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名句选读

2020-03-02 08:33:3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文言名句选读

(一)

(与七上语文教材同步)

多行不义,必自毙

语见《左传·隐公元年》。毙:倒。意思是,多做不义之事,必然要栽跟头,自己毁灭自己。这句话现在常用来说明,坏事做多了,必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取灭亡。

行百里者半九十

语见《战国策·秦策》。半:以„„为一半。意思是,全程百里,走了90里,只能说走了一半。现常用来说明,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越要坚持不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语见《论语·为政》。知:前四个“知”都是知道,懂得的意思;最后一个“知”通“智”,聪明。是:这。意思是,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现在用来劝戒人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语见清代赵翼《论诗》。意思是,神州大地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天才诗人,以富有创造性的诗篇,领导着当代的诗坛,开一代新的诗风。现在可用来说明事物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人才在涌现,各个时期都有各个时期的新人新事。启发人们不要一味厚古薄今,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语见《荀子·修身》。非:认为„„错误。当:恰当。是:认为„„正确。谄谀(chǎnyú):巴结奉承。贼:害。意思是,对我的过错批评得正确的,是我的老师;肯定我的优点恰当的,是我的朋友;巴结奉承我的,是害我的人。这几句话告诉我们怎样识人,怎样择友,怎样修身。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语见《荀子·劝学篇》,跬(kuǐ ):古半步。无以:不能够。意思是,不坚持一步一步地前进,就不能走千里远;不汇聚涓涓细流,便不能形成大江大海。这两句话现在用来说明,学习必须点滴积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可好高骛远,半途而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语见屈原《楚辞·卜居》。 意思是,尺虽长,但和更长的相比,就显得短了;寸虽短,但和更短的相比,就显得长了。这两句话表现了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现在用来比喻人或事物都各有长处和短处。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为适应新的形势的要求,必须不断革新,取长补短。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语见《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意思是,坚持做的人,总会取得成功;不停向前走的人,总会达到目的地。现在常用来勉励人们努力学习、工作,持之以恒。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语见《鹛冠子·天则》。蔽:遮挡。雷霆:大雷。意思是,一片树叶遮住双眼,就连泰山也看不见了。两粒豆子塞了双耳,就连大雷也听不到了。现在用来比喻,小处或局部的蒙蔽,可以使人看不到大处和全局。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语见《礼记·经解》。原为“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后也写作“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差:错误。谬:差错。意思是,一点差错不注意,就会造成大错。现在用来告诫人们,学习、工作一开始就必须小心谨慎,严格要求。如果粗枝大叶,掉以轻心,就会造成大错误。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语见《礼记·学记》。不足:短处。困:有所不通。意思是,学习,开阔了眼界,才知道自己的短处;教人时,才发现自己有所不通。勉励人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更勤奋地学习,更热心地去帮助别人学习。

行远必自尔,登高必自卑

语见《礼记·中庸》。尔:通“迩”,近。自:从。卑:低。意思是,走远路必须从近处起步,登高必须从低处开始。现在常用以比喻,凡事必须从头开始,循序渐进 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语见《汉书·陈汤传》。意思是,安定时不忘记危难,强盛时要想到衰败。这两句话现在常用来告诫人们,要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加强危机感和责任感。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语见王勃《滕王阁序》。东隅:东方,日出的地方,代指早晨,也比喻人的青少年时期。桑榆:日落的地方,代指晚上,也比喻人的晚年。意思是,早晨已经过去了,但抓紧晚上的时间还不算晚。这句话从《后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化出。现在用来劝勉人要及时努力,坚持不懈。过去没有取得成就,还会有所作为。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语见王之涣《登鹳雀楼》。穷:尽。意思是,要想穷尽目力看到千里之远,就要再登上一层楼台。现在常用来说明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也有单用最后一句来激励人们鼓足干劲,再接再厉,争取更大胜利。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语见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千帆:言船之多。意思是,在沉船旁边,千帆竞发;在病树前头,万木争春。这两句诗现在常用来比喻反动势力的必然灭亡,新生事物的不可战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语见李绅《悯农》诗,加上开头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说明农民耕种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劝勉人们要尊重农民的劳动,要珍惜粮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语见苏轼《题西林壁》。西林:西林寺,在江西省庐山上。只缘:只因为这两句诗是借景说理。为什么不能认识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自己处在庐山之中。现在用来说明,要了解事物的全貌,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高瞻远瞩,全面、客观地认识、观察问题,否则就会被假象或表面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它的本质和实质。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语见叶绍翁《游园不值》。不值:没有遇到人,这里指没进去。意思是,满园的美好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鲜艳的粉红色杏花伸出墙来。这两句诗现在常用来比喻形势大好,也可比喻新事物冲破压抑,茁壮成长,旺盛喜人。

拾穗虽利,不如躬耕;束炬夜驰,不如早行

语见施闰章《警志诗》。躬耕:亲自耕种(田地)。束炬:捆起火把。意思是,拾稻穗麦穗,虽也得到好处,但不如自己种田收获多;拿着火把赶夜路,不如早点动身走。现在常用来说明做事与其只顾眼前,不如早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道理。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释义】指人固有的(羞耻憎恶)之心态。【出 处】《孟子·告子上》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释义】 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上万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峻。也形容一个人有万夫莫当之勇,一个人挡上万个人。【出处】 《淮南子·兵略训》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释义】要射敌人,先要射敌人的马,要抓敌人,先得抓敌人的头。【出处】杜甫《前出塞》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释义】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后来流传演化而为成语“赏奇析疑”和“奇文共赏”。“赏奇析疑”和原诗意思一样,形容欣赏诗文、分析疑难。“奇文共赏”却和原诗的意思不同了,含有奚落和讥讽的语气,凡是故意把不通的、可笑的文字公之于众,让大家一起来贬斥,讥刺为“奇文共赏”。【出处】陶渊明的《移居》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释义】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另人陶醉。【出处】宋朝志南和尚的《七绝》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释义】比喻作者想做的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结果并没能如愿。而且不经意的事情,反而很顺利的得到好结果。【出处】《增广贤文》

文言名言名句

古代名句选读

名句积累,文言阅读

古代名句选读(《文言文》)

初中语文古代名句选读

古代名句选读(推荐)

古代名句选读六解释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100句名句

高二唐诗宋词选读名句默写

《史记选读》常考文言实词

《文言名句选读.doc》
文言名句选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