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神奇的微生物》教案 (新版)苏教版

2020-03-02 12:26:1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出病毒、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病毒、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病毒、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描述病毒、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秩序。

三、教学方法:讲述、多媒体演示、讨论

四、学时安排 1学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很早以前人们认为世界上只有植物和动物这两类生物。直到电子显微镜的发现,使人们看清了病毒等微生物的“庐山真面目”,从此神奇的微生物世界进入了人类的视野。生命科学是21世纪最前沿的学科,微生物又是生命科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里有许多你想探索的奥秘,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在微生物辽阔神奇的世界里,揭开微生物神秘的面纱。同学们想知道关于微生物的哪些知识呢?

生:争先恐后说出自己对微生物感兴趣的问题。

设计思想:富有激励、启发性的语言,很容易激起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我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微生物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归纳大家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来学习,更加激发起他们的参与热情,创设了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

二、新课教学

(一)病毒和细菌

师:微生物王国的成员很多,我们先认识第一位成员——病毒。同学们知道有哪些病毒?

/ 5

学生活动一: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写出自己所知道的病毒,比比看哪个小组写的最多、最准确,评为优胜组。(流感病毒、SARS病毒、艾滋病病毒等等)

师:随时点拨、师生互动,展示优胜组的学习成果,点评并表示祝贺!

设计构想:小组合作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来解决问题,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这是他们将来能融入社会的良好心理品质。

师:同学们,这些病毒有哪些特征呢?请观看视频课件《病毒》。 请大家边观看边思考: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各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二:交流表达:根据课文,结合视频总结老师提出的问题: 1.病毒个体微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病毒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 3.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离开寄主不久就会死亡。

师:点评总结: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只能寄生生活的特殊生物。

神奇的病毒先学习到这里。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下面我们来认识下一位成员——细菌:请大家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屏幕展示:

1.细菌形态、大小有什么特点?

2.细菌的基本结构有哪些?与植物细胞结构有什么不同吗? 3.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 4.细菌是如何生殖的?

学生活动三:自学、生疑、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解疑导拨、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生:小组内讨论后,每小组推荐一人回答问题。

师:激励评价学生的回答。放课件:细菌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总结细菌特征。 生:总结细菌的特征。

设计思想:新课程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突出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师:我们认识了微生物王国的两位成员:细菌和病毒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有些会寄生在人体内,它们对人类来说是敌是友呢?下面看视频。然后谈谈你对它们的态度。

/ 5

播放多媒体课件:流感病毒、根瘤菌。 学生活动四:展示他们课前在

上查找并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共享(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时间)。 师:点评典型实例,鼓励上网查找并整理资料的同学。 课件展示: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图示。

设计思想根据这部分教学内容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树立辨证的观点。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可能对细菌、病毒有偏见,在教学时通过实例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它们,培养学生关爱生物、珍爱生命、珍惜健康,关注自然与社会的良好品德。

师:相机点拨,激励评价,引导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研讨。不管我们今天如何评价它们,微生物都还在不停的变化,它们对未来人类的生活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呢?

生:畅谈细菌和病毒对未来人类的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科学幻想”报告。 自拟题目,大胆设想,展示自我才华!

师:对学生的“科学幻想”报告给予点评、肯定。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没有机会在课上交流的同学,老师在班级开辟一个专栏:把你们的报告展示给大家。

设计思想创设一个平台:给学生施展他们的才华。因为希望被认可和肯定是每个人的心理趋向,尤其是中学生更愿意表现自我。同学间的交流,教师的参与、赞赏,能使他们内心得到极大满足感,坚定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自信心。

学生活动五:明理强化,自我评价:

三、结束与铺垫

微生物的世界真是奇妙无穷,我们认识了细菌和病毒,还有真菌的奥秘等待我们下节课去揭示,希望同学们做好预习、资料整理和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探究活动。

(三)真菌

复习回顾上节知识,承上启下。

师:微生物的世界就是神奇,只要你乐于探索,就会有“惊喜”等待你去发现。课前一周我布置同学在家完成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下面请大家把你们的“作品”——课前精心培育出的霉菌呈现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你们成功的喜悦!

学生活动六:探究学习:学生4~6人一组。组长负责制。

用放大镜观察“作品”——课前采用不同原料培育的霉菌,再用显微镜进一步观察“作品”;可将自己的“作品”与他人交换观察,感受资源共享的快乐。

师:参与学生的活动,指导探究活动有序地进行。

/ 5

生:交流自己的实验设计,操作过程,讨论选择的变量,是否设计对照实验。 生生互动:分析实验数据,相互补充和完善实验方案。补充填写实验报告。 生:得出实验结论: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有利于霉菌生长。 师:鼓励有创意的实验方案。点评:最佳实验方案。

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长在馒头、橘子、衣物等上面的霉菌,加深学生的认识。 应用与拓展:多媒体课件给出问题供同学们思考。 1.请同学们讨论如何防止家中食品或衣物霉变的具体措施?

2.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不同食品(馒头和猪肉)上生长的霉菌是否相同? 生:讨论回答。

设计思想在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探究活动,让他们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探索精神的培养和发展。这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师:真菌的种类很多,约有10万种以上。那么除了霉菌外,你还了解哪些真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请大家自学讨论,得出答案。

学生活动七:自主学习。教材P34。 生:1.酵母菌、木耳、灵芝等。 2.总结真菌的特征。

师:课件展示酵母菌。点拨升华。

过渡:大家认识了真菌,它与细菌和病毒一样和我们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请把自己在网上查到的有关资料与同学共享。

(四)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生:交流表达。举实例说明其益处和害处。

师:激励点评。鼓励上网查阅资料、并积极发言的同学。 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酵母菌有关的食品。简介抗生素。

设计构想培养学生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培养他们关爱生命、表现爱心的道德情操。 过渡:同学们学习能力很强。既快又好的完成了这部分的学习任务。下面让我们共同进入课堂评价阶段。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

一、微生物

一般结构简单、形体很小,其中许多用功过肉眼无法观察到

/ 5

/ 5

二、细菌和病毒

细菌:有细胞膜、细胞质,但无细胞核 病毒:无细胞结构

三、真菌

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

《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1

神奇的微生物说课稿

14.3能量守恒教案

第22章第四节神奇的微生物教案

教学设计神奇的微生物

认识正负数教案14.3

微生物教案

微生物教案

14.3 因式分解 教学设计 教案

《14.3《神奇的微生物》教案 (新版)苏教版.doc》
14.3《神奇的微生物》教案 (新版)苏教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