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案

2020-03-02 02:28: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5、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积累“谓、当涂、以、岂、孰若、但、涉猎、及、见事”这九个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文章言简义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 (3)欣赏作者改写时对原素材的巧妙剪裁,学习删繁就简的表述方式。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生参照注释及相关资料,师提示,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⑵对比阅读,理解《孙权劝学》与《三国志•吴书•吕蒙传》的异同,扩充知识面,指导学生学习剪裁,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言简义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 【教学难点】

欣赏作者改写时对原素材的巧妙剪裁,学习删繁就简的表述方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可采用多种形式,如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散读,分角色朗读等。在反复朗读中,理解文意,体味对话描写,最终实现美读课文。

3、比较阅读法。延伸拓展,通过比较《孙权劝学》与《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预习检测

1、生字注音

卿(qīng) 岂(qǐ)涉猎(shè) 更(gēng)

2、词语解释

①权谓吕蒙曰(对„„说 ) ②当涂掌事 (当道,当权) ....③蒙辞以军中多务 (用)(事务)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 ...⑤但当涉猎(只不过)(粗略地阅读) ⑥孰若孤(与„„相比如何) .....⑦ 自以为大有所益 (认为) ⑧蒙乃始就学(才)(开始从事) ....⑨见事之晚(认清事物)

..

3、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同“耶”,语气词)

4、解释下面成语的意思

【刮目相待、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5、辨析下面词语的古今异义

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济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 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孤: 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常为“孤单”“孤独”)

6、作者、作品及背景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也称涑水先生。谥号文正,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力主祖宗之法不可变。作为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资治通鉴》,北宋司主持编纂,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 鉴》。

吕蒙(178~219),三国汝南富陂(现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

孰(shú) 遂(suì) 邪(yé)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12页。

二、师范读,生听读。检查预习,并作纠正、补充。

三、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四、学习关键字词句

①疑难词语探究:

例: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

孰若(与„„相比如何)遂(于是) ②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a.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应理解为: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c.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五、议一议:

1、文中写了几个人物,写了什么事情?

(三个,孙权劝导吕蒙学习,学成后,鲁肃赞美吕蒙。)

2、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用了哪些语句?)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a.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c.“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3、鲁肃为什么会对吕蒙 “刮目相待”? (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

4、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表明的? (没有直接表现吕蒙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肃的言语中侧面表明的。)

5、“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六、这样一个故事,作者仅仅用了129个字,把孙权的善劝,吕蒙善于接受意见、勤奋学习以及鲁肃赞美吕蒙的进步,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出来,可谓言简义丰,而《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及《江表传》关于这个故事的记述却很长很长, 作者司马光是怎么做到的呢?同学们先看学案后的“补充史料”部分。

我们的作者做到了在林林总总的材料中适当的剪裁内容,为自己所要表现的文章中心服务。郑板桥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竹石画》)剪裁,就是把冗繁的无用的东西去掉,让文章“得体”。人的言行要得体,文章也要得体。

试对比孙权对吕蒙说的这段话,在《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是这么写的: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 课文中只有36个字,而在《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多用了一百来字,剪裁掉了很多字。但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这些字在历史事件的叙述中,是非常必要的,内容详实、全面,能最完整的反应当时的历史事实。可是我们学习的《孙权劝学》一文,编纂者只是为了表现孙权的善劝,吕蒙虚心接受劝导、勤奋以及鲁肃对吕蒙的赞赏这一中心,而《孙权劝学》中129字已经能足够表现这一中心,再者,编纂者在改写这一历史事件的时候,前面历史已经写得很完善,又无新的史料补充,所以做了精美的剪裁。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简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剪裁——就是把冗繁的无用的东西去掉,让文章“得体”。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常常不知道在众多的材料中怎么取舍,这就需要剪裁,去掉那些跟表现文章中心内容无关的内容,用最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容,使自己的文章紧凑有序。我们在归纳概述一篇文章的时候,更要去掉细枝末节的内容。希望大家平时的生活中注意剪裁这一方法。

五、课堂小结 《孙权劝学》疑问在写作上以对话为主,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我们还学习了编纂者是如何做到剪裁得当这一方法的。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未来。希望同学们多读书,不断完善自己,也“非复吴下阿蒙”。

六、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孙权 → 劝 → 吕蒙 ← 赞 ← 鲁肃 关爱部下 虚心接受意见 爱才 善劝 勤学、刻苦 敬才

七、作业

1、背诵全文

2、阅读史料,比较阅读《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节选部分,思考问题。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参考译文:

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职务,去陆口的时候路过吕蒙屯兵的地方。当时鲁肃还是很轻视吕蒙的,有人劝鲁肃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增长,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应该重视这个事情。”鲁肃于是去拜访吕蒙。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种应对的方法。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饭桌上跨过去,做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和吕蒙结为朋友,告别而去。

《江表传》曰: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乡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蒋钦说:“你俩现在一起做当权的指挥官,应当多学习,对自己有好处。”吕蒙说:“在军中经常苦于军务繁忙,恐怕没有时间读书。”孙权说:“我又不是让你做编纂文档经典的博士,只是想让你多涉猎一些历史典故,你说军务繁忙,再忙也不能比我忙呀,我小时侯读《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易》。一直到统帅江东以后读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各家的兵书,自己觉得大有益处。象你们两人,脑筋好用,学了肯定有用,为什么不去做呢?应该赶快把《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学习了。”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当年光武帝统帅兵马的时候还手不释卷,曹操也自称是老而好学,更何况是你们”。

吕蒙就开始学习,终日不卷,他所看的书,连老儒生都比不了,后来鲁肃正式提升,代替周瑜。过来找吕蒙谈话,鲁肃摸着吕蒙的背说:“我以前说老弟是一介武夫,只有勇力,但是到了现在,学识也如此渊博,已经不是以前吴的阿蒙啦。”吕蒙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兄长这么说,可是不称职啊。兄长您现在代替公瑾(周瑜的字),已经很艰难了,又和关羽接壤,这个人年长而好学,读《左传》朗朗上口,而且非常有霸气!只是他太自负了,总是气势凌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这是他最大的弱点。现在如果和他对垒,应该用单复阵,用卿来对付他。”秘密的对鲁肃说了三条计策,鲁肃郑重的接受了,并且保密。

孙权经常叹道:“人一边长大,一边这么学习的,象吕蒙蒋钦这样的,没人比的上。已经是荣华富贵了,还能这么学习,轻视财富,好意气,德行兼备的人,来做国家的栋梁,那不是太好了么?”

问题探究:

1、比较阅读课文《孙权劝学》和《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节选部分,

(1)、从材料中勾画与文章相同的语句,参照参考翻译,对比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有什么异同:

字数不同,内容相似,意思差不多,一篇叙述详细,一篇叙述简约。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本文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与《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文字相比,本文仅12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简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孙权劝学 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doc》
孙权劝学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