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2020-03-03 11:05: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学生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现实中小学生写作无话可说,缺乏新意,甚至畏惧写作,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生生活体验不足,因此实施体验式作文教学须采用在生活和阅读中积蓄体验,在活动和情境中激活体验,在语言表达中释放体验,在交流总结中深化体验这四个策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体验;体验式作文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16-02

一、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内涵丰富,顾名思义只有对生活产生深刻的认识和体验,才能将生活描绘的丰富多彩,作文才会文情并茂。笔者认为体验式作文教学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所营造的情境和活动以获得丰富的内心感受,形成独特的体验,并用恰当的语言加以表达。

体验式作文教学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学生的主动性。体验式作文是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的,主动经历和感悟,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从而在写作中渗透和融入自己的体验。2.学生对生活投入情感。体验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认知,更是一种内在的情绪体验和内心感受,即体验离不开情感。3.亲历性。体验是学生自己的体验,并不是他人能够代替的。因此,在开展体验式作文教学时需要学生参与到作文所要描绘的生活和事件中去,用身体去感受,用心灵去感悟,让作文成为一种真实的表达。4.学生的体验具有个体性。学生并不是带着空白的大脑走进教室的,而是以其已有的兴趣、需要、价值取向和经历等去感受、理解,由此生成自己对事物的特有的情感体验、领悟和意义。

二、开展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意义

首先,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开展弥补了小学生因生活体验不足在作文中体现出的真实性、情感性缺失的问题,重视让小学生从生活中获得体验,从文本和生活中积累素材,并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主体体验以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次,相比于传统作文教学的技巧性和应试功能,忽视了写作前情感和知识积累,体验式作文教学将作文素材的积累和写作技巧知识的传授融入特定的体验情境中,强调写作的思想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观察和体验的方法,并将其迁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做个“有心人”,从而自觉发现和积累素材并获得情感体验。这些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的修正,也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改进和完善。

最后,响应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课堂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致力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1]

三、小学生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在生活和阅读中积蓄体验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叶圣陶认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越丰富,作文自然就精彩了,而人们认识生活、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亲身经历的直接经验;二是借助书本获得的间接经验和知识。因此,要重视从生活和广泛的阅读中积蓄体验。

首先,留心生活,学会观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2]我们生活的世界为写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可以让学生从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个方面去进行观察。比如说认真负责的老师、调皮捣蛋的同桌、多才多艺的同学;放学路上的见闻……各种情绪体验,见闻和感悟都要求学生记录、累积下来。让学生在观察中不断思考,关注生活和感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才会积极地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其次,用心体验生活。当学生学会用心去体验时,生活也渗透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写出血肉饱满的文章。因此,在体验式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这种感情的投入不仅是自己的生活,也可以是他人的生活。当学生用浓浓的情感去体验生活时,才能够抓住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也许他人一个会心的微笑会让他们快乐很久;枯萎的秋叶,也会让他们内心荡起涟漪。最后,阅读积累体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也是学生积累思想、情感、语言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重视阅读体验,不仅要鼓励学生广泛涉猎,读各种类型的书,更要鼓励学生坚持不懈的进行读书积累,做好读书笔记。还可以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例如在班级里办一个读书角,上面可以张贴学生优秀读书笔记,可利用班会、晨会的时间举办班级读书交流活动,可以是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喜欢的一个小故事等;为班级每个月制定一天为读书日,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读书的魅力等。这些都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就算是熏也把学生的语文能力熏高了。

(二)在活动与情境中激活体验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应该要创设一定的条件、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体验积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一,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个体对体验对象有切身的体会才会产生体验,因此,直接经验对于体验形成具有特殊意义。教师应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自然就激活了学生内心与之相似的体验。例如,“连续下了几天的雨,天气突然放晴,雨后的一切都显的那么美好。老师笑着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到操场上去晒晒太阳,闻闻阳光的味道,摸摸阳光的脉搏!’教师带领学生们去操场上进行一次观察雨后的世界的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先问学生:“你们瞧,今天的太阳多可爱呀!红彤彤的像什么呢?”突然,一位学生喊道:‘老师,您看,天空蓝蓝的,像被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其他学生也不再局限于观察太阳了,他们看到了天空飞翔的鸟儿……”[3]此时,学生的的情感已经受到了触动,他们随时有可能蹦出新的思维的火花。除了观察活动之外,教师也可根据不同的生活情境设置不同的人物角色,比如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一些小人物:报亭中的老奶奶,热心的送水工,拾金不昧的拾荒者等;也可以让学生扮演父母、老师、明星、伟人等。让学生在充当,扮演这些角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经历了人物的经历,内心产生相应的体验,相比于间接的体验,更能激起学生内心的感受。

