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校园体验活动课程化研究

2020-03-02 17:50:3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少先队校园体验活动课程化研究

一、简介部分

(一)标题

少先队校园体验活动课程化研究

(二)序言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少先队工作在促进少年儿童的成长进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建校以来,一直将少先队活动放在学校学生活动的首位,引领学生开展了各式各样的特色活动,进行了多领域的探究。以少先队活动课程体系为依托,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明确少年儿童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促进少先队员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和全面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摘要

课题研究的目标是:

1.寻求少先队校园体验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模式

2.研究和探索校园体验活动的课程方案与操作办法

3.以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全面关注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扩大知识、丰富情感、锻炼意志、增长才干,在课程研究中寻求学生活动的最佳方式,使学生在少先队阵地中锻炼能力,实现人生价值,体现幸福。

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是:

1.改变以往少先队活动没有“课程”意识,活动随意性强,主题生活不够系统造成的“高耗低能”的缺陷,发挥活动应有的价值。

2.如何利用好少先队活动,以其为依托,充分发挥队活动的课程价值和育人功能,走向实质性的少先队活动课程,发展学生个性,帮助他们学会学习,为他们先天禀赋、潜能的发挥和才能发展开辟有效的途径,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性人才。

3.在课程研究中寻求学生活动的最佳方式,以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全面关注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扩大知识、丰富情感、锻炼意志、增长才干。

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如何实现少先队校园体验活动的课程化和科学化

二、主体部分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问题的提出

少先队是通过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来完成教育任务的,是学校素质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少先队员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少先队工作在促进少年儿童的成长进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建校以 26

来,一直将少先队活动放在学校学生活动的首位,引领学生开展了各式各样的特色活动,进行了多领域的探究,但是因为没有“课程”意识,活动随意性很强,许多年段把队活动视为教育的辅助手段,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淡化了对队员们的队活动的管理和评价。因为活动的随意性,使活动目标不一致而得不到落实,活动形不成常规,整个主题生活不够系统,各活动之间成为零散,不均匀的分布。也因为少先队活动的这种随意性、零散性,使得对学生发展的各方面促进作用不够深远,难以发挥活动应有的价值。

在深刻反思的同时,我们看到了建立少先队课程体系的必要性,旨在用课程的方式构建少先队活动体系,坚持以《纲要》为统领,以队员发展为本、以分年级工作内容为根本任务、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指导和规范辅导员的工作,明确少年儿童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促进少先队员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 改变以往少先队活动没有“课程”意识,活动随意性强,主题生活不够系统造成的“高耗低能”的缺陷,发挥活动应有的价值。

(2)如何利用好少先队活动,以其为依托,充分发挥队活动的课程价值和育人功能,走向实质性的少先队活动课程,发展学生个性,帮助他们学会学习,为他们先天禀赋、潜能的发挥和才能发展开辟有效的途径,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性人才。

(3)在课程研究中寻求学生活动的最佳方式,以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全面关注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扩大知识、丰富情感、锻炼意志、增长才干。

(二)课题的界定

校园体验活动课程是学生在校生活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幸福童年的有力保证,是以学生对校园体验活动的兴趣为中心而组织的课程,意在帮助、指导学生提高幸福能力,巩固课外知识点,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

校园体验活动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良好的校园体验模式与习惯走向是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基础,其灵活多样的组织与实施形式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占用重要的地位。

(三)研究内容

1.寻求少先队校园体验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模式

2.研究和探索校园体验活动的课程方案与操作办法

3.以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全面关注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扩大知识、丰富情感、锻炼意志、增长才干,在课程研究中寻求学生活动的最佳方式,使学生在少先队阵地中锻炼能力,实现人生价值,体现幸福。

(四)研究的过程和主要工作

1.研究准备阶段(2010年4月)

搜集实验材料,做好前测工作。完成课题论证,申请课题立项,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加强对实验教师的理论培训,提高实验教师对该课题的总体认识,转变观念,增强教科研能力,为开题做好准备工作。

2.研究实施阶段(2010年5月-2010年11月)

实施阶段分三个步骤:

(1)课题实验的起步、探索

主要工作:完成课题开题报告;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建立课题的档案资料、教研总结、汇报等管理制度,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

(2)课题实验的提高、完善

主要工作:进一步强化实验教师课题研究的认识,促进教师把握研究方向,更新教育活动观念,注意活动的实践性、研究性、创新性、实效性,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与效益;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点评、研讨分析,形成典型案例,积累实验的素材、经验;实验教师认真开展实验研究,积累个案资料,形成优秀实践活动的案例集;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形成中后期反馈性意见;积累相关资料(活动设计、实录、活动资料、活动成果),形成阶段性小结。

(3)实验的深入提炼

主要工作:在组织典型活动案例分析、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初步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培养载体与途径;随着实验过程的进行积累相关资料(活动设计、实录、活动资料、活动成果),初步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搞好课题阶段性成果汇报展示活动,完成实验活动的总结报告。

3.实验的总结阶段((2010年12月)

主要工作: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研究报告;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出有效的研究载体与途径;进行课题实验的结题和鉴定活动。

(五)研究结论

1.以科学的少先队校园体验活动课程体系为引领,改变了以往少先队活动没有“课程”意识,活动随意性强,主题生活不够系统造成的“高耗低能”的缺陷,发挥少先队活动应有的教育价值,收到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2.通过对校园体验活动的课程方案的实践与操作办法的落实,我们探索出了学生活动的最佳方式,以其为依托,充分发挥了少先队活动的课程价值和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为他们先天禀赋、潜能的发挥和才能发展开辟有效的途径。

3.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扩大了知识面、丰富了情感、锻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六)课题研究成果及取得的成绩

1.通过该课题研究确立了我校《校园体验活动课程体系》,建立了《校本节日时空坐标系》,每学年按照教育专题定期组织16个校本节日,总结和提炼了《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校园体验活动课程方案与操作办法》,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全面促进了学生的情感发展。

2.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对学生开展主题活动和特殊教育活动分层教育,制订了我校《主题活动实验课程》和《不同学段特殊教育活动课程》,开发了《坊子学》、《优雅悦读》、《优美诗文诵读》、《午唱》、《寒假总动员》、《暑假总动员》、《闲暇生活指导》等10余种“幸福教育”校本教材。

3.以《校园体验活动课程体系》为指导,学校开设了“公共选修课”,设有三大模块、十九类、54种课程。如:“体验教育课程”中包含 ①仪式类课程:《开学仪式》、《离校仪式》、《16岁仪式》、《入团、入队仪式》、《周一校会》等; ②校本节日类课程(16个):植物节、美术节、远足节、科技节、艺术节、面食节、花卉节、发明节、读书节、体育节、女儿节、经贸节、旅游节、感恩节、英语节、白雪节。③实践类课程:城乡理解、同伴关系日、我的寒假生活、暑假总动员、社区服务课程等。课程的开设和活动的开展打造了校园的生活主题,串起了律动的校园生活,用独有的体验教育丰厚了学生的人生底蕴。

4.近三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 “全国文化创新示范学校”、“山东省家庭教育示范学校”、“潍坊市规范化学校”、“潍坊市素质教育示范校”、“潍坊市个性发展50强学校”、“潍坊市十佳书香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被列入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点实验课题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学校,全国新学校行动研究实验学校。

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赋予了幸福的人生底色,奠定了幸福人生基础。在学业成绩方面,上级部门的监测数据表明,我校的毕业会考、中考、WAT考试,在区域内遥遥领先,在潍坊市达到一流。在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山东电视台等权威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艺术与科技比赛中,有90人次分获艺术类金奖、银奖或

一、二等奖,16人次在科技类比赛中获奖;有66人次在全国、省、市各类征文大赛中获奖。

语文活动体验课程

少先队活动课程教案

《少先队活动课程》心得体会

少先队活动课程教案

少先队活动课程教案

少先队活动课程总结

少先队活动课程纲要

古村落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研究

德育活动课程化研究课题阶段研究计划一

崇敬解放军少先队活动课程

《少先队校园体验活动课程化研究.doc》
少先队校园体验活动课程化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