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小学教师资格证:科学常识考试试题

2020-03-03 21:39: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辽宁省小学教师资格证:科学常识考试试题

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小章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为“教学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

2.行为和评价标准是。 A:纪律 B:群体规范 C:舆论 D:规则

3.长时记忆的容量。 A:较大 B:没有限度 C:非常之小

D:为7±2个组块

4.小学心理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 A:心理健康教育 B:心理评估 C:心理咨询 D:心理治疗

5.下列归因因素中,属于外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6.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7.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叫做。 A:能力 B:应激 C:性格 D:定势

8.下面不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 A:信念 B:兴趣 C:动机 D:气质

9.学习英语单词属于。 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C:命题学习D:原理学习

10.道德行为的依据是。 A:道德动机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品质

11.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过程实现的。 A:顺应 B:反思 C:同化 D:观察

1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阶段。 A:感知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13.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A:差生行为 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D:心理障碍行为

14.即使不给予强化或奖励,学习也能够发生。这种学习被称为。 A:替代学习B:潜伏学习C:试误学习D:意义学习

15.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三阶段为。 A:操作的模仿 B:操作的定向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16.对同一问题,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越高。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特异性

17.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这出现在哪个时期? A:青年期 B:青年初期 C:少年期 D:成年期

18.皮亚杰道德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 A:对偶故事法 B:道德判断晤谈法 C:正直测验 D:现场观察法

19.某生的智力年龄为10岁,实际年龄为8岁。按照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的智商计算公式,该生的智商为。 A:80 B:100 C:125 D:81

20.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到时,效果最好。 A:30% B:50% C:100% D:150%

21.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A:7±1组块 B:7±2组块 C:7±3组块 D:7±4组块

2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为。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3.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现,以加深理解的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2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加涅 B:布鲁纳 C:桑代克 D:皮亚杰

25.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三阶段为。 A:操作的模仿 B:操作的定向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26.以下属于关系概念的是。 A:皮衣 B:艺术家 C:高低 D:铅笔室

27.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

28.因素。

A:稳定、可控 B:不稳定、可控 C:稳定、不可控 D:不稳定、不可控

29.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是。 A:社会风气 B:认知失调 C:态度定势

D:道德认识水平

30.教育心理学形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的时期为。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后

31.小卡片等方式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这种改变学生行为的方式是。 A:示范法 B:系统脱敏法 C:代币奖励法 D:认知调适法

32.1903年出版的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的作者是。 A:弗洛伊德 B:桑代克 C:皮亚杰 D:马斯洛

33.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为。 A:0.25~2秒 B:0.2~0.5秒 C:2秒~1分钟 D:5秒~2分钟

34.分析,善于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是思维的哪一品质的体现? A:思维的广阔性 B:思维的深刻性 C:思维的批判性 D:思维的灵活性

35.知识直观主要包括。

A: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想象直观 B:实物直观、言语直观和抽象直观 C:表象直观、模象直观和实物直观 D:实物直观、言语直观和模象直观

36.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阶段为。 A:生理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个体自我

37.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为。 A:幼儿期 B:婴儿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3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39.在时期,自我意识从仿效他人的评价发展到独立地进行道德评价。 A:幼儿 B:小学 C:中学 D:大学

40.监视计划执行(监视策略)和。 A:调节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实施策略 D:价值性

41.由于过去的反复经验而使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具有某种倾向性或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即。 A:定势 B:顺应 C:变式 D:同化

42.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是在。 A:0—2岁 B:2—7岁 C:7--12岁 D:12岁以后

43.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教学策略,属于。 A:发现学习B:情境教学 C:合作学习D:掌握学习

44.由于对道德结构成分的认识不同,唯智派强调教育培养的重点应是。 A:行为训练 B:说理教育 C:移情教育 D:意志教育

45.情感具有。 A:不稳定性 B:可控性 C:深刻性 D:社会性

46.智力落后儿童通常是指智商低于的儿童。 A:80 B:70 C:60 D:50

47.语文成绩好,语文自我概念强,这说明。 A:学习成绩与学业自我有较高相关 B:学习成绩与学业自我不相关 C:学习成绩与学业自我相互干扰 D:自我概念决定学习成绩

48.竞争中通常运用的是。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动作思维 D:辐合思维

49.画线、写标题、列提纲等方式抽取学习内容的要义,建构所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50.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辽宁省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科学常识考试试卷.

四川省小学教师资格证:科学常识考试试题

宁夏省小学教师资格证:科学常识试题

下半年湖南省小学教师资格证:科学常识考试试题

上半年辽宁省小学教师资格证文化素养:科学常识考试试卷

甘肃省小学教师资格证文化素养:科学常识考试试题

上半年海南省小学教师资格证:科学常识试题

上海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科学常识试题

上半年天津小学教师资格证:科学常识试题

甘肃省小学教师资格证:科学常识考试试卷

《辽宁省小学教师资格证:科学常识考试试题.doc》
辽宁省小学教师资格证:科学常识考试试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