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论文

2020-03-03 06:07: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题目:基于MOOC的高校在线学习实践探索研究

姓名:高梦吟

时间: 2016年5月 31日

基于MOOC的高校在线学习实践探索研究

摘要:MOOC是当今教育领域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慕课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具备了互联网时代下在线学习的优势,慕课对高校的在线学习实践探索有深远的意义。在名校轰轰烈烈开展慕课的大环境下,本文从慕课的起源和构成要素等方面,结合高校在线学习的实践,冷静探讨在线学习的实践发展道路。

关键词:MOOC 高校在线学习

引言

MOOC中文名为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的简称。2011年,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们在校制作了三门计算机课程,在制作完成的第二个学期,注册人数一跃至16万人,这一数字震惊了传统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大规模在线学习爆发的一年,学者们将之称为MOOC元年,这就是2012年。高等教育的发展突破了原有的空间界线,开始由多方运作的在线手段走向需求更大的市场。紧接着,在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范围内,MOOC成为新一轮创新点,学者们大力宣扬其优势,甚至一度有替代传统教育的呼声,此时MOOC的影响程度,最大程度激发了所有学者的想象力,刺激了学者们对高等教育的教学实践模式的探索。于此同时,慕课作为一种技术创新,背后必定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例如资本的运作方式、大量辍学生等等。但是慕课之所以能够在当代信息化爆炸的时代发展如此迅猛,究其原因,应当承认的是,慕课的出现,促使高等教育机构在很短时间内解锁了它们的知识储备库,改变了高校资源一直以来的资源垄断局面,是的这些宝贵资源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在全球范围内共享。

一、MOOC的起源

慕课的起源是从2011年的斯坦福大学开始,巴斯蒂安·特隆教授策划的计算机课程项目被追捧。2012年,慕课大规模爆发,世界各地的诸多大学、学院纷纷建立合作关系,在Coursera上推出“明星教授”,实现全球教育资源的共享,麻省理工学院甚至将没门课的知识注释和教学大纲以及课后习题等放在了网络平台上。但是总体来说,2012年的慕课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够完备。2013年,许多创新公司的发展规划开始转向慕课,国际竞争出现白热化,这也带来了一个弊端。各种机构的加盟,带来了鱼龙混杂的慕课教育,各自不同的运作模式也为慕课带来了浓重的商业味道。以美国为例,在2013年的在线课堂上,只有少部分完全免费,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2013年的“慕课危机”。在2012年底,一部分教育学家开始质疑和抵制慕课,认为慕课项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有待证实。2013年,慕课的高辍学率的弊端也成为争论的焦点,大量的数据证明只有不到10%的慕课注册者能够从头到尾的完成一门课程,但是每一门慕课背后又有无数的工作人员,除此之外,慕课授课老师与传统教学中的授课老师如何平衡分配的问题,这也是我国最近出现的热点之一。慕课的支持者认为,学生的出勤率低并非慕课导致,及时在传统课堂里,辍学也一直是普遍现象。2013年,关于慕课的属性(利他还是自利)、慕课的发展趋势(持续还是昙花一现)等做了大量的讨论。2013年,英国公开大学成功推出了自主的“未来教育(FutureLearn)”慕课项目,面向全球提供免费课程,迄今为止,这仍是规模最大的远程教育机构之一。

二、从MOOC的构成要素看其在高校的实践

有学者认为慕课只是把传统的课堂搬到线上而已,唯一的不同或许只是传输介质的不同,前者是课堂现场传输,后者是数字化媒体传输。但是从构成要素来看,慕课并不止于对传统课堂的搬移,更多是多媒体技术整合下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下面可以从MOOC的构成要素逐一分析:

1、课堂讲授。无论是在传统教学还是大规模的在线教学,课堂讲授都是至关重要的中心环节。在慕课的课堂讲授环节,教师更加强调的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继而发展相关的行为与技能。慕课的研发者将慕课课程的时间长度设置为20至30分钟之间,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暂停和进退切换,保证了学习的自主性。在此基础上,慕课研发人员还将实时交流技术应用在授课平台来促进学习者的体验感。例如哈佛大学的《神经系统科学基础原理》的课程中,主讲人在课堂传输之外,还包括参观实验室、医院以及其他神经系统科学、科研场所。给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工作场景的理解更加生动和实体化。在《心理学导论》的课程中,设置一些访谈和短剧,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加深对心理和面目微表情的理解等。因此,在高校的在线课程中,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信息化仍然是衡量一个课程的根本。

2、问题探讨和学习小组。不可否认,现在高校的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交流应用频率高于往日,社交平台在交流情感、沟通思想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通过在线讨论系统,学生们在回答老师问题前可以清晰的整理思路,并且平台还提供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空间,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观察学生之间的自主互动,在适当时候给予修正,尤其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加倾向于隐藏自己的观点,但是在社交媒体中则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社交媒体的交流平台更加自由和轻松,是一个无压力的状态,更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实践。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可以创建自己的学习社区,志同道合的学习者可以组成学习共同体,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完成课程之外的补充和扩展。甚至可以通过线上的学习小组转为线下的社交圈,丰富自己的学习交流渠道,进一步促进传统教学的开展。高校在线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自主交流与项目式合作,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激发学习者的主动积极性,增加在线学习的参与率和减少其流失率。

