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总结

2020-03-02 12:08:2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总结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的专业必修课程。从课程的地位来说,它是先导课与后续课之间的重要衔接课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必须保证课程教学内容及实现手段的先进性,才能确保课程教学效果的优秀。因此,在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上,主要依据就是:既要保证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又必须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本课程在内容的先进性设置,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比较合理,被学生普遍接受,总体效果良好。结合本课程内容多、难度大的特定,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巩固了教学效果,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计算机组成结构和工作机理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设计能力。

计算机专业从1993年开始招生,组成原理课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从原来的《微机原理》课,仅有3套“微机实验训练系统”实验设备,仅只有一名任课教师,发展到今天有50多套实验设备,多名任课教师组成的课程组,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2001年,该课程首批成为赤峰师专重点课程。

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各类新器件、新概念和新内容不断涌现,所以,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除了选择最新版的国家级优秀教材作为课程教材之外,在教学组织中,还应注意及时将新的内容和技术补充进来。在教学课时安排上,应注重与已修相关课程的内容衔接,删减不必要的重复内容,留出适当的课时增加新的教学或讨论内容。

在教学方式上,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内容更新较快的本课程来说,应当说遇到了很大的难题。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易于实现内容更新与扩充的特点,本课程较早应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多媒体教学系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CAI教学课件包含文字、声音、图表、等多项教学互动内容,加上主讲教师与学生的适时交流与启发,声情并茂,内容充实,进而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和教学效果的优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历届学生的好评和肯定。

在课程的教学管理方面,每学年都要进行课程期中教学检查,内容包括接受教学检查小组听课,课程的期中考核,学生民主评议,教师自评工作总结等。通过教学检查,保证及时发现各种教学问题,并及时地加以改进或补充,保证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进而监督和保证课程的总体教学质量。在课程考试环节上,有完整的课程试题库,各年试题(A、B卷)每学期期末考试采用集体阅卷方式,并对试题及考试成绩都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教学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计算机专业从1993年开始招生,最初只能开设《微机原理》课,并做少量的微

机原理实验,仅有3套“微机实验训练系统”实验设备。1997年,将《微机原理》课程改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并在1999年购置了5套型号为TEC—2的“组成原理实验箱”,扩建了实验室,2000年有购置5套同型号的组成原理实验箱,并自编TEC-2实验箱的实验指导书。为了满足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的需要,经学院批准,2005年又购置40套由清华大学王诚教授研制的、目前国内最先进得的、型号为TH-union “组成原理实验箱”,该设备硬、软件子系统完整,控制器方案有微程序和硬布线2种,同时支持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编程,除了满足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外,还可以完成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和电子线路设计自动化实验。以该实验设备为依托,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在师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改进。教材选用清华大学王诚教授编写的《计算机组成原理》一书,该书是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按照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程实验讲义完备,实验开出率达90%。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设计结果必须逐个地进行验收,再结合学生递交的实验报告,期末实验考试情况,综合给出实验成绩。由于注重了实验教学质量,学生普遍感到学有所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组目前由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组成,人员结构合理、年富力强。课程组特别注意教学与科研的有效结合和相辅相成,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与科研成果。结合本课程教学特点,课程组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全国、全省的计算机专业教学研讨会,近年来先后发表了10余篇教改论文,完成自治区科研项目一个,校内教改项目一项,校内科研项目一项,目前参与自治区科研项目两个。课程组自从2004年7月在赤峰学院副院长德力格尔的帮助下,聘请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王诚教授担任指导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王诚教授祖籍赤峰,长期从事计算机硬件的教学工作,他主讲的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组成原理》先后获得北京市精品课程,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精品课程。王教授一心想为家乡的计算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而且不计得失,深受学院有关领导和我系师生的好评。他学识渊博,为人坦诚,是我国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知名学者。他研制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设备,被国内多所重点大学使用,我系从1995年开始到现在一直就使用他研制实验设备,2005年我系在更换新设备TH-union时,王教授还无偿赠送了多台设备和许多实验耗材,总价值达1万多元,为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使我们有条件和信心以该门课程为依托,在教学和科研上作出一番成就。

青年教师的培养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目前采用的措施是:

一、近年来,由于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的需要,我系基本形成了以老带新的课程组制度,从制订教学计划、备课到教学检查的各个环节,都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每学期由系里统一组织,对青年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

动,通过听评课进行课程研究、教法研究,提高业务能力。

二、派往国内知名大学进行短期学习,如2005年3月,刘燕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对其实验教学形式和设备进行考查学习,2006年7月,黄凤艳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进行短期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专题学习,通过学习,使理论基础更加扎实,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实验技巧,眼界更加开阔,业务能力明显提高。

三、聘请国内知名大学的学者来我系进行短期讲学,相关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参加听课学习,这种方式即可以节省资金,又可以使更多的人有学习提高的机会。自从2005年3月开始,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王诚教授先后两次来我系进行讲学,对我系的青年教师和2003级本科生进行免费培训,师生受益非浅。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作为计算机专业的硬件方向的重要课程之一,《计算机组成原理》由过去学生不爱学和教师不愿教发展到今天的教师热爱这项工作和学生对该门课程及实验共同感兴趣,已经迈出重要的一大步,青年教师的成长为本门课今后发展奠定有利的基础。

本课程组教师注重为人师表,治学态度认真,业务钻研刻苦。在教学工作中,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全身心地投入在教学第一线,能较好地将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注意学生的道德和学德教育,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把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视为自己的工作成就,并为此感到由衷的高兴,因而受到了历届学生的一致好评和拥戴。本课程组教师分别多次获得过省级、校级和学院的优秀教师或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总之,《计算机组成原理》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近年来,在课程内容建设、教学法研究、教学质量管理、学风教风培养等方面,课程组教师付出了大量辛勤的汗水,取得了一些成绩,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好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组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学院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只要我们发奋图强,坚韧不拔,刻意进取,踏实工作,完全可以做出更大的成绩来,把《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建设成为真正的精品课程。

2005年5月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总结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论文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综述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综述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论文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论文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论文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说明

计算机组成原理总结

计算机组成原理总结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总结.doc》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