全合规的聚乙烯保鲜膜,或正确使用聚氯乙烯保鲜膜,把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3.PE保鲜膜企业应严格执行国标

聚乙烯保鲜膜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为GB10457-1989《聚乙烯自粘保鲜膜》,因此,其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此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同时,生产企业应多关注、了解国家新政策、新标准,避免出现将未实施的国家标准标注在产品包装上的怪现象。

4.PVDC等新型保鲜膜国家标准应尽快出台

PVDC、PMP保鲜膜都是创新材质保鲜膜,但是由于其成本相对较高,因此未能普及应用,但是也占有一定市场。我国有关PVDC的国家标准只有GB/T7030-2008《食品包装用聚偏二氯乙烯(PVDC)片状肠衣膜》,并无PVDC保鲜膜标准;PMP保鲜膜也没有国家标准。

对于这种安全无害的新型材质保鲜膜,国家应多加鼓励,因此,调查组在此呼吁PVDC、PMP等新型材质的保鲜膜国家标准尽快出台,并将其纳入市场准入,以规范保鲜膜市场。

5.专家建议正确识别和选购保鲜膜

专家建议消费者可以采取以下办法来正确识别和选购保鲜膜:

(1)看保鲜膜的包装上有没有产品说明,有没有“QS”标志、编号和生产厂家详细地址,如果上面标注着PE保鲜膜或者聚乙烯保鲜膜,就可以放心使用;如果写着聚氯乙烯(PVC)或者是没有写材质的话,那就尽量不要选购;

(2)查看保鲜膜整卷的颜色,泛黄色的为聚氯乙烯(PVC)材质,白色的为聚乙烯(PE)材质;

(3)超市销售的保鲜膜一般是聚乙烯(PE)保鲜膜,而批发市场销售的保鲜膜则大多数为聚氯乙烯(PVC)保鲜膜;

(4)聚乙烯(PE)保鲜膜一般黏性和透明度较差,用手揉搓以后容易打开,而聚氯乙烯(PVC)保鲜膜则透明度和黏性较好,用手揉搓以后不易展开;

(5)聚乙烯保鲜膜用火点燃后,火焰呈黄色,迅速燃烧,离开火源也不会熄灭,有滴油现象,有蜡烛燃烧的味道,而聚氯乙烯保鲜膜不易点燃,火焰根部有淡淡绿色冒黑烟,离开火源后会熄灭,而且有强烈刺鼻的异味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现身春晖公司北清创意园大骗局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在大骗局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在大骗局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与北清创意园大骗局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与北清创意园大骗局(转载)

谁来唤醒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责任与良知?

谁来唤醒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责任与良知?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与北清创意园大骗局

iTVInstall-1.0.1.rar

斯凯免费网络电视 无插件 无广告 纯绿色软件

斯凯免费网络电视 -频道功能

景园大厦停车场非法占地被依法拆除

安卓手机应用软件下载市场之Android的音频架构和客户端

安卓平板电脑软件下载-Android的平板电脑

android marketing机器人平台玩具

保鲜膜

塑化剂工作总结

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质量调查报告

塑化剂整改报告

新标准正式实施北京市场保鲜膜调查报告(版)

调查报告称内地部分PVC保鲜膜违规使用增塑剂

关于塑化剂的基本常识

年产1000吨PE保鲜膜建议书

央视曝光16种PVC保鲜膜

会计质量调查报告

《全国保鲜膜质量(塑化剂)调查报告.doc》
全国保鲜膜质量(塑化剂)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