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教案

2020-03-02 06:09:0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庖丁解牛教案

一、导入

(请同学们先看一下这幅漫画,不知道大家熟悉这幅图片中所描述的故事吗,这是个关于一个千古名厨的故事“庖丁解牛”,下面请大家根据这幅漫画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一下“庖丁解牛”的故事

二、预习检查

1.现在请同学们按照我们之前的分组小组内展示并交流你们对文章及作者的预习,然后我会请一组同学向我们全班同学做一个展示。

各位同学的展示资料非常充分,既有图片又有文字,可见,大家的课下预习做得非常充分,庄子事实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作为春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他尤其擅长以神话寓言寓人生深意,语言方面更是汪洋恣肆、变化多端。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我们一起去探究这个流传千年的“庖丁”的故事。

2.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整体感知

(每个厨师都会宰牛解牛,为什么这个厨师的解牛之技就会被庄子写进文章中,并且流传千年,经久不息呢?我们首先来看“丁”是如何解牛的,他在解牛之时与他人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1.赏解牛之技

(首先我们来看文章中写如何解牛的段落,请同学们回答作者是通过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的?)

正面:视觉:连用四个动词“手触”、“肩倚”、“足履”、“膝踦”,继而牛便骨肉分离——动作熟练又迅速

听觉:作者又用比喻以“《桑林》之舞,《经首》之会”——举止优雅有韵律

侧面:文惠君——“技何至此乎” (作者从视觉和听觉、正面和侧面都在说明庖丁解牛技艺之高超,那我们进一步再来看庖丁是如何达到如此高超的境地呢?) 2.寻解牛之道

宗:“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1)庖丁解牛三境界

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目有全牛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目无全牛 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游刃有余

(王国维的三境界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佛家参禅的三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2)从用刀效果上来说

族庖月更刀,折也 良庖岁更刀,割也

庖丁之刀——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

(3)如何对待“族”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解牛时

谨慎小心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解牛后,满足自豪

3.探养生之道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为什么文慧君从解牛中得出了养生的道,养生在此处指什么?

背景:战国时期,各诸侯对外以武力经营天 下;对内横征暴敛,残暴无道。 面对这样的纷乱社会: 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的回应:关心的是人处于乱世之下如何立身处世而自保。道家主张既然万事万物皆摆脱不了自然规律而变化,所以人也必须遵照自然规律而生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结合“解牛之道”我们可看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人以顺应自然规律的方式在社会中求得自我之生存的道理)

这篇寓言用牛体的复杂结构来比喻(生答:社会),用刀来比喻(生答:人)。 人 处世间,就像庖丁解牛时手中的 刀 ,“以无厚入有间”,避开矛盾,顺应自然,保养自己(刀),于乱世中顺其自然,寻其间隙,保养天年。

4.儒家与道家在面对乱世时的区别在哪里?

儒——积极,关注社会,立功立言 道——消极,关注自我,顺其自然

因此,老师希望大家能够懂得在人生上升期时以儒家的入世精神鼓舞自我,为国为民;又能在人生低谷处以道家思想宽慰自己,顺其自然,保养天年。这才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

板书:

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 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doc》
庖丁解牛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