3、测试和评估。作为慕课学习过程中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测试和评估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慕课中。例如,在讲座视频的过程中,经常会穿插一些即兴提问,以此来评估听课者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慕课的最后评估是在学习者的要求下进行的,也就是说,如果学习者并不要求获得相关评估认证,授课者和授课团队不会主动评估,但是慕课可以做到人工智能评估系统。可以针对不同学生进行独立学习能力和自适应的测试,为学习者个人的学习计划进行难易程度的调试。在慕课的评分机制中,存在先自评和他评的情况。基本是学生提交制定的作业,以班级为单位整理完成后,随机分发给其他学习者进行评分,评分分为三个内容:给定成绩、评语和最终成绩。最终成绩由主讲教授评定,之前学生互评的参考价值在此得以体现。但是,在此情况下,也有一些弊端。因为他评环节中,学生对于题目设置和评分标准都有自己的理解,因此在评分之前,需要学习者具备基本的语言技能。并且慕课的测试环节过程中,由于是终端进行,所以学习者的正式性也得不到保障,因此,高校中的在线学习评估还是需要一定的控制和指导,对测试和评估的试题的难易设置也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只有建立起一整套的测试评估体系,才能真正发挥在线教学在高校中的优越性。

三、MOOC在高校在线学习实践中的挑战探索

总的来说MOOC在高校中的实践成就显著,有学者称,它是教育领域中为数不多的办学理念向人文学科大幅倾斜的实验项目,公众对该类课程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注册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其在高校实践中的探索仍然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在慕课这样环境下的教育实践,往往被作为混合学习的模式之一被探讨,其自身也依旧面临巨大的挑战。

1、自适应平台和个性化服务建设的欠缺。现有的慕课平台仍然是资源管理的实现者。作为传统课堂的补充资源,慕课做到了明确清晰的知识点分化。但是对于课程的教学交互、学习支持以及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慕课平台中的体现较少,并不能从“顶层设计”的宏观层面,给与学习者整体建构式的平台和个性化体验。

2、教学技术的创新。传统的慕课课堂是以通信技术为手段,通过师生的在线交互,学生收看教学视频,教师解答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教学体验单一,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一定的自制力。但是这几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3D打印等技术的兴起,慕课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加入这些技术手段,在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过程中进行进步一的探索。

3、与翻转课堂模式相结合。在线学习大多针对的是成人教育,相对于儿童来说,成人的自学能力和思辨能力更强,翻转课堂是将传统课堂任务与家庭作业的场景进行置换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传授课在课堂上进行,作业在家完成。慕课的发展,将其置换完全可以实现,学生在家借助于教师设计的讲座视频、电子书等自主学习材料完成学习,课堂上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答疑。基于小组讨论和项目合作的教学模式得以开展。自主学习的环境得以建立,教师的角色也得以转变。

4、学分认证与质量监督。MOOC在高校的大规模推广,抛弃了中小学教育中对教科书的依赖,大大促进了移动数字技术的发展。慕课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学分的资格认证。纵观国际,虽然很多知名大学对于完成学业的学习者颁发课程结业证书以资鼓励,并称赞其代表着真正的学术水准。但是在实际上,这类学习者获得这些证书均比传统模式下的学习者更加艰难。慕课的资格证书是否能和传统授课中的“同等学力”学习者同等效力等问题仍待解决。

四、结束语

慕课被西方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界最大的革命”的崭新教育模式。它正以迅猛的姿态对传统教育产生冲击,慕课的进一步发展是否会导致传统大学的瓦解?教育资源的相互融合在未来是否可以足不出户的获得学历认证?是否会形成世界超级大学而非零散教室?这些猜想在进一步的发展中会一一解答,可以肯定的是,渐趋扁平化的教育,带来更加全面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更加便捷的信息资源整合。高校的在线学习实践可以在慕课的发展历程中汲取养分,从教学环境的构建到测试评估的完善,都是当代高校组织者应当进一步考虑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薛丽伟 .对高等教育在慕课“热潮下”的“本土化”思考 [ J ] .科学导报 , 2014, (15).[2]张忠.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设计研究 [M].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3]曲大为,张鹏.慕课与高等学校小学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5,(5).[4]乔纳森·哈伯著,刘春园译.慕课-人人可以上学[M].中国人民出版社,北京.2015.1.

To explore the research of online learning practice based

on the MOOC

AbstractMOOC is one of the most concerned focus of today\'s education field, longed for cla is unique in its has the advantage of online learning, under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for leons to the university\'s online learning practice has a profound significance now.In universities carry out with a bang of cla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leon for the origin and components, etc.,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actice of online lear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lm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road of the practice of online learning.KeywordMOOC High-college Online-learning

慕课

慕课

慕课

慕课参考资料

慕课总结

慕课观后感

慕课学习体会

慕课制作方法

慕课革命

慕课答案。

《慕课论文.doc》
慕课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