第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情境的创设能够充分唤醒学生内心的体验,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产生特定的感受,从而激发写作的欲望。例如,“一节课上,当班长去叫教师时,这位教师才想起来这节课是自己的公开课。当他匆忙赶到教室时,他真诚的道歉并让学生们写下在自己迟到这五分钟内的想法,最后又在大家疑惑的目光中在黑板上写下“习作课”。学生们一片哗然。在这简短的五分钟内,每个孩子的内心都经历了担心、焦急、盼望等待,然后是惊讶惊喜、激动兴奋,直到恍然大悟的一番情感,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大家都根据自己拟定的题目组织语言,作文当然有趣生动。”[4]这就是情境的作用,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波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产生表达的愿望和习作灵感。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创设情境。例如在指导学生写实物类作文时,可以将实物带到教室,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实物的形态、颜色、手感等。比如说我喜欢的玩具,我爱吃的水果等等,也可运用图画创设情境,或者音乐的情境,利用自然中的声音、模拟音响、配乐故事、歌曲、配乐朗诵等形式,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丰富的美感。

(三)在语言表达中释放体验

让学生勇于表达,乐于表达,最终学会表达是最重要的一步。引导学生用语言去释放体验,笔者以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教师的提示语设计

教师的提示语应该分为口头提示语和书面提示语。教师在进行口头提示语指导时,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感染性和导向性,才能够让学生加深对事物的真切感受,深刻理解情境,才能让学生有所表达。例如“一位教师在带领低年级的学生感受雨后的世界时,这样说道:‘孩子们,阳光精灵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怎样传递春的信息?阳光如何与花朵交谈,与小草轻吻?’”[5]这位老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去理解阳光照在树梢上、照在万物上的美好。只有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提示语,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要指导学生去观察暴风雨下的世界,不能苍白地说我们来看暴风雨,可以像这位教师一样告诉学生:“同学们,既然暴风雨跑来了,我们就一起来聆听大自然宏伟壮观的交响乐吧!”这样具有情感性的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引起学生释放体验的强烈欲望。

书面的提示语即作文题目前一段提示性的话。这段话应像一块投向湖心的石子,让学生的内心像湖面一样泛起涟漪,又如茫茫大海中的灯塔,给人指引方向,充分抓住学生的“感点”和“兴奋点”,让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冲动和愿望。例如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是围绕“多彩的春天”来编排的,课后还安排了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活动的提示语: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快去找一找春天在哪里;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相信低年级的学生读了这一段话,内心浮现出春天的各种景象,也跃跃欲试想去看看大自然的春天了。

2.学生语言表达的感情化、个性化

学生内心已有丰富的情感,伤心、快乐、难过都是内心独特的感受,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其还原到作文中,让作文中也充满了欢笑、喜悦、泪水,让作文活起来,这才是真正的情感表达。例如,在前文的案例中,一位学生在教师迟到公开课的5分钟里这样写到:“我在想,老师不会无缘无故地迟到。他做事从来都很从容,而且准备都很充分,平时上课他很认真,从不迟到,今天怎么会在这么重要的公开课马失前蹄呢?所以,我没着急,我想林老师一定又在耍什么花招。前几天他还跟我们说要上公开课,让我们好好预习《穷人》一文,今天他怎么会忘记呢?哎呀!老师,你今天到底要不要上课,好像已经过去半节课了!”[6]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是否也真切的感受到学生内心的情感变化呢?等待,盼望,从容,着急……

不仅如此,体验式作文教学也重视对学生原创性的思想和真实化的情感的培养,与此相对应的就是语言的个性化的表达。《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只需将这份独特释放出来,一定是别人无法复制的。当学生的作文富有个性,真实而又满腹情感地表达出自己内在体验时,他的作文不仅让自己感动,也让读者感动。

(四)在批注总结中深化体验

习作完成后,教师应在批阅时注重赏识和因材施教,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减少失败后的灰心,增强学生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批注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能够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及时关注学生每一次的进步,给予适当的鼓励。2.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处。无论是一句话,一个词或是一个字,都是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都应该给予表扬和激励。让学生从教师的每次批注中获得自信,得到肯定和关怀,学生才会在真情表达上有信任感和安全感。3.避免否定式评语,应想方设法地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式评价。运用充满爱心的语言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学习成果的肯定。教师与学生的评语也像与学生之间的悄悄话,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契机,充分了解学生,发挥评价的力量。4.作文讲评课同样重要。在作文讲评课中,师生的相互交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能力,而且巩固和加深了学生的体验,也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作文中的优缺点。在作文讲评课中可采用:学生自评,让学生自己品味被教师肯定或未被教师发现但自己觉得好的词句,修改或重新发现存在的问题,在自我评价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生互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修改评价作文,可以将自己认为好的读给其他同学听,以孩子的眼光发现优点与不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教师评价,教师在用心阅读学生的作文的基础上,对学生作文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和语言文字的运用提出一定的建议,尽量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347.363.

[3][5][6]陈荣杰.姚春杰.作文有效教学招招鲜[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85.

[4]韦志成.作文教学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164.

高中语文生命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作文教学策略探究体验式作文教学

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例1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浅谈体验式教学策略

小学生体验式作文教学研究

小学生体验式作文教材

初中语文探究体验式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_5

山区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浅探

《小学生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doc》
小学生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