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树听瀑》教案

2020-03-02 14:01:3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黄果树瀑布

教材分析: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我们”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本文是一篇游记,写作特色鲜明: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通过诵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难点是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重点词语、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

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准备:

黄果树瀑布资料、图片、幻灯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感受黄果树瀑布声音和形态的特点。

2、能找出文中描写瀑布形态和声音的句子,通过一些比喻句领悟瀑布的壮美。

3、懂得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优美词句蕴涵的意境,理解作者的语言和感受,并能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感受。教学方法:谈话法、情景体验法、迁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吟诵诗词,进入情境

1、大家还记的我们以前学过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吗?(指名学生背诵)

2、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高、有气势、美)

3、还有比庐山瀑布更美的那就是黄果树瀑布。

4、学生根据搜集资料简介黄果树瀑布

5、教师补充介绍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此处插入黄果树的图片)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中朗读课文的情况,初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同桌每人一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给予评价。

2、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全班学生强化。 (学生说到“撩”、“挟”,顺便用演示动作法理解字义。)此处可让学生跟做动作理解字义)

3、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老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讨论理解:

漫天浮游,让学生想象生活中看到的类似情景:大雾,大雪,喷水浇花?? 凝神谛听:集中注意力仔细地听。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楚。

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人喧马嘶:形容大声喧闹,马在嘶鸣,比较热闹的样子。

4、整体感知,感悟壮美

(1)、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黄果树风景区。感受它的美。(首先请同学们打开书大声地、动情地朗读一下这优美的文章,看看能否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美)现在就来读一读这优美的文章,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投入、最动情。

生1:黄果树瀑布真是太美了。

生2: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令人赞不绝口。

生............ (2)、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朗读能力较弱的学生。

(3)、展示:想读哪儿就读哪儿。喜欢哪部分读哪部分. 师感性评价,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5、入情品读,内化体验的过程

(1)、方才我们在激情中,与黄果树瀑布一起体验飞流直下的豪情;此刻,让我们来个深呼吸,静心思索,在“宁静致远”中去感受黄果树瀑布给人无限遐想的魅力!

(2)、准备好了吗?(师生一起做深呼吸)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默读课文,看看谁能听到黄果树瀑布的声音,看到黄果树瀑布壮观的景象。

生1:我听到了黄果树瀑布的声音越来越大. 生2:我感受到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

生3:我听到了黄果树瀑布声音的变化。

生4:我看到了黄果树瀑布的宽......... (师边说边给“听”、“看”上加引号)

同学们感受的非常好,把瀑布的美、瀑布的声音形态感受的非常好,联想很丰富,唯有善于联想的人,才会从一个个方块字中听出瀑布的豪情,看出瀑布的壮观。

(3)、生默读,标出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

(4)、汇报

(1)、你“听”出什么来了?

生:刚进入黄果树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

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生: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师: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不同的位置,所听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听了刚才的瀑布声,你对文中哪些词句感受更深了?

指导朗读:“渐进渐响”、“涌了过来”?? 用“好像.....像.......”说话。

(3)、多美的句子啊!谁想再读一读?你想怎么读?

(4)、你“看”出什么来了? 师点拨:善于联想的同学是不会满足于书上一两句打比方的,还有与众不同的体验吗?

(5)、多美的境界啊!这么美的意境怎能少了音乐呢?师播放一幅“群瀑图”,听着优美的旋律,现在你最想做什么呢?请大家欣赏一首小诗,出示叶圣陶的>配乐范读,那现在你能做些什么呢?小组讨论。

(6)、小组汇报;全班展示。。

三、总结

匆匆地,四十分钟的时间就过去了,在这个课堂上,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内容也是有限的,但我们的沟通是无限的!此刻,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呢?就让我们在悠扬的旋律中,再次体会沟通的温馨吧!

师:我想对大家说,为了使我们的世界更美,请热爱我们的大自然,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吧!

四、作业:

1、读一读,正确抄写课后词语。

2、熟读课文,初步感悟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 17.黄果树瀑布

声音:渐近渐响

形态:雄伟壮观 第二课时

五、复习回顾

1、听写课后的词语

2、集体讲评,改错,针对于别字错误,要结合理解词语意思,引导学生明确错误原因。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六、精读感悟,感悟黄果树瀑布的壮观、美丽。

(1).如果说庐山瀑布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入九天”而令人惊叹的话,那黄果树瀑布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美好的印象呢?(结合课题板书句式:黄果树瀑布真_______!(默读课文后回答)

生1:黄果树瀑布真壮观 。

生2:黄果树瀑布真美丽。

生3:黄果树瀑布真宽。

生4:黄果树瀑布真气势非凡、雄伟??)

(2).黄果树瀑布是如此壮观雄伟、气势非凡,用一个字概括就是?( 生:接答:美!)

(3).它到底美在哪儿呢?请大家轻声地读读课文,用你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仔细地找一找,用你敏锐的心灵触角尽情地品一品。(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

(生1: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生2: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生3: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4: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过渡:看来,黄果树瀑布确实给大家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其实作者就是从“声音、形态”(板书)两个方面,写出了黄果树的美。

(4)、走进黄果树瀑布,读出方法,品出韵味。

过渡:作者笔下的黄果树瀑布是如此栩栩如生,让我们如临其境,这都归功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水平。下面请大家用心默读课文,找找他都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我们比比看谁发现得多。

(1).一篇文章要写得好写得美,得讲究方法。平时你写作文时,一般会用什么方法呢? (生1:我会用上比喻、拟人等方法,让我的文章更加生动。)

(生2:我会用上名人名言、歇后语等,显得我很有水平。)

(2).作者笔下的黄果树瀑布是如此栩栩如生,让我们如临其境,他也用了许多巧妙的方法,你发现了吗?请大家默读课文,就这一问题思考思考。(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 (生1:我发现作者用了比喻:“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把瀑布比成宽幅白练,使我的脑海里一下子就跳出了黄果树瀑布的样子,很形

象。)

(生2:我也发现了比喻:“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作者先把瀑布的声音比作微风拂过树梢般轻柔,再把它比作潮水涌上岸滩的喧嚣汹涌,使我仿佛听到了那渐近渐响的“哗哗”声。)

(3).作者对瀑布声音的比喻可不止这一处,你发现了吗?

(生1:“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2:“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4).为什么同样的瀑布声,作者会作出不同的比喻呢?(学生思考后交流) (生1:我觉得是瀑布的声音发生了变化。)

(生2:我认为是作者听瀑布的位置变化了,所以听到的声音也变化了。)

(5).小结:是啊,比喻要用的准确、巧妙,才能让人有如身临其境。

(6).作者还使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呢?(

(生1:我发现作者使用了夸张的方法:“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从中我知道了瀑布的声音非常之响。)

(生2:“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这里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黄果树瀑布的宽。)

(7).同学们交流的都很好,听老师来读读这段文字,你来看看这是什么方法?(读课文最后一小节。)这一小节中既没有对瀑布声音的描写,也没有形态的描写,它是如何表达瀑布之美的呢?(学生思考不出,教师加以点拨)

①了解徐霞客(生: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

②他在遥望瀑布时,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他仿佛听到“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生2:他仿佛听到“如雷声轰鸣”般的哗哗声。)

(生3:他仿佛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8).小结:这样一位伟大的侠客,他见过的美景千千万万,可是在黄果树瀑布前,他“凝神——谛听(生接读)”,他“完全——沉醉(生接读)”了。沉醉是什么意思?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方法就叫“衬托”。 (9).小结:作者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着,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移步换

景”。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七、回归整体,谈出印象,写出感受。

黄果树瀑布如此壮美,面对此情此景,如果你就是那位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你想对黄果树瀑布、自己、后人说些什么呢?请用三五句话写下来。(学生思考后写话)

八、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结合课文以及搜集的资料以“我眼中的黄果树瀑布”为题写一篇文章或者用自己手中的彩笔画一画眼中的黄果树瀑布。

九、板书设计:

17、黄果树瀑布

气势非凡见:形态 —— 宽

雄伟壮观闻:声音 —— 响

奇景 —— 银雨洒金街

《黄果树瀑布》预习单

一、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对号

二、写字练习,书写生字词语,然后读正确,并把写错的字纠正过来。

三、读书练习,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流利,都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读两遍。

这篇课文我读了------遍,我能够做到:正确 口,流利口。

四、如果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课文或查字典尝试理解,自己不能解决的还可以和同

伴交流。

五、思考

1、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作者描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特点,描写了它的什么特点,想

一想和同学交流。

2、收集有关黄果树瀑布的资料并和同伴交流。

3、这里还可以记下你读书的疑问。

教后反思:成功之处:这节课中我让“读”唱主角。作为第一课时,我舍得花时间给学生读书,纵观整节课,通读全文,默读全文,更有多次感情朗读、回读。特别是精读环节。让学生先找出描写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句子,再说说感受,最后把感受带到文中反复体会、朗读、诵读,用读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的匠心,学生是用“两只眼睛”读书,这样,才能不断地读出恍然大悟。

不足之处:就是没有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很多时候需要靠学生的想象,缺乏直观的体验。这也使得学生的朗读缺少激情,毕竟只是一个虚拟的情境。另外,对于“银雨撒金街”的奇景,很多学生只是感受到了“银雨”,而对“金街”则认识不够,部分学生认为是太阳光对街道的照射,没有体验到金色的太阳光辉洒满整个小镇的美丽。篇2:《黄果树听瀑》课时教学设计

《黄果树听瀑》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挂图、录音机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生字和课文的第一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3、理解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以前学过的李白的一首《望庐山瀑布》,学生一起背诵这首古诗。

2、简介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的原因。

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顺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1、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

sīxiaoliao ling tangdi 人喧马嘶喧 嚣撩 过来 聆听 胸膛谛听

(2)说说这些生字该怎么记住。

(3)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3、轻声读生字,想想主要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

瀑布:声音、杨子、水花散落在黄果树小镇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底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4、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可分为哪几段?(学生练习分段,教师进行评议总结)

第一段(1):具体写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第二段(2-8):具体写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超过一般的作品)

2、这一句话应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比一比,再组词。

谛()嘶()聆()膛()

啼()撕()玲()堂()

3、造句。 (1)??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笔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的第二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2、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的第二段

谈话:课文的第二段具体写了作者在黄果树风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1、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什么?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声音)

2、这是一种怎样的声音?逐句朗读体会。

“从远处飘来”是怎样一种声音?“像潮水般”又是怎样的声音?理解“人喧马嘶”、“喧嚣”。

3、你能把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听到的这种渐近渐响的声音朗读出来吗?其他同学闭目侧耳倾听,用心去感受这种声响。

4、小结学法:整体感受——逐句朗读体会——感情朗读,想象。

二、用上述的方法学习第

3、4两段的内容

1、各自读书,勾画。

2、分小组交流、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

第3自然段:理解比喻句“一道瀑布悬挂??好像一匹宽幅白练??。”“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大合奏”。

第4自然段:“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银雨撒金街”是怎样的情景?展开想象进行描述。

三、学习课文的第5-7自然段

轻声朗读课文的第5-7自然段,想想在谷底,你站在瀑布的脚下感觉如何? 学生自学,朗读体会。

1、各自谈谈自己的最大感受。

汇报程序:读相关的句子——说自己的理解——再感情朗读。

着重理解下面的句子:

“中间直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瀑布泻入谷底溅出的水珠直撒到我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这种舒服你体会过吗?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3、在谷底欣赏瀑布,真让人激动,叫人陶醉,令人振奋。齐读第5-7自然段,读出这种感受。

四、学习课文的第8段

1、登上平台,我们又看到了什么?范读。

2、简介徐霞客。

3、指导读好“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这句话。

黄果树听瀑

黄果树听瀑

黄果树听瀑教案最新

《黄果树听瀑》说课稿

黄果树听瀑教学反思

《黄果树听瀑》教学设计

《黄果树听瀑》教学设计

《黄果树听瀑》阅读答案

《黄果树听瀑》教学设计

《黄果树听瀑》教学设计

《《黄果树听瀑》教案.doc》
《黄果树听瀑